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第二个

2021/6/7 10:36:44
万年历日历:第二个知识
第二个知识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第二个满指的是什么

导语:关于小满的农谚有很多,通过这些谚语,我们可以提前预测未来农事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从而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其中,有一句农谚是“小满不满干断田坎”。那么,你知道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第二个满指的是什么吗?到底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是什么意思?一起来了解。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的第二个满指的是什么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雨水充沛。小满不满,干断田坎是流传在南方的俗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在小满节气时雨水还未出现,那么那么便意味着今年的降雨会偏少,稻田还会因为缺水而干涸,影响稻谷的生长。所以还有“小满有雨,河水要满,小满无雨,干断田坎”的说法。

小满谚语:

1、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

2、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3、小麦到小满,不割自会断。

4、小满不满,高田不管。

5、小满不满,黄梅不管。

6、小满不满,芒种开镰。

7、小满不满,无水洗碗。

8、小满不下,黄梅雨少。

9、小满不种花,种花不回家。

小满节气

10、小满吃水,大满吃米。

11、小满打火夜插田,芒种插田分上下。

12、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13、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14、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

15、小满沟不满,芒种秧水短。

16、小满谷,打满屋。

17、小满见三新。

18、小满满齐沿,芒种管半年。

19、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20、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农事活动:

小满农事

从气候候(候平均气温)特征来看,小满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小满和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小满反映了降雨量大的气候特征,正如民谚云“小满,江河渐满”。小满后降水进一步增多,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从各节气平均降水量统计来看,一些地方从“小满”开始降水量陡然升高,加上之后的“芒种”、“夏至”是全年雨水最多的三个节气。小满前后的主要天气特点就是高温高湿多雨。小满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应该蓄满水,不然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无法栽插水稻,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我国南方地区农田多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在一些稻作区,“小满”是插秧的时日,“插小满秧”,可以保证收获季节开镰割稻。小满节气到来前后,正是农事繁忙的时候。农田管理十分重要。北方地区农田多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各地的气候、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生长状况有明显的不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较低,降水偏少,以旱地作物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小满后北方冬小麦已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应加强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根、叶早衰,促进冬小麦充分灌浆,提高籽粒重。


她是川西最后一个处女地

提起川西美景,你的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大概是泸沽湖、九寨沟、稻城亚丁......但其实还有一些并不是人人皆知的美景,是你曾无数次置身于川西世外桃源中,却被严重忽略了的秘境。

比如甘孜新龙县,它浓缩了川西乃至整个藏区的美景,雪山、草原、森林、湖泊、寺庙……它极其低调,但却有着媲美稻城亚丁惊艳世人的风光,只需看一眼,便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新龙,不可错过的风景

雅砻江大峡谷:探秘地之肚脐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的雅砻江大峡谷江水湍急,两岸高山耸立,江山壮阔。峡谷两旁长满奇草异树,有质地细腻的鳞皮云杉、鳞皮冷杉、川西云杉、黄果冷杉......游走在其中犹如进入了一条古老的隧道。江中巨石阻梗、浪花四溅、险滩密布,千姿百态的石景、峰景,形成了深不见底窄如刀缝的绝壁深涧地貌,让人望而生畏。

坐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沙堆乡境内

卡瓦洛日大雪山:征服神山之旅

“卡瓦洛日山”藏语意为终年积雪不化,海拔将近6000米的大雪山——山顶积雪连绵,冰川晶莹剔透,角峰逶迤起伏、气势磅礴。向远处望去,大大小小白皑皑山峰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而卡瓦洛日主峰则高高的屹立其中,如慈父般照看着大山脚下的子民们。它不仅是当地藏民心目中的神山,更是无数勇士渴望征服的圣地。

坐标:距离新龙县城90公里,大盖乡境内

措卡湖:散落大地的翡翠

措卡湖犹如一块上好的翡翠静静地流淌在雅砻江的西岸。她就像一个高冷的仙女,被巍峨的群山环抱着,烟雾袅袅,圣洁无暇。来到这,什么烦心事都都会烟消云散,这就是措卡湖的魔力。

