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斑马

2021/9/26 13:17:42
万年历日历:斑马知识
斑马知识
斑马跑得快为何人类没有把它当成坐骑呢

导语:有很多人动物,人类会将其圈养当成坐骑,其中,最常见的坐骑就是马,马能成为坐骑的原因之一是跑得快。如此,那斑马也跑得快为什么人类没有把它当成坐骑呢?到底人类为何用斑马当坐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斑马不能当坐骑的原因。

斑马跑得快为什么人类没有把它当成坐骑呢

斑马

胆小暴躁难驯化。人类驯化动物倾向于选择性格温顺的动物,性情温和的动物不会对人类产生攻击行为,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驯化它们较为容易。同时被驯化的动物的生长周期要足够短。斑马胆小暴躁难驯化同时生长周期长,因此没训化为坐骑。

斑马是现存的奇蹄目马科马属3种兽类的通称。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没有任何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与众不同。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任何两头完全相同。斑马为非洲特产。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产平原斑马,由腿至蹄具条纹或腿部无条纹。东非还产一种格式斑马,体格最大,耳长(约20厘米)而宽,全身条纹窄而密,因而又名细纹斑马。南非洲产山斑马,与其它两种斑马不同的是,它有一对象驴似的大长耳朵。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雄体喉部有垂肉。

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消化系统,令斑马可以在低营养条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动物优胜。斑马对非洲疾病的抗病力比马强,但斑马始终未能被驯化成家畜,也没有能和马进行杂交。

斑马身上的斑纹有什么作用?

斑马

斑马身上的条纹和间隔的形成是在雌兽的妊娠早期,一个固定的、间隔相同的条纹形式就已经确定在胚胎之中了。以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由于身体各部位发育的情况不同,所以幼仔出生后,各部位所形成的条纹也就不一样了,有的宽阔,有的狭窄。例如斑马颈部的条纹较宽,所以颈部的最早条纹形式必须在胚胎发育的第七个星期,颈部伸长之前确定;近鼻孔处的条绞很细,所以这个部位最早的条纹形式必须在胚胎发育的第五个星期,鼻子扩大之前确定;臀部的条纹最宽,说明臀部与身体的其余部分是成比例发展的。另一方面,条纹也不能早于胚胎发育的第五个星期之前出现,因为斑马长着一条具有条纹的尾巴,而这条尾巴在胚胎发育的第五个星期以前尚未出现,这时胚胎的长度大约为32毫米,条纹的数目约为80个,据此可以推算出最初确定的每个条纹的宽度大约为400微米,即每一个条纹有20个胚胎细胞的宽度。至于它四肢上的条纹为什么呈水平方向,则可能是腿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有的条纹机械地转过一个角度而形成的。

斑马身上的条纹漂亮而雅致,是同类之间相互识别的主要标记之一,更重要的则是形成适应环境的保护色,作为保障其生存的一个重要防卫手段。在开阔的草原和沙漠地带,这种黑褐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照射下,反射光线各不相同,起着模糊或分散其体型轮廓的作用,展眼望去,很难与周围环境分辨开来。这种不易暴露目标的保护作用,对动物本身是十分有利的。近年来的研究还认为,斑马身上的条纹可以分散和削弱草原上的刺刺蝇的注意力,是防止它们叮咬的一种手段,这种昆虫是传播睡眠病的媒介,它们经常咬马、羚羊和其他单色动物,却让很少威胁斑马的生活。这种保护色是长期适应环境和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因为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些条纹不明显的斑马,由于目标明显,所以易于暴露在天敌面前,遭到捕杀,最后灭绝,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逐渐被淘汰了。只有那些条纹分明、十分显眼的种类尚能生存到现在。人类从这种现象中得到了启示,将条纹保护色的原理应用到海上作战方面,在军舰上涂上类似于斑马条纹的色彩,以此来模糊对方的视线,达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目的。

生活习性:

斑马

集群

斑马有很强的社会性,属于群居动物,它们一同觅食(主要是草),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马组成群体栖息,即使年老的个体也不会被驱逐出群体而过独居生活。但群体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只左右,多由雌兽和未达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组成,群体十分紧凑而不松散,幼仔们喜欢在一起玩耍、撕闹,或与雌兽在一起嬉戏。成年雄兽通常过独居的生活,所占的领地大约有10平方公里,用排出来的粪便作为领地边界的标记,只有在雨季,等候雌兽来到身边时,才一起过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后雌兽又会回到群体中。

