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源地

2021/9/26 13:19:18
万年历日历:源地知识
源地知识
沙尘暴的起源地是哪里

导语:近日,我国北方多地遭受沙尘暴天气袭击,漫天橘黄,不禁让人好奇这样的天气是怎么来的。对于沙尘暴的起源,多数人认为来源沙漠,因为没有沙哪来的沙尘暴呢?但实际上是不是来源于沙漠呢?到底沙尘暴的起源地是哪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究竟沙尘暴是从哪里来的吧。

沙尘暴的起源地是哪里 沙尘暴是从哪里来的

沙尘暴起源

不同时期的沙尘暴,起源点也不同。就最近一次沙尘暴来说,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这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

专家指出,一般沙尘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沙尘源、大风和不稳定的大气层结状态。沙尘源是物质条件;大风是动力源;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热力条件。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监测中心卫星影像和地面监测信息综合评估,本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2021年3月14日上午,蒙古国西南部发生沙尘暴天气,沙尘随气流向南移动,于14日傍晚,在蒙古国与内蒙古中西部交界处入境。内蒙古巴彦淖尔、二连浩特、包头等地相继发生沙尘暴,能见度低于1000米,空气质量等级均为严重污染。15日凌晨,沙尘开始影响京津冀地区,北京受上游沙尘传输叠加大风扬沙作用影响,PM10浓度明显上升,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据气象专家介绍,3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偏高,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沙尘天气的生成。本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15日2时中心气压达980百帕),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针对受沙尘天气影响地区的公众,专家提醒,老人、儿童及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尽量不要到室外活动;公众外出时请佩戴口罩、纱巾等防尘用品,外出归来应清洗面部和鼻腔。

此外,专家提醒,15日北方多地北风强劲,天干物燥,须注意防风防火;注意加固室外搭建物和广告牌,户外高空作业注意安全防护。

沙尘暴成因:

沙尘暴成因

自然条件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物理因素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

环境因素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为因素

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气象因素

沙尘暴的形成是以东亚特殊的大气环流为背景,并与冬季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的发生主要与冬半年西伯利亚—蒙古高压驱动下的冷锋过境有关,属冷锋型沙尘暴。


京剧的发源地

京剧的发源地是江南地区。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越剧的发源地

越剧的发源地是浙江省嵊县。越剧源于嵊州盛于上海,其起源于我国清朝时期,最初是从曲艺“落地唱书”发展而成。曾被人们称为“小歌班”、“绍兴文戏”等。而现在的越剧已经是我国第二大剧种了,同时越剧还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越剧简介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越剧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越剧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闽江源头在哪里

闽江的主要支流有建溪、尤溪、富屯溪、古田溪、大樟溪,流经地区有福建三明、福州南平等等。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闽江源头在哪里?闽江发源地在哪?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闽江源头在哪里

闽江源头在建宁县境的台田溪发源于严峰山南麓的均口镇均口村张家山自然村以北,流经台田村、土楼上、湖阳、跳鱼、九进坑等自然村,进入毗邻宁化县的水茜溪。水茜溪为沙溪水系上游支流,台田溪即为水茜溪的上游,是建宁境内13条主要溪河中惟一属于沙溪的一条,它在县境内的流域面积3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46亿立方米。

1991年和1992年,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办公室(下简称“闽江办”)组织闽江江源考察队,先后两次对闽江江源进行考察,经过分析比较,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认:台田溪为闽江正源,闽江源流为台田溪—水茜溪—九龙溪—沙溪—西溪—闽江。台田溪源头从严峰山西南坡岩下流出涓涓细流,并在峭壁下汇成一口约三四平方米的水潭。为此,“闽江办”在源头处的峭壁镌刻“闽江源”三字摩崖石刻。源头一带植物茂密,生态盎然,是旅游和科考的好去处。

闽江主要支流除三支流外,还有中下游的尤溪、古田溪、大樟溪。闽江洪灾较重,干流上建设安砂水库、水口电站后,灾害减轻。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古田溪梯级开发4个电站、沙溪口电站装机、水口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进入现代,闽江流域已经成为福建省内重要的机械、商贸、旅游、水电发达地区。

夜游闽江,欣赏两岸的璀璨夜景

来福州旅行,想要看福州夜景的话,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闽江夜游。而闽江夜游现在采用的是闽江之星游船, 在2020年10月的时候在台江码头进行首航仪式。“闽江之星”为双层结构,载客量212人,外观整体呈“江上水晶宫殿”样式,采用全玻璃隔热幕墙、“茉莉花”式通透顶棚和大面积阳光甲板,可全景观赏闽江两岸风光;内装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设计主题,使用环保材料,融入“三坊七巷”等福州元素,打造闽江游新名片。

夜游的线路从台江江滨路的台江第一码头出发,途经台江金外滩、南北江滨至洪山桥,折至三桥后返回,船上还有表演,茶水饮用,很惬意。华灯初上,闽江碧水潋艳,景色迷人,犹如一条异彩纷呈的彩虹,坐游船游览美丽的闽江,品味夜幕下的闽水情怀,坐拥无敌海景,回味历史韵味。

游船停靠在台江码头,这里可以看到横亘于江面的解放大桥,灯光把它变成一条彩带,中洲岛上的欧式建筑,在灯光下也愈发迷人。

作为福州十大网红打卡地,夜游闽江到底有什么魅力?

