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成因

2021/6/7 10:37:06
万年历日历:成因知识
成因知识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怎么引起的

观看钱塘江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开始于汉魏时代,兴盛于唐宋时期。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内容,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讲讲,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有哪些?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2,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公里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

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

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3,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江大潮的分类

1、交叉潮(又名十字潮)

在海宁市丁桥镇,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

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于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

2、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

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钱塘江观潮有什么注意事项

钱塘江观潮要及时关注钱塘江每日的潮汐预报;不要翻越挡墙到江滩、丁坝、护坦等危险区域;要充分认识潮水的危险性;一旦遇险不要慌张;落水要抓住身边固定物体;有人落水要迅速拨打110报警。

1、观潮要及时关注钱塘江每日的潮汐预报,了解潮汛信息,提前出行。要在安全区域或地段观潮,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挥。

2、不要翻越挡墙到江滩、丁坝、护坦等危险区域观潮、玩耍,不要在江中游泳、戏水,更不要在夜间、潮汛期下江。

3、要充分认识潮水的危险性。涌潮到来时,人切莫与其争道,更要关注周遭的环境,注意避让行人和车辆,以免发生踩踏等次生伤害。

4、一旦遇险不要慌张,应及时呼救并迅速有序向安全地带撤退,不可贪恋财物而失去宝贵时间。

5、万一落水要尽量抓住身边固定物体,防止被潮水卷走。

6、看到有人落水,要迅速拨打110报警,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救援措施,切勿盲目下江施救。


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部分已经转移到城市,洪涝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朋友想了解下: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是什么?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有哪些?接下去小编带大家见识下吧,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的成因

灾害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等。

2、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地区。洪水灾害的威胁将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洪灾形成的原因

一到夏天,很多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夏天雨水多。

2:城市雨水比农村多。城市的“雨岛效应”(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多,雨水多),城区的年降雨量比农村地区高5%到10%。

3:城市地表覆盖多是隔水层,不透水。雨水多了后排不掉。

4:虽然有下水道,但是“国外的下水道可以跑汽车”(不信,去看美国大片),我们的下水道只能藏老鼠。地上21世纪,地下上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重地上,重看得到的,重面子,轻地下,轻基础,轻底子。

5:城市地势低,外来洪水容易入侵。城市往往建设在地势地平的地方,导致外来水量多,自然排水不易。

6:城市预防及应对灾害能力不足,机械排水能力不足。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以成因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又简称雨洪。

2、山洪:是强降雨后,山区溪沟中发生暴涨、暴落的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雨量集中、破坏力强等特点,常伴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等灾害。

3、融雪洪水:主要发生在高纬度积雪地区或高山积雪地区。

4、冰凌洪水:常发生在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江河中。由于河道中的某一河段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在气温回升时,低纬度河段上游先解冻,而高纬度仍在封冻,上游来水和冰块堆积在下游河床,形成冰坝,造成洪水泛滥;另外,河流封冻时也可能产生冰凌洪水。

5、溃坝洪水:是大坝或水库突然决堤、溃塌而造成的洪水。

除此以外,涝灾又有内涝和“关门涝”之分。内涝是指超强度的降水来不及从河道中排出,形成积涝。

洪涝分布情况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中国洪涝分布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

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

每年2月中旬前后,历来是长江中下游水位最低之际。长江委水文局总工程师程海云介绍,三峡工程自2月初加大了下泄流量,在入库流量仅3000多立方米每秒的情况下,持续保持了4000多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连日来,三峡水库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补水15亿立方米。加上2月长江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流域降雨的逐步增多,使长江中下游因枯水造成的多种不利影响提前得到缓解。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原因

如果大家能收到地震预警,就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也可以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有些朋友不清楚: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地震成因有哪些?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原因

地震形成的原因: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挤压或者拉伸,当挤压力或者拉伸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力时,岩层就会发生断裂,从而把岩层中集聚的能量释放出来,就形成了地面的震地,简称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

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大地震与冲积平原和盆地地域的关系

1、“汶川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周边地域里?

汶川地震,它所包括的震区是十个最严重震点。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

从上面这些地震位置发现,参见下图,这些震区围绕着盆西平原,也就是成都平原的北部。

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绵远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 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为四川省境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

盆西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

根据这些发生重灾区的位置发现,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将这些城市依次连接,将成都平原包围了一圈,根据这些城市受到同等严重受灾情况,再根据地图,成都平原的边缘是地震中心地带。

