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由谁

2021/9/26 13:19:18
万年历日历:由谁知识
由谁知识
24节气是谁研究出来的

二十四节气是有许多内涵的,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也是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积淀。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24节气是谁研究出来的?24节气是由谁发明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信息,请大家参阅。

24节气是谁研究出来的

24节气是颛顼研究出来的,颛顼创立了“颛顼历法”。他根据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这些现象,发明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组织人力物力,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简易的二十四节气历法。

“颛顼历法”不复杂。它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其中一月至十一月为三十天,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就有十二个节气,基本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为以后细化二十四节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一个大体过程。

“颛顼历法”给后人带了许多便利,并可利用开发的潜质。古人在使用“颛顼历法”发现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354.355天,因此,古人叫“大月”是“大尽”即“大尽月”,“小月”是“小尽”即“小尽月”。又发现阴历与阳历天数的差距,如农历即阴历朔望月,朔望月每月29.5306天,其全年天数与阳历即太阳年全年天数相差十天二十一小时,无形中又冒出来一个闰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为此,又出现了如何解决闰月的问题。

战国末期《尚书尧典》中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说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在这之前是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自从有了这个规定,一切都按新规定行事了。

根据记载,单纯地讲二十四节气来历,有书籍文字记载的应该是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并不是某一个人创作发明的,确切地说是农民经验,通过文人用文字完善总结出来的。

五大节气简介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冬节气,高空西风急流在亚洲南部地区已完全建立。此时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对江淮地区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蒙古帝国由谁一手建立

蒙古帝国是孛儿只斤铁木真所建立的。孛儿只斤铁木真又叫“成吉思汗”,其是中国古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1206年,其建立蒙古国,1227年,铁木真在对外征服战争中去世后被密葬。铁木真的儿子忽必烈在1265年尊成吉思汗庙名为太祖。

蒙古帝国,是后世学者对13世纪蒙古人所建政权的称呼。狭义上的帝国指的是作为统一体存在的蒙古帝国。广义上的蒙古帝国还包括了分裂后的元朝和四大汗国,时间范围大体从1206年到元朝、四大汗国灭亡。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于1225年东归。1226年,成吉思汗亲征,大举进攻西夏,1227年灭西夏。灭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前线。

成吉思汗所创建的国家机构、军政制度、成文法规、民族文字使蒙古社会的文明进程明显加速。这个由诸多游牧部落组成的年轻国家充满了勃勃生机,祖辈所留下的牧场虽很宽阔,但已无法满足新兴军事封建政权的需求。


干旱灾害预警由谁发布

干旱灾害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因降水量严重不足,造成土壤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作物生长等现象。干旱灾害是有预警的,那么大家知道干旱灾害预警由谁发布?干旱预警是由谁发布的?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

干旱灾害预警由谁发布

干旱灾害预警由气象局发布,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规定了中国范围气象干旱指数的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等级命名、使用方法等,并界定了气象干旱发展不同进程的术语。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五种监测干旱的单项指标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五种单项指标为: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土壤湿度干旱指数和帕默尔干旱指数。气象干旱综合指数CI以标准化降水指数、相对湿润指数和降水量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综合指数。

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

《气象干旱等级》国家标准中将干旱划分为五个等级,并评定了不同等级的干旱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1、正常或湿涝,特点为降水正常或较常年偏多,地表湿润,无旱象;

2、轻旱,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3、中旱,特点为降水持续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干燥,土壤出现水分不足,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4、重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持续严重不足,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较严重影响,对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一定影响;

5、特旱,特点为土壤出现水分长时间严重不足,地表植物干枯、死亡,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干旱危害及防御措施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平均每年干旱受灾面积占农作物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严重干旱年份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高达75%。旱灾是具有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会使农业受灾,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此外,干旱还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等。因此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旱抗旱工作: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事业;改进耕作制度,改便作物构成,选育耐旱品种,充分利用有限的降雨;植树造林,改善区域气候,减少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研究应用现代技术和节水措施,例如人工降雨,喷滴灌、地膜覆盖、保墒,以及暂时利用质量较差的水源等。

