日历狗
万年历

开始实施

2021/6/7 10:37:08
万年历日历:开始实施知识
开始实施知识
清明节放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相信很多人其实都很好奇清明节放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吧?其实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并且清明节也是有着很久的历史了,而且清明节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什么时候开始清明节是法定假日的?

清明节放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中规定“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20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2014年清明节假期为4月5日至4月7日。

清明节作为法定节日有什么意义

第一、法定清明节假日,用以扫墓祭祖,用以追思先人,感念先人的功绩,饮水思源,弘扬孝道。特别是教育那些亲情已经淡化了的青少年孝敬父母、敬重老人,强化亲情纽带,强化子孙赡养父母祖父母的义务观念,以此奠定和谐社会的第一基础。

第二、法定的清明节假日,用以亲戚团聚、朋友团聚、同学同事聚会和郊游,用以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近和友好,特别是先加强亲属之间、乡党之间、单位之内等较小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情谊,然后推而广之加强更大范围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友谊,使和谐社会建设有制度性的且合乎民俗的保障。

第三、清明节的全部民风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文化,可能还不只是孝亲敬祖、敦睦亲情乡情而已。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化习俗还传承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理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活理念。当万象复苏、天气清明、春光明媚之际,我们以张开双臂拥抱自然的开朗姿态,在青草地上与亲友联欢,其意义就不仅仅是节日了。

清明节始于哪个朝代:周代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插柳的含义

招魂说

在有些地方,民间将此俗全归于纪念介子推,如1936年河南《阳武县志》:“清明节,各神位及主前均供柳;并插门上,日为介子推招魂也。”

躲避疾病说

由于清明节前后,天气已经回暖,这时随着气温回升,也是各种病菌开始大量繁殖的时候,由于人们这会儿要回乡祭祖上坟扫墓或踏青游玩,就会容易被病菌侵染而生病,尤其是春天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等症状,一传就是很多人!而过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人们发现柳枝可以驱除毒虫侵扰,并减少病菌侵袭,因而就把希望寄托到柳枝上,保佑自己不受流行性疾病困扰。

驱鬼说

传说清明节也是百鬼出没讨索的时间,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戴柳、插柳辟邪。人们受佛教影响,认为柳可以驱鬼,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普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节是鬼节,又恰逢柳条发芽时令,人们祈盼吉祥,便插柳、戴柳辟邪。

纪年华之说

清明戴柳,除了辟邪禳灾、祈福迎祥之用外,还有纪年华之义。民间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之说。这是因为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意,特别是妇女戴柳,有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久而久之,清明戴柳就流传下来了。


什么时候开始延迟退休年龄

导语:近来,大家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关注度非常之高,毕竟着关系到未来我们未来养老。一旦这一政策实施,部分人的退休年龄就会延迟,也就是说,将会比较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要晚。那么,具体什么时候开始延迟退休年龄?到底延迟退休从哪一年开始实施?一起来了解。

什么时候开始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从哪一年开始实施

延迟退休政策

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不过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因此2025年开始延迟退休表是有很大可能的。

延迟退休的原则是什么?

小步调整: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

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

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

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

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延迟退休

弹性实施:个人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

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

客观地讲,不论是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看,还是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

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分类推进: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将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

延迟退休不是“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延迟退休

统筹兼顾: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需协同推进

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

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比如如何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大龄劳动者就业创业?如何更大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帮助其再就业?如何进一步加大对大龄失业人员的保障力度,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岗位?还有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为何要实行延迟退休?

首先延迟退休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近几年我国人口的红利期已过,老龄化时期到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延迟退休是必要的方法之一。

其次原因养老金缺口很大,还是因为老龄化带来的结果,老人多了,年轻人少了,养老金自然会出现不足。大家可以看看农村55岁的-60岁的都是一群什么人,都是以前为了家庭、生活把身体透支的一批人,只要这些在退休路上的老人身体没什么大问题我们就可以高兴了。还种地,你去让你父母先去试试,60年-70年是国家人口增长的一个高峰期,现在延迟退休并不是劳动力不够,是领取养老金的人太多,社保局入不敷出。


