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习俗:1、剃龙头;2、吃龙食;3、祭社神;4、起龙船;5、采龙气;6、引田龙;7、使耕牛;8、放龙灯;9、敲龙头;10、围粮囤。二月二又叫龙抬头,也称为龙头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习俗简介
剃龙头: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吃龙食: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
使耕牛:“龙抬头”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时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
2021年端午节就是农历五月初五马上就要到了。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一般都会放假三天来庆祝。今天小编要和大家来聊聊: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是什么?端午节民俗活动有哪些?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看完就清楚了,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下面就具体来看看这些风俗吧。
端午食粽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悬艾叶菖蒲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端午节简介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五”(午)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这一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躲午节、屈原日、女儿节、午日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解粽节、端礼节等。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我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二十八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为“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即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飞龙在天”,苍龙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悬正南中天,龙气(阳气)旺盛。在《易经》中,“飞龙在天”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生活小知识推荐》》
端午节的由来简写 端午节的来历简写
国庆节的来历和风俗 国庆节的风俗特点
乞巧节的风俗 乞巧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 凤梨要用盐水泡吗
玉米煮多久会熟 怎么判断玉米是否煮熟
水银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处理 体温计断了该怎么处理
无氧运动有哪些项目 常见的无氧运动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每个家庭都会做些特色美味的食物来过端午节,还有门窗上一般都会插上艾草来驱除蚊虫病菌。有些网友想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的民俗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祝你阅读愉快。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
端午节习俗
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贴葫芦花
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8、点雄黄酒
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到端午佳节,各种贺节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正如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祝福
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屈原等历史人物附着在节日上赋予祭祀或其它意义,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安康"一词,在生活惯用上一般用于祝福的对象是老年人。“端午节安康”,在文献上无任何相关记载,于近年才始流传。很多古人诗文都讲到欢喜快乐过端午,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
事实上,端午节的起源与任何人的投江都没有关系,端午节是可以庆祝、可以快乐的节日,而真正起源于祭祀的节日同样也可以庆祝快乐的。中国传统的民俗大节大多数都与祭祀有关,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成分而不能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认知的说法,它还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流传的不能端午节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只是噱头罢了,并无依据。古代端午节时热闹的龙舟表演,欢乐的美食宴会,都是庆贺佳节的体现。
北大教授张颐武曾在微博上辟谣端午不能说快乐的说法,引用的例子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张颐武写道:“有媒体炒作,有位不知其来历出处的非遗专家杨广宇,说不能说端午快乐,只能安康,结果成了网络里流行的帖子“。这位所谓非遗专家之说并无依据。许多古人的诗词都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现已经证实,所谓的“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子虚乌有,查无此人。流传的端午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是对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缺乏认知而产生的闹剧。唐代《端午殿宴君臣》诗的序,其中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是表明古人也在道一声“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说“端午快乐”与“端午安康”都是有理可依。不过,"安康"一词,在生活惯用上,一般用于祝福老年人的惯用语。而用于节日不分对象不论男女老幼,对普罗大众均祝安康,显得不伦不类。总体来说,按传统的“端午快乐”较为适宜。
