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汛期

2021/9/26 13:16:57
万年历日历:汛期知识
汛期知识
汛期的汛是什么意思

在汛期发生连续性强降水,容易引发山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自然灾害。有些朋友想学习一些关于汛期的知识,那么,小编就来讲讲,汛期的汛是什么意思?汛期的汛是什么含义?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以下是重点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汛期的汛是什么意思

汛期的汛是指江河定期的涨水现象。“汛”就是水盛的样子,“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不等于水灾,但是水灾一般都在汛期。

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我国河流的补给来源有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等,而以雨水补给为主要,有的河流冰雪融水能够形成春汛,但是一般不会成灾。

各地由于降雨时间的差异,汛期并不一致。长江以南的河流,在初夏就能够形成水灾。

在中东部地区,在雨量集中的七八月份,容易引发洪灾。

凌汛的意思

“凌汛”是北方河流春季解冻时,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一种现象。有的北方河流,某些区段的流向是由南向北,如黄河河套的甘肃宁夏到内蒙古段和黑龙江的一些区段,春季解冻时,上游先解冻,浮冰顺水而下,而下游尚未解冻,造成浮冰堵塞,引起水位上涨,而且浮冰切割堤岸,更容易穿堤造成水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现在经常采用爆破方法排除险情。

我国的北方河流,受到凌汛威胁的主要是黄河和黑龙江,黄河的凌汛是在3月,黑龙江晚一些。

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防汛减灾基本知识

什么是汛期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雨量等级划分标准

小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10毫米以内;

中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10~25毫米;

大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25~50毫米;

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50~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达到30毫米以上;

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100~200毫米;特大暴雨是指24小时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汛情预警等级

汛情预警由低到高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具体标准如下:

蓝色汛情预警:泥石流易发区前期土壤含水量达到半饱和状态,预报日降雨量可达25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山洪和地质灾害,可能性一般。

黄色汛情预警:泥石流易发区前期土壤含水量达到半饱和状态,预报日降雨量可达50毫米以上、100毫米以下,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山洪和地质灾害,可能性较大。

橙色汛情预警:泥石流易发区前期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预报日降雨量可达100毫米以上、150毫米以下,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山洪和地质灾害,可能性很大。

红色汛情预警:泥石流易发区前期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预报日降雨量可达150毫米以上,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山洪和地质灾害,可能性极大。


汛期七上八下的意思

大家都清楚,汛期是指河流水盛的时期,汛期的意思不等于水灾的意思。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好好了解一下,汛期七上八下的意思是什么?汛期七上八下的含义是什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读。

汛期七上八下的意思

汛期七上八下的意思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夏季风的北边缘推进到了华北地区,同时副热带高压北上至北纬34°~38°,水汽便通过副热带高压西南侧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这股暖湿气流一旦与东移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就容易形成强降水和持续性降水。这也就是气象、防汛部门所称的“七下八上”。

汛期七上八下可以说是每每夏季到来之时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段。根据以往经验我国北方80% 的大洪水都集中在这一时期。但是每年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有一些变化。七下八上这段时间,是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一年中降雨最多、最集中,且强度最强的时期。这一时段降水的特点是“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年际变化大、降水时段集中”。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

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中国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与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区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汛期(主要指伏秋大汛)起止时间的划分,一般用该时段洪水发生的频率来反映。

注意生活卫生 预防汛期传染病

汛期易导致各类日常及工业废水与饮用水源发生混合,也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水源污染会引发多种健康危害,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方法是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

一管,管好饮用水卫生,做到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于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饮用前一定要消毒。

二管,管好食品卫生,不要食用被水淹、变质和受污染的食品,饭菜当天吃完,不要吃隔夜饭菜。

三管,管好粪便,不要随地大小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特别是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可乱倒。

