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就有

2021/9/26 13:16:50
万年历日历:就有知识
就有知识
5000年前中国就有水泥地

讯,很多人以为水泥是现代的产物,但实际上并不是的。据悉,在河南仰韶文化博物馆里有一块不普通的土块,它来自5000年前,从其原料来看,竟然类似我们现在使用的水泥!所以说,在5000年前中国就有水泥地了。那么,具体五千年前的水泥是什么材料呢?一起来了解。

5000年前中国就有水泥地

古代水泥地

5000年前就有水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河南仰韶文化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不普通的土块。它的成分是氧化钙,主要是由料浆石和砂石混凝而成的,类似我们现在使用的90号水泥的砂浆地面,非常坚硬的,千万不要小看咱们仰韶先民的智慧啊。

国内外水泥历史发展: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1813年,法国的土木技师毕加发现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制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水泥并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它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在水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水泥工厂

1871年,日本开始建造水泥厂。

1877年,英国的克兰普顿发明了回转炉,并于1885年经兰萨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转炉。

1889年,中国河北唐山开平煤矿附近,设立了用立窑生产的唐山“细绵土”厂。1906年在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启新洋灰公司,年产水泥4万吨。

1893年,日本远藤秀行和内海三贞二人发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盐水泥。

1907年,法国比埃利用铝矿石的铁矾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烧制成了水泥。由于这种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铝,所以叫作“矾土水泥”。

20世纪,人们在不断改进波特兰水泥性能的同时,研制成功了一批适用于特殊建筑工程的水泥,如高铝水泥、特种水泥等。全世界的水泥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2007年水泥年产量约20亿吨。中国在1952年制订了第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确定水泥生产以多品种多标号为原则,并将波特兰水泥按其所含的主要矿物组成改称为矽酸盐水泥,后又改称为硅酸盐水泥至今。

水泥类型的定义

水泥公路

(1)水泥:加水拌和成塑性浆体,能胶结砂、石等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硬化的粉末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2)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0% ~5% 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硅酸盐水泥,分P.I和P.II,即国外通称的波特兰水泥。

(3)普通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6% ~20% 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代号:P.O。

(4)矿渣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 ~70% 粒化高炉矿渣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矿渣硅酸盐水泥,代号:P.S。

(5)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 ~40% 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代号:P.P。

(6)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 ~40% 粉煤灰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代号:P.F。

(7)复合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20% ~50% 两种或两种以上规定的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复合硅酸盐水泥(简称复合水泥),代号P.C。

(8)中热硅酸盐水泥: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中等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9)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以适当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具有低水化热的水硬性胶凝材料。

(10)快硬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早强度高的以3天抗压强度表示标号的水泥。

(11)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由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良好的水泥。

(12)白色硅酸盐水泥:由氧化铁含量少的硅酸盐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白色水泥。

(13)道路硅酸盐水泥:由道路硅酸盐水泥熟料,0% ~10% 活性混合材料和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道路硅酸盐水泥,(简称道路水泥)。

(14)砌筑水泥:由活性混合材料,加入适量硅酸盐水泥熟料和石膏,磨细制成主要用于砌筑砂浆的低标号水泥。

(15)油井水泥:由适当矿物组成的硅酸盐水泥熟料、适量石膏和混合材料等磨细制成的适用于一定井温条件下油、气井固井工程用的水泥。

(16)石膏矿渣水泥:以粒化高炉矿渣为主要组分材料,加入适量石膏、硅酸盐水泥熟料或石灰磨细制成的水泥。


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是真的吗

大家肯定对今年夏季的炎热记忆犹新,简直就是热得不像话。今年夏天的高温,会让人联想到冬天的冷。那么,大家知道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是真的吗?夏天越热冬天越冷是真的吗?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是真的吗

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不是真的,有说法是“大热之秋,必有寒冬”,今秋为60年来最热是已有数据支撑!但2023年冬天会成为冷冬却并没有依据,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但对于今年的极端天气还是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若今冬是一个极寒之冬,那么不论是衣物、食物还是取暖的设备都要提前准备好,才不至于真的冷冬到来而措手不及!