育儿假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计划生育的朋友们都有在持续关注育儿假的相关内容。有些朋友想了解一些育儿假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就跟朋友们来聊聊,育儿假什么时候开始实施?育儿假具体什么时候全国推行?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育儿假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2019年部分地区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我国一些地方已出台文件探索建立育儿假制度。例如,去年2月,《广州市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实产假制度,开展单位试点,探索建立育儿假制度和在职父母的弹性工作制度”。同年9月,湖北咸宁也提出实行“育儿假”,在落实已有产休假政策基础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可自主探索实施。

宁夏自治区于2019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提出鼓励用人单位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在子女0至3周岁期间,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10天共同育儿假。

14省计生条例启动修订,首次增设不低于10天育儿假

根据各省市发布的公告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11月2日,已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公布了当地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普遍提出了延长产假和陪产假、增设“育儿假”等措施。其中,江西、四川、江苏、贵州、吉林以及山西等6个省份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已获通过,辽宁、湖南、湖北、陕西、安徽、海南、宁夏、云南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人口计生条例修正草案正处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首次新增“育儿假”,夫妻每年育儿假最长可各休10天以上

此轮各省份公布的修订计生条例中,首次明确提出增设“育儿假”,夫妻二人各享10天到15天不等。

其中,已经通过条例修正案的6个省份中,江西、四川和贵州都规定,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各有10天育儿假。山西省规定,符合规定生育且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每年15天的育儿假。

江苏已通过的计生条例修正案规定,推动实行父母育儿假制度,育儿假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吉林省也在计生条例修正案中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或企业事业单位设立父母育儿假。

计生条例修正案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辽宁、湖北、云南、海南、湖南、宁夏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拟设置育儿假,规定3周岁以内的孩子父母两人各自享受每年10天的育儿假。

海南省计生条例的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出,3周岁以内的孩子父母两人除了可以各自享受每年10天的育儿假,还可以给予夫妻任意一方每天一个小时的育儿时间,直至子女年满3周岁止。

陕西的征求意见稿中,3周岁以内的孩子父母双方每年各有不低于30天的育儿假。而安徽的征求意见稿则将育儿假扩大至6周岁以下的孩子父母,双方每年各10天。

产假最长或可延至350天,男性陪产假最长延至35天

在上述6个条例修正案已获通过的省份中,江西省条例较之前,在产假和陪产假上均有明显延长:产假增加30天(达到188天),男性陪产假增加15天(共30天)。

江苏对原有的产假和陪产假政策进行了微调。上一版的条例规定,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十五天。新修改的条例为,女方在享受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延长产假不少于三十天,男方享受护理假不少于十五天。

计生条例修正案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8个省份/自治区中,辽宁拟增加男性陪产假5天,从此前的15天增至20天。湖北为产妇拟增加30天产假,从此前的128天增加到158天。安徽则拟增加婚假10天(共13天),增加产假30天(累计达到188天),增加陪产假至总计30天。

宁夏现行人口计生条例规定,产妇“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总计158天。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则规定,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产妇,依法享受158天产假,经单位同意可以休至孩子一周岁;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增加30天产假(总计188天)。此外,宁夏自治区也拟增加男性陪产假,从此前的25天拟增加到35天。

陕西的计生条例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则明确给予了三孩产妇更大的产假力度:女职工生育三孩的,再给予半年奖励假,其配偶增加护理假十五天。

根据陕西征求意见稿,未来陕西生育三孩的产妇也许可以休法定产假大约350天(98基础产假+60天+10天孕检奖励+半年三孩产假)。


爱牙日是哪一年开始实施的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其实牙疼也是病,这是牙齿疾病的前奏,我们如果忽略下去就是大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于牙齿的爱牙日,你知道爱牙日是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吗?

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的爱牙日。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来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牙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建立爱牙日是为了加强口腔预防工作,落实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举措!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

建立“全国爱牙日”是中国开展群众性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创举,是推动我国牙病预防保健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因此每年的9月20日被定为“爱牙日”。

刷牙的目的是清除牙菌斑、软垢,食物残渣与色素沉着,保持口腔清洁。同时还可以按摩牙龈,增进牙周健康。

刷牙方法较多,无论哪种方法,牙齿各面均应刷到,提倡使用“水平短距离颤动刷牙”方法,其优点是在刷牙始动时,刷毛伸入龈沟与牙邻面,对准牙菌斑最易附着的地方,短距离水平颤动刷牙能有效的清除牙菌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