一灭,做好灭蝇工作,室内用苍蝇拍、吸蝇纸等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罩。

此外,在汛情严重地区,由于气候潮湿,温度较高,食物容易霉变,一定要留意食品的存放时间,不要误食过期、霉变食物。

汛期警惕蚊媒传染 避免蚊虫叮咬

暴雨天气易引发积水从而滋生蚊虫,针对个人防蚊措施有四点建议:

1、尽量避免到户外、野外蚊虫多地方进行活动,如有条件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以长袖、长裤为主。并且,皮肤暴露处可提前适量涂抹驱蚊剂以避免蚊虫叮咬。

2、消除生活环境中蚊虫滋生的场所,清除积水、污水。对蚊虫较多的地方可以用网捕或粘捕,在蚊虫滋生处撒药杀虫,居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避免潮湿。在室内,纱门、蚊帐、杀虫剂都是较好的防蚊虫措施。

3、搞好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及床单,凉席、被褥等贴身物品要经常用温水清洗,多晾晒。

4、一旦蚊虫叮咬后出现皮肤溃破或发热情况,应警惕皮肤感染及蚊虫传播的传染病,要及时就医处理。


汛期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

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是不一样的,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而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那么,大家知道汛期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河?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汛期最长的河流是什么河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因为珠江在我国的最南端,降雨带每年回来徘徊时会经过珠江两次,珠江的汛期一般在每年4月到9月期间。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条,总长36000多公里,年径流量为3300多亿立方米。

珠江流域特点:汛期长,水量大,流经区域的地表植被覆盖率好,河中含沙量小。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形成支流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珠江的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

珠江因为流经著名的海珠岛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更狭义的珠江,是指珠江支流在广州西北方的“三水”汇合后,由北向南,又从西到东流经广州市区的那一小段河道。

汛期的一般类型

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为4种汛期:

(1)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2)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在黄河上,由于上游开河的凌洪传到下游,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故又称春汛期为桃汛期。因为伏汛期和秋汛期紧接,又都极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称为伏秋大汛期,通常简称为汛期。

汛期常见灾害及自救

滑坡和泥石流:当土壤含水量达饱和时,将造成山体和土壤松动,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短时间内,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滑坡和泥石流经常在山丘地区尤其是地震易发地区发生。

洪水:汛期局部强降雨或长期降雨使靠近江河湖海流域的地区水系泛滥,将会淹没房屋和人口,卷走生活用品,还会淹死农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减产,造成饥荒。仅15厘米高的水流就有将人冲倒的力量,当水流达到60多厘米高时,产生的力量足以冲走汽车。

若洪水进屋,应先拉掉电闸。按照预定路线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如果被洪水包围,利用船只、木排、门板等转移,如果来不及转移,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不要自己游泳转移。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防止触电。

遇山体滑坡,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遇泥石流,要先观察泥石流的走向,不要顺着泥石流可能倾泻的方向跑,不要在树上和建筑物内躲避,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衡下滑,应待在基底稳固的高处。要向泥石流倾泻方向的两侧高处躲避,避开河(沟)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足的凸崖。


2022汛期什么时候开始

汛期已至,各地进入一年中降雨集中期及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期。近年来,因汛期暴雨、洪水引发的灾害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22年汛期什么时候开始?2022汛期是从何时开始?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2022年汛期什么时候开始

从5月开始,每年5月1日~10月20日是汛期,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世界各地汛期各不一样,例如非洲的尼罗河每年的7~10月为汛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2~5月为汛期,南美洲的亚马孙河6~7月为汛期。

另外,由于暴雨比洪水超前,加上防汛工作的需要,政府部门规定的汛期一般要比自然汛期时间长一些。如政府部门规定珠江汛期起止时间为4月1日~9月30日,长江为5月1日~10月31日,黄河为7月1日~10月31日,松花江为6月1日~9月30日等。

2022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

就2022年汛期来说,预计夏季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北方地区要注意防范流域性洪涝、短时强降水、局地强天气;南方地区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地形地貌复杂的地方要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

