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塌陷

2021/9/26 13:15:42
万年历日历:塌陷知识
塌陷知识
定西地震:岷县梅川至维新100米路基塌陷交通中断

人民网兰州7月22日电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岷县梅川至维新100米路基塌陷,交通中断。定西公路总段组织抢险队员打通3公里便道,15时30分,小客车可以通行。

定西地震岷县梅川至维新交通中断图1

定西地震岷县梅川至维新交通中断图2

定西地震岷县梅川至维新交通中断图3


塌陷地震是如何产生的

在地震来临时,人类是非常渺小的,所以平常我们就应该多了解地震相关的知识,这样在地震到来时才能尽可能的保全自己。有些朋友不清楚塌陷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塌陷地震是如何形成的?今天小编带你见识见识,每天每个人都要进步一点点哦。

塌陷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是因岩层崩塌陷落而产生的塌陷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这是因为易溶岩长期受地下水侵蚀形成了许多溶洞,洞顶塌落造成了地震。

此外,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大岩石的崩落也会形成此类地震。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时常会发生塌陷地震。

塌陷地震只占地震总数的3% 左右,且震源浅,震级也不大,影响范围及危害较小。 但在矿区范围内,塌陷地震也会对矿区人员的生命造成威胁,并直接影响矿区生产;因此对这种地震也需加以考虑。

塌陷地震可以预测吗?

很明显这种地震的发生也是“突发性”的,跟我们说的自然地震,也就是板块运动或者断层带滑动一样,可能是无法进行预测的。只可能在真正实施“人工作业”的时候进行一个大概的预估,具体的影响情况评估,并且大概的强度也能够初步说明。但是并不是每次都知道,包括这次的“塌陷地震”算是突发性的。

所以偶然性的也是无法知道的,也是无法预测的,这就是塌陷地震带来的影响,也不是可以精确预测到的,相当于未来发生事情无法预测吧。这应该也算是所有地震的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地震在科学之中无法进行精确预测,并且以前做不到,如今也是做不到,就看未来有没有可能做到,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精确预估

世界上十大地震

1、智利大地震

发生时间:1960年5月21日

震级:9.5级

智利大地震又称521智利地震,震级达9.5级,这场地震导致了6座死火山喷发,造成了20世纪最大的一次海啸,造成智利2万人死亡,是世界震级最大的地震。

2、中国唐山大地震

发生时间:1976年7月28日

震级:7.8级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又称728唐山地震,震级达7.8级,造成24.2万人死亡,大批建筑受到严重破坏,场面惨烈到世界罕见。

3、印度洋海啸

发生时间:2004年12月26日

震级:9.3级

印度洋海啸是由地震引起的,发生范围位于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的消亡边界,震级高达9.3级,造成22.6万人死亡,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4、中国海原大地震

发生时间:1920年12月16日

震级:8.5级

海原大地震是人类史上遇到的10大惊世劫难之一,发生于1920年12月16日,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级8.5级,受灾情况非常严重。

5、日本关东大地震

发生时间:1923年9月1日

震级:8.1级

关东大地震发生于1923年,震级达8.1级,伤亡人数高达10万,还导致了霍乱的流行,这次地震是东日本大震灾以前日本历史上所受最大灾害。

6、土库曼斯坦大地震

发生时间:1948年10月

震级:7.3级

土库曼斯坦大地震发生于1948年10月,震级7.3级,地震发生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大约有11万人遇难。

7、中国汶川大地震

发生时间:2008年5月12日

震级:8.0级

汶川大地震又称“512汶川地震”,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之一,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震级达8.0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

8、巴基斯坦地震

发生时间:2011年1月19日

震级:7.4级

克什米尔大地震发生在印度巴基斯坦,这场地震导致了近8万人丧生,人员伤亡严重。

9、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

发生时间:1908年12月28日

震级:7.5级

这场地震发生于1908年,导致墨西拿城98% 的房屋被破坏,是欧洲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地震。

10、秘鲁钦博特大地震

发生时间:1970年5月31日

震级:7.7级

这场地震发生在秘鲁最大的渔港钦博特市,导致6万人死亡,10多万人受伤,还引发了泥石流灾害。


塌陷地震造成的后果

在地球上,自然灾害是时有发生,如地震一旦发生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波及范围非常大。那么,大家知道塌陷地震造成的后果有哪些?塌陷地震引起的危害是什么?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塌陷地震造成的后果

塌陷地震造成的后果会导致地面快速变形、陷落,同时伴随地面沉降、开裂、错动,从而严重破坏地面建筑物、农田,并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破坏地面建筑,造成人员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受矿山采空区地面塌陷危害的城市近40个,造成严重破坏的有25个。例如,河南鹤壁市因煤矿采空区地面塌陷,房屋道路、公共设施损毁严重,不得不进行城市搬迁,后因新址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又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搬迁。又如,黑龙江鹤岗煤矿,开采70多年来,已塌陷土地41.97km2,搬迁房屋总建筑面积139.7×104m2,且因危房倒塌,不断有人员伤亡。1989年7月邯郸团城铁矿因采空区地面塌陷,机修车间10间房屋突然陷落,形成直径30m、深11m的塌坑,导致4人丧生。

