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残奥会

2021/9/26 13:16:42
万年历日历:残奥会知识
残奥会知识
残奥会上刀锋战士跑步时穿的是什么

导语:在残奥会上,有一些运动员被称为“刀锋战士”,之所以这么叫,和他们身上的特殊“装备”有一定关系。而因为他们戴着这样的“装备”,跑步起来更加的与众不同,真的就像一名英勇的战士一样。那么你知道残奥会上刀锋战士跑步时穿的是什么吗?到底残奥会上的刀锋战士脚上穿啥?一起来了解。

残奥会上刀锋战士跑步时穿的是什么

运动假肢。运动假肢的主要部件是采用了“储能脚”和“万向踝”,有的还在腿支撑管中安装了“扭力缓冲器”。接受腔和连接件采用了高强度的轻质材料(如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从而使整个假肢不仅运动性能好,步态更自然,而且能平衡各方面的受力,具有足够的冲击强度。

关于运动型下肢假肢:

运动型下肢假肢顾名思义,是可用于参加体育运动或进行体育锻炼的下肢假肢。而从人的下肢本来就是重要的运动器官来说,运动型下肢假肢应该是一种代偿功能较好的高性能下肢假肢;所以,运动型假肢也是下肢假肢的发展方向。使用这种假肢,一是要求截肢患者身体要好,残存肌力强,关节活动范围大;二是要求假肢的性能要高,质轻坚固,富有弹性,能进行跑跳。因此,运动型假肢的发展主要是小腿假肢。当然,高性能的大腿假肢,可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

这种假肢的主要部件是采用了“储能脚”和“万向踝”,有的还在腿支撑管中安装了“扭力缓冲器”。接受腔和连接件采用了高强度的轻质材料(如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从而使整个假肢不仅运动性能好,步态更自然,而且能平衡各方面的受力,具有足够的冲击强度。

假肢

储能脚

所谓储能脚,就是能像弹簧一样受压时将能量储存起来,一松开便能自动弹起的假脚。储能脚在蹬离地面时,通过脚内的弹性体储存和释放能量,使步行更加轻松,并能进行跑跳。国际上生产的储能脚普遍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富有弹性的脚芯或脚板,复杂一些的储能脚带有弹力调节装置,还有再附加上气泵以增加缓冲力的,效果更好。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也曾由清华大学牵头研制出碳纤维板制的储能脚,只是未能定型产品化。

万向踝

是一种可以在各个方向活动的踝关节。通常由踝球和弹力圈构成,如同人体的球窝关节;也有采用多轴机构的。它可以像人体正常踝一样屈曲、内外翻和扭转,以适应不平的路面和身体向各个方向的倾斜。

万向踝和储能脚不仅用于运动型假肢,也可用于普通下肢假肢,以提高假肢的运动功能。特别是储能脚的品种越来越多,而且有和万向踝结合成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万向储能脚”。

扭力缓冲器

一种安装在下肢假肢支撑管内的弹性扭转缓冲装置。它能平衡垂直方向的冲击力和左右方向的扭力,起到类似人体韧带的作用。

扭力缓冲器内装有弹簧和扭力杆,其工作原理如概述图所示。弹簧和扭力杆通常有强、中、弱三种组合,可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

运动假肢

小腿假肢

这种假肢的主要是采用了“万向储能脚”,必要时再增加“扭力缓冲器”。接受腔和连接件采用了高强度的轻质材料(如钛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从而使整个假肢不仅运动性能好,而且轻便耐用,具有足够的冲击强度。

小腿截肢者装配上一具性能良好的运动型小腿假肢后,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轻松步行,而且经过训练后还能跑跳,参加田径运动。

大腿假肢

运动型大腿假肢实际上是高性能高档大腿假肢的代名词。

这种假肢通常采用液压、气压或智能控制的膝关节,假脚采用万向储能脚,有的还在腿部增加了扭力缓冲器,以保证运动时能可靠、稳定、灵活地控制假肢和保持身体的平衡。另外,为了保证假肢的重量轻、零部件坚固耐用,通常是接受腔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制作,内加柔软的残肢套,膝关节采用钛合金液压膝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制的气压膝,小腿支撑管也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的。

我国在高性能高档假肢的制作方面与国外尚有较大的差距,一些部件如液压、智能控制膝关节还没有生产,所以安装这种假肢大多采用进口件,价格较贵。 国内运动员使用的运动假肢其部件为OTTOBOCK 和OSSUR的居多。


