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是下午5点到6点59分。在现代生活中,时间的记录单位是“时分秒”。但是在中国古代,时间的记录方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子时指的是现在的晚上11点到凌晨的零点59分,丑时指的是凌晨的1点到凌晨2点59分,寅时指的是凌晨3点到凌晨4点59分,卯时指的是凌晨5点到凌晨的6点59分,辰时指的是早上的7点到8点59分,巳时指的是早上的9点到10点59分,午时指的是中午的11点到12点59分,未时指的是下午的1点到2点59分,申时指的是下午的3点到4点59分,酉时指的是下午5点到6点59分,戌时表示晚上的7点到8点59分,亥时是晚上的9点到10点59分。所以酉时下午5点到6点59分。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大家都知道,古代将时间分为十二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酉时是现在的几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酉时是几点到几点
古时候将一昼夜平分为十二个时辰,古时候的一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小时。酉时是一天中即将结束的时候,是指下午的五点到七点之间。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日入”——下午五点到七点的时候,下午五点到七点的时候,家里饲养的鸡开始回巢。酉时称为日入,又名日落、日沉,是指太阳下山的时候。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十二时辰是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以半夜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依次类推,酉时就是从下午五点到七点。
唐之前和唐之后所表示的时间是不同的。唐之前,以凌晨二十四点到凌晨两点为子时,因此唐之前的酉时是下午六点到下午八点。
唐之后,是以半夜二十三点到凌晨一点为子时,而酉时是下午五点到七点之间。这样的计算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
应该都知道我们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但在古代却只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判断时间。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酉时是几点到几点,酉时如何形成的。
酉时是下午5时至下午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这段时间鸡开始归巢。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今的两小时。相传是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在四柱八字学里,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最大的是出生的月令,再来才是时辰,而因年柱离日柱较远,所以出生的年份在八字学里影响命盘之力道较月、时为薄弱,但因为大家都知道十二生肖,所以在众口铄金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会去看重生肖的效应,然而,出生之时辰关系着一个人的下半辈子。如换算成紫微斗数之宫位,则时柱是相应于子女宫、仆役宫也与事业宫有些牵连。
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得知出生之时辰,然而依以下之资料,不但能帮助您得知自己先天上的一些特质,也能有助于对自己出生时辰的认定。酉时出生的人为有福人家,但六亲关系情缘多变,难为人之子女,难为兄弟,难为父母,也难为夫妻,诸多情愫纠葛,早运反复不定,中、晚运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