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灭绝

2021/9/26 13:15:55
万年历日历:灭绝知识
灭绝知识
魔鬼蛙灭绝了吗

导语:魔鬼蛙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动物,分布于南非地区与恐龙为一个时代。魔鬼蛙身体扁平嘴巴张开巨大无比,能吞食刚孵出来的小恐龙。与现在的青蛙不同,它不以昆虫为食。魔鬼蛙吃霸王龙为腹中美食。那么现在魔鬼蛙灭绝了吗?远古生物栏目为您揭秘史前这种稀奇动物吧。


魔鬼蛙灭绝了吗:生存时代是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该蛙约有4.5公斤重,40.6厘米长

魔鬼蛙灭绝了吗:第一批青蛙大约出现在距今1.8亿年前

来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克劳斯等人在马达加斯加岛上发现一种巨蛙化石,这种巨蛙重约4.5公斤,40.6厘米长。科学家给这种奇特的远古巨蛙起名“魔鬼蛙”。他们推断这种巨蛙生活在约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后期,和恐龙同时代。科学家认为它甚至能吞食刚孵出来的小恐龙。世界现存最大蛙类是西非“巨蛙”,约3公斤重。现在已经灭绝了。

第一批青蛙大约出现在距今1.8亿年前,白垩纪。第一批“魔鬼蛙”化石碎片是1993年被发现的,从那时起,科学家们就像组合“七巧板”一样,不断重新还原它们。尽管“魔鬼蛙”是蛙类之王,但它却不是地球上曾经存在的最大的两栖动物。在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许多动物的体型都达到令人惊异的程度,比如类似鳄鱼的普氏锯齿螈可以长到10米长。


科学家认为它甚至能吞食刚孵出来的小恐龙。世界现存最大蛙类是西非“巨蛙”,约3公斤重。

魔鬼蛙吃霸王龙为腹中美食

魔鬼蛙和当今世界的青蛙不一样,它不以蜗牛、蚊虫等小动物为食,反而通常都把蜥蜴,小恐龙当作美餐。科学家认为它甚至能吞食刚孵出来的小恐龙。世界现存最大蛙类是西非“巨蛙”,约3公斤重。

魔鬼蛙身体扁平。年轻的魔鬼蛙长着盘状嘴部,成年脚部有盘状趾垫,可以攀爬在急湍溪流中的岩石上。这种巨蛙约4.5公斤重,40.6厘米长,比现存的最大蛙类还要大。化石表明这类蛙大嘴、下颚有力、长有牙齿,其骨头上的起伏则显示它可能有某种骨质“甲胄”。

猜您感兴趣

南极洲惊现蝴蝶状的大冰湖 或埋藏百万年的生命类型

鼻行动物存在吗 用鼻子走路的“温雅先生”

中国第一长洞惊现红色飞猫“小精灵” (组图)

现实版哥斯拉现身太平洋 2米身长凶相毕露好似“怪兽”


日本发现:2亿多年陨石撞地球致海洋生物灭绝

导语: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约2.15亿年前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海洋生物灭绝的证据。此前关于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只有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


日发现2亿多年前陨石撞地球致海洋生物灭绝证据

日本熊本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该校和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研究人员2013年在岐阜县等地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叠纪晚期(2.37亿年至2亿年前)巨大陨石撞击地球的有力证据,研究人员推断这颗陨石的直径约为3.3千米至7.8千米。

此前关于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只有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与此相比,这一新发现的时间更为遥远,而且是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海洋生物灭绝。研究人员还将研究那次陨石撞击对当时地球上陆地生物产生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后,这些海洋浮游动物在约2.15亿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灭绝。

研究人员在上述地层中获取了多种具有远古海洋浮游动物遗体的微小化石——牙形石,这些化石只有不到1毫米大小。通过分析这些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后,这些海洋浮游动物在约2.15亿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灭绝。研究还发现,当时居于食物链底端的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也显著减少,导致这些动物大量灭绝。


恐龙是怎么灭绝的

恐龙是远古时期的动物,在地球上有着数千万的生存历史,但是现在已经灭绝,那你知道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吗?

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年至6500万年前,虽然恐龙已经灭绝,但鸟类作为恐龙的后代存活了下来。

恐龙绝迹原因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争议,由数十名专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指出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在墨西哥海岸撞击地球,令地球出现了因撞击引起的地震和火焰风暴,关键是几百亿吨的物质被抛入大气层,遮挡住太阳的光线,令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当中包括了恐龙。

然而,恐龙的灭绝之谜一直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已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种之多。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恐龙灭绝的原因在科学界并未统一,其可分为流星撞击理论、造山运动说等。人们更多地认为恐龙是因为流星撞击才导致的灭绝。流星撞击理论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来的,科学家在白垩纪末期的石灰岩里发现了铱元素的存在,铱在地球上很稀少,但在流星中却很常见,这也是结论得出的根本依据。

恐龙灭绝简介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或K-Pg灭绝),由于此次灭绝事件完全毁灭了非鸟恐龙,故又俗称“恐龙大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或K-T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同时也是在一般人认知范围内最著名的一次大灭绝事件。

此次灭绝事件发生于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年代误差为30万年,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大部分动物与植物,包含恐龙在内,除了恐龙以外,沧龙科、蛇颈龙目、翼龙目、菊石亚纲以及多种的植物与无脊椎动物,也在这次事件中灭绝。哺乳动物与鸟类则存活下来,并辐射演化,成为新生代的优势动物。

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因为造成恐龙的灭亡与哺乳动物的兴起而著名,但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灭绝了当时地球约95%的生物,才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生物集体灭绝事件。


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灭绝,是指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那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年至6500万年前,虽然恐龙已经灭绝,但鸟类作为恐龙的后代存活了下来。恐龙绝迹原因一直是科学界的一个争议,由数十名专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指出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在墨西哥海岸撞击地球,令地球出现了因撞击引起的地震和火焰风暴,关键是几百亿吨的物质被抛入大气层,遮挡住太阳的光线,令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当中包括了恐龙。然而,恐龙的灭绝之谜一直是科学家们长期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已公开提出的灭绝说就有130种之多。

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

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同时,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