就以往的数据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总体还是比较频繁的,势力总体偏强,冷空气路径以西北路径为主。但是因为现在全球气温变暖,冬天并不会很冷,大家做好保暖措施就好。

“冷冬”“暖冬”交替无规律

夏天越热,冬天越冷?有不少市民觉得民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就好比是一个钟摆,一年的平均气温波动幅度有限,如果夏天向热的方向摆动得厉害,到了冬天,就会向冷的方向摆动的幅度更大,以保持全年的基本平衡。”然而,气象专家不这么认为。

从上面举例的年份可以发现,冬季的偏冷与夏季的偏热并没有必然联系。市气象台专家说,气候学是一门关系大气、地理、海洋等多方面的科学,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预测当年冬季是否特别寒冷尚有较大难度。而且,夏季与冬季的预测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夏季与冬季气候没有任何联系,但要完全凭夏季天气情况去推测当年冬季是“冷”还是“暖”,是不科学的。

“暖冬”或“冷冬”指的都是整个冬季的气温情况,而不是指某一日或某一个时期的气温变化。将要到来的这个冬季是“冷”还是“暖”,必需要等到冬季过完,通过科学分析记录数据才能够得出结论。另外,市民要明白,“冷冬”也可能出现暖和的天气,“暖冬”也可能出现很冷的天气。

即使出现“冷冬”,也不能否定全球变暖的大趋势。通过对历年来我市有关气象资料比较、分析,我们发现,1972年之前我市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1972年之后呈较强的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我市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更为明显,1969年1月31日洛宁出现的-21.3℃低温极值,至今未有突破。进入21世纪,我市所经历的“暖冬”明显多于“冷冬”,且“冷冬”“暖冬”的交替并无规律可循。看来,今年冬天到底是“冷”还是“暖”,还不一定!

2022年夏季是高温天气

现在的城市路面基本都是水泥或柏油路面,夏天里,如果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水泥地面的温度就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城市里除了水泥和柏油路面具有如此高的温度外,各种建筑物的墙面温度也不低,再加上城市中地表含水量很小,热量不容易被吸收,在如此多热量的烘烤下,城市里的温度自然很高。同时空调、电器等产生的热量也不容小视。空调工作降低了建筑物内部的室温,但由于机械运动自身也将部分消耗的电能转化成热能并从机身排放到建筑物外的空气中,产生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变高,这种现象在炎热的夏季空调机大规模使用时效果尤为明显。

再次,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更不可忽视,大气层、臭氧层越发薄弱,太阳的直射更强,温度当然不可避免的升高。这也是地理课程里面要涉及到的温室效应。由于环境问题造成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温室效应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也是这个道理。

今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气候预测是专业性很强、科研型突出的业务,需要大量的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支撑、动力和统计的诊断分析,才能慎重得出科学结论。据介绍,关于年冬季气候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近期有一初步预测结论: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国家气候中心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转为偏暖并不断发展增强,此次增暖将继续发展,并于年冬季形成一次El Nino(厄尔尼诺现象)事件。发生El Nino事件时,东亚冬季风强度弱,中国气温普遍偏高。

此外,中国冬季气温受到东亚冬季风各环流系统的协同作用。国内外气候模式一致预测,冬季欧亚大气环流整体以纬向型为主,不利于冷空气频繁活动,有利于中国气温大范围偏暖。且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各家模式预报结果相比之前更向大范围偏暖的趋势进行订正。


为何一到夏天就有台风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在夏天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有些朋友为此很好奇,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来好好讲一讲,为什么一到夏天就有台风?为什么在夏天就会形成台风?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为什么一到夏天就有台风

1、夏天到了,阳光越来越充足,太平洋上的空气不断变热,迅速上升,周围较冷的空气马上流过来补充。

2、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就是流动的空气开始打转儿,形成的大旋涡就是台风。袭击我国的台风大多产生在菲律宾以东的太平洋上。

3、一旦台风形成了,就会打着猛烈的旋涡开始推进。台风的北面常有较强的高气压,因此台风就绕过高气压向北推进。

台风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台风的形成一定需具备这几个条件:

一:丰沛的水汽,没有水汽是不行的,它是能量来源。

二:温度高,只有温度高,水面的水才能蒸发。

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这是台风形成的动力来源,如果没有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存在,那么即便具备前两个条件,也无法形成台风。在赤道5个纬度以内极少出现台风的原因就是这个,因为赤道5个纬度以内,地球自转偏向力太小了。