2、鲁甸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余震1335次。

鲁甸此次地震灾区最高烈度为Ⅸ度,涉及范围面积只有90平方千米,等震线长轴总体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区及以上总面积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10个县(区)受灾,包括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曲靖市会泽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宁南县、布拖县、金阳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资料显示, 昭鲁坝子东起昭阳区凉风台大山脚,西至相邻的鲁甸县城稍外。总体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面积约525平方公里,属云南四大坝子之一。坝子内丘坝相间,地势平坦, 昭鲁坝子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市,昭通市西北面与四川省隔江(金沙江)相望,东南面与贵州省毕节市接壤,南面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是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结合部。

昭通市境内最高海拔(巧家县药山)4040米,最低海拔(水富县滚坎坝)267米。昭鲁坝子处于昭通市的腹心地带,南北纵贯昭阳区与相邻的鲁甸县,故称昭鲁坝子。

昭鲁坝子北接壤金阳县,南接壤会泽县,南北穿越鲁甸,昭阳区,西侧对应巧家县。

3、秘鲁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资料显示,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介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之间,西接安第斯山,东滨大西洋,跨居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四国领土,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秘鲁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4日下午18点左右(北京时间25日早6时左右),秘鲁中东部与巴西交界的马德雷德迪奥斯大区发生里氏7.5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消息,此次地震的震级为7.7级,震源深度610公里。

秘鲁多个省份、巴西、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等邻近国家的一些地区均有震感。

事实上,亚马逊平原周边地带的智利、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发生过多次大地震。

根据地图,这些发生大地震的国家,都处于亚马逊大平原的周边。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开采量也很惊人。

4、台湾大地震是否发生在冲积平原或盆地地域里?

资料记载,台湾的台中、南投两县为921地震的重灾区。地震发生次日有统计数字表明:死亡人数逾2000人,上6534人,受困者2308人。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等地灾情较为严重。

台南平原台湾省最大的平原,属冲积平原,其面积五千平方公里。 台北县、台北市、苗栗县、台中市、彰化县、云林县位于“台南平原”东侧,台南平原5000平方公里,921地震处在台南平原地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及特点

不同地区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状况等因素都是不同的,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那么,大家知道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及特点是什么?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与特征有哪些?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及特点

成因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因为地处回归线附近,形成亚热带气候。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又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陆气温差异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季节性交替,形成了季风。

冬季处于大陆高压南伸的前方,高空又有南支急流通过,故气旋过境频繁,云雨较多,降水量约占全年的10% ;夏季随着海洋季风北进和极锋的北退,梅雨区也从南向北推进,梅雨期一般延续20—30天,梅雨降水量约占本区六、七两月总降水量的70% ;九、十月间沿海一带还有台风雨;可见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比温带季风气候要丰富得多。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总体气候特征为夏热冬温,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季风发达。以中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例,其具体气候特征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5-22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摄氏度之间,温暖指数为135摄氏度每月至240摄氏度每月之间;从0摄氏度以上积温来看,长江至亚热带北界为5500-6000摄氏度,长江至南岭为6000-7000摄氏度,南岭至亚热带南缘则达到7000-8000摄氏度;从无霜期来看,江淮流域初霜期在十一月中旬至十二月初,终霜期在翌年3月中下旬结束,达230-240天以上,而四川盆地则达300天以上,云贵高原受高度影响为260-270天,两广地区则为300天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但季风性特征明显;从地域来看,降水总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可达2000毫米,而长江流域为1000毫米;从时间来看,春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0-45% ,夏季为30-50% ,秋季为15-20% ,冬季仅有10-15% 。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同一种气候吗

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一种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从纬度位置来看主要位于南北纬25°至35°之间,同时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季风”现象显著。所谓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风向随季节做显著改变的现象,而风向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完全相反,随着季节变化一年中风向有完全相反的变化,比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而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那么,是由于什么原因使得风向会发生显著改变呢?

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就是海洋和陆地的比热不同,陆地比热小,而海洋比热大,比热小的陆地升温和降温都比较快,从而使得夏季陆地升温快,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使得陆地气压较低,比如在亚欧大陆内部形成了“亚洲低压”,风就会从海洋吹向陆地。而到了冬季,陆地由于比热小,降温也比海洋快,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使得陆地气压较高,比如在亚欧大陆内部形成了“亚洲高压”,风就会从陆地吹向海洋。

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从而使得我国东部地区成为了世界上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的分布区,分布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这三种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雨热同期,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形成西北季风。而世界其他大陆如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在南北纬25°至35°之间的大陆东岸地区,也有类似的季风现象,但是这些地区的季风现象并不显著,所以气候类型常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或者“亚热带湿润气候”,在气候特征上与亚热带季风气候比较接近,所以在很多气候分布图中是划分为同一类气候类型的。


天文大潮的成因

在一般情况下,天文大潮是不会引发灾害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引起水害。有些朋友对天文大潮的相关知识感兴趣,那么,大家知道天文大潮的成因是什么?天文大潮的形成原因有哪些?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天文大潮的成因