(二)损毁铁路、公路和水利设施

采空区地面塌陷会对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设施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安徽淮南地面沉陷区内,国铁支线穿越李一矿井上方,铁路压煤达3298万吨,10多年间已从国铁线下采出煤炭558万吨,导致路基累计沉陷11m多,西移1.74m;新庄孜、李嘴孜和孔集三个矿临近淮河,由于河下采煤,淮河大堤最大沉陷13m之多,原有堤坝已低于淮河常年水位,以致不得不加高加宽堤坝以防洪水泛滥。

(三)破坏农田

地面塌陷会造成地面的严重变形,许多农田甚至被错落不一的地裂缝分割成台阶状,而无法正常耕种。据统计,我国地面塌陷的土地中,有30% 是农田,每年为土地复耕投入的补偿费用就占总费用的60% 。辽宁省因矿山采空区塌陷,农田破坏或因高程降低而遭水淹,1988年全省受影响的农田为3851亩,有22% 被地下水淹没,到1991年水淹没农田达到1670亩,为此,辽宁省每年需要投入抢险救灾资金5000万元。吉林省辽源、通化、舒兰、珲春等矿区,因采空区塌陷,沉陷面积累计达95810亩,其中农田赔偿面积就达48516亩,占50% 。

(四)引发矿井水患

地面塌陷形成的塌坑、地裂缝往往会成为大气降水、地表水进入井下巷道的通道,导致矿井水患。例如,广东凡口铅锌矿,多年疏干排水采掘,使地面塌陷范围已与疏干漏斗大体一致,地面出现塌陷坑1923个,大量密集的塌坑把矿区地面破坏得百孔千疮,6800m2房屋被迫拆迁,1000多亩农田受损,4km铁路和1.4km公路遭破坏,洞穴充填物和塌落物随降水涌入巷道,并一度引起凡口河水倒灌。又如,2009年7月22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鑫永丰煤矿发生采空区地面塌陷,形成面积约3000m2、深10余米的塌坑,由于正值降雨,水与流沙大量涌入坑内,使矿井淹没,23名当班矿工被困井下。

地震是怎么形成的

1、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常常伴随着火山喷发,因此只有在火山地带的地震才称之为火山地震,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之后引起的地壳断裂而导致的地震则会被称为火山地震,这种地震非常少见,仅占7% 。

2、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运动的原因导致地下岩层不断错动而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次数一般非常多,在世界各地都可能发生,并且波及范围大,破坏力非常之强,占据所有地震发生概率的90% 。

3、坍塌地震

坍塌地震一般发生于矿洞和溶洞,一般由于地下岩部的顶部塌陷导致,这种地震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如果有人在其中开采则可能会导致致命危险。

4、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等原因引发的地震,这种地震一般发生在固定的水库或者油田内。

5、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于人工制作的物品产生,如用一些药物进行爆破,当然人工地震也可以形成诱发地震,倘若在水库注水时增加地壳的压力而引起爆破,这可能会引发诱发地震。


塌陷地震是天然地震吗

塌陷地震主要发生在石灰岩等易溶岩分布的地区,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及危害较小。最近有些对塌陷地震感兴趣的朋友来咨询小编,塌陷地震是天然地震吗?塌陷地震属于天然地震吗?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塌陷地震是天然地震吗

不是天然地震,地面内部不仅会出现构造运动,而且地下的岩石也会发生塌陷,有一些地震的发生可能是人为造成的,就比如这种塌陷地震。

人类在进行矿产开采的时候会给岩石层带来一定的破坏,如果地下开采的情况严重,有时候矿井会发生塌陷,倘若规模足够大的话就会造成地震,我们把这种地震称为塌陷地震。

除了人为的开采矿石,有一些区域地下存在大量的岩洞,这种地方也会出现塌陷地震。但大家也不用因此担忧,塌陷地震出现的概率非常低。

天然地震的类型

根据发生原因的不同,天然地震主要有三种类型:构造地、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 以上。

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振动。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得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

陷落地震

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 ,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地震类型:

1、根据发生的位置分类

1)板缘地震(板块边界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的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此类。

2)板内地震:发生在板块内部的地震,如欧亚大陆内部(包括中国)的地震多属此类。板内地震除与板块运动有关,还要受局部地质环境的影响,其发震的原因与规律比板缘地震更复杂。

3)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

2、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

1)构造地震:是由于岩层断裂,发生变位错动,在地质构造上发生巨大变化而产生的地震,所以叫做构造地震,也叫断裂地震。

2)火山地震:是由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振动。火山地震有时也相当强烈。

但这种地震所波及的地区通常只限于火山附近的几十公里远的范围内,而且发生次数也较少,只占地震次数的7% 左右,所造成的危害较轻。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发生的次数更少,只占地震总次数的3% 左右,震级很小,影响范围有限,破坏也较小。

4)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

5)人工地震:地下核爆炸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3、按地震的远近分类

1)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2)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