生活小知识推荐》》
热气球的原理 热气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贴秋膘是什么意思啊 贴秋膘主要内容
第三产业是什么 第三产业是指哪些产业
养狗必须办狗证吗 养狗证办理流程
端午节放假2021年放几天 2021年端午节如何调休
夏季种什么蔬菜好 最炎热的夏季适合种什么菜
古人对立夏是极其重视的,每年立夏都会举办很多活动来庆祝立夏的来临,这些活动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至今,成为立夏节气里的一大特色。那么,立夏有哪些民俗活动呢?想知道立夏的风俗活动,就来瞧瞧带来的有关各地立夏的民俗吧。
立夏有哪些民俗活动
相传,立夏这天的饮食,必吃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吃竹笋拄腿,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吃豌豆拄眼,带壳豌豆形如眼睛,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这些说法,目的都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的愿望。
立夏日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清干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已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水)、红(火)既济之义。按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
这是希望通过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一种平衡。同时,古人不仅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入药,认为它具有杀虫功能。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
立夏饭吃罢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有关各地立夏的民俗
1.无锡:尝三鲜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2. 长沙:吃“立夏羹”
昔日长沙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料塘水干涸)”。
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3. 闽南:“吃虾面”
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
4. 赣东北:吃“立夏馃”
“立夏”这天,赣东北有吃“立夏馃”的习惯,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阳吃桂花酒一样,从老一辈那儿流传下来。
“立夏馃”的制作很简单:将大米煮得半熟、捣烂、揉搓、压成块、切成片、用油煎炸,谓“干”;搓成似汤圆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蚕豆、小南瓜、马铃薯等多种春季蔬菜汤煮,谓“汤”。“干”用手抓着吃,喷香可口;“汤”则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着吃,以示丰盛,味道也是极美的。吃“立夏馃”表示送春迎夏,喜庆春收。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进“立夏”中,品种越多越喜庆。“闲了一冬,忙了一春”,旧时得不到温饱的农民,在这青黄不接的时候能饱食一顿“立夏馃”,便是最大的满足。所以无论再穷苦的人家,就是借米,这一餐“立夏馃”也是要吃的,以讨个“春收富实”的年成。如今农村吃“立夏”的档次高了,上等的白米还要加入少许的糯米,吃起来糍而不腻。若是“汤”,则必加进瘦肉、香菇、木耳、墨鱼、竹笋、虾米等。
“立夏馃”还有早、中、晚餐吃的区分。据说早吃补脑,中吃壮腰,晚吃健腿。这当然只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吃了‘立夏馃’,农家门挂锁”。立夏时节,麦子要打场,油菜要收获,禾苗要管理,夏茶要收摘,农家别提有多忙乎了。
5.杭州:食乌米饭和乌饭糕
乌米饭取乌饭叶子(又名精青叶)挤汁浸糯米蒸饭而成。据说,立夏吃乌米饭,不会疰夏,能祛风败毒,乌蚊子不敢叮咬。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是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厌胜而避灾祸。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到来: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即将到来了,开斋节是我国穆斯林的传统宗教节日,在伊斯兰历的9月穆斯林人们都要封斋一个月,斋戒结束之后就是开斋节,那么开斋节有什么民俗活动?在节日的当天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宗教活动,下面就来看看开斋节的习俗有哪些。
开斋节有什么民俗活动 开斋节的习俗有哪些
斋戒
新疆地区突厥语系的穆斯林称其为“肉孜节”。宁夏部分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则称它为“大尔德”;甘肃、青海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回族穆斯林也称其为“大尔德”。
对开斋节在各地尽管称谓不同,但实际就是一次规模盛大、礼义隆重的宗教文化节日,其隆重程度犹如汉族群众的春节,藏族同胞过藏年。开斋节前夕,外面工作的、做买卖的、出差的穆斯林都要提前赶回家中,与家人共度美好节日。
炸油香
开斋节期间,穆斯林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馓子、烹调佳肴、宴请宾客等。这种风俗,追根溯源,其中还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圣人在一次战斗胜利后,凯旋归来时,穆斯林们争先恐后地邀请他到家做客,可穆罕默德圣人没有到富人家赴宴,却到了一位非常贫困的穆斯林老人家做客,而老人也没有美味佳肴招待穆罕默德圣人,只能端出了油汪汪、香喷喷的“油香”让其品尝,穆罕默德圣人高兴的用右手撕了一块吃了,其余的分给了围观的小孩。从此穆斯林形成吃油香时用右手撕开吃的习惯。
清真寺朝拜
