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物候

2021/9/26 13:15:02
万年历日历:物候知识
物候知识
大暑的物候特征和人们的活动

一年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经迎来了夏季。在夏天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很重要的节气,这就是大暑。那么,大家知道大暑的物候特征和人们的活动是什么?大暑节气的物候特征与人们活动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大暑的物候特征和人们的活动

大暑的物候特征

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在江南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在这炎热时节,滴雨似黄金。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北方内陆地区夏季干燥酷热,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至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两月。

大暑人们的活动

送“暑船”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已是接近收获的季节。经过了漫长而辛苦的劳作,农民们对于丰收有着满满的期盼。所以大暑前后,各地农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在浙江台州地区,就有着送“大暑船”的习俗,据说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大暑船”是按照旧时帆船的模样缩小建造,上面画有各种图案,非常漂亮。

船上装满了各种祭品,祭祀的时候要由50多个村民抬到码头上,大家一起进行祭祀祈愿。仪式之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喝“暑羊”

每到大暑,全国很多地区的人民,都有喝羊肉汤的习俗。羊肉属温热,但人们认为把羊肉汤放上辣椒、蒜等调料喝下去,出一身大汗,可以带走体内的毒素和积热,有利于身体健康。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斗蟋玩家会花大量时间来挑选合意的蟋蟀,头大、腿大、触须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质。当他们聚集在一起时,一斗就是一个下午,欢声笑语之间,仿佛忘记了夏日的炎热。

饮伏茶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

三伏天时,人们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

过大暑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烧伏香

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种顽疾。还有一说百姓在伏天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大暑相关诗词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杜甫.唐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

蝮蛇暮偃蹇,空床难暗投。炎宵恶明烛,况乃怀旧丘。

开襟仰内弟,执热露白头。束带负芒刺,接居成阻修。

何当清霜飞,会子临江楼。载闻大易义,讽兴诗家流。

蕴藉异时辈,检身非苟求。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短章达我心,理为识者筹。

【登殊亭作】 元结.唐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大暑时节的物候特征

大暑到的时候,天气是非常炎热的,大家出门不要忘记躲避太阳,使用空调和风扇后不要着凉。大暑时节的物候特征有哪些?大暑节气的物候特征是什么?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大暑时节的物候特征

大暑时节的物候特征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大暑时节,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节气农事:

“大暑”前后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间,农作物生长也最快。农耕生产与地 气理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季风气候表现为雨热同期,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

从降水的季节分布状况来看,我国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正是我国降水最多、最集中的季节,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搭配好,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小暑和大暑的区别

小暑和大暑分别意味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与高峰

小暑气候特征: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大暑气候特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

大暑相关谚语

六月连阴吃饱饭。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小暑,淹死老鼠。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小暑吃黍,大暑吃谷。

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人在屋里热得躁,稻在田里哈哈笑。

不热不冷,不成年景。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六月连阴吃饱饭。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

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伏天大雨下满塘,玉米、高粱啪啪响。


夏天的气候与物候有什么特点

夏天是一年中具有四季分明地区的第二个季节,是公历的6月到8月这段时间。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夏天的内容,那么,大家知道夏天的气候与物候有什么特点?夏天的气候和物候有哪些特征?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夏天的气候与物候有什么特点

夏天的气候与物候特点是(1)天气炎热,有时会下暴雨,天亮得早,黑得晚,白天长,夜晚短;(2)各种昆虫、小动物都出来活动;(3)植物生长十分茂盛;(4)夏天是农民最忙的时期。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个季节,又称昊天,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天的开始,气象学上的夏季要推迟到立夏后25天左右。

炎炎夏日,各类生物已经恢复生机,大都开始了旺盛的生命活动。很多生物会在夏季繁殖后代,各种动物选择在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竞相开花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在夏季气候最热,各类食物丰富,而且对于卵生动物来说,卵更易于孵化。

气候和物侯有什么不同

1、气候:

以对某一地区气象要素进行长期统计(平均值、方差、极值概率等)为特征的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

