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防灾

2021/6/7 10:36:56
万年历日历:防灾知识
防灾知识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天几月几日

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我们才发现我们对于灾害的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其实都很薄弱,因此我国提出了建立全国防灾减灾日,那么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天几月几日?还有2020年5月12日是第几个防灾减灾日?下面一起来看看。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天几月几日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5月12日,星期二。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020年5月12日是中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火灾如何应对?

公共场所

拨打119报警,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逃生,切忌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和墙边,弯腰或匍匐前进。无法逃离时,应退至阳台或屋顶等安全区域,发出呼救信号,等待救援。

高层建筑

当下层楼梯已冒浓烟或被大火封堵,不要硬行下逃,可到阳台、天台等地等待救援。不可钻到床底下、衣橱内、阁楼上躲避火焰或烟雾。住所如果离楼顶较近,可直奔楼顶平台发出求救信号。

森林、草原

拨打12119森林火警报警,正确判断风向,不可随意选择方向,盲目乱逃。当被火灾围困时,应选择植被稀疏的空旷地方,远离低洼或坑、洞等烟尘容易沉降的地方。将身上的衣服浸湿可以为自己多添一层保护。

台风如何应对?

台风来临前

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及时关好窗户,收起阳台重物及悬挂物,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将车辆移至高处停放,切忌将车停在临时建筑或树下。住在低洼地段居民转移时除贵重物品外,还要多准备衣物和干粮,转移前要垫高柜子、床等家具,把大米、蔬菜等放在高处。

台风到来时

切勿在玻璃门窗、危棚简屋、临时工棚附近及广告牌、霓虹灯等高空建筑物下逗留。避免在靠近河湖海的路堤和桥上行走,以免被风吹倒或吹落水中。开车减速慢行,密切观察周边情况,最好寻找安全场所停车暂避。

台风过境后

灾后出门,一定要事先了解路段情况。撤离返家后谨慎使用煤气、自来水、电线路线等,并随时准备在危险发生时向有关部门求救。

地震如何应对?

在室内

就近躲避,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边。要趴下,使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但不要压住口鼻,同时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以蹲下或坐下,尽量把身体卷曲起来。远离窗户、镜子、炉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等。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或用被子、枕头等保护头部。

在室外

远离立交桥、高压线、路灯、广告牌、烟囱、水塔等。

被困废墟

保持冷静,保存体力。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危险物,并用砖石、木棍等来支撑残垣断壁。注意户外动静,伺机呼救,如敲击物体等。

暴雨如何应对?

来临前

暴雨来临前,提前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来临后

不要走地下通道。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厘米深的水流就能使人跌倒。暴雨中开车应打开雨雾灯,减速慢行,注意预防山洪,避开积水和塌方路段。


2020防灾减灾宣传标语

自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创立了全国防灾减灾日,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人在大自然的灾害面前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因此积极防灾减灾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将2020年防灾减灾宣传标语备上,希望5.12防灾减灾宣传标语能给你更多警醒。

2020年防灾减灾宣传标语

1、防灾事关你我他,减灾利国又利家。

2、大手牵小手,防灾一起走。

3、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5、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6、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8、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9、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以人为本科学预防。

10、防灾减灾,开启幸福生活每一天。

11、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1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3、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4、远离高陡边坡,汛期实行避让,确保人身安全。

15、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全国防灾减灾日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而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

我国在汶川地震之后设立防灾减灾日的目的就是,为了大家能更好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那么2020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什么时候?还有关于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下文也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

2020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 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创立过程

1990年,中国第一次宣布灾区可以对外开放。中国在减灾领域与联合国有关机构建立紧密型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减灾合作。

2005年初,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开展重大减灾活动,综合协调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及抗灾救灾等工作。

2005年9月,中国政府主办第一届亚洲部长级减灾大会;2008年12月,举办加强亚洲国家应对巨灾能力建设研讨会。

2007年8月,《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明确提出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

2009年3月2日起,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009年5月11日,中国政府发布首个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中国的减灾行动》。

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防沙治沙法、水污染防治法等30多部法律、法规,形成了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对灾害应对、抢险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事项做了规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汶川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法制保障。

汶川地震回顾

512汶川地震(2008 Sichuan earthquake),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2022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什么

导语:5月我国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甚至是比一些法定节假日还重要的一个日子,那就是防灾减灾日。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大家可以从该名称中看出来,通过该节日,我们便能懂得如何防灾减灾。每年防灾减灾日都有相应主题。那么,具体2022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什么呢?到底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啥主题?一起来了解。

2022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什么

防灾减灾日

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雨后天晴的彩虹寓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整个标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之意。