开斋节一般为期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家家户户都早早起来,打扫室内室外、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穆斯林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孩子也都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穆斯林群众聚会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也要修葺一新,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横标和彩灯,大约到早晨八点以后(有的地方以敲响会礼钟声为准,有的地方念三遍“随俩”),穆斯林群众携带小毯子或小拜毡,从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汇集到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会礼的穆斯林过多(有达万人之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就另择一处地势平坦、宽敞干净的场地作为会场。当阿訇宣布会礼开始,群众铺下毯子或小拜毡,脱下鞋子,面向圣地麦加古寺克尔白天房方向叩拜,完成天命拜功。
什么是斋月
斋月系阿拉伯语“莱麦丹月”(九月)的意译。教法规定,穆斯林在九月履行斋戒功课是五桩天命之一。史料记载,斋月从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第二年九月开始的。《圣训》中有“你们要见新月而封斋,见新月而开斋。”。因此莱麦丹月的斋戒最多30天。伊斯兰教法规定:斋月期间,除患病者、年迈者、体弱者、智残者、旅行者、幼童、孕妇、脯乳妇、产妇以及在外作战的士兵外,成年穆斯林从黎明到日落期间不饮不食、不娱乐、不性交。直到太阳西沉,方可进食,谓之开斋。伊斯兰教斋戒的意义除完成宗教功课外,主要在于陶冶人的性格,克制人的私欲,体会穷人饥饿之苦,萌发恻隐之心,以资济贫行善。
伊斯兰教认为,斋月之所以是尊贵之月,原因是:①该月为开始降示《古兰》的月份;②“盖德尔夜”在该月。斋月来临,穆斯林欢欣鼓舞,如同过节。一些伊斯兰国家,人们常常通宵达旦切磋教义、进行交往和社会活动。该月内,穆斯林除完成斋戒功课外,还注重施舍和履行每晚的“特拉威哈”拜(斋月拜)、诵读《古兰》等。
说到大雪这个节气,有许多年轻人是很喜欢的,因为可以看雪;而有些老人不是很喜欢这个节气,因为天气比较冷。有些朋友来咨询,大雪节气民俗吃什么?大雪节气民俗要吃什么食物?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大雪节气民俗吃什么
1、羊肉
“冬天进补,开春打虎”,大雪的时候就是提醒人们要开始进补了,进补的作用是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健康过冬。老南京大雪进补的时候就比较爱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以此来增强御寒能力。
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人身体的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会更加的丰富。
至于北方,这个时候已相当的寒冷,像是在包头地区有句俗谚说“小雪杀猪,大雪宰羊”,大雪季节到来的时候,就是杀猪准备年货的时刻。这个时候,无论谁家宰畜,亲朋好友都会前来帮忙,东家准备食物、小酒、小菜宴请,因此小雪、大雪季节都是家族亲友们叙旧联络感情的时刻。
2、食用菌
香菇等食用菌中里边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菌自古就是珍贵的保健食品,现代科学证明,食用菌中的香菇多糖,核酸、香菇嘌呤、维生素和矿物质锌、硒等成分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和合成,防止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中,保持血管年轻而且还有弹性,从而起到改善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多吃些一些食用菌,有助于身体的保健。
3、红粥
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粥,进入冬天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寒冷,喝一碗热乎乎的粥可以让身体回温变暖。
4、年糕
年糕有“消寒糕”的美称,所谓消寒顾名思义,就是消除严寒,年糕吃了年糕以后会让身体变得非常的暖和和温暖,也可以驱除寒气,在“大雪”这天吃年糕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5、八宝饭
主要是用糯米做成的,吃了之后人们的身体救会明显的感觉浑身发热,微微发汗的感觉,糯米做的八宝饭是最经典的八宝饭。辅以桂花、大红枣、莲子以及一些坚果混合而成,在锅中熬煮一段时间以后,把八宝饭熬成粘稠状,煮熟之后加一点糖,甜暖糯,口感俱佳,是大雪节气可吃的佳品。
大雪节气民俗活动
1、腌制腊肉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每当大雪节气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把盐加花椒等入锅炒熟,待炒过的花椒盐凉透以后,涂抹在鱼、肉和光禽内外,反复揉搓,一直到肉色由鲜转暗,表面有液体渗出来的时候,再把肉连剩下的盐放进缸内,用石头压住,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在半个月之后取出来,挂在朝阳的屋檐下晾晒干,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2、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的这个节气,河里的冰都会被冻住,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3、大雪进补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传统说法大雪天气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大雪节气的这段期间,柑桔类水果大量的上市,像南丰蜜桔、官西柚子、脐橙雪橙都是当家水果。大雪的时候北半球各地都是日短夜长,因而有农谚“大雪小雪、煮饭不息”的说法,用以形容白昼短到了农妇们几乎要连着做三顿饭的程度。可唱喝喝姜枣汤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炎止咳。
4、吃红薯粥
红薯含有大米、面粉里边缺乏的赖氨酸,赖氨酸可促进人体上皮细胞的成熟,抑制抗癌因子与细胞中蛋白质的结合,可以提高人体的抵抗力,秋冬吃红薯还有防燥的功效,但是注意是不能多吃的。
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要多喝点红薯粥,它可以帮助老年人消化,保护胃肠,还能促进胃肠的运动,使排便会更加轻松,还能摆脱便秘的困扰。吃红薯的时候最好搭配一点咸菜,可有效抑制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