叫声

在栖息范围内,群体总是沿着较为固定的路线进行迁徙活动。虽然长相不凡,但它的叫声却很难听,就像“叫驴”嘶鸣一般。它的视觉很好,眼睛和其他马类一样,可以同时看见远处的东西和近处的东西;听觉也很敏锐,进食的时候也在警惕地竖起耳朵,防止突然到来的袭击。在觅食时由群体成员轮流担任警戒任务,一有危险便发出长嘶的警告信号,群体立即停止进食,迅速逃跑。它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时可达60-80公里,为狮、豹等猛兽所不及,从而能够经常逃脱食肉兽类的追杀。

食性

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消化系统,令斑马可以在低营养条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动物优胜。主要食物是青草,有时也吃嫩树叶,不仅群体成员之间十分友好,也常与鸵鸟、长颈鹿、羚羊等食草动物等混杂行动,一起生活,分享同样的食物,并且互相利用,互通信息,以避强敌。

天敌

它们的天敌狮子、豹、野狗、鬣狗等只能采取伏击的方法捕食,常常在其饮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耐心等待,当距离较近的时候,突然冲出,目标对准因受惊而四处狂奔的群体中的病弱个体或没有经验的幼仔,扑倒后饱餐一顿。


斑马是哺乳动物吗

斑马是哺乳动物。斑马(英文名称:zebra):是现存的奇蹄目马科马属3种兽类的通称。一般每隔3年生产一次,每胎产一崽,妊娠期11-13个月左右,幼仔出生后不久,即可站立和走路。哺乳期约为6个月,3.5-4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20-30年。

斑马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没有任何动物比斑马的皮毛更与众不同。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任何两头完全相同。斑马为非洲特产。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产平原斑马,由腿至蹄具条纹或腿部无条纹。东非还产一种格式斑马,体格最大,耳长(约20厘米)而宽,全身条纹窄而密,因而又名细纹斑马。南非洲产山斑马,与其它两种斑马不同的是,它有一对象驴似的大长耳朵。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雄体喉部有垂肉。

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消化系统,令斑马可以在低营养条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动物优胜。斑马对非洲疾病的抗病力比马强,但斑马始终未能被驯化成家畜,也没有能和马进行杂交。

斑马有很强的社会性,属于群居动物,它们一同觅食(主要是食草),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马组成群体栖息,即使年老的个体也不会被驱逐出群体而过独居生活。但群体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只左右,多由雌兽和未达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组成,群体十分紧凑而不松散,幼仔们喜欢在一起玩耍、撕闹,或与雌兽在一起嬉戏。成年雄兽通常过独居的生活,所占的领地大约有10平方公里,用排出来的粪便作为领地边界的标记,等候雌兽来到身边时,才一起过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后雌兽又会回到群体中。


斑马线的作用

斑马线的作用是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斑马线是由一条一条的白色线组成的主要是供行人穿越马路之用。行人走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是法律规定的,这样能保证生命财产安全。斑马线的宽度、长度、间隔,是有一个国际标准的。斑马线基本长度为3米—5米,应该横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马线每条的宽度在45或60厘米。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代,意大利庞贝市的一些街道上,马、车混行,交通经常堵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人行道加高,使人与车、马分离。

注意事项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也规定,人行横道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红灯亮时,禁止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是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过或者在道路中心线处停留等候。


斑马线的尺寸是多少

斑马线基本长度为3米至5米,横跨人行道外的道路斑马线每条的宽度在45或60厘米,斑马线的宽度还可以根据行人数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在一段路上,斑马线的设置间隔一般为150至500米,较为合理的设置间隔为350至400米。

斑马线是指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线条,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20世纪50年代初期,英国人在街道上设计出了一种横格状的人行横道线,规定行人横过街道时,只能走人行横道,于是伦敦街头出现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横线,看上去这些横线像斑马身上的白斑纹,因而人们称它为斑马线。

斑马线源于古罗马时代的跳石。早在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城的一些街道上,车马与行人交叉行驶,经常使市内交通堵塞,还不断发生事故。为此,人们便将人行道与马车道分开,并把人行道加高,还在靠近马路口的地方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作为指示行人过街的标志。

行人可以踩着这些跳石,慢慢穿过马路。马车运行时,跳石刚好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后来,许多城市都使用这种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对于机动车来说,看到斑马线就要自动减速缓行或停下,车让人,让行人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