如何理解台风预报呢

台风警报发布办法我国规定:有台风时,一般要发布“台风警报”和“台风紧急警报”;当有台风可能影响本地和台风解除时可发消息。当我国编号范围内的太平洋上有台风发生,并且在三天左右可能影响我国沿海时,气象台就先发布“台风消息”,主要是提供台风的实况。如台风的中心位置、强度、大风范围和台风前进的方向和速度等,以引起大家注意。

当台风继续向我国沿海靠近,预计48小时内将对我国沿海某一地区有(阵风8级以上的)影响,就发布这个沿海海面的“台风警报”,台风警报的内容,除了台风消息的内容外,还要增加未来24小时和48小时台风的预报位置,以及对发布地区的具体影响,如风、雨等的预报。

当台风在未来24小时前后,将对我国沿海有严重影响,如受台风的侵袭有10级以上的大风时,就发布受影响沿海海面的“台风紧急警报”。它是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最高一级的警报,以强调台风影响的严重性,并有详尽的说明和风雨预报内容,以便人们全力以赴地与台风开展斗争。

当台风已远离当地,影响已经基本结束,就发布“台风解除”的消息。

台风最“偏爱”的省份是哪个?

答:气象大数据显示,1949年至2019年,共有491个台风登陆我国,从台风登陆地来看,南起海南三亚,北至辽宁营口,均能“捕捉”到台风的身影。不过,台风扎堆的登陆点是广东、台湾、福建和海南等地,其中广东最受“青睐”。

统计显示,过去71年间,共有189个台风登陆过广东,由于部分台风存在多次登陆的情况,这189个台风共计登陆广东194次,台风登陆广东的个数和次数均为全国之首。此外,登陆在台湾、福建、海南的台风也都超过100个。

广东之所以这么受台风“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广东漫长的海岸线。在台风活跃的7月至9月,副热带高压基本上都处在我国华南以北的位置,华南处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此时副热带高压容易将台风引导至华南地区。而在华南几省区里,又数广东的海岸线最长,同时兼受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台风的侵扰,所以广东成为了最易遭遇台风的省份。


宋朝就有爆米花了当时人们更可可以吃到的是什么

导语:爆米花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其中,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了爆米花。当然,除了爆米花,当时的人们还有很多小吃零食可以吃。那么,你知道当时人们更可能吃到的是什么吗?一般宋朝人们能吃糯米花还是玉米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该朝代的小零食吧。

宋朝就有爆米花了当时人们更可能吃到的是什么

爆米花

糯米花。在宋朝“爆米花”叫做“熬稃”,《石湖集》中范成大曾提到上元节 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撚粉团圞意,熬稃腷膊声”,说的就是当时上元节街头干炒麦粒时的景象。在明朝玉米传入中国后,爆米花的原料就从糯米、小麦等转变成了玉米,并在时间的不断推进中,变化出了更多新的口味。

元江傣家的糯米花,何时何人始创今已无可考证,而自古以其独特风味受到老少欢迎,至今如是。每逢傣家喜庆年节到来之际,当你步入好客的傣家,主人就会很热情地请你坐下,稍时便端来用精巧美观蔑盒盛满香脆可口的油炸糯米花,招待尊贵的客人。尔后不管你是否用过餐,按傣家礼俗还要摆上酒菜,请你品尝风味,临别时要热的傣家老咪陶(老妈妈),总是要按规矩包一大包糯米花送给客人,表示傣家人对客人的情意。

贵州很多地方也有制作糯米花的习俗,也是过节和农闲时的一道美食。但发展到现在,许多相关的风俗正在慢慢地被汉化,不再像旧时的那般浓郁。

糯米花制作:

糯米

主料是糯米(大糯为佳),要米粒均匀纯净,无杂米杂质,其次是白糖、猪油或香油,用具如甑子、簸箕、竹筷、碗等。节前聪明手巧的傣家妇女便专心致志而又有序地开始制作,她们先把生糯米倒进大缸里,用冷水浸泡三小时左右捞出,放入甑子里,用合适的甑盖盖上要求密封甑口,尽量使蒸气少溢散,一般蒸到90分钟便全熟了,此时立即把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糯米饭从锅里抬出倒进预先摆好的簸箕内,洒上食糖,迅速搅拌搓揉均匀,又回放入甑子内继续蒸半小时,待甑盖上水蒸气变化水珠往锅里下滴时,取掉甑盖子,把糯米饭用筷挑在碗内,一碗碗倒在已准备好的簸箕里面,再用一双光滑的筷子将一碗碗糯米饭均匀地扒开成直径lo公分小圆块,边扒边晒,尤如一行行碟盘,待晒干后,小心轻放于背箩里,用清洁布盖好保存起来,以防灰尘鼠污,制作糯米花的第一道工序就这样完成了。待到农历大年初一二两天,正值傣族村里家家户户宰杀年猪,炼猪油,主妇就接着进行糯米花的第二道工序“炸米花”了,即把糯米花饼轻轻地放入热油锅里,糯米花块颗颗饭粒霎时发泡增大,小糯米花块变成大盘式飘浮在油锅里,待色转黄,便用筷子一块块挟出来,放进簸箕内凉冷即可食用。

如何保存?

糯米饼

糯米花晒干后,可长时间保存,当到要使用的时候,再经过油炸后食用。存储则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放置在潮湿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变质。

2、避免灰尘等杂物污染。

3、通风良好,同时不要与有异味的食物一起存放。

4、避免挤压,以免碎散掉,不美观的同时以方便存储。


全国每5个火龙果就有1个来自南宁

讯,你们那产火龙果吗?如果没有,你知道火龙果都产自哪里吗?据央视新闻发布的新闻介绍,全国每5个火龙果就有1个来自南宁,也就是说,你现在所吃的火龙果,有五分之一的概率是南宁的哦。那么,具体火龙果有哪些功效作用呢?吃火龙果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了解。

全国每5个火龙果就有1个来自南宁

火龙果

广西南宁的火龙果种植基地,用夜间补光增加光照时间,使火龙果开出更多的花,从而提高产量。在灯光的调节下,火龙果基地即便在冬季,也能供果。如今,全国每5个火龙果就有1个来自南宁。你爱吃火龙果吗?

火龙果有哪些功效作用?

1、减肥瘦身

因为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吃火龙果后不但可以大大地增加饱腹感,火龙果进入肠胃中后,还可以包裹住进入肠胃中的食物,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对脂肪的吸收,所以经常吃火龙果可以起到很好的减肥瘦身作用。

2、消除水肿

因为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常吃火龙果可以更好的排除身体中多余水和钠离子,这样就可以起到消肿作用,对于因为水潴留导致的肥胖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防癌抗癌

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种物质是一种很好的抗氧化物,所以常吃火龙果可以有效的防癌抗癌,对于老年痴呆和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建议多吃紫心的火龙果,效果会更好。

火龙果

4、排毒解毒

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白蛋白,这种物质可以与重金属结合排出体外,所以常吃火龙果可以起到排毒解毒的作用,另外,火龙果对胃粘膜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肠胃不好的人适当的吃一些火龙果。

5、美白嫩肤

因为火龙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这种维生素可以美白淡斑,所以常吃火龙果可以让皮肤变得越来越白皙细腻。

吃火龙果的注意事项:

火龙果

1、腹泻的人不要吃火龙果,火龙果略偏凉,有面色苍白、四肢乏力、经常腹泻等症状的虚寒体质者不宜多食。

2、女性少吃女性体质虚冷者,亦不宜进食太多火龙果。推荐阅读:吃火龙果拉红色的屎正常吗

3、来大姨妈的时候别吃女性月经期间不宜食用火龙果,以免行经不畅。

4、这些体质的人要少吃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的人群亦应少食。

5、孕妇吃要慎重火龙果中富含植物性白蛋白,过敏体质的孕妇要慎食。

6、最好不要和牛奶一起吃火龙果不宜与牛奶同食,以免影响消化。

7、糖尿病人不能多吃火龙果几乎不含果糖和蔗糖,所含糖分以葡萄糖为主,容易吸收,食用过多易使血糖上升,故糖尿病人不宜多吃。

8、要挑新鲜的吃火龙果表面红色的地方越红越好,绿色的部分也要越绿的越新鲜,若是绿色部分变得枯黄,即已表示不新鲜,好少吃。

9、表皮也要洗干净火龙果虽然是吃里面的肉,但表皮也要清洗干净,再切开食用,以免病菌污染。


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是真的吗

大家肯定对今年夏季的炎热记忆犹新,简直就是热得不像话。今年夏天的高温,会让人联想到冬天的冷。那么,大家知道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是真的吗?夏天越热冬天越冷是真的吗?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是真的吗

夏天有多热冬天就有多冷不是真的,有说法是“大热之秋,必有寒冬”,今秋为60年来最热是已有数据支撑!但2023年冬天会成为冷冬却并没有依据,还有待时间来验证,但对于今年的极端天气还是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若今冬是一个极寒之冬,那么不论是衣物、食物还是取暖的设备都要提前准备好,才不至于真的冷冬到来而措手不及!

