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西洋

2021/9/26 13:14:58
万年历日历:西洋知识
西洋知识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历史中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最早的沟通西方各国的行为,加强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之间的联系,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哪里呢?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江苏省太仓市刘家港。是长江口第二道门户、太仓市沿江的重要集镇,江苏省最大的渔业基地,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在历史上被称为“皇帝的粮仓”。

在明代航海家郑和的统领下,大明船队先后七次都是从刘家港起锚,泛海通往西洋,被誉为是“天下第一码头”,到如今郑和出海祭祀的天妃宫仍然存有后殿建筑,重新开辟的郑和纪念馆也成为了中外游客观光的胜地。

到如今,因为泥沙淤堵,刘家港口逐渐萎缩,海运千艘这样盛极一时的场景终究难以见到了,但是在史料和郑和纪念馆中的仿制物品、图片记载中,依稀能见到各种海船的身影。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以及红海沿岸。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有将麻林国使臣送回祖国的记载。而且同时代的《大明混一图》描绘了好望角,所以郑和舰队极有可能绕过好望角,到达北非西岸的马里帝国。

郑和下西洋简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花旗参和西洋参的区别

一般来说,人参别称为黄参、地精、神草、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一,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等功效。人参里有花旗参、西洋参等品种,那么花旗参和西洋参的区别在哪里?你知道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花旗参和西洋参的区别

花旗参和西洋参没有区别,它们就是一种人参。花旗参又称为西洋参、广东人参,原产于美国北部到加拿大南部一带,以威斯康星州为主。美国旧称为花旗国,花旗参由此得名。

花旗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降火、健脾润肺、培补真元的作用。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解酒提神,适用于睡眠不足、口干咽干、肝火上炎,气阴两虚之症状。

现代医学研究分析认为其有效成分能提高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有抗疲劳作用,临床常用作强壮剂,治疗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各种阳痿有效。

花旗参能增强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应对能力,无论是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的刺激,都具有增强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机体适应性,促进病理过程恢复正常的功能。

花旗参是1714年由加拿大魁北克的拉菲泰神父雇佣印地安人在加拿大森林中发现的,被命名为加拿大人参。若干年后,一个姓梅的华工在美国东部也发现了了野生花旗参,被命名为美国人参。

花旗参和人参是同科属植物,但由于所含物质种类与量的不同,使花旗参和人参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气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花旗参不具备人参的滋补强壮效果,所以花旗参应用面十分有限。


意大利诺曼大西洋渡轮失火已确认10人死亡

据意大利媒体30日报道,日前在希腊海域失火的“诺曼大西洋”号渡轮已被当局扣押,船长和船主正在接受调查。

根据意大利官方发布的数据,目前在这起事故中有427人获救,10人死亡,另有数十人下落不明。意大利海军“圣乔治”号两栖作战舰目前仍在出事水域执行搜救任务,“诺曼大西洋”号将被拖往阿尔巴尼亚发罗拉港。

租用并管理这艘渡轮的希腊阿内克公司此前说,船上共载有478人,但意大利交通部长卢皮在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一数字仅是根据乘客名单进行的估算,并不可靠。

29日夜间,救援人员不顾暴风雨天气彻夜行动,将乘客从滚滚浓烟和火焰中救出。为尽快逃离渡轮并登上救援直升机,惊慌失措的乘客们互相推搡和踩踏。据一名乘客介绍,救援场面“一团遭”,当时浓烟已充斥船舱,大多数乘客出来后火灾报警器才响起,且并无船员引导乘客疏散。救援过程中“先儿童、后妇女、最后男性”的原则也被置之脑后,男人们互相推搡以求先登上救援直升机。

目前,“诺曼大西洋”号渡轮的失火原因尚不清楚,有猜测认为,可能是电线短路所致,也有可能与渡轮上搭载的运油车有关。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以及红海沿岸。郑和是我国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1405年,郑和第一次带着2.7万人的船队出海,随后的二十八年间,总计七次下西洋,带着其它国家的无数贡品以及宝物返回明朝,为我国航海史以及古代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西洋鹃与杜鹃有什么区别

西洋鹃与杜鹃的区别在于杜鹃的植株高度,杜鹃虽然矮,但是枝条是非常茂盛丰满的。但是西洋杜鹃的高度在1米至2米高,而且枝条比较散。杜鹃花十分普遍,处处都有。而西洋鹃这个名字就说明了它的来历,没错西洋鹃是产自于国外,它的主要产地为比利时。相比之下,西洋鹃对低温寒冷的温度环境有更强的耐受力。

两者之间的叶子也是不一样的,西洋杜鹃的叶子非常厚实,颜色更为浓郁。而普通杜鹃的叶片相对来说要薄一点,颜色也没有那么深。虽然两种叶子上都有些许绒毛,但是普通杜鹃看起来要更有光滑一点。西洋杜鹃的叶子形状各有千秋,而普通杜鹃的叶子几乎一样没有变化。

西洋杜鹃花期在冬季和春季,而杜鹃花一般都在4-5月开放,花朵多而且密集,由单瓣或者筒瓣构成的。

西洋杜鹃的根极其较弱,堪比头发丝,所以它的繁殖方式只有嫁接。而一般的杜鹃繁殖方式可以采取扦插。这也是西洋杜鹃与杜鹃的区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