坐标: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麻日乡境内,距县城32公里

拉日马:与神仙共居

在藏语里,“拉日马”寓意为“与神仙共居的地方”,这里的风景确实和仙境别无二致。拉日马草原上,朵朵野花点缀其间,鱼儿野鸭在河里嬉戏,牛羊牧人流连于草甸。色彩绚烂的藏寨民居错落有致,纯朴的藏民,处处洋溢的微笑,更是让人身处世外桃源般忘却俗世的烦恼。

坐标:距新龙县城64公里

皮察沟:比九寨沟还要美

皮察沟的山山水水中都藏着神奇的传说。七彩林、神奇的峰林,宁玛派寺庙沃普寺,苯教著名的嘎拉神山,格萨尔王传说遗迹、藏寨、草原、温泉......让皮察沟成了仙境。尤其到了深秋,更是美得像一幅绝美的油画,绚烂到极致的色彩,再加上纯白如炼的溪水,让皮察沟更是美得令人惊叹。

坐标:新龙县城西北方向22公里

丹霞地貌:高原的猩红玛瑙

银多乡境内,有一片面积达16.8平方公里的丹霞地貌——“红山”。绵延30多公里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闪耀着刺目的赤光,纵横交错的层层岩石如同燃烧的火焰山一般,与周围墨绿色的山体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眼望去,山峦挺拔,群峰秀丽,造型各异,到了冬天飘雪的时候,更显得美丽异常。

坐标: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城西北部上瞻对区银多乡阿色1村境内

新龙,不可错过的体验

到卡瓦洛日转山

相传,卡瓦洛日山神是苯教十三大神中的财神雍宗道杰,为福佑新龙地方,特来此坐镇。故卡瓦洛日山口,被称为"孜雍琼戈",意味"财富之门"。据说朝拜此山后,会财运亨通、福乐绵绵,因此信徒们常常到卡瓦洛日转山,卡瓦洛日神山下的六字箴言。

去拉日马草原参加藏族活动

每年的七八月,藏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入拉日马草原,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赛马活动和物资交会,热闹非凡,不可错过。

新龙,不可错过的美食

新龙牦牛:肉质细嫩,口感好,牦牛浑身是宝,还能做成许多工艺品。

新龙香猪腿:声名远扬,肥而不腻,肉质香甜

糌粑:藏族最爱吃的食物之一

藏式酸奶:口感绵软、醇厚,和普通酸奶大不一样

新龙,旅行小贴士

如何抵达?

交通:各种交通方式均可到达

自驾:成都出发-雅安-康定-雅江-新龙

小贴士

食宿:由于当地仍处于半开发状态,旅游体验自然不会太好,做好准备。

其它:手机讯号时有时无,景区多未经开发,不收门票。

旅游时间:5月,草原上开始长草,7、8月份虽然为雨季,但花儿盛开,繁花似锦。10月和11月为金秋时节,秋色很美。冬季阳光灿烂,有很多节日。

风俗禁忌

1、藏区有很多宗教建筑,不可攀爬,不可以逆时针方向转行。

2、经幡也是圣洁之物,若有经幡拖在地上,藏族同胞也会抬起来从下面走过。

3、多数寺庙大殿有禁止拍照的提示,请遵守。

4、在山边、河边能看见很多彩刻的佛像和经文,可千万不能踩在上面哦。

5、藏区很多地方人与野生动物相处和谐,请一定不要伤害这些善良的生灵。

6、藏人以为人的头顶住着神佛,所以非常忌讳人们摸他们的头顶。

7、藏族禁止在岩石下浸出的泉水处小便。

8、如果是要拍摄人物肖像,请先询问别人是否许可。如果对方对方不愿意拍照,请尊重别人的意愿。

新龙虽然没有什么A级景区,却是国内唯一敢于叫板稻城亚丁的小城,这里甚至还没怎么旅游开发,便已是无数人渴望前往的圣地。

低调却美得原汁原味的甘孜新龙,等待着你的到来。


冬天第二节气是什么

中国的节气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们应该了解的知识,展示了古代天文事业的发展水平。最近小编有一些朋友想来好好学习一下,冬天第二节气是什么?冬季第二个节气叫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冬天第二节气是什么

冬天第二节气是小雪,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而小雪节气过后,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人们便开始做起了各种传统美食,腌腊、晒鱼干、、打糍粑、腌咸菜等,为过冬做准备。

