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现在奶茶店遍布于我国各个角落,而很多奶茶店里都可能会有丝袜奶茶,所以大家对于丝袜奶茶,自然是没什么稀奇的了,甚至有人已经忘记了它其实起源于香港。那么,你知道香港特色美食丝袜奶茶得名源于什么吗?到底香港特色美食丝袜奶茶为什么叫丝袜奶茶呢?一起来了解。
香港特色美食丝袜奶茶得名源于什么
丝袜奶茶
过滤纱网像丝袜。所谓“丝袜奶茶”,其实就是把煮好的锡兰红茶用一个尼龙网先行过滤,然后再加入奶和糖。过滤这一步骤除了滤走茶渣以外,也使红茶更香滑。后来原创人(兰芳园茶餐厅林先生)使用特制白布袋,时间久了,看起来茶袋像丝袜,但大部分人都会用一个尼龙网镶在一个金属框架内。
用来冲奶茶的锡兰红茶分为粗茶和幼茶两种,餐厅透过控制粗幼茶的份量,就能改变冲出来的奶茶的香味、色泽及浓度。先把锡兰红茶放入尼龙网内,然后把网浸入巨型水煲内,并用钩把网钩在水煲的边沿。把茶焖在茶煲内数分钟后(称为焗茶),把茶倒出到另一茶壶内,来回倒数次(称为撞茶)。最后倒进已放入淡奶的杯内。
做法:
材料:奶茶专用基底红茶;350毫升;奶水1毫升;果糖
做法
1、取雪克杯加入果糖,再倒入奶茶专用基底红茶至9分满。
2、盖上盖子摇匀。
3、以丝袜滤袋过滤后到入成品杯中。
4、最后再淋奶水制作就完成了。
文化和功效:
丝袜奶茶
丝袜奶茶已经成了香港文化的一种符号,在许多港片的人物对白中经常会提到丝袜奶茶。曾经,香港有个穷仔能拉出一手好茶,后来遇到一位貌美富豪的女孩,女孩首先是被穷小伙子的一杯杯丝袜奶茶所吸引,透过奶茶,女孩认为这个男孩非常勤奋,脾气又好,否则拉不出这一手好茶。尽管女孩的父母反对,但是他们还是相爱结婚。不久他俩去了英国,因为英国有喝下午茶的习惯,奶茶在英国是比较受欢迎的。经过几年的奋斗,小伙子成了伦敦酒吧区有名的冲茶手。他俩有了豪华的别墅和高级轿车,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有了幸福而美满的婚姻。
奶茶可以去油腻、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劳,也适合于急慢性肠炎、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人饮用。对酒精和麻醉药物中毒者,它还能发挥解毒作用。
创始人:
丝袜奶茶
林木河说,战前香港仍流行喝南洋咖啡,直到五、六十年代,港人才开始爱上奶茶,但最初的奶茶味道普遍较苦涩,原因是一个大水壶,“当年大部分食肆用大水壶煲茶,大水壶份量多,要很久才冲完一壶,不停煲着,结果煲到过了火,冲出来的茶自然苦涩。
林于是找来打铁师傅,用铜打制体积较小的茶壶,取名“手壶”,其妻则用制棉袄的毛布,自制隔茶渣的茶袋,“茶壶体积细,茶可以不用煲太耐;用茶袋冲来冲去,可以去草青味,令茶味均匀。他说煲茶时间要控制得宜,太短去不掉草青味,太久则过火苦涩,喝完会胃部不适。
尽管早期顾客是一班苦力,但林木河对制作奶茶执,选用上等的斯里兰卡科伦坡“季后茶叶”,皆因雨季后生长的茶叶饱满及色泽雄厚;配以膻味较低的马来西亚植脂奶。正因这份敬业乐业的精神,令兰芳园渐为中环居民及上班族所熟悉,生意也愈做愈大,由大牌档演变至如今有两间茶餐厅。其他食肆、茶餐厅争相仿效推出丝袜奶茶;现时海外传媒每次到港采访丝袜奶茶,总会来兰芳园。
林木河的孻仔林俊业说,父亲要他们6兄弟姊妹均学会冲奶茶,有一技傍身,“我只手够力拿水壶,就开始学冲奶茶。为了加深他对茶叶的认识,父亲更曾保送他到斯里兰卡观摩当地茶园及茶叶生长过程。

导语:我们都知道,万里长城很长,有很多关,而这些关的名字,其实都有相应的由来故事。其中,万里长城第九关叫做娘子关,也出自于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该关名字的由来。那么,到底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得名于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名字的由来。
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得名于谁 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名字的由来
娘子关
唐朝平阳昭公主。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今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山西省博物馆。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人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该诗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修的《大清一统志》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
关于娘子关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不少传说。明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凡“妇人服靓妆”经过妒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嫉妒,故为妒女,娘子关因此得名。《元和郡县志》则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人为之筑妒女祠。另一个传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镇守,并创建关城,因而把此关称作娘子关。然而这些说法皆无信史可据。
万里长城第九关娘子关
近代时期,铁路(即石太铁路)建成通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相继修通了经过娘子关的阳井公路和娘子关至旧关的苇旧公路,并完成了石太铁路的复线工程和电气化工程,这些交通设施在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们眼前这座娘子关,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所筑。有东、南关门两座和长约650米的城墙。东城门为砖券门洞,又称外城门,雄伟坚固,门洞上方镌刻“直隶娘子关”五个字。上为平台,是为检阅士兵、瞭望敌情而筑。现已修起城楼,蔚为壮观,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十分险要。关外古道,蜿蜒起伏,为著名的燕赵古道。
