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是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君王讲究“以德治国”,自称寡人为了警醒自己要“以德治国,以德服人”,且古代的观念认为君主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君王失德便会失去尊贵的权力地位,所以自称寡人是君主的一种谦称,自谦德行很少。
寡人的由来:
寡人这种自称在春秋战国时期用得比较多,而且都是诸侯王在使用,古代君王自称寡人,既是谦虚,也是规矩。
因为在那个年代,各方诸侯虽然雄霸一方,但诸侯王是天子分封的,所以地位必须要在天子之下,德行自然也不能超过天子,于是诸侯们就以“寡人”自称,表示自己是“寡德”之人。这样既表示出谦虚,也能够体现出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君臣之别”。
寡人的自称从唐朝以后就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秦始皇带头称朕以后,历代皇帝都采纳了这样的自称;另一方面则是在后来的朝代中,皇权更加集中,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小,于是“寡人”这种诸侯王专用的称谓也就自然消失了。
古代君王自称寡人只是做为统治者的自我谦称,在古代文人士子也会用鄙人、在下等等词语来作为自己的谦称。寡人的意思是:寡德之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讲究“以德治国”和“以德配天”也就是说上天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无德之人不配作为君主,所以要时刻警醒自己,自我的德行还不够深厚。
北魏、北周、隋朝的诸侯王常自称为寡人,而枭雄如尔朱荣、高欢自称为孤。
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如唐朝诸侯军阀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联合对抗朝廷,各自称王,盟主朱滔自称孤,王武俊等人自称寡人。唐顺宗为太子时自称寡人。五代郭威未称帝前自称寡人。
秦始皇之后李斯建议秦始皇将朕定为天子的自称,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从此普天之下,除了战乱分裂,只有皇帝一人能自称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