残奥会足球场上运动员主要通过什么判断球的位置

导语:残奥会上,在足球比赛时,有些运动员看不到球,如此,大家就比较困惑了,看不到球,要怎么踢球呢?这肯定是有相应的方法的。那么,你知道残奥会足球场上运动员主要通过什么判断球的位置吗?到底残奥会足球场上运动员如何判断球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残奥会足球场上运动员主要通过什么判断球的位置

残奥会足球比赛

声音。运动员如玩保龄球一般,把球快速滚入对方球门,而守门员则是用身体去挡住对方的滚球。如果是普通人,这种挡球就简单,但是这一次的门将是看不到球的,只能通过声音来判断位置,从而把球挡下!

残奥会5人制足球比赛:

残奥会5人制足球比赛是以攻破对方球门得分为目的而进行的同场攻守对抗项目。每队由5名场上队员和5名替补队员组成,其中包括守门员和替补守门员各1名。除守门员外,其他队员都为盲人。只有守门员可以在规定的区域内用手触球。比赛中,进攻方目标是把球踢进对方球门得分,而防守方则是尽力阻止对方得分。比赛分上、下半场,共5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最终得分多的队伍为胜者,得分相同则为平局。在半决赛或决赛中,如果50分钟比赛决不出胜负,需进行10分钟的加时赛;如果还未决出胜负,则进行点球决胜。

场地设施:

残奥会足球比赛

比赛场地

五人制(盲人)足球使用无遮盖场地,长38~42米,宽18~22米,铺有天然草或人造草。如遇连续阴雨或强风天气,场地可以移至馆内进行,地面也可以是木质或橡胶材料。球场的边界是由约有1~1.2米高的围栏构成,并向场外倾斜10度,以便于提高比赛节奏和引导场上队员确定方位。赛场的中圈直径6米,球门高2米、宽3米,球门区长5.16米、宽2米,罚球区是由2个距离球门立柱外沿半径为6米的四分之一圆与一条3.16米平行于球门线的直线构成。在距两球门立柱间中点6米和8米处各有一个罚球点。

比赛用球

比赛用球由皮革或特殊的合成材料制成,周长60~62厘米,重为510~540 克,气压为0.4~0.6个大气压。它有一个内部发声设备,能让运动员听见它的运动。

比赛服装

球队的运动员穿同样队服,包括球衣、短裤和球袜。守门员服装的颜色必须不同于队友、主裁判员和助理裁判员。队员必须佩戴护腿板——护腿板由塑料或其它质地柔软的材料制成,并安置在运动员的球袜里面, 以保护胫骨。同时必须穿足球鞋。守门员应戴守门员手套,一方面保护手,另一方面便于手控球。在比赛时, 除守门员外, 场上队员必须佩戴中间衬有吸水布料的眼罩和保护头罩以保证竞赛的公平与安全。

比赛规则:

足球比赛

比赛中,队员不能故意碰所戴的眼罩或头罩,否则将被判罚犯规。队员在比赛中也不能故意破坏安静,或用语言、噪音故意迷惑对方。否则,也被判犯规。运动员在争球或抢球时,不能清楚地说出:“我的。”否则也将被判犯规。某个队员个人犯规累计达到5次,将被替补队员换下场,该队员在本场比赛中将不能再上场。

守门员离开自己区域将被判犯规。发球时,不能将球直接发到对方半场,否则将由对方在中线任意地点踢间接任意球;而且守门员不允许参加罚除球门球之外的其他定位球。某队在半场比赛内犯规次数不超过3次时,对所判罚的点球,可以排人墙防守;从第4次开始,由对方队在距球门8米的第二罚球点处罚直接任意球,不允许排人墙防守;其他队员只能在8米线之后,并距离球最少5米。如犯规地点比第二罚球点更接近对方球门,也可以在犯规地点罚直接任意球。

每队换人次数不限,替补队员都可以上场,而且换下的队员可以重新上场。盲人足球的比赛规则中没有越位。


残奥会多少年举办一次

相比于奥运会来说残奥运人们了解的更少一些,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有残奥会,更不了解残奥会多少年举办一次。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残奥运会几年举办一次,还有更多关于残奥会的资讯也一并送上,敬请浏览。