地理优势:
娘子关
南城门,也称内城门,下为砖券,上为门楼,复檐悬有“天下第九关”匾额,雄伟高大,蔚为壮观。门洞上方额书“京畿藩屏”四个大字。城楼建于门洞之上。关城内还有关帝庙、真武阁等古迹。街道、民宅仍保持着唐代风貌。居民多为明清时期的“军户”后裔。娘子关东门里,桃河岸边,有处砖砌石台,传说是平阳公主的点将台。据说,平阳公主在娘子关任帅期间,常常身不离鞍,手不离刀,表现异常勇敢,就在她与柴绍将军结婚以后,仍不忘军中生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中英杰,娘子关与她的英名共存,一直延续到今天。
娘子关,一称苇泽关。它位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险要关口。关上有对联云:“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关名。”它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的称号。
娘子关在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是晋冀的咽喉要地,是长城的著名关隘,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保,似为检阅兵士和了望敌情之用。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娘子关还以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闻名遐迩,“娘子关瀑布”悬流百尺,顺悬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绚丽的“水帘瀑布”,如喷珠散玉直泻谷底。瀑布旁又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景色极为优美。这里家家流水,处处涌泉,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卷。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有联曰:“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充分描绘出这座古关名隘的独特风貌和秀丽天成的优美景物。
娘子关村,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原名苇泽关,因唐高祖李渊之女李世民之姐平阳公主统领娘子军在此设防而得名。

我国每年的一段时间是梅雨季节。在梅雨季节里,天空会连日降水,时大时小,家里有些物品可能会发霉。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梅雨的梅是得名于杨梅成熟之意吗?梅雨的梅是得名于杨梅成熟的意思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梅雨的梅是得名于杨梅成熟之意吗
是得名于杨梅成熟之意。
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
早在汉代,就有不少关于黄梅雨的谚语;到晋代还有夏至之雨,名曰黄梅雨的记载。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过一首咏《梅雨》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其中的“梅实迎时雨”,便是指梅子熟了以后,迎来的便是“夏至”节气后“三时”的“时雨”。
而气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过渡的一段阴雨天气。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又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为“霉雨”。
梅雨天多出现在每年的6、7月份。夏季来临后,便经常出现下雨的天气,由于当时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被称为梅雨天。
根据梅雨出现的时间以及持续时间长短,可以将其分为正常梅雨、早梅雨、迟梅雨、特长梅雨、短梅和空梅等,由于每年的气候变化都有所不同,梅雨的出现也会有所区别。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最常下雨的季节,这是因为东南季风带来了太平洋暖湿气流,这种气流的出现会影响天气,使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
梅雨简介
梅雨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季节内发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中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中国长江中下游指宜昌以东的28-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形成梅雨锋暴雨的大气环流条件一般包括:
①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②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导语:鼓浪屿是我国厦门非常著名的一个景点,它是一座小岛屿,岛上最有名的就是猫,很多人去鼓浪屿,就为了看岛上的猫。不过,除了猫,风景建筑也是非常不错的,值得去感受一下。很多人好奇鼓浪屿这个名字,那么,你知道鼓浪屿得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到底鼓浪屿名字的由来与什么有关?一起来了解。