登上游船,欣赏福州的壮丽夜景。依着闽江的城际线游览,江水轻轻徜徉的声音伴着音乐的悠扬。今晚的游览从台江码头出发,途经二桥、鳌峰大桥、鼓山大桥,一直到魁埔大桥,航程往返约1小时。坐在一楼宽敞明亮的船舱中,一边品着福州的茉莉花茶,一边看着闽江两岸的绚丽夜景,真的很舒服。

远眺台江金外滩,台江正在快速推进东西两翼海峡金融商务区和闽江北岸中央商务中心两大核心项目建设,加快形成滨江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集现代商贸商务经济、旅游文化特色经济于一体的海峡西岸璀璨的福州“金外滩”。

远看像一艘巨大豪华客轮停泊在闽江中的中洲岛,它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和仓山区交界处,是闽江上的一个岛屿。而旁边的仓山西洋建筑群,福州的仓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在近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留下了众多打破传统建筑风格的外国建筑,统称为西洋建筑,很值得去打卡。

不知不觉船行到了台江万达,两岸的灯光秀开始了。福州代表性建筑、油纸伞、牛角梳、寿山石等元素随着动画轮番上映,一幕幕徐徐展开的画卷,美轮美奂,生动展示了“有福之州”的魅力。近距离看灯光秀,和在岸上看体验感完全不同,完美呈现出一场福州璀璨文化的视觉盛宴。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的航程,慢慢接近尾声,饱览了闽江两岸的灯火辉煌,领略了福州城市的变化,看着福州日新月异的发展,真的感受到有福之州的魅力。如果你来福州旅行,千万不要错过登上闽江之星游船去感受福州的绚丽夜景,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的。


中国风筝的发源地是哪个村

每个人在小时候都是想必有玩过风筝的,有各种各样的款式。有些朋友想了解风筝的相关内容,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讲讲,中国风筝的发源地是哪个村?中国风筝的发源地是在什么村?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风筝的发源地是哪个村

是山东省潍坊村,潍坊村,在古代又被称为潍县,潍坊的地理位置是在中国山东半岛的中部。而且潍坊也是风筝文化的发祥地,也有很多人把潍坊称作为“世界风筝之都”,足以看出潍坊生产的风筝是有多么出名了。

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因此山东潍坊是一个风筝文化比较悠久浓厚的一座城市,每年在这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风声比赛,并且在每年的4月份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在这个月份去潍坊旅游的话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在这里我们会看到各种样子的风筝,以及来自于国内外许多的游客,他们相聚在这座城市,一同感受风筝带给他们的快乐和美丽在晴朗的天空之下奔跑,风筝高高挂起的样子,就像是我们心中的那颗梦想,越飞越高直到冲破天际。

风筝在我们小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他的整个样子也非常的简单,通常就是用一些纸和一些布料或者是一些木棒制作而成的,他们的样子通常是一些动物的形象,给人一种和蔼可亲同时又非常亲近的样子,可以这样说,只要有一根结实牢固的线和一些风,那么这个风筝便可以永远的停留在天空中,由于风筝它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在我们国家风筝不仅仅受到了许多小孩子的喜欢,同样也受到了许多中老年人的喜爱,在他们看来放风筝是一件休闲有趣的事情,就像是自己手里面的一个宠物,任由自己掌控,就算它飞得再高,飞得再远,它也一样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我想这可能是和老年人他们的孤独心理有关吧,风筝的繁荣在山东潍坊这一个城市更加的昌盛。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上70% 的风筝大多数都来源于潍坊,因此潍坊这座城市,我们也把它称为风筝之都,在古代的时候把它称之为鸢都。综上所述,风筝之都在我国的潍坊市,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到潍坊旅游,因为现在的潍坊,它的风筝产业,风筝旅游业都发展的非常不错,具有很高的吸引力。

风筝的来源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种和风筝差不多样子的物品叫作“鸢”,而“鸢”又是由鲁班制造出来的,所以有很多人认为风筝是鲁班发明创造的,但其实“鸢”是完全由木头制作而成的,所以和风筝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品。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后,有些人就开始用纸,裁剪成燕子的样子,然后在配上几根竹子骨架,这样一件简单的风筝就做好了,刚开始人们只是利用风筝来测量地面距离,甚至用于战争当中,但后来发现并没有太大作用,所以就从唐朝后期开始,风筝也就变成了小孩子和年轻人之间的玩具。而风筝之所以叫风筝,则是因为风筝上面加入了丝条和竹笛,风一吹就会有声音响起,所以也就有了“风筝”的名字。

到了唐宋时期,也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放风筝,因为唐宋时期的人们把放风筝当作一种节庆民俗,所以平常时候都是不会允许小孩子放风筝的。

刚开始的潍坊风筝都是自己在家里自己制作,然后自己和朋友一起玩或者赠送给亲朋好友,但是后来有很多人喜欢放风筝,自己又不会制作,所以只能从别人手里购买,以至于风筝逐渐成为了当时比较热销的商品,甚至是在每年过节的时候还有风筝专卖场出现。


泼水节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

泼水节在我国的云南傣族地区广为流传,当地有很多庆祝泼水节的活动,不仅仅是傣族,还有阿昌族、布朗族、佤族等西南少数民族都会庆祝泼水节。那么泼水节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呢?想知道泼水节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就来看看泼水节的来历简介吧。

泼水节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 泼水节的来历简介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其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义和民族色彩。

泼水节的来历简介

泼水节主要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在泼水节的当天,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就会起来便沐浴礼佛,为泼水节的到来做准备。泼水节一般都是连续好多天的庆祝活动,大家会使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以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尼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的传说

传说一:西双版纳傣族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泼水节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

传说二: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

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这项活动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泼水节。

传说三: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头轮换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