全年登陆和显著影响我国的台风个数正常到偏多,台风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并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台风活动较少见,应对台风的经验相对薄弱,要提高台风灾害防御的能力,减少台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气候系统是复杂的、不断演变的系统。

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关注其发展演变,及时向公众发布滚动订正的汛期气候预测结论。

汛期气候预测指出,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

“一般到偏差”是通过标准计算获得的,如果气候状况偏离平均状况比较大,那么气候异常程度较高,气候状态就是“偏差”。

平均状况是综合计算全国各地的数值得出的数值。

如何读懂气候预测?可以结合地域特点,重点读降水和气温,再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比如气温方面,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尤其是中东部地区气温偏高。

降水方面,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北东部、西南东部等地降水偏多,华南南部、西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为次要多雨区,华中南部、华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

“主要多雨区在我国北方”指的是相对平均化的气候状况,不表明北方降水一定比南方多,而是说北方降水比常年(指过去30年平均,1991—2020年)多。

2022年汛期将有6—8个热带气旋影响海南

预计2022年汛期,海南省热带气旋和暴雨洪涝灾害将重于2020年、接近2021年,高温灾害轻于2020年和2021年,气象干旱轻于2020年、重于2021年。气候状况将差于2020年、接近2021年。

首个影响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5月中旬,较常年(5月上旬)偏晚1旬;最后一个影响海南省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11月中旬,较常年(11月下旬)偏早1旬。首个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6月中旬,较常年(6月下旬)偏早1旬;最后一个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可能出现在9月下旬,较常年偏早3旬(10月下旬)。

海南2022年雨季已于4月18日开始,较常年偏早2旬;预计雨季结束期在10月上旬,偏早1旬。预计2022年汛期各地平均气温不同程度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略偏多,高温灾害接近常年。

海南省气象部门称,预计2022年汛期,影响和登陆海南省的热带气旋个数接近常年,期间可能会出现个别较强台风;降雨量略偏少,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将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建议重点提防个别较强台风、阶段性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和气象干旱的影响。


2022汛期是几月到几月

在汛期到来的时候,各地防汛指挥部门都是十分重视的,会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防万一。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2022汛期是几月到几月?2022年汛期什么时候开始?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2022汛期是几月到几月

2022汛期是每年5月~10月,上海地区在汛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故江河水位比冬天要高,但上海地区江河水位受潮汐影响较大,每年5~10月由于日、月引潮力大,高潮位高,故习惯上我们把5~10月称汛期(上海地区一般3月下旬起就有可能出现暴雨,到10月下旬暴雨消失)。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节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规律地显著上涨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汛期简介

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明显集中出现,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

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流域内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显著上涨。春季,气候转暖,流域上的季节性积雪融化、河冰解冻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涨称春汛。因正值桃花盛开时节,故亦称桃汛(或桃花汛)。中国北方,把春季河冰解冻引起的涨水现象专称为凌汛。黄河在宁夏-内蒙段,山东河口段和松花江下游等由南向北流的河段都有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积雪融化,使河水急剧上涨,称夏汛。中国习惯上把发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称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发生急剧上涨称秋汛。

中国不同地区的河流,汛期出现的时间、次数以及它们的组合情况都不相同。

汛期常见灾害及自救

滑坡和泥石流:当土壤含水量达饱和时,将造成山体和土壤松动,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短时间内,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滑坡和泥石流经常在山丘地区尤其是地震易发地区发生。

洪水:汛期局部强降雨或长期降雨使靠近江河湖海流域的地区水系泛滥,将会淹没房屋和人口,卷走生活用品,还会淹死农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减产,造成饥荒。仅15厘米高的水流就有将人冲倒的力量,当水流达到60多厘米高时,产生的力量足以冲走汽车。

若洪水进屋,应先拉掉电闸。按照预定路线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如果被洪水包围,利用船只、木排、门板等转移,如果来不及转移,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不要自己游泳转移。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防止触电。