鼓浪屿得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鼓浪屿名字的由来与什么有关
鼓浪屿名字
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之所以被称为鼓浪屿是因为岛西南方海滩上的一块两米多高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的时候就会浪击礁石,这个声音特别像擂鼓,因此被人们称之为“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形状不规则;周长2.85英里,长1.1英里,宽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大堆花岗岩石散布其上,其中岛之中部偏南的那块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 以形态丰富的岸线、水域为边界,以日光岩、笔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变化而形成的冈峦起伏的山地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形态,融汇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园林等人工形态的景观综合体。建筑或兀立于台地.或依山而筑,或凭水而建。
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亚热带区常见的白玉兰、香樟、南洋杉、凤凰木、蒲桃、榕树、桉树、棕榈、椰林、竹丛或孤植于房前屋后,或列置于坡前路边,或群植于庭院绿野。
景点:
鼓浪屿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鼓浪屿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厦门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著名诗人王心鉴的《鼓浪行》一诗,写道:“世外有鹭屿,巉岩镇海门。碧波连碧空,白帆载白云。片瓦曰古寺,只榕若重林。抚琴思国士,竹影拭剑痕。”即说明了鼓浪屿的厚重历史和秀美风景。随着厦 门的发展,鼓浪屿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2007年5月8日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城区之首”。
鼓浪屿古代历史:
鼓浪屿历史
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出现。
公元8世纪前后,来自中原的陈、薛等家族先后迁居岛上开发与生产,鼓浪屿岛遂有“新城”、“嘉禾里”之地名。“嘉禾”,意思是稻谷,古人多以“嘉禾”为祥瑞之物,与甘露醴泉并称。如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云:“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
960年~1368年,岛上人烟渐繁,闽国龙启年间时置同安县 。
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
963年,宋名义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
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福建泉州府。
1260年-1279年,首次在岛上设立“嘉禾千户所”。
1655年,置思明州。
1680年,思明州废。清沿明制,清代,属于兴泉道。

导语:鼓浪屿是厦门非常有名的一个景点,只要是去了厦门,都会去一趟鼓浪屿。很多人对于鼓浪屿这个名字很好奇,听起来如此特别又文艺,而且也非常符合这个地方的韵味,简直就是为这个地方而生的一样。那么,鼓浪屿的得名原因是什么呢?到底鼓浪屿名字是怎么来的?一起来了解。
鼓浪屿的得名原因是什么 鼓浪屿名字是怎么来的
鼓浪屿名字由来
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之所以叫“鼓浪屿”,是因为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北纬N24°26′55.25″ 东经E118°03′43.55″。位于厦门半岛西南隅,与厦门岛隔海相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实为深海),轮渡4.5分钟可达。(现环岛一周,约40分钟)面积1.91平方千米,2万多人,现为厦门思明区所辖。
鼓浪屿形状不规则;周长2.85英里,长1.1英里,宽0.72英里;值得注意的是一大堆花岗岩石散布其上,其中岛之中部偏南的那块岩石最高,海拔有302英尺。 以形态丰富的岸线、水域为边界,以日光岩、笔架山、升旗山等由自然地貌变化而形成的冈峦起伏的山地景观为主体的自然形态,融汇了不同类型的建筑、园林等人工形态的景观综合体。建筑或兀立于台地.或依山而筑,或凭水而建。
鼓浪屿交通路线:
鼓浪屿
岛上观光车路线
景区交通:鼓浪屿已修好一条环岛路,全长6公里,由道路、隧道、曲桥组成,以电瓶车代步。
环岛路线
路线1:环岛路以轮渡码头为起点,向东往皓月园-大德记浴场-观海园-菽庄花园-港仔后浴场-英雄山隧道-鼓浪石-鼓浪别墅-华侨亚热带植物引种园-工艺美术学校-内厝澳-燕尾山-三丘田旅游码头-海底世界-轮渡码头;向西反之亦然。
路线2:轮渡码头-三丘田码头-沙滩球场、工艺美术学院-鼓浪别墅-菽庄花园-轮渡码头。
路线3:轮渡码头-菽庄花园。
公交线路
1、厦门市民乘2、3、4、8、10、19A、19B、25、29、30、31、32、51、71、97、107、116、118、127、139、655、841、946、950等路线,到达轮渡邮局站、轮渡站下车,即可从厦门轮渡码头乘坐轮渡,约5分钟即可到达鼓浪屿钢琴码头。
岛上建筑历史:
鼓浪屿
鸦片战争以前,鼓浪屿曾长期是一座人烟稀少的荒岛。直至宋元时期,才有“圆沙洲”的名称,明时始用“鼓浪屿”名称。岛上多为半渔半农经济,最初的房屋也多是十分简陋的民房。闽南三角区的原始民居形式,自然影响鼓浪屿的民房形式。因而,在外国人进入鼓浪屿以前,岛上的房屋与大陆本土——闽南沿海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房屋形式没有差别。这种形式,在一些保留完好的村庄中依然可见。即使在现代化的鼓浪屿岛上,也还有二进、四进的古老民居建筑群存在。