成因是由于地球、月球、太阳三者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有学者表示这是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月亮对潮水的控制力远远大于太阳,但当二者对地球潮水的引力方向相同,这里运用到牛顿第二定律,一般科学家可以对天文大潮出现的时间进行预测。

众所周知,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卫星,控制地球上的潮涨潮落,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玉兔捣药、嫦娥奔月都代表了古人对月亮的向往。

而我国古人对月亮的研究更是源远流长,那个时候的他们只凭借着肉眼观察月亮的升起与落下的时间,在经过一系列的算法准确编写出《潮汐表》,现在广为人知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潮汐表》中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之下,研究人员发现月球和地球之间存在着引力,当月亮绕着地球运动的时候,地球上的潮水受引力的作用上涨,当月亮处于天空正上方的时候,潮涨到达最高点,而后随着月落,引力减弱,开始退潮。

这属于正常的自然现象,也因为这个现象,沿海地区有了赶潮这个活动,因为海中的生物会随着海水上涨,被身不由己的带到沙滩上,但在退潮的时候滞留在原地,这个时候人们就可以提着篮子,去捡拾海星、海螺、章鱼……

天文大潮观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回)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近年来,钱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时有发生。其中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南方暴雨的原因

相比北方地区,南方是比较多暴雨的。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南方暴雨的内容,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讲讲,南方暴雨的原因是什么?南方暴雨成因是什么?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南方暴雨的原因

副热带高压偏强等大气环流形势,是直接原因。大气环流形势是导致南方暴雨的最直接影响因素。

今年我国南方的强降雨之所以一轮接一轮,间歇期非常短,与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对我国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天气系统。其外围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恰恰是向暴雨区输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今年6月以来,副高比往年同期势力偏强,其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或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同时,北方的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造成了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持续交汇的局面,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频繁且持续发生。

6月上旬副高脊线位置(脊线位置是影响雨带位置的关键因素)偏北,华南和江南地区水汽辐合偏强,造成6月上旬华南和江南地区的极端降水。

6月中旬以后,副高明显北抬,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盛行西南风气流,水汽输送偏强;同时北方冷空气频繁南下,使得冷暖气团在我国江南北部到黄淮地区交汇,形成持续性强降水,降水明显偏多。

6月中下旬至今,雨带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区东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因为与梅雨相关的天气系统相对稳定。副高边缘暖湿气流强盛,长江中下游地区低涡切变系统活跃,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时间的梅雨天气。

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锋偏强,也是长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异常偏多的原因。今年江南地区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9日就已经入梅。

梅雨还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导致梅雨锋偏强。2019年秋季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同时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导致副高显著偏强。与此同时,中高纬度经向环流发展、冷涡活跃,冷空气在向长江中下游地区移动过程中爆发偏强。由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也明显偏多。

强降雨发生的具体位置、强度和影响时间,还与中小尺度对流系统活动、局地地形影响等多种复杂因素有关。

暴雨天气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1、保持车距,雨天行驶莫超车

雨天行车应稳字当先,卡友们在开车时要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车速切莫太快,随时注意前车的行驶速度和方向,防止发生追尾事故。在雨天行驶时由于视野不清,应避免加速超车行为出现,发生侧翻等意外事故就为时已晚。

2、行车安全第一,避免出现打滑

暴雨天气路面湿滑,卡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小,刹车距离相对变长,造成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现象;车辆开始出现打滑时,不要猛踩制动或猛打方向,避免出现侧滑;雨天卡车司机应保持直线和低速行驶,遇到转弯情况应当缓踩刹车,以防轮胎抱死而造成车辆侧滑。

3、雨天行车需谨慎 正确使用灯光

卡车司机在雨天应正确的使用灯光,遇到暴雨天气变暗,应打开近光灯和示廓灯,雨过大雾气重能见度低时,应打开雾灯,双闪只应在停车或者紧急刹车的时以提醒后车使用。

4、注意积水路段,防止陷车情况

暴雨天积水路面深不可测,途经积水路面较多的路段要多加注意,保持低档行驶,车速切记不要太快,不可中途停车、换挡或急转方向,避免大轰油门或猛冲。

5、保证视野良好,适当调整雨刷

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卡车司机的行车视线,前挡玻璃产生的雾气模糊了视野,司机应该及时打开雨刮器,根据雨量大小适当调整雨刷的速度,保证视野开阔;此外后视镜容易沾上雨水,应及时清洁擦拭。

6、注意来往人群,安全谨慎防撞人

暴雨天行车要注意来来往往的行人,雨天行人撑伞,骑车人穿雨披,视线、听觉、反应等多少有所影响,再加上经常有行人乱闯红灯的情况,卡车司机应该减速慢行,避免出现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