残奥会多少年举办一次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每四年于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始办于1960年,是由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专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于夏季奥运会后举办一届,截至2016年已举办过15届。

中国参加残奥会

中国从1984年6月首次组团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第7届残奥会,之后参加了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的残奥会。在这5届残奥会上共派出215名运动员,共夺得金牌80枚、银牌72枚、铜牌52枚,59人次破75项世界纪录,25人破残奥会纪录。

一般来说,中国参加残奥会都是“三少一新”,即参赛人数少,参赛项目少,参赛经验少,参赛新手多。由于人数少、新手多、临场经验不足和平时缺乏训练,要与世界上众多强手较量争雄,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如1988年10月在汉城举行的第八届夏季残奥会上,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设17个比赛大项。许多国家都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美国、韩国等都派出了4、5百人的队伍,两百人以上的代表团也有五六个国家。而中国只派出了43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和射击四个项目的角逐,而射击项目只有1名运动员参赛。面对强手如林的严峻现实,在1984年残奥会上获得1枚金牌的B2级女运动员赵继红,在这届跳远比赛中,虽以一厘米之差输给美国选手,获得银牌,但他一鼓作气,在100米、400米的比赛中挫败美国、前苏联、波兰等国强手,连夺两枚金牌。在许多项目比赛中,中国选手与对手往往以1厘米、零点几秒险胜或屈居第二。牛贵平的一百米蝶泳、刘泽兵的一百米自由泳只比第2名快零点几秒,张玮的射击冠军仅比亚军多1环。女子乒乓球三枚金牌的获得,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有的场次一直打满全局,最后以2分优势夺魁的。在本届残奥会上,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44枚奖牌,其中金牌17枚、银牌17枚、铜牌10枚,有11人次打破9项世界纪录。金牌总数排名第14位。

残奥会运动员

为了体现公平竞赛的原则,以及选手能够与残障种类及程度相似的对手比赛,不同障碍程度的运动员将被分入不同级别进行比赛。因此,每个残奥会项目都有自己的分级,总体上的障碍等级可分为肢体障碍、脑性麻痹、视觉障碍、脊椎神经损伤、学习障碍(简称智障)以及其他障碍。

残奥会比赛项目中,运动员的运动级别以一个英文字母加上一个双位数字组成。英文字母,则纯粹代表比赛的项目,比如F级为田赛(Field)、T级为径赛(Track)。

双位数字中的十位数值代表运动员的残疾类别,“1”字代表视障类别。“2”字代表智障类别、“3”字代表脑瘫、大脑麻痹或后天性脑损伤类别、“4”字代表截肢及身材矮小的类别,及“5”字代表脊髓损伤及部份轮椅组的类别。

双位数字中的个位数值则代表运动员于残疾类别中的级别,数字越低代表残疾情况越严重,因此较高数值的残疾运动员,于竞赛中较少因残疾引致的影响。

在视力残障类别中,11级为全盲或接近全盲;而13级为符合最低视力残障标准。11级的比赛需要领跑员及戴上眼罩,而12级比赛的选手亦可要求领跑员。

想了解更多2020奥运会的内容,请点击》》》》2020东京奥运会


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第几届冬残奥会

大家都知道,残奥会是专门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2022年会在北京举办冬残奥会,那么,大家清楚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第几届冬残奥会?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是多少届冬残奥会?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2022北京冬残奥会是第几届冬残奥会

是第13届冬残奥会。北京冬残奥会将于2022年3月4日至3月13日举行。

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XIII Paralympic Winter Games),即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残疾人奥林匹克赛事,2022年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

2015年7月31日,托马斯巴赫宣布2022年冬季奥运会及冬季残奥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北京申办成功后,北京成为残奥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北京冬季残奥会设6大项,78小项。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

2017年12月15日20时22分,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正式亮相。第12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8年3月18日晚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闭幕。北京市市长陈吉宁接过残奥会会旗,标志着冬季残奥会进入“北京周期”。2018年8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华侨华人行动计划》在北京发布。2018年8月8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2019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正式发布。2020年5月8日,北京残奥会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正式发布。9月6日,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12周年之际,对标国际残奥委会新标志,北京冬残奥会会徽修改。2021年3月,经国际残奥委会批准,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V2.3版单元竞赛日程。2021年12月31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元素正式发布!

