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海洋生物

2021/9/26 13:15:35
万年历日历:海洋生物知识
海洋生物知识
为何说章鱼是海洋生物的天才

不同类型的章鱼,大小是天差地别,它的头与躯体的分界是不明显的。许多朋友都听说过,章鱼是海洋生物的天才。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说章鱼是海洋生物的天才?为什么章鱼是海洋生物中的天才?下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快来长知识吧。

为什么说章鱼是海洋生物的天才

因为章鱼是学习高手和伪装大师。

快速学习

养在水族馆里的章鱼常常有特别的名字,这跟它们应对人类的方式有关。有人在水族缸里养了44只太平洋红蛸。在两周时间里,每隔一天,一位研究者打开水族缸盖子,把头伸进去,然后用试管刷触碰章鱼,并给它们美味的螃蟹吃。

研究人员记录了19种不同的反应。在199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他们确定了个体间显著并且稳定的差异。比如,一些章鱼通常会较为被动地做出反应,而另一些则显得过分好奇。

章鱼有许多潜在的天敌,还有很多众多可供捕食的猎物,考虑到它们所处的环境多种多样,变化极多,因此不同个体不是精确地适应相同的生态位也就说得通了。

在2001年发表的一项后续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章鱼将个性特质传递给后代的证据。由于章鱼并不抚养后代,因此这一结果预示着它们的个性至少有一部分是遗传的。这些不同的个性可能正是许多章鱼具有高级认知能力的原因,能使它们快速地学习和适应不同的环境。

伪装大师

演化军备竞赛使动物发展出许多迂回曲折的手段来互相欺骗。水游蛇会装死来避免被吃掉,一些雄性鱼类会伪装成雌鱼来尽可能获得繁殖利益,还有一些鸟类会用假装受伤的翅膀来引开掠食者,使其不对后代造成伤害。

不过,在所有伪装者中,拟态章鱼毫无疑问是“伪装大师”头衔的最有力争夺者。其他章鱼能改变体色和皮肤纹理来欺骗掠食者,而拟态章鱼是唯一一种能模拟其他动物形态的章鱼。它们能改变形状、运动和行为方式,模仿至少15个不同物种。

在沙质海底移动的时候,拟态章鱼会把触腕贴着身体放平,并像有毒的鳎鱼一样上下起伏地游动。在开阔水域中游动时,它们又会模仿蓑鲉——同样是有毒的。拟态章鱼的另一个把戏是,将6只触腕放入一个洞穴里,然后伸出剩余的两只触腕,就像一条灰蓝扁尾海蛇,当然,这种海蛇也是有毒的。

章鱼与人类的相似而又不同

在许多方面,章鱼的大脑与我们的大脑很类似。它们具有折叠的脑叶,与脊椎动物类似,而这一特征被视为复杂性的表现。此外,章鱼大脑的电生理模式也与哺乳动物十分相似。

章鱼还具有单眼视觉,即它们喜欢一只眼的视觉胜过另一只眼。这一特征通常出现在那些大脑两个半球具有不同特殊功能的物种中,最初还被认为是人类独有,并且与更高的认知技能(比如语言)有联系。

章鱼甚至在储存记忆的方式上也与人类相似。它们使用的是被称为“长期增强作用”的过程,能够加强大脑细胞之间的连接。这些相似性令人震惊。人类与章鱼最近的共同祖先要追溯到很久远的时期——很可能是多细胞生命历史的最初阶段,并且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命。也就是说,这种大脑结构的相似性是独立演化出来的。

比这些相似性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差异性。在章鱼5亿个神经细胞中,有超过一半位于它们的触腕上,这意味着这8只触腕既能够独立行动,也能够彼此互相合作。研究者发现,在切断章鱼的一只触腕后,在捏起来时这只触腕还会收缩,甚至是在切断一小时之后还会如此。很显然,章鱼的触腕在相当程度上能够自主活动。

人类大脑可以被视为控制中枢,而章鱼的智能或许是分散在神经元网络中,有点像互联网。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它们高超的认知和逃脱能力。Inky和它的近亲们或许会促使我们以新的方式思考智慧的本质。


惊奇:食骨蠕虫惊现地中海海域

导语:据外媒报道,科学家首次在地中海较温暖海域发现食骨蠕虫,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食骨蠕虫好像“吸血鬼”般令人毛骨悚然,它们以新鲜海洋生物骨骼为食,摄取骨骼上的脂质。海洋生物尸肉也是它们的喜爱食物,此前科学家仅在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冰洋发现过。这是第一次在地中海海域发现。