3)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地震来临该怎么办

1、地震来临时不要慌张,紧急应对

在地震来临之时,一般城市都会陷入恐慌,但这种恐慌才是人们致命因素的关键,因为在我国发生地震并且可能附带着踩踏事件的出现。

地震来临后一定要采取伏地、遮挡、手抓牢三个原则,在关键时刻或许能挽救自己的生命。

2、避险不分主震、余震

在避险时人们常常会有侥幸心理,当发生余震时一般不会进行避险,其实这才是最致命的因素,因为发生的余震随时可能超乎人们的预料。


塌陷地震和自然地震区别

导语: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一般将地震分为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这两种模式,因为它们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地震。那么,大家知道塌陷地震和自然地震区别有哪些?塌陷地震与自然地震的不同是什么?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塌陷地震和自然地震区别

区别是形成原因不同。自然地震是一种比较正常的地震,算是个人的称呼,而大多数自然地震都是因为板块运动或者断层带滑动,以及说的俯冲带等“称谓”描述的地震,也是全球每次发生较强地震说明最多的一种地震问题,例如今年的几次大地震,基本都是因为俯冲带的变动而带来的。

从塌陷地震的形成基础来看,一般是指陷落而形成的地震。例如在一些溶洞,洞顶“塌落”造成地震,所以说这是跟地质因素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在一些高山上悬崖或山坡上的大岩石崩落时也会形成此类地震。所以说这种地震是非常常见的。

而人工地震就不一样了。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所以与人类存在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之下,是在某种地质条件之下,人类进行如工业爆破,机械撞击,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等方式工作的时候,就可能诱发地震。

当然这种地震一般不会造成损害,波及范围是比较小的,所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之下,在进行这些操作的时候,都严格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才行,这就是我们简单了解的自然地震和人工地震的情况。

塌陷地震应急措施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包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身体遭到地震伤害时,应设法清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防尘、防烟;用石块或铁器等敲击物体与外界联系,不要大声呼救,注意保存体力;设法用砖石等支撑上方不稳固的重物,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地球上会产生地震?

地震的产生是由于板块运动引起,地壳之上的岩石受到挤压而形成新的断裂,也有可能是原有的裂缝进行了错位。一般情况下,非常强烈的地震都发生在原有的断裂处,因此一些地方常发地震,而另外一些地方则从来不发生地震。

地震常常还伴随着火山喷发,因为火山喷发有岩浆涌出,这些岩浆涌出的地段则是地壳上岩石的裂缝,大量炽热的岩浆喷涌而出,其体积迅速膨胀,裂缝不断增大,于是引起了地震。

目前人类对于地震的探究还并未完全,一些人疑问产生地震的推力究竟如何而来?根据一些专家的推测,当地下已有的岩石接近断裂时,并会受到大气和水源的压力,太阳和月亮对于地球的引力,这些都可能会引起断裂增大,于是便引发了地震。


塌陷地震是什么意思

根据地震的成因,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人工地震和诱发地震。有些朋友不清楚塌陷地震的相关知识,那么,小编就来讲讲,塌陷地震是什么意思?塌陷地震的含义是什么?今天就来给大家强行分析一波,希望大家看完就懂了。

塌陷地震是什么意思

塌陷地震的意思是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发生崩塌而引起的地震,其特点是规模小、次数少,一般存在于岩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以及大规模开采的矿区。

塌陷地震也叫矿震,是采矿诱发的矿井地震,是矿井的一大自然灾害,单就中国的采矿诱发地震而言,1933年最早发生于抚顺胜利煤矿。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我国古代对地震这一特殊灾害,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地下有一大鳖鱼,驮着大地,时间久了就要翻一翻身,于是大地就抖动起来,鳖鱼翻身就是地震了。此外,也有把地震的发生归因于抽象的“阴阳失调”。东汉时期的张衡可谓地震事业的鼻祖,他发明制造了候风地动仪,在《全后汉文》中收录有他写的《阳嘉二年京师地震对策》一文,文中说京师闹地震时雷电怒作,是“贡举”的诸多弊端造成人间变化无常,从而有“奔雷、土裂之异”,并提出只要秉公无私就可消灾免祸于萌芽状态的地震对策。这可算得上是地震对策第一说,但是基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哲学观点,无论对地震成因还是地震对策的看法,均为唯心之论,作者也仅仅是借地震针砭时弊并抒发政见而已。

大约在十二世纪,日本古历书上也有所谓“地震虫”的描述。1710年,日本有书谈及鲶鱼与地震的关系时,认为大鲶鱼卧伏在地底下,背覆着日本的国土,当鲶鱼发怒时,就将尾巴和鳍动一动,于是造成了地震。古代印度人认为是地下的大象发怒引发了地震。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再有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认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的。

二十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虽然,地震之谜迄今没有完全解开,但随着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地质学、数学和天文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深入发展,使地震学科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地震学界普遍认为,天然地震是地球上部沿地质断层发生突然滑动而产生的,这种滑移沿断面扩展,其破裂传播的速度小于周围岩石中的地震剪切波波速,存储的弹性应变能使断裂两侧岩石回跳到大致未应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