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对于宇航员的衣食住行是非常关注的,有一些人好奇宇航员在空间站里,宇航员是怎么洗衣服的,毕竟衣服总会穿脏的。那么,大家知道宇航员的衣服脏了该怎么办?宇航员衣服穿脏了怎么办?接下去小编带大家见识下吧,欢迎大家阅读。
宇航员的衣服脏了该怎么办
扔掉衣服,不用洗。在空间站里面进行工作的宇航员可以选择直接把衣服扔掉,不需要进行清洗。
宇航员平时只是在太空里活动,一件衣服穿的时间比较久,但这并不会影响到宇航员的生活。
因为太空当中十分干净,在空间站里面甚至连细菌都没有,所以在里面衣服也不容易脏。
而且空间站是恒温的环境,我国的天宫空间站温度大概在20℃左右,在这种恒温环境下工作不容易出汗,也就不会出现发臭的问题。
空间站上有洗衣机吗?
如果从技术方面来考虑,我们要把一台洗衣机运送到太空当中的确不是什么难事。毕竟洗衣机也没有多重,但我们还要考虑到洗衣机在太空当中的使用性。把洗衣机运送到太空里也没有办法使用。
因为太空里面是失重的环境,在太空上的东西都会漂浮起来,就算是洗衣机也一样。把洗衣机放到太空里面,水和衣服都会处于同样的状态,所以就算用洗衣机也洗不干净。
另外,使用洗衣机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太空上可没有电线来输送电能,靠着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要维持空间站的正常。电力资源十分有限,不可能再把它贡献给洗衣机。
而且洗衣机在洗衣服的时候又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洗完衣服的污水还要进行处理。总结来说在太空上安装洗衣机成本太高,也没有必要。
一个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太空任务中,宇航员无法用水清洗衣物,只能扔掉它们。这些衣物会在重新进入大气层时分解。NASA每年会为每位宇航员向国际空间站发送160磅的衣物。从长远来看,需要一个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NASA与宝洁公司试图找到如何最好地清洁太空中宇航员衣物的办法,以便这些衣物可以像在地球上一样重复使用数月甚至数年。
根据NASA的说法,火箭舱空间狭小且昂贵,那么如果宇航员的衣物可以保持干净的外观和洁净的气味,为什么要把它浪费在新衣服上呢?
空间站的宇航员每天锻炼两个小时,以对抗失重造成的肌肉和骨骼萎缩,这很快就会让他们的运动服出汗、发臭,变得僵硬。尽管NASA和其他空间站合作伙伴已经研究了用特殊的抗菌衣物来延长穿着时间,但这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太空定制洗涤剂
宝洁公司周二宣布,它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和明年向空间站发送名为“NASA Tide”的太空定制洗涤剂并进行去污实验。
在最初的实验中,宝洁将在今年12月发送“NASA Tide”,以便科学家们可以观测到酶和其他成分如何在六个月的失重状态下做出反应。然后明年五月,去污笔和湿巾将交付宇航员进行测试。
与此同时,宝洁正在开发一种洗衣干衣机组合。它将使用最少的水和洗涤剂,并可以在月球乃至火星上运行。这种机器在地球上的干旱地区也很有用。
报道称,该项任务面临的众多设计挑战之一是,洗衣水需要回收用于饮用和烹饪,就像目前在空间站上回收尿液和汗水一样。
尽管国际空间站拥有实验所需的大部分设备,但宝洁还将发送一些额外的设备进行处理和图像分析。宝洁表示,将同时在地球上进行相同的实验,使用相同的材料来研究差异。
导语:现在只要你用手机,就离不开WiFi的使用,WiFi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同时还能让我们网上冲浪,丰富业余生活。有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WiFi只能在地球上用吗?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能用WiFi吗?到底在中国空间站生活的宇航员能不能用WiFi呢?一起来了解。
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能用WiFi吗
宇航员
当然能。在中国空间站生活的宇航员在中国空间站和地面指挥联系时就是利用的无线网络通讯,也是考虑到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生活的宇航员舒适度及工作生活便利性,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上已经植入了WiFi。
中国空间站的基本组成:
中国空间站包括核心舱、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问天、载人飞船(即已经命名的“神舟”号飞船)和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五个模块组成。各飞行器既是独立的飞行器,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核心舱
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实验舱
全长均约14.4米,最大直径均约4.2米,发射质量均约20-22吨。
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实验舱II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实验舱I兼有二者功能。实验舱I、II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宇航员
货运飞船
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