气象干旱与农业干旱的区别及关系

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由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

农业干旱以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长状态为特征,是指农业生长季内因长期无雨,造成土壤缺水,农作物生长发育受抑,导致明显减产,甚至无收。

农业干旱的发生程度除了受降水、气温等气象因素影响外,还与土壤性质、种植制度、作物种类、生育期等有关。在发生气象干旱后,假如能及时为农作物提供灌溉,或采取其他农业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满足作物需要,则不会形成农业干旱。气象干旱是农业干旱的先兆,降水与蒸散不平衡使土壤含水量下降、供给作物水分不足,最终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在灌溉设施不完备的地方,气象干旱是引发农业干旱的最重要因素。农业干旱往往滞后于气象干旱的发生,同样在出现降水后干旱解除,农业干旱也滞后于气象干旱。


根号是谁发明的

根号是一种数学符号,它是数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人们在悠久的岁月中,经过不断改良的结果。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根号是谁发明的?根号是由谁发明出来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根号是谁发明的

根号是德国数学家Michael Stifel(1487-1567)发明的,他第一次使用这些符号是在西元1544年。

根号是一个数学符号。根号是用来表示对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进行开方运算的符号。若a=b,那么a是b开n次方的n次方根或a是b的1/n次方。开n次方手写体和印刷体用表示,被开方的数或代数式写在符号左方√ ̄的右边和符号上方一横部分的下方共同包围的区域中,而且不能出界。

根号是数学上一种根的表示式,置于某一表示式之前的记号,表示要对此表示式取平方根(如a,a+b,2),如在此记号前再加一个指标,则表示要取另一个相应的根(如加指标3便表示取立方根取值范围是大于等于0。在实数范围内:偶次根号下不能为负数,其运算结果也不为负;奇次根号下可以为负数。不限于实数,即考虑虚数时,偶次根号下可以为负数。

通常说的根号都是指二次根号,即√,它表示对根号下的数开平方。根号下的数叫做“被开方数”。所以根号下的数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某个数的平方,也就是需要大于等于0,即非负数。实际数学问题中,还有三次根号,四次根号等等,就是对根号下的数开立方、四次方,或者更高次方。

在实数范围内开方需要满足的条件:奇次根号:即对被开方数开奇次方,被开方数可以是正数,0,负数。偶次根号:即对被开方数开偶次方,被开方数与开平方相同,即必须是非负数。

根号的运算法则如下

1、相乘时:两个有平方根的数相乘等于根号下两数的乘积,再化简;

2、相除时:两个有平方根的数相除等于根号下两数的商,再化简;

3、相加或相减:没有其他方法,只有用计算器求出具体值再相加或相减;

4、分母为带根号的式子,首先让分母有理化,使②分母没有根号,而把根号转移到分

5、同次根式相乘(除) ,把根式前面的系数相乘(除) ,作为积(商)的系数;把被开方数相乘(除) ,作为被开方数,根指数不变,然后再化成最简根式。非同次根式相乘(除) ,应先化成同次根式后,再按同次根式相乘(除)的法则。

电脑打根号(√ ̄)的方法有很多种:

①最好而简便的方法是在桌面浮动的语言栏的小键盘上点右键选数学符号,软键盘中就有了√ ̄。直接从键盘上打出来,方法如下:

②左手按住换档键(Alt键)不放,右手依次按小键盘41420,松开双手,根号(√ ̄)就出来了。

同样:按178是平方号,按179是立方号215是乘号(×)247是除号(÷)176是度(°) 还有许多数学和特殊符号都可打。

③WORD 2003插入“根号” WORD 2003插入公式 单击要插入公式的位置。

(1)在“插入”菜单上,单击“对象”,然后单击“新建”选项卡。单击“对象类型”框中的“Microsoft 公式 30”选项。 如果没有 Microsoft“公式编辑器”,请进行安装。 单击“确定”按钮。