遇山体滑坡,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遇泥石流,要先观察泥石流的走向,不要顺着泥石流可能倾泻的方向跑,不要在树上和建筑物内躲避,不要在土质松软、土体不稳定的斜坡停留,以免斜坡失衡下滑,应待在基底稳固的高处。要向泥石流倾泻方向的两侧高处躲避,避开河(沟)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不足的凸崖。


河南汛期时间一般是几月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多学习防汛减灾知识,提高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最近有些朋友对河南的汛期感兴趣,那么,大家知道河南汛期时间一般是几月?河南汛期时间主要是在几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希望能解答大家的困惑。

河南汛期时间一般是几月

河南汛期时间一般是5月到9月,由于地理位置、天气系统等差异,我国七大江河的汛期迟早不一。据降雨、洪水发生规律和气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划分如下:珠江:4~9月,长江:5~10月,淮河:6~9月,黄河:6~10月,海河:6~9月,辽河:6~9月,松花江:6~9月。

从全国来讲,汛期的起止时间不一样,主要由各地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决定。南方入汛时间较早,结束时间较晚;北方入汛时间较晚,结束时间较早。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流域降雨明显比其它月份多,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时时期,容易引起洪涝灾害,因此应做好防汛工作。

2022年7月19日以来,河南郑州等地出现持续强降雨,部分地区单日特大暴雨。这场强降水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和影响。截至21日晨8点30分,郑州市已累计有40余人因灾死亡或失踪;100多人受伤致残;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人民币。自7月19日20时至7月20日20时,郑州单日降雨量降水量高达552mm,创1951年来的最高纪录!

强降雨影响郑州地区道路严重积水,大量车辆抛锚,地铁站被淹,居民被迫爬树,甚至家具被雨水冲走。7月13日下午3时20分左右,一辆满载着乘客的公交车行至金水区郑州火车站附近路段发生侧翻事故。导致1名公交驾驶员死亡、8人受伤。现场情况十分危急!据报道,由于道路上的大雨和积水,郑州的人们被迫呆在企业和家中,车辆难以通过,许多受难群众也被困在外面,需要应急救援人员的帮助。

河南是全国防汛抗洪重点省份之一

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许多河流的水位已经超过防洪警戒水位。河南是全国防汛抗洪重点省份之一,今年汛期即将到来,全省大部分地区都面临着洪水考验。截至6月30日,我省已有32个县(市、区)发生不同程度洪灾。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获悉,目前已有31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部分河流甚至漫溢,洪涝灾害已经开始出现。

随着降雨的持续,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河道和水库在第二天和第二天超过警戒水位,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6月21日,国家防总召开了全国防汛抗旱应急指挥中心主任会议,分析了今年汛情特点和形势变化,对下一阶段做好汛期抗洪减灾各项准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防汛救灾工作也到了紧要关头。

众所周知,水库是防洪的战略高地,在缓解下游洪涝灾害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对供水需求日益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城市给水管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合理确定水库安全运行上限控制水位。 但是,如果上游的水量突然增加,水库水位继续超过最高限制水位,堤坝就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很容易发生故障,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但是,河南很多水库没有很高的防洪设计标准,大部分水库的防洪标准都是20年一遇的百年防洪校核标准。 所以,这些水库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有些大坝由于设计上存在问题,已经到了需要进行除险加固的地步。这也说明,提高河南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迫在眉睫。 从国内看,符合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的水库,基本上都是“国之重器”,如小浪底水库、三峡水库、佛子岭水库、密云、漳泽库等。

据郑州气象局统计,此次郑州特大暴雨是千年一遇的,仅3天的降雨量就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总和。 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据气象预报显示,今年汛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强降雨过程;另外从灾情来看也不容乐观。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郑州市区。 因此,对于河南大部分中小型水库来说,此次特大暴雨压力极大,好消息传来,河南省各级水利部门已加强防汛力量,24小时值守,应急人员、水利专家正处于应对突发事故的准备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