气候也就是一个地方多年来的平均天气状况。例如:热带的气候特征是终年炎热,长夏无冬,春秋短暂;寒带终年寒冷,长冬夏无夏,春秋短暂;温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

2、物候: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物候期。

夏天5种自然现象

包括天气炎热、蝉鸣、雷阵雨、北极圈日不落。

1、天气炎热: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着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的气候。

2、蝉鸣: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

3、日照时间长:夏季太阳直射点一直处在北半球。起初向北移动,夏至时到达北回归线,之后向南“回归”。夏季是北半球日照最长的季节,在北极圈会出现极昼,太阳终日不落。

4、雷阵雨: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持续及强烈的雷雨,往往可达暴雨的程度。

5、北极圈日不落:北极圈或者说在北纬66度以上的范围内,24小时内都能够看到太阳。

夏天的景物有哪些

1、荷花

荷花属山龙眼目,莲科,是莲属二种植物的通称。又名莲花、水芙蓉等。是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纹、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成卵形。

2、鸣蝉

鸣蝉属同翅目,蝉科。鸣蝉体色暗绿色,并有黑色条纹;足绿色;前翅透明,翅脉黄褐色;中胸背板前缘有以W形斑纹;喙管向后,超过后足基节。

3、荷叶

荷叶,又称莲花茎、莲茎。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莲荷的叶。荷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

4、烈日炎炎

烈日炎炎是形容夏天阳光强烈,出自水浒传。英文释义The sun is shining fiercely中文释义形容夏天阳光强烈。

5、暴风骤雨

暴风骤雨是夏天形容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暴、骤:急速,突然。


小雪节气天气特点是什么

导语:很多人以为小雪节气就是会下小雪的意思,但实际并非此含义,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不过,我国各地气候不同,所以小雪时节的天气情况也有所差异。那么,小雪节气天气特点是什么呢?此外,小雪物候特征有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

小雪节气天气特点是什么

小雪节气天气特点

小雪节气的天气特点是:1、天气寒冷;2、冷空气频繁南下;3、降雨稀少;4、并且是由雨变为雪。

北方地区

小雪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开始跌到零点,华北地区,开始降雪;东北地区初现冻土现象,应了“小雪地封严”的场景。

南方地区

小雪节气后,除了岭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其他城市都开始进入冬季,出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初冬景象。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小雪物候特征: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成冬

小雪节气

一候虹藏不见。这里的“虹”指的就是雨后的彩虹,一般在夏季的时候,雨后在阳光的作用下偶尔会有彩虹出现,而彩虹的出现需要雨水,需要阳光,也需要温度。小雪节气到来之后,气温非常低,雨水在低温下便会形成了冰雪,所以彩虹也就不会在这个时节出现了。“虹藏不见”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时节后彩虹就不见了,就像藏起来了一样。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在我国传统的概念里,“天气”为阳气,“地气”为阴气,所以小雪节气的时候,阳气会上升,阴气会下降,因为阴阳一升一降两者没法相通难以达到平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阳失调不通,从而导致万物没有生机。这便是小雪节气的一大气候特点。

三候闭塞成冬。这个要联系到上一候的阴阳不通,因为该时节阴阳不通了,所以万物闭塞无生气,这样的景象便是冬季的景象了,就像一切事物都进入了冬眠一样。

小雪养生知识:

小雪养生

起居养生

到了小雪时节,天气比较寒冷,但是还没有到更寒冷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会感觉空气相对湿润,并且对呼吸系统的疾病会有所改善。不过在降雪之后,会有降温的情况出现,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情志养生

这个时候的天气是比较阴冷的,人们的心情也很容易会受到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会有抑郁症主要是因为七情过激所致,我们要知道七情就是人们说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所以平时我们应该注意心理的调节。