(2)从“公式”工具栏 (工具栏:工具栏中包含可执行命令的按钮和选项。若要显示工具栏,请单击“工具”菜单中的 “自定义”,然后单击 “工具栏”选项卡。)上选择符号,键入变量和数字,以创建公式。

(3)在“公式”工具栏的上面一行,您可以在 150 多个数学符号中进行选择。在下面一行,可以在众多的样板或框架(包含分式、积分和求和符号等)中进行选择。

④下载小软件:数学公式编辑器,常用的是MathType。可与办公软件office系列2003、2007版本中Word、PowerPoint、Excel等配合使用打出。

⑤还有一个更为简便的方法,就是用输入法(搜狗输入法,qq输入法等)打出“勾”或“对”,然后会有“√ ̄”出现,和根号相同,但不是全部的输入法都可以做到。


拉链是谁发明的

拉链的组成部分有链牙、拉头、上下止、锁紧件等等,许多衣服、裤子、背包、行李箱、帐篷等都会装有。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拉链是谁发明的?拉链是由谁发明出来的?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拉链是谁发明的

拉链是贾德森发明的。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钮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钮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钮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现在的名称的。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拉链的组成

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链牙是关键部分,它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

拉链组件的详细内容为:

1、布带tape:由棉纱、化纤或混合化纤织成的柔性带,用于承载链牙及其他拉链组件;

2、带筋bead:布带边缘用来承载金属或塑料链牙的加强部分;

3、筋绳rope:指带筋中间由多股纤维组成的绳状物;

4、链牙scoops:指金属、塑料等材料通过加工后呈一定形状的齿牙;

5、中芯线filler cord:由多股纤维线加工而成,用于尼龙拉链牙链生产的绳状物;

6、牙链chain:指连续排列的牙;

7、牙链带one side zipper chain:牙链固定在布带上称牙链带;

8、链带zipper chain:由两边牙链带啮合而成链带;

9、上止top stop:固定于牙链带上,限止牙链拉合时拉头滑出牙链带的止动件;

10、下止bottom stop:固定于牙链带上,限止牙链拉开时拉头滑出牙链带,并使得两边牙链带不可完全分开的止动件;

11、前、后带头Back & forth head tape:拉链上没有链牙部分的布带称带头,上止端为前带头,下止端为后带头;

12、插管(也称插销)pin separable:固定在开尾拉链尾端,用于完全分开链带的管形件;

13、插座box retainer(应该是 pin box): 固定在开尾拉链尾端,用于完全分开链带的方块件;

14、双开尾档件two pin:一种与插管配合,用于双开尾拉链上的管形档件;

15、加强胶带strengthened tape:用于增强插管、插座与布带结合强度,提高拉链使用寿命的复合型薄片;

16、拉头slider:使链牙啮合和拉开的运动部件;

17、拉片puller:是拉头的一个组件,它可设计成各种几何形状与拉头体联接或通过中间件与拉头体联接,实现拉链开合;(可以直接挂,和间接挂);

18、中间联接件the connecter:联接拉头体与拉片的中间元件。


飞机是是由谁发明的

如今我们出行已经非常方便,高铁、动车、飞机,都是非常常见的交通工具。尤其是飞机,不管是去哪里,都非常方便。飞机是是由谁发明的你知道吗?快来了解一下吧!

飞机是是由谁发明的

飞机是由莱特兄弟发明的。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作为“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行的受控的持续动力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所认可,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自从飞机发明以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深刻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开启了人们征服蓝天历史。

飞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两大类。军用机是指用于各个军事领域的飞机,而民用机则是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如旅客机、货机、农业机、运动机、救护机以及试验研究机等)。

飞机飞行的原理是,飞机的机翼横截面一般前端圆钝、后端尖锐,上表面拱起、下表面较平。当等质量空气同时通过机翼上表面和下表面时,会在机翼上下方形成不同流速。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时流速大,压强较小;通过下表面时流速较小,压强大,因而此时飞机会有一个向上的合力,即向上的升力,由于升力的存在,使得飞机可以离开地面,在空中飞行。飞机飞行速度越快、机翼面积越大,所产生的升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