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很高,一旦感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还有一类感染也是我们经常接触的,那就是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虽然对身体都有严重的伤害,但是它们所引起的症状却是完全不同的。一起来了解一下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的区别。
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区别
症状不同
病毒感染多有浑身酸痛乏力症状,但少有脓性分泌物。细菌感染有发烧、寒颤等表现,且脓性分泌物较常见,如脓鼻涕、黄脓痰等。
抗生素的使用不同
病毒感染者使用一般无效。而细菌感染者通常在72小时之内,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化验指标不同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基本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很少超过50mg/L。而细菌感染则截然相反。
致病机制不同
病毒感染是不同种类的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可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除进入非容纳细胞后产生顿挫感染而终止感染外,还可表现为溶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和转化、病毒基因的整合以及包涵体的形成等。而细菌感染有人体因素和细菌因素。人体因素是当皮肤粘膜有破损或发生化脓性炎症时,细菌则容易侵入体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不能充分发挥其吞噬杀灭细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细菌量较少,致病力不强也能引起感染。细菌因素主要与病原菌的毒力和数量有关,毒力强或数量多的致病菌进入机体,引起败血症的可能性较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说“细菌”和“病毒”这两个词,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两者的区别到底是什么,细菌和病毒的区别是什么?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大小的区别
细菌很大,以球菌为例,直径一般在0.5-1微米之间,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就能够看到。病毒很小,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例,大小只有90纳米,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才能够被看到。
致病原理的区别
细菌是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生物功能的单细胞生物。它可以分泌一些酶来破坏周围的组织结构,还能分泌一些毒素,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而病毒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所以病毒它自身没有生理功能。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套,它的遗传物质可侵入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出新的病毒。
治疗的角度区别
我们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理,要么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者细胞膜,要么是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或者阻碍细菌DNA的复制。病毒因为结构与细菌完全不同,所以使用抗生素是无效的。同时因为病毒是寄生在细胞内部,很多药物难以达到,在杀灭病毒的同时,我们还要保证细胞不遭受破坏,难度就更大了。
超级细菌不是特指某一种细菌,而是泛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它的准确称呼应该是“多重耐药性细菌”。超级细菌的形成,最大的幕后推手就是抗生素。当抗生素被滥用,普通细菌就会产生变异--变得越来越“坚强”,直到抗生素对这些病菌不再起作用。
基因突变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根本原因。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临床上广泛应用抗生素的结果,而抗生素的滥用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针对超级细菌的流行趋势,研发新型抗生素或新的治疗手段迫在眉睫。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长,且细菌耐药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新药的研发速度。而疫苗接种在人类健康史上对于控制严重致病菌的感染、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异性疫苗将从源头上控制超级细菌的传播与感染。
超级细菌与曾经大规模暴发流行的非典、甲型H1N1流感不一样,非典和甲型H1N1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以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递。超级细菌引起的是细菌感染,不是传染病,而且一般发生在医院里,虽然它耐药性强,但致病力并不强。建议勤洗手为一种防止传染的措施。
硝化细菌使用方法:将活性污泥池或生物池里的进水与出水关闭,并保持曝气状态,PH值调适到7.5~8.2之间;按1立方水投放;1公斤的比例,将菌剂一次性全部均匀投入曝气池中,比例可以依污水情况适量增减;持续曝气24小时,使微生物激活,就完成了。
硝化细菌为好氧菌种,由硝化酸菌群、亚硝化酸菌群、芽孢杆菌群等组成的硝化菌群。其中主要有亚硝化酸菌能将氨(NH3)氧化为亚硝化酸盐(NO2),而硝化酸菌能将亚硝化酸盐氧化为(NO3),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氨氮。
pH值会影响水中分子性氨(NH3)与离子性铵(NH4+)的浓度平衡,其中只有分子态氨能用于硝化作用。在总氨量一定状况下,pH值越高,氨浓度比例越高。因此用于硝化作用的反应基质浓度越高,硝化速率越有利。
溶氧(DO)是硝化作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同时也是维持硝化细菌生理代谢的重要因子。硝化作用要消耗大量氧气,建议最少溶氧不要低于3ppm以下,最适5~8ppm之间。如果浓度高于20ppm,可能会对许多菌种的硝化作用产生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