北京冬季残奥会赛事保障

赛事服务车辆

2021年11月12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服务车辆交付仪式在北京首钢园举行,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企业所提供的车辆将正式投入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交通服务保障中。

运动员菜单

2021年11月1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与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在北京冬奥村,通过总台“冬奥来了”特别节目《冬奥食堂》联合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运动员菜单。运动员菜单678道特色菜品,每天约200道供各国运动员食用。

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

2021年11月24日,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组织编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残疾人服务知识手册》正式发布,该手册为各业务领域、场馆团队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防疫手册

2021年12月13日,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以下简称《防疫手册》)发布,相比于10月份发布的第一版,本次发布的《防疫手册》对闭环内的中方涉奥人员有了明确要求,对赛前能否外出旅行,如何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给出了答案。出于防疫需要,北京冬奥会将进行闭环管理,赛事期间将有包括中国运动员、官员、北京冬奥组委工作人员、媒体记者等在内的大批中方涉奥人员进入闭环。闭环内居住在中国的居民,赛后须完成21天隔离。

残奥名人

残疾人奥运会名人堂首批名人就位仪式在都灵市阿尔梅达赛艇俱乐部举行。

首批入选的名人共有3人,他们是德国高山滑雪女运动员阿涅米业。施奈德(Annemie Schneider),芬兰男运动员朱科。格利普(Jouko Grip)和瑞典女教练乌拉。任瓦尔(Ulla Renvall)。

施奈德是肢体被截除者,曾参加过4届冬季残奥会,在高山滑雪项目中得过4枚金牌。她也热心残疾人体育事业,1980年荣获德国最高体育成就奖。格利普左手得过脊髓灰质炎,曾参加过7届残奥会,自1980年起获得过14枚北欧滑雪(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奖牌,此外他还是个出色的中跑手。任瓦尔擅长指导患有视力障碍的运动员,曾成功带领4人在北欧滑雪和田径项目中夺冠。

国际残奥委主席菲利普。克雷文称赞这3位名人是残奥事业的榜样,他们的入选当之无愧。

残疾人奥运会名人堂是由威士公司赞助设立的。这是国际残疾人事业的首创之举。

国际残奥委会规定,只有至少参加过两届残奥会并得过多枚奖牌的运动员才可参选残疾人奥运会的名人,名教练可以直接推荐,也可由残疾人运动员推荐。名人选举和就位都要举行仪式。


北京2022冬残奥会上中国队获取几枚金牌

导语:2022年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于3月13日完美闭幕。在冬残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健儿拼尽全力,为自己国家夺取奖牌,争取荣誉。其中,我国代表团取得的奖牌数量排在了奖牌榜的榜首,成绩非常优异!那么,你知道北京2022冬残奥会上中国队获取几枚金牌吗?具体2022北京冬残奥会我国一共得多少金牌呢?一起来了解。

北京2022冬残奥会上中国队获取几枚金牌

北京2022冬残奥会

18枚。3月13日下午,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所有赛事全部结束,中国体育代表团共夺得18枚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总计61枚奖牌的优异成绩。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残疾人奥林匹克赛事,于2022年3月4日开幕,3月13日闭幕。

回顾夺冠瞬间:

刘子旭

3月5日,残奥冬季两项男子短距离坐姿组比赛中,刘子旭为中国代表团赢来本届比赛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首枚冬残奥会雪上项目金牌。

2017年,刘子旭从射箭转向滑雪运动,五年间,严苛的封闭式训练中,他总是在身体累到极限时才去休息。“这一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也正是种种挫折和磨炼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我一直坚信生活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坚持的自己。”刘子旭说道。今后,这名曾经的“弓箭手”还将继续向着心中不灭的梦想进发。

郭雨洁

3月5日,郭雨洁首次亮相冬残奥会,便取得了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站姿)金牌的好成绩。这是中国在冬残奥会女子个人项目中的首金。

郭雨洁经历过很多运动员都经历过的事情:刻苦训练,遭遇伤病,坚韧蓄力,成功复出。时光不负追梦人,终于,郭雨洁在北京冬残奥会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当被问到滑雪运动给她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时,郭雨洁说:“因为残疾,小时候有人嘲笑我。但练了这么多年滑雪,还拿了冬残奥会的金牌,我现在很有信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

