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日晷

2021/9/26 13:16:44
万年历日历:日晷知识
日晷知识
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晷叫什么

许多人喜欢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因为在这里可以了解一些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个日晷,那么,大家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晷叫什么?北京故宫博物院储存的日晷叫做什么?这就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干货,希望大家看完这些内容后,能解决你心中的困惑。

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晷叫什么

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晷叫赤道日晷,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赤道式日晷的制作三大条件:

1、日晷面与地球的赤道平行。

2、日晷针与地球自转轴平行。

3、日晷有正反两面,都有十二等分的刻度。

古人可能并不知道地球有赤道,日晷的晷面是指向天球的赤道,也就是和地球的赤道平行。古人应该也不知道地球有自转轴,日晷的晷针是指向北极星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北天极,所以也和地球的自转轴平行。刻度是十二等分的。赤道式日晷的三大制作条件,我们还是能在网络上找到的。

赤道式日晷的三大自然现象:

1、日晷有正反两面,但是太阳只能照射一面。

2、日晷有正反两面,每一面太阳照射半年。

3、日晷有晷针,但是太长了。(这也是自然现象?)

赤道式日晷有正反两面,但是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太阳只能照射日晷的一面,要么正面,要么反面。半年的时间里太阳只照射日晷的正面,是从三月份的春分开始到九月份的秋分结束;还有半年的时间太阳只照射日晷的背面,从九月份的秋分开始到三月份的春分结束。

赤道式日晷有晷针,但是太长了。这也是自然现象?你会发现,一年之中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中午、早晨、晚上,晷针的影子不会小于日晷面的半径。日晷的三大自然现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全都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介绍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18世纪,英国制造,地平盘边长25厘米。清宫旧藏。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地平盘,盘四隅施螺拄,以调节水平。两直边设二水准管,以定水平面。紧邻螺拄的四抱角镌刻花纹。盘中心设带玻璃罩的罗盘仪,沿罗盘外缘刻周天360度,镌英文“JAN、FEB、MAR”等1至12月名称。玻璃罩内沿周圈刻360o。地平盘中心(也即罗盘中心的上面)设纬度弧,以承接时刻盘,纬度弧刻90o。上层为圆环式时刻盘,盘面镌时刻线与计时的罗马数字。时刻盘直径处设有大指时针,一端镌刻英文“Hour”(小时)。指时针上半部出一直表,直表竖向刻中线。时刻盘顶端附有小圆分时盘,盘边缘刻分时线及计时的阿拉伯数字,盘中心有分时针。分时盘直径处设一半圆形立环,环中心有透光孔。

利用此日晷求测时刻时,先用指南针、水平管及螺拄定南北方向和水平,依测时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将大圆时刻盘固定在纬度弧相应的度数上,再旋转大指时针,此时大指时针带动直表、分时盘的指针旋转,当分时盘上半圆立环中透光孔内的日影与直表中线重合时,视大指时针所指即知时刻;视分时针所指即知分时。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平盘内的罗盘仪求测方位角。

这件日晷的特点是:在设计上采用了齿轮转动的原理,在时刻盘与分时盘之间用齿轮衔接,在操作中大指时针可带动直表、分时针协调有序地转动,有效地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同时,日晷特设分时盘,测得时刻的同时还兼得分时,测时者能得到更精确的时间。 日晷不仅可测时间,还可以测方位角,这表明西方18世纪制作的金属日晷进入了由单一计时功能向多功能--测时与测地融合为一体--的发展阶段。


日晷有哪几部分组成

现在人们想要知道时间是非常方便的,可以看钟表,手机也可以看。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古人是如何观测时间的呢?日晷就是古人记录时间的物件。日晷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日晷有哪几部分组成

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构成,按晷面放置的方向,可分为赤道、地平、竖立、斜立等型式。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日晷是测量什么的工具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工具,日晷也叫日晷仪,它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太阳影子不断的改变,从而指定当时的时间,在我国古代使用的比较普遍。人类使用日晷的历史非常遥远,古巴比伦在远古时期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

日晷仪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隋书天文志中记载了耿询的成就,“观测日晷和刻漏,是测天地正仪象的根本”。“明史天文志”对日晷的形制,定时之法都有详细的记载。较之圭表,它已复杂多了,可以说是一种真正的仪器了,发展到清代,不仅可以计时用,日晷本身已成为一件装饰艺术品。

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如阴天和晚上。


日晷是谁发明的

日晷的发明者已经无处考察了。最早记载日晷的使用时间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其记载于古埃及的方尖碑上。闲现在能够找到的最古老的日晷文物是公元前1500年的,是在埃及帝王谷出土的,它距今3500年了。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日晷简介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

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中国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