科学家知道一种“僵尸蠕虫”是以海洋动物尸体骨骼,但在此之前我们仅知道它们生活在寒冷的海洋深处。

僵尸蠕虫生活在寒冷的海洋深处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多年以来,科学家知道一种“僵尸蠕虫”是以海洋动物尸体骨骼,但在此之前我们仅知道它们生活在寒冷的海洋深处。目前,科学家首次在地中海温暖海域发现一种未知食骨僵尸蠕虫。同时,研究人员期望发现更多潜伏在温暖海域的未知物种。

食骨蠕虫的学名是Osedax,拉丁语的意思是“食骨生物”,它们主要以海洋生物新鲜尸肉和骨骼上的脂质为食。之前仅对6种食骨蠕虫进行了描述,但实际上当前已发现25种食骨蠕虫。据悉,科学家首次描述食骨蠕虫是11年前,当它们还是幼虫时就寻求新的尸体骨骼,一旦发现便开始吞食。

食骨蠕虫以海洋生物尸肉骨骼为食

显微等级的幼虫从母体分离出来,它们将寻求新的栖息环境,食骨蠕虫会以任何海洋脊椎动物骨骼为食,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鱼类或者爬行生物。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塞尔吉-塔博达(Sergi Taboada)博士发现这一新物种食骨蠕虫,他和同事在西班牙布拉内斯海域发现它的踪迹,这是首次在地中海较温暖海域发现食骨蠕虫。此前科学家仅在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冰洋发现过。

科学家首次在地中海温暖海域发现一种未知食骨僵尸蠕虫。

塔博达指出,食骨蠕虫生存的唯一条件是食用新鲜骨骼,意味着这些骨骼的有机物质必须完整,一旦它们发现骨骼便栖息下来,直接获取骨骼上的有机物质,同时与共生细菌生活在一起。

塔博达表示,食骨蠕虫通常生活的海域温度较低,在-1 至15°C之间,然而在地中海浅层深海域(大约50米以内)温度在11.8-22.2°C之间,最新发现的这种食骨蠕虫仍能幸存下来。食骨蠕虫吞食的脂质通常包括脂肪、蜡质、固醇类分子以及溶脂维生素。当海水变暖,脂质分解速度将更快,食骨蠕虫享用食物的时间会缩短。当海洋脊椎动物尸体沉入地中海海床,这些食骨蠕虫快速分解骨骼,消化骨骼中的有机营养物质。

猜你感兴趣

已灭绝的大型帝鳄:恐龙见了都胆颤心惊!

考古发现稀奇物种:1.65亿年前侏罗纪时期的“吸血鬼”

树懒为什么这么慢 练就生存技能躲避天敌?


日本发现:2亿多年陨石撞地球致海洋生物灭绝

导语: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约2.15亿年前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海洋生物灭绝的证据。此前关于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只有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


日发现2亿多年前陨石撞地球致海洋生物灭绝证据

日本熊本大学发布的新闻公报显示,该校和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研究人员2013年在岐阜县等地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叠纪晚期(2.37亿年至2亿年前)巨大陨石撞击地球的有力证据,研究人员推断这颗陨石的直径约为3.3千米至7.8千米。

此前关于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只有66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事件。与此相比,这一新发现的时间更为遥远,而且是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海洋生物灭绝。研究人员还将研究那次陨石撞击对当时地球上陆地生物产生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后,这些海洋浮游动物在约2.15亿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灭绝。

研究人员在上述地层中获取了多种具有远古海洋浮游动物遗体的微小化石——牙形石,这些化石只有不到1毫米大小。通过分析这些化石,研究人员发现,巨大陨石撞击地球后,这些海洋浮游动物在约2.15亿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灭绝。研究还发现,当时居于食物链底端的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也显著减少,导致这些动物大量灭绝。


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

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带他们看一些有趣的课外书,可以增长一些知识。例如,带他们去动物园或海洋馆认识小动物,还可以近距离接触小动物。但是,一些海洋生物就无法近距离接触,这时候可以选择看书。那么,海洋生物主要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海洋生物的资料

海洋生物,是指海洋里有生命的物种,主要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又包括各种螺类和贝类;脊椎动物主要包括各种鱼类和大型海洋动物,如鲸鱼、鲨鱼等。

我国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水域海洋生物和滩涂海洋生物两大类。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鱼类的品种最多、数量最大,构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体。

水域海洋生物种数的分布趋势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种类较多,而黄海、渤海的种类较少。根据最新的调查资料,分布在我国滩涂上的海洋生物种类共有1580多种。

其中,海洋哺乳动物主要有蓝鲸、抹香鲸、虎鲸、齿鲸、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爬行动物有海蛇和海龟,腔肠动物有水母、海葵、珊瑚,无脊椎动物主要有海胆和海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