夺冠

张梦秋

3月6日,张梦秋在残奥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站姿)的比赛中,为中国队赢得了冬残奥历史上第一块高山滑雪金牌。11日,她又摘得女子大回转(站姿)项目金牌。最终以2金3银的成绩结束了本届冬残奥会所有比赛。

2016年,张梦秋被河北省残联选中,成为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刚到队里的时候,因为训练太苦,张梦秋想到过放弃。后来,看到队友每天都在努力训练,张梦秋打消了这个念头。“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何时搏——这句话是我前进的动力。”滑雪六年,磨炼六年,张梦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金色赛道”。

郑鹏

本届冬残奥会,郑鹏获得了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和短距离两个组别坐姿组的金牌,成为冬残奥会上中国队第一位“双金王”。

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时,郑鹏获得了这个项目的第四名。4年来,他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在遇到瓶颈期时,也有焦虑和烦躁,但他坚持下来了。获得了第一个“金容融”后,郑鹏把它送给了教练付春山,“站上领奖台也是他的梦想,我圆了我们两人的梦想。”

梁景怡

在冬残奥会的首个比赛日的残奥高山滑雪男子滑降站姿组的比赛中,年仅19岁的梁景怡以0.19秒之差与领奖台失之交臂。然而他并没有被当下的境况绊住手脚,经过20多个小时的调整和休息后,在超级大回转的比赛中,如愿摘金。

在被问是什么支撑着他不断突破自己的时候,这位小将回答得掷地有声:“是男子汉就得坚持自己的梦想不退缩。”

杨洪琼

在这次的冬残奥会中,32岁的杨洪琼包揽了冬残奥越野滑雪女子短、中、长距离三个组别坐姿组的金牌,成为“三金王”。

刚成为残奥越野滑雪运动员时,不管是冬训还是夏训,摔跤最多的就是杨洪琼。队里教练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杨美(每)娇(跤)”,每天摔一跤。一次次摔倒没有吓退杨洪琼,反而让她越战越勇,“摔跤我不怕,我在哪里摔倒,我就要把哪碾平,我的金牌都是摔出来的。”杨洪琼感慨。

纪立家

3月7日,残奥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决赛中,纪立家荣获金牌。冲过终点后,纪立家将身体扑在雪地里许久,再站起来已是热泪盈眶。

2016年,纪立家通过选拔加入河北省残疾人单板滑雪队。第一次上雪,他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在获得金牌后纪立家表示:“滑雪让我找回自信,找到快乐,为国争光就是最好的感觉了”。

北京2022冬残奥会金牌

刘梦涛

在残奥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和中距离两个组别坐姿组比赛中,刘梦涛夺得两枚金牌,第一次冬残奥之旅就斩获两金一铜的好成绩。

刘梦涛2016年才第一次接触滑雪,这6年间,肌肉损伤和伤病成了刘梦涛的家常便饭,他曾无数次想要过放弃,可却依旧咬牙坚持了下来。“在雪场上,只要出发了,我的注意力就会专注于赛场,到最后已经要筋疲力尽时,我也没停下,就一直滑。我想为国争光,想让国旗(在颁奖时)飘在最高处。”刘梦涛说。

武中伟

3月11日,武中伟在残奥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1级比赛中夺得金牌。“其实在第二滑之前我就知道已经锁定这枚金牌了,不过我还是决定要拼尽全力,我就是想超越我自己。”赛后,武中伟的这句话足够震撼人心。

为了能在北京冬残奥会上有所突破,武中伟每天坚持训练10多个小时。而在几天前斩获铜牌之后,他又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后面的比赛中提升成绩。最终一个在不断超越中不断进取的冬残奥会单板滑雪冠军诞生了。

孙奇

3月11日,在残奥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LL2级比赛中,孙奇凭借第一滑1分9秒73的当场最好成绩,夺得金牌。“我做到了!”赛后的孙奇振臂欢呼,并抬头望向天空很久,压抑了4年的情绪释怀。

平昌冬残奥会时,由于假肢开裂摔倒,孙奇只拿了第十一名。摔倒后满脸是血的孙奇,只是胡乱擦拭几下后,坚持完成了比赛。赛后,他还不忘回头,给众人留下一个大大的微笑。谈及一直以来的备战付出和未来,孙奇笑着表示:“冲就完了,会在滑雪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王晨阳

3月12日,在残奥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自由技术)站姿组比赛中,00后小将王晨阳夺得金牌。

王晨阳11岁时,因为一次高压电事故,他失去了双臂。截肢后,他这样安慰哭泣的妈妈:“没事,这手过两天又长出来了。”相比其他运动员,因为没有双臂的原因,王晨阳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摔倒和无数次的爬起之后,他选择的是继续前行。“11岁刚受伤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未来还能干什么,是滑雪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王晨阳说,滑雪已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

毛忠武

在获得两枚银牌之后,毛忠武终于在12日收获了北京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男子中距离(坐姿)比赛的金牌。赛后,这位35岁的老将开心地表示:“金牌是中国的,银牌也是中国的!”