运动养生

运动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经常运动的人出现疾病的几率会明显的减少,小雪节气的时候,人们应该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大家可以选择慢跑,或是瑜伽和打太极的方法。由于下雪降温开始,在做调理的过程中注意。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导语:大雪节气将至,该时节到来之后,天气会越发的寒冷,部分地区的降雪天气也会越来越频繁,当然,各地气候不同,该时节的天气特点也有所差异,所以具体天气情况如何,以当地气候特点为准。除了气候不同,大雪节气各地风俗也不同。那么,大雪节气天气与物候情况如何?有什么风俗?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大雪节气天气与物候情况如何。

大雪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大雪

气候特点:

1、进入大雪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

2、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3、陕西南部、江汉西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福建东南部、华南南部沿海、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广东西南部沿海和海南岛中北部等地局地有中雨。

4、在南方冬天的气候要温和一些,下雨雪的现象也会比较少,气温平均在零上二至四度左右,雨量在全年中占有百分之五左右,并且也只是偶尔才会有降雪的情况。

物候特点:

大雪节气

一候鶡鴠(hédàn)不鸣: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

鹖鴠二字发音为“何旦”,是一种夜鸣求旦之鸟,又称寒号鸟。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有记载说鹖旦就是寒号鸟。天气寒冷后,平时爱“哆罗罗”叫的寒号鸟也不叫了。其实,寒号鸟不是鸟,而是一种哺乳动物,叫复齿鼯。它的前后肢间有宽宽的习膜,展开后就像一顶降落伞,可以帮助它在树林间快速滑翔。

二候虎始交: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大雪节气,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开始抽出新芽。

“仲冬之月虎始交”。按古人说法,虎是阴物,“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虎仲冬十一月交配,到来年农历七月生,怀孕八个月。古人认为,“虎交而月晕”。月晕是光透过高空卷层云时,受冰晶折射作用,使七色复合光被分散为内红外紫的光环或光弧,围绕在月亮周围产生光圈。“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云从龙,风从虎”,这是虎的威威雄风带来的吗?相比较而言,月晕是值得欣赏的。月晕在古代称为毛月亮,“远远望去使人如入梦幻,迷茫中,那光环飘飘忽忽,透露着一种神秘的意蕴,一切仿佛变得更加美好”,真的是很美的意象。

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颜氏家训》认为,荔挺不是草的名字,荔才是草的名字。《本草》称荔为蠡。这个蠡字,有瓢和贝壳之意,但具体到草的形象,让人无从捉摸。“讲礼者乃以为马苋;马苋堪食,亦名豚耳,俗名马齿”。这似乎在说荔是马齿苋。郑康成、蔡邕、高诱则认为,荔是马薤。马薤,又名荔实、马蔺子、马楝子、旱蒲、豕首等,还有一个俗名:铁扫帚。《说文》上说: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难道,这个荔是扫帚苗不成?但开封一带,扫帚苗4月初才进行播种。能开到它细长的嫩叶,多在夏日。还有人认为,荔是香草或零陵香,甚至是兰草,也是有些道理的。有一种寒兰,就因凌霜冒寒吐芳而得名。

风俗:

大雪风俗

喝红薯粥

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天气变得寒冷了起来,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这个时候可以在家里多喝一些红薯粥,红薯富含了大米以及面粉里缺少的赖氨酸,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你在寒冷的冬天感冒发烧的机会,同时红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食物,非常受一些女孩子的欢迎。

自制腌肉

腌肉是大雪节气习俗之一,在南京有句话是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所以当大雪节气到来的时候,每家都开始忙着腌肉了。人们将各种各样的肉类,按照自己的喜好,涂抹上各种调料,腌制成了许多既美味又非常容易保存的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些腊肉腊肠都非常美味,但是不能吃太多,否则会对人的身体有伤害。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寒冷,河里的水全都被冻住了,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冰,人们可以尽情地在冰面上玩耍。一些年轻人也可以尽情享受他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比如堆雪人、溜冰、滑雪等等。

捕获乌鱼

在台湾,大雪时节台湾也是捕获乌鱼的好时节。这个时候整个台湾西部沿海都可以捕获乌鱼,产量非常高。乌鱼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每年大雪节气的时候,人们常用乌鱼来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


名词解释

物候现象是指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

物候现象的因素: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着,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着,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