主要任务,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货运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全密封货舱、半密封/半开放货舱、全开放货舱三种构型,可以把不同的载荷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去,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
发射该飞船的是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2021年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
2021年9月20日15时,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舟三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20日22时08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6.5小时。天舟三号装载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出舱消耗品、空间站平台物资、部分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三舱(船)组合体飞行状态。
航天员
中国的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主要承担航天器驾驶任务。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外,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是未来选拔航天员的一个主要方向。
宇航员
未来舱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将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并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简称CSST) ,分辨率与哈勃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在轨10年,可以对40% 以上的天区,约17500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
双重保障
报警系统和预警系统双重保障
空间站建成后,航天员需要长期在轨执行任务,所以在空间站内部特别设计了一套报警系统。声光电的这种报警系统,如果真的是发生了故障,可以及时去通报航天员,然后就算航天员在休息,也可以通报航天员,然后进行处置。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保障航天员的安全,在地面系统也配置预警设备,对空间站进行实时监测。有了报警系统和预警系统的双重保障,这样一来即便在太空中,航天员也能够实现与地面人员同步的作息时间。
如果在轨发生了故障,我地面也可以及时进行处置。所以相当于这种地面和天上一体化的设计,最终保证目前的后续的航天员在轨可以达到这种同步的作息,不需要再有一个航天员专门不睡觉来进行值守,这个是可以实现的。
导语:对于宇航员的饮食,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不管是任务前,任务期间,还是任务之后,饮食都有讲究。其中,一般情况下,宇航员落地第一餐多是清炖羊肉,那么,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到底宇航员落地第一餐为什么大多是清炖羊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原因。
宇航员落地第一餐多是清炖羊肉是因为什么 宇航员落地第一餐为什么大多是清炖羊肉
宇航员落地第一餐
要照顾其肠胃变化。航天员落地后,吃的第一顿饭有6个菜,包括清炖羊肉,此前神舟九号宇航员落地的第一顿饭也吃了清炖羊肉。负责航天员医监医保的医生说,由于航天员的消化系统在失重条件下会发生一些改变,因此,对着陆后的航天员在饮食上有一些要求:尽量少吃生、冷等对胃有刺激的东西,多吃一些低脂高蛋白、纤维素高等易消化、不油腻、营养丰富的食物。
关于宇航员食品:
我们把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东西叫航天食品,是因为它是根据航天员生活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航天人员在太空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进食方式而研制。可以这样说,航天食品是为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群而研制出的一种特殊食物。这种食品是根据合乎膳食标准的航天食谱制成的,其中必须包含足够和完善的科学营养,如每天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和醣等,并保证含有钙、磷、镁、钾等主要无机元素,还要含有铁、锌、硒、碘等微量元素,以及两种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和E)和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C等)。
宇航员食品
特点:
人有个体差异,特定的航天环境(微重力下的微小生活空间和要完成各种复杂的航天任务)使航天员的口味要求变得非常特殊,吸收消化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适应他们在这种环境中的饮食习惯,每天、每顿的食谱的制定是很重要的,不能单调。有时为了飞行的需要还要限制或增加某些食物,如飞行前要限制食物中的钠和水以及纤维成份,以减少飞行初期航天员的大、小便次数;飞行后要增加某些营养,以加速恢复身体健康。航天食品还必须符合卫生学的要求,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航天食品还必须在制做包装形式和储藏的稳定性上加以考虑,使之进食方便和容易长期储藏,并能经受航天器上升段的振动、冲击和加速度负荷而不致破碎。
一般把在太空执行任务和返回着陆等待救援期间供航天员食用的食品和饮水称作航天食品。它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为了方便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食,防止食物在飞船舱内四处漂浮,我们就把航天食品加工成一口大小,并且食品包装内没有流动的汤汁,也就是“一航天食品加工现场口吃”食品。为了减轻飞船舱内的废物收集系统的负担,航天食品都不含残渣,如骨、皮、核等。
对航天食品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确保安全,不能发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航天食品及包装必须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而不失效。航天食品还必须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航天飞行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减少等,那么,食品就要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和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D;飞行初期航天食品的脂肪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间运动病的症状;为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就要求限制航天食品中钠的供给,保证钾的供给等等。
类型:
宇航员食物
航天食品大致有如下两种类型:一类是在太空正常飞行时航天员所要吃的食品,另一类是在特殊情况下所要用的食品。
在正常飞行情况下吃的航天食品有:
(1)即食食品。它是拿过来就吃的东西,不需要进行再加工,如含中等水分、一口大小的压缩成型的或用涂膜处理的干燥食品等。
(2)复水食品。这种食品是冷冻干燥食品,因为它在被送上太空时轻而小,在航天食品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在食用前必须复水,在它的包装袋上都有一个单向入水阀门,以便复水用,复水后即可食用。
(3)热稳定食品。这类食品是经过加热灭菌自理的软包装和硬包装罐头类食品,太空飞行证明,在失重条件下用普通餐具由开口容器中取食完全可行。这类仪器占航天仪器航天食品的比例也很大。如苏联礼炮6号空间站中这种仪器占80%左右。
(4)冷冻冷藏食品。这类食品是在地面上冻好带进太空的,溶化后可食用。
(5)辐射食品。这是经过放射线杀菌后的食品,它曾在美航天飞机飞行中少量使用过。
(6)自然型食品。地面上没经处理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水果、果酱和调料等。
(7)复水饮料(冲剂或软固体饮料)。它是在太空加水溶解后制成的冷饮或热饮。在包装上美国早期用复水饮料袋,后改用折叠塑料瓶和方形复水包,以便用吸管吮吸。
特殊的航天食品有:
(1)备用食品。它是指在发生特殊情况必须延长飞行时所用的食品,其类型同前。
(2)应急食品。这种食品是指在飞行器发生故障时,航天员必须穿着航天服时所用的食品,如铝管包装的半固体果酱、菜泥、肉羹等。应急食品也包括当航天员着陆后,降到远离人烟的地方,等待救援期间饮用的食品。
(3)舱外活动中需要吃的食品,这是指存于头盔内颈圈部分的固体或半固体、流质供食器中的食品,供长时间舱外活动中临时给航天员饮用的食品。
导语:金星是一颗类地行星,因为其质量与地球类似,有时也被人们叫做地球的“姐妹星”。它的亮度仅次于月球。近日,空间站宇航员拍摄到金星从极光中升起的精彩视频,并分享在了社交网站上。我们在地球上看过“日出”,阿波罗宇航员也发回过在月球轨道上拍摄的“地出”,那么在太空看其他行星慢慢升起是什么景象呢?大家来看看宇航员捕捉画面吧,感受一下金星从极光中升起的绚丽瞬间吧。
金星从地平线和极光中升起,金星为图中亮点。
近日,一段宇航员太空拍摄的金星从地球极光中升起的视频在社交网站广泛传播,拍摄者是驻留国际空间站的英国宇航员蒂姆•皮克(Tim Peake),他于上周日拍摄了这段视频,并分享在他的脸书上。
皮克也在脸书中秀了他在太空里的摄影装备。
皮克没有透露他拍摄这段壮观视频时,空间站正处于地球上空何处,因此无法确定视频里究竟是北极光还是南极光。极光是地球周围的一种大规模放电过程,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附近时,地球磁场迫使其中一部分沿着磁场线集中到南北两极。当它们进入极地的高层大气时,与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碰撞释放能量产生光芒,形成围绕磁极的大圆圈即极光。据皮克介绍,他拍摄的这段延时视频每秒约两分半钟,捕捉到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从画面中极光里升起的过程。
宇航员在太空分享金星从地球极光中升起美妙画面
皮克将于三周内返回地球。