16年前,毛忠武遭遇意外,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在母亲刘桂娟的劝说下,毛忠武开始参加乒乓球训练,之后转练越野滑雪,并逐渐开朗自信起来。刘桂娟说,是体育让毛忠武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打开了新的世界。毛忠武自己也表示:“运动给我的改变是翻天覆地的,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面貌上,我都和以前截然不同。”

中国轮椅冰壶队

3月12日,在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决赛中,由王海涛、陈建新、张明亮、闫卓、孙玉龙组成的中国队以8:3击败瑞典队,成功卫冕。


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时间

2022年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举办。有些朋友想了解北京冬残奥会的相关内容,那么,大家清楚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时间是什么?北京冬残奥会举行日期是几月几号?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时间

北京冬残奥会举办时间是2022年3月4日-13日,共设6个大项、78个小项。6个大项分别是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冬季两项、残奥越野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冰球和轮椅冰壶,将有736名残奥选手参赛。经与国际残奥委会、世界冰壶联合会商议,北京冬奥组委初步计划于2021年10月23-30日举办轮椅冰壶世锦赛。在进一步评估新冠疫情影响及国际旅行限制后,赛前3个月与国际残奥委会和世界冰壶联合会共同做出最终决定。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6个。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既展现出冬季运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点,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彰显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理念和愿景。图标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着日出东方,代表着热情和希望,也为即将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烘托出喜庆气氛。

北京冬残奥会主题口号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一起(Together)”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for a Shared Future)”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2021年10月1日,由陈伟霆与袁娅维、庞清、佟健联袂演绎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MV正式发布。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

2月21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京成立,这是我国第五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

代表团总人数为217人,其中运动员96人(包括男运动员68人、女运动员28人),教练员、工作人员、竞赛辅助人员、医疗保障人员121人。

运动员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汉族、满族、佤族、傣族、侗族、彝族、苗族等7个民族,全部为业余选手,职业有工人、农民、学生、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等。运动员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大的为45岁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海原,年龄最小的为17岁的单板滑雪运动员耿焱红。

代表团中有85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残奥会,占88.5% 。代表团将参加轮椅冰壶、残奥冰球、残奥高山滑雪、残奥单板滑雪、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六个大项、73个小项的角逐。与北京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前2014年索契冬残奥会相比,参赛大项从2个增加到6个,小项从6个增加到73个。这是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我国冬残奥项目起步较晚。代表团的参赛目标是:向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展示我国冬残奥运动的发展成果,努力争创佳绩,为国争光。

北京冬残奥会行动计划

2018年8月4日,为尊重、顺应和满足海外华侨华人参与冬奥会的愿望,《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华侨华人行动计划》北京发布,广邀全球华侨华人从四方面助力冬奥:

一是全力支持北京冬奥会宣传推广。《计划》鼓励更多海外华文媒体加入进来、发挥优势,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冬奥故事,为2022年冬季奥运会发出最强音。

二是欢迎为北京冬奥会建言献策。《计划》鼓励华侨华人社团、代表人士、专业人士围绕相关议题提出建议;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冬奥会相关领域;引入冬奥会成功筹办经验、先进办赛理念;引荐高水平赛事组织管理、技术支撑、服务保障等方面专家和紧缺人才。

三是积极参与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及语言服务。《计划》指出,华侨华人志愿者在语言翻译、文化沟通、志愿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希望组成一支语言能力强、冰雪技术高的侨胞志愿者队伍,为冬奥会提供人性化服务。

四是协助参与北京冬奥会项目建设。《计划》鼓励华侨华人参与北京冬奥会项目建设;鼓励重点华商企业参与冬奥森林公园、冬奥冰雪休闲小镇等项目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