1843~1902年西方建筑的涌现。明末清初直至鸦片战争,鼓浪屿的建筑开始发生变化。在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之后,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鼓浪屿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有优越的地理、气候和风景条件,非常适宜居住,因而,鼓浪屿建筑的90%都是居住建筑。外国人染指鼓浪屿,先是租用民房,行使管理教堂、学校、医院等权力,至实力发展、能站稳脚跟以后,才陆续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当然,最大量建造的还是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大量早期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之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了鼓浪屿为最佳的落脚点,纷纷投资鼓浪屿,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有很多建筑的规模是十分巨大的,超出了外国人,耗资也是十分昂贵的,往往选择最为上等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在鼓浪屿岛上,这些规模宏大的离宫别馆许多已由政府改作公共性建筑使用。
解放后,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接管了部分大型建筑,经过改造、装修,部分公共性场所已焕然一新。例如,原来巨大无比的“白宫式”建筑——林鹤寿的“八卦楼”改为鼓浪屿风琴博物馆。很多较大型公馆、别墅的不经意创造出来的造型经过几次经意的装修、改造,已经改作合其造型、功能的建筑物并且成为鼓浪屿上有意义、有标志性的建筑。
在鼓浪屿岛上建筑有70%左右是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这种气候现象也就是大家常常说的梅雨。那么,大家清楚梅雨的梅得名于什么?梅雨的梅是得名于啥意思?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梅雨的梅得名于
梅雨的梅得名于杨梅成熟之意。因为梅雨季节发生在每年的6-7月份,而杨梅成熟时间一般也在5-7月份,但梅雨天气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此时又正值杨梅成熟,所以当地的人们就把6、7月份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称为梅雨。像上海每年在6月17日入梅,7月下旬出梅。梅雨季节最容易引发的一件事就是家里物品会长霉。下面小编带来梅雨的梅是得名于杨梅成熟之意的原因如下:
1、原因一:梅雨发生在江南梅子成熟期
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
2、原因二:梅雨天气是夏至过后的阴雨天气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
梅雨季节的由来
在学术上来讲认为东亚夏季风始于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平均在5月下旬左右),这个南海夏季风属于热带西南季风的范畴,南海夏季风逐步增强北抬,梅雨期正北抬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和副高西北侧的副热带西南季风合体,与冷空气交汇、风速辐合等形成梅雨带。 连绵多雨的梅雨季过后,天气开始由太平洋亚热带高压主导,正式进入炎热的夏季。梅雨主要出现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台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的最南部、日本的中南部。世界同纬度的其他的地区没有梅雨。华南地区是没有梅雨季节的。
梅雨天气的古诗
《梅雨》唐代:杜甫
原文: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阮郎归女贞花白草迷离》近代:王国维
原文:女贞花白草迷离,江南梅雨时。阴阴帘幙万家垂。穿帘双燕飞。朱阁外,碧窗西。行人一舸归。清溪转处柳阴低。当窗人画眉。
类似梅雨的气象术语
“桃花汛”:指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黄河上游冰凌消融形成春汛。当其流至下游时,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
“龙吸水”:按产生环境,龙卷风可分为陆龙卷、水龙卷,水龙卷俗称龙吸水或龙吊水等。水龙卷是一种偶尔出现在温暖水面上空的龙卷风,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一边旋转,一边移动。饱含水气快速旋转的气柱状水龙卷,内部风速可超过每小时200公里。有的地方曾经下过“鱼雨”,鱼从天而降,这就是海龙卷的作用。
“秋老虎”:在气象学上是指三伏出伏以后短期回热的35℃以上的天气,用老虎来形容高温天气又发威。秋老虎属立秋后的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至9月之间。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但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天气特征是早晚清凉、午后高温暴晒。
“桑拿天”:相比前面几个词,桑拿天一词现代气息十足,它是在舶来词“桑拿”(sauna)的基础上,用比喻手法再造出来的新词。桑拿,是一种利用蒸汽使人排汗的沐浴方式,起源于芬兰。用“桑拿天”喻指又闷又热、令人浑身汗水外浸的天气,比喻生动形象、十分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