蒂姆•皮克于2015年12月乘坐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是第一位以职业宇航员身份进入太空的英国人。不过早在1991年,皮克的同胞--英国女化学家海伦•沙曼就曾搭载苏联的联盟TM-12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是第一位上太空的英国人。
大家都知道,太空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与生活的场所,在里面会进行各种日常活动,如吃饭、上厕所、洗澡等等。有些朋友好奇,太空舱可以洗澡吗?宇航员在太空舱能洗澡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太空舱可以洗澡吗
可以洗澡。但是一般不会洗澡。火箭发射的过程其实就是克服地球重力的过程,所以对于宇宙飞船而言,它所携带的每一克物品,都需要发挥十分的作用。即使是目前最便宜的太空运费,每一公斤的运费是一万美金。所以对于长期生活在太空的宇航员来说,不得万不得已都不会去洗澡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当宇航员在太空中洗澡的时候,打开花洒的水并不是冲向地面,而是将自己团团围住。这不仅没有洗澡的作用,而且还容易造成宇航员呛水,窒息
在太空中,宇航员并不是通过花洒淋浴来洗澡的。按道理来说,他们进行的是擦澡,而不是洗澡。首先,宇航员会用少量的水将毛巾打湿之余,又不会产生多余的水飘在空中。其次,宇航员会使用湿润的毛巾擦拭身体。最后,他们会使用一种特制的免洗沐浴露,只需要进行涂抹就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
虽然太空舱内有供洗澡的条件,但与地球上比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宇航员洗澡时必须把脚套在一个固定好的环上,否则经水一冲,人就会不断的翻跟头。而且在失重状态下水是一粒一粒的水珠,很容易呛到人,因此洗澡时还应该带上呼吸罩和护目罩。洗完澡后,身上的污水不会自动流下来,需要开动水泵连同空气一起抽走。沾在帆布罩上的水也得用水泵抽走。洗一次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可清理污水和其他准备工作却需45分钟。
后来,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浴室像是一间桑拿室。宇航员进去后经过一段升温,使身体出汗,然后用湿毛巾擦洗。由于不方便也不舒服,“桑拿室”又改成了一个像睡袋一样的装置。宇航员洗澡时,袋内有清水和浴液射出,搓洗完毕后,可以打开袋下的抽风机,把脏水抽走。美国航天飞机上的浴室是个浴罩,浴罩下部也安有抽风机。宇航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喷水下面抽水,会形成如同地面一样的淋浴效果。
宇航员的卧室
人们常说女孩子的房间是闺房,可见房间的隐私有多么地重要。根据我国首位女性宇航员刘洋的说法,其实在太空中,每个宇航员都有自己的小房间。虽然这个小房间的大小是真的小,宇航员在里面转个身都显得尤为困难,但是每个房间都通过帘子隔开,保证了每一个宇航员的隐私权。不仅如此,宇航员还可以在里面更换衣服。
刚才我们说到,在太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处于失重的状态,如果宇航员睡觉的时候像在地球上一样躺在床上,那么睡醒的时候就不知道自己飘到哪里去了。所以,宇航员需要一个睡袋将自己固定起来,就像露营一样在睡袋里面睡觉。
而且正是因为失重的原因,有一位宇航员在采访中还说:“你在房间里睡觉的时候,你不仅可以躺着睡,还可以趴着睡,甚至还可以倒着睡。”对于宇航员来说,这些方式睡觉的感觉都是一样的。顺带一提的是,由于宇宙飞船的空间有限,宇航员们的房间并不是规规矩矩的形状,而是四面八方地挂在舱内。
宇航员上厕所
除了睡觉的房间需要一定隐私权,上厕所同样是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宇宙飞船的设计者同样非常贴心,厕所的设计能让所有人保护自己的隐私。在地球上,我们在厕所里安装的往往都是抽水马桶。到了太空中,宇航员则是使用两条管子。
在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存在,人们可以通过连通器的原理,使用U型管作为马桶隔断的方式。但是在太空中,所有的物质都会处于漂浮的状态,当然也包括水。所以宇航员上厕所所使用的两条管子,其实是两个小型的吸尘器,通过吸力将宇航员的排泄物收集起来。
根据宇航员的介绍,在寸土寸金的宇宙飞船上,这两条上厕所需要的管子并不会设计得太大,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还真不一定能使用得来。稍微不注意,就会使得排泄物偷偷地溜出来,漂浮在厕所里。这时候宇航员就需要穿着手套,用手亲自抓住这些“逃兵”。所以早在宇宙飞船发射之前,宇航员们就需要在地球上学习上厕所的方法。
如果说危险的程度,宇航员放屁的危害程度会更高。因为在人体排出的屁中,含有甲烷。我们都知道,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农村有许多沼气池发生爆炸事故就是因为甲烷发生爆炸。当宇宙飞船内部的甲烷浓度聚集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存在爆发的危险。所以在宇宙飞船上,会有专门的地方让宇航员放屁。当然,如果是穿着宇航服,那么宇航服的空气过滤系统也能发挥作用。
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26日报道,美国宇航员斯图尔特?凯耶日前在该国拍摄了一组迷人星际景观大片,梦幻景象令人如痴如醉。
不论是夜晚环境恶劣的死亡谷,还是白天一望无际的莹莹绿地,一切风景在凯耶的镜头下都和星星为伴,变身成美丽迷人的星际大片,如梦如幻。
60岁的凯耶来自佛罗里达州,这组大片全部是他在该国旅行时拍摄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