小雪是什么节气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节气气候特征

小雪阶段比入冬阶段气温低。到了小雪节气,意味着我国华北地区将有降雪。冷空气使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逐步达到0℃以下。

南方地区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

小雪节气习俗

1、腌菜、腌腊肉

南方地区有谚语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小雪之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过去没有反季节蔬菜,人们用这种方法延长蔬菜肉类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因此一到小雪节气,人们上菜场就比较关心有没有可以腌制的菜。这时,萝卜、雪里红、青菜都长得很好,勤快的主妇们把它们买回家腌,然后曝晒七八个晴日。食用时用滚开水烫,烫上两三次就可以吃了。现在这样加工食材做美食,也是蛮有风味特色的,深受食客欢迎。杭州等地往往也会趁着这个节气开始腌制酱鸭、腊肉。

2、酿酒

《诗经国风》中说:“十月获稻,此为春酒,以介眉寿。”古时酿酒多在刚入冬的时候,也就是小雪前后。这个时期秋收刚刚结束,先人们手头粮食相对富裕。同时,在古代社会,饮酒除了具有现今这种娱乐的作用之外,很多时候还是祭祀仪式的一部分,属于礼的范畴。而时至岁末,正是各种祭祀活动的高峰期,对酒的需求也就很大。

这种初冬酿酒的习俗,一直延续到近现代。比如浙江安吉等地区,人们至今仍然习惯于在入冬之后酿制林酒,当地人称为“过年酒”。平湖一带农历十月上旬酿酒储存,称为“十月白”,也有用白面做酒曲,用白米、泉水酿酒的,称为“三白酒”。入春之后可以在酒里面加上一点桃花瓣,称为桃花酒。浙江长兴地区民俗在小雪当天酿酒,称之为“小雪酒”,据说是因为小雪时节,泉水特别的清澈的缘故。

3、晒鱼干

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储存乾粮。乌鱼群一般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另外还有旗鱼、沙鱼等。晒鱼干,一般要选大鱼,把鱼去鳞,若鱼身较大,应在脊背骨下及另一边的肉厚处,分别开片,使卤水易于渗透,然后将鱼身剖腹,去掉内脏。将鱼清理干净后,一般不拿水清洗,那样鱼容易坏,如果想洗,洗后必须把水沥干、擦干。然后,将盐、花椒、大料、陈皮、小茴香放入锅中炒至微黄,均匀抹在鱼的内外两侧,调料多少依自己口味而定。抹完后,便可以将其平放在一个相对较大的容器里面,在阴凉处进行晾置。4到5天后,将容器内的鱼上下翻个,以便调料均匀吸收。如此再过四五天,便可将鱼挂在阴凉通风处,想让鱼干到什么程度都行。一般两三个月后便可取下来,剁成段,用保鲜膜包起来放入冰箱。


母亲节日期用英语怎么说

母亲节最初是源于美国的节日,现在已经走向世界,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每年5月第二个周日就是母亲节的日期。那么母亲节日期用英语怎么说你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五月第二个周日英语怎么说的,还有关于母亲节的英文介绍。

Mother's Day Date:Mother's Day is thesecond Sunday in May.

母亲节的英语介绍

Mother's Day is celebrated to honor all mothers and express gratitude for the hardships they bear in bringing up a child.Most countries including US, Australia, Canada and India celebrate Mother's Day on the second Sunday of May.

母亲节是向妈妈们致敬,并表达出我们感激她们生育之恩的一种方式。诸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国家,它们把母亲节定在了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First observance in Philadelphia, Pa. in 1907, it is based on suggestions by Julia Ward Howe in 1872 and by Anna Jarvis in 1907.In the U.S. Mothers' Day . It is a day when children honor their mothers with cards, gifts, and flowers.

第一次庆祝母亲节是发生在1907 年的费城,是由朱莉娅瓦德豪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431346436和安妮塔贾威斯分别在 1872 年和 1907 年提议设立的。在美国,母亲节这一天,孩子们把卡片,礼物和鲜花献给他们的母亲。

Although it wasn't celebrated in the U.S. until 1907, there were days honoring mothers even in the days of ancient Greece. In those days, however, it was Rhea, the Mother of the gods that was