就以往的数据看今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总体还是比较频繁的,势力总体偏强,冷空气路径以西北路径为主。但是因为现在全球气温变暖,冬天并不会很冷,大家做好保暖措施就好。

“冷冬”“暖冬”交替无规律

夏天越热,冬天越冷?有不少市民觉得民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就好比是一个钟摆,一年的平均气温波动幅度有限,如果夏天向热的方向摆动得厉害,到了冬天,就会向冷的方向摆动的幅度更大,以保持全年的基本平衡。”然而,气象专家不这么认为。

从上面举例的年份可以发现,冬季的偏冷与夏季的偏热并没有必然联系。市气象台专家说,气候学是一门关系大气、地理、海洋等多方面的科学,根据目前的科技水平,预测当年冬季是否特别寒冷尚有较大难度。而且,夏季与冬季的预测系统是相对独立的,虽然我们不能说夏季与冬季气候没有任何联系,但要完全凭夏季天气情况去推测当年冬季是“冷”还是“暖”,是不科学的。

“暖冬”或“冷冬”指的都是整个冬季的气温情况,而不是指某一日或某一个时期的气温变化。将要到来的这个冬季是“冷”还是“暖”,必需要等到冬季过完,通过科学分析记录数据才能够得出结论。另外,市民要明白,“冷冬”也可能出现暖和的天气,“暖冬”也可能出现很冷的天气。

即使出现“冷冬”,也不能否定全球变暖的大趋势。通过对历年来我市有关气象资料比较、分析,我们发现,1972年之前我市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1972年之后呈较强的增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我市冬季气温上升幅度更为明显,1969年1月31日洛宁出现的-21.3℃低温极值,至今未有突破。进入21世纪,我市所经历的“暖冬”明显多于“冷冬”,且“冷冬”“暖冬”的交替并无规律可循。看来,今年冬天到底是“冷”还是“暖”,还不一定!

2022年夏季是高温天气

现在的城市路面基本都是水泥或柏油路面,夏天里,如果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水泥地面的温度就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城市里除了水泥和柏油路面具有如此高的温度外,各种建筑物的墙面温度也不低,再加上城市中地表含水量很小,热量不容易被吸收,在如此多热量的烘烤下,城市里的温度自然很高。同时空调、电器等产生的热量也不容小视。空调工作降低了建筑物内部的室温,但由于机械运动自身也将部分消耗的电能转化成热能并从机身排放到建筑物外的空气中,产生的热使周围空气温度变高,这种现象在炎热的夏季空调机大规模使用时效果尤为明显。

再次,人类对环境的污染更不可忽视,大气层、臭氧层越发薄弱,太阳的直射更强,温度当然不可避免的升高。这也是地理课程里面要涉及到的温室效应。由于环境问题造成温室效应减缓洋流速度。温室效应并不意味着温度一直升高,全球变暖会表现为夏天越来越热,冬天越来越冷也是这个道理。

今冬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气候预测是专业性很强、科研型突出的业务,需要大量的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高分辨率数值预报产品为支撑、动力和统计的诊断分析,才能慎重得出科学结论。据介绍,关于年冬季气候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近期有一初步预测结论:预计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出现冷冬的可能性不大。国家气候中心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转为偏暖并不断发展增强,此次增暖将继续发展,并于年冬季形成一次El Nino(厄尔尼诺现象)事件。发生El Nino事件时,东亚冬季风强度弱,中国气温普遍偏高。

此外,中国冬季气温受到东亚冬季风各环流系统的协同作用。国内外气候模式一致预测,冬季欧亚大气环流整体以纬向型为主,不利于冷空气频繁活动,有利于中国气温大范围偏暖。且随着预报时效的临近,各家模式预报结果相比之前更向大范围偏暖的趋势进行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