设立背景: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节日设立目的:

防灾减灾日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 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中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018年,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应急力量和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应急管理部成立,旨在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设立意义:

防灾减灾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 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022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导语: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个节日的存在顾名思义是为了让大家懂得一些防灾减灾的知识,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节日,所以我们有必要宣传一下。那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有哪些呢?以下为您精选2022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2022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

1、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2、防灾事关你我他,减灾利国又利家。

3、防灾减灾手牵手,和谐中国心连心。

4、加强防灾减灾,建设美好家园。

5、落实减灾责任,加强减灾教育。

6、灾害无小事,预防要及时。

7、地震科普千秋业,防灾减灾万代功。

8、防灾减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9、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

10、防灾全方位,平安零距离。

11、携手防灾减灾,同心守护家园。

12、科学避震始于知,携手防范践于行。

防灾减灾日宣传

13、防震警钟长鸣,科普你我同行。

14、地震科普做得好,灾害来了伤亡少。

15、地震科普惠天下,携手同行护万家。

16、灾害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17、尊重规律讲科学,防灾减灾重行动。

18、防震减灾,科普领航。

19、防灾减灾,标本兼治。

20、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然。

21、防灾减灾惠万家,预防为主靠大家。

22、生命至上, 灾害必除。

23、防灾教育常开展,灾害来临好脱险。

24、防灾胜于救灾,生命高于一切。

25、安全心里装 ,灾害无处藏。

26、举防灾减灾旗帜,走安全发展大道。

27、树立忧患意识 ,学会防灾本领。

28、安全始于心,防灾践于行。

29、灾害不难防 ,重在守规章。

30、安全保千家财 ,灾害焚万户心。

31、增强防灾减灾认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32、科学防灾减少损失,轻视防灾罪责难逃。

33、发扬不屈不挠的决心和勇气,克服地震灾害。

34、普及防灾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35、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认识。

36、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37、积极行动起来踊跃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

38、防灾减灾系万家,关爱生命靠大家。

39、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防灾减灾日标语

40、防灾减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41、防灾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2、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43、防灾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44、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45、防灾减灾,守卫我们的生命与家园。

46、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47、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平安山西。

48、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49、持续发展须防灾,以人为本要减灾。

50、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利国惠民。

51、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公众安全防范认识。

5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奉献爱心、情系灾区。

53、时时处处防灾患,世世代代保平安。

54、树立防灾认识,增强防灾技能。

55、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和谐山西。

56、汲取教训,依靠法治,积极防御,共促和谐。

57、用法律落实防灾措施,强责任提升减震效能。

58、无论春夏与秋冬,积极防灾不放松。

59、大手牵小手,防灾一起走。

60、防灾减灾,开启幸福生活每一天。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50字

导语:每年我国气象灾害是比较多的,如极寒、极端高温、台风、强降雨等等,而面对这些灾害,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如何应对,如此,灾害造成的损失就会比较大。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些防灾减灾知识。我国有一个节日较防灾减灾日,那么,设立防灾减灾日的意义是什么呢?具体是怎么来的?下面一起来了解防灾减灾日的由来50字及意义。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50字

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一场有着巨大破坏力的地震在四川汶川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相关部门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设立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 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中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中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来临时怎么办?

防灾减灾知识

1、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因为如果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2、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时躲避。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

3、地震时在一把椅子或排椅之间蹲下也是安全的姿势。在学校中某些书桌实际上是扶手上带有一块写字板的椅子,高中生或大学生实际上是躲不到书桌下面的,但他们却可利用排椅。在大型教室里,排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藏身之地,学生们可以躲到座位下,也可蹲在排椅之间。

4、如果在办公楼里,就赶紧藏到办公桌下,不可站立和蹦跳,要尽量降低重心。地震过后要迅速撤离办公室,撤离时要走楼梯。

5、如果楼层较低,抓紧时间离开房间。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子下、床下及紧挨墙根的坚固家具旁。趴在地上,闭口,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门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若被埋在废墟里时该如何自救呢 ?

防灾减灾

1、要有信心和勇气,冷静观察周围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设法脱离危险区。

2、要保持呼吸通畅,用毛巾、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烟尘造成窒息,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

3、被埋压后不要随便移动身边的障碍物,以免造成更大的坍塌。如果床、柜子、椅子等旁边有空间,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身外衣脱掉,把有皮扣的腰带解下来,以免被挂住。

4、要朝有光线或有空气的方向移动,一时无法脱险时,也不要急躁,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防止重物坠落压身。

5、要保持体力,不要盲目高声呼叫,可用敲击等方式与外界联系。

6、尽可能寻找到食物和水,以延长生命,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