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致远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宁静致远意思是做学问要有一个平稳静谧,不为杂念所左右的心态,并且要时常静思反省,这样才能树立远大的志向。
诸葛亮的《戒子篇》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篇《戒子书》,也充分表达了诸葛亮所具备的儒家思想的修养。
现代社会变化频仍、丰富多彩,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心态,能够抵御物质和美色的影响。甘于寂寞,坚定不移的去努力,这就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词语例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非读书不能达到的境界。
3、道可道非常道,难怪诸葛先生说“淡薄以明智,宁静以致远。”大自然的秘密常常是潜藏在平静处的,浮躁、急功近利都难以触及到它的奥秘。
4、他待人谦恭谨慎;学习孜孜不倦;生活简单朴素,有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和严谨自律的道德品质。
老人会对晚辈或者小辈有过谆谆教诲,总是会有一句熟悉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萦绕在耳边。但听的人一般不多。在这里有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什么意思呢?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是诸葛亮所书。
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也就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大意就是如果不看淡眼前的利益就不会明确自己的目标,不宁静下来学习就到达不了更远的境界。这是对一个委婉的劝谏,也表示对他的期望值很高。
“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小编觉得,大家都认为只有经历过了才会体会得到,然而最后的结果又都在表明事实的真相就是如此。如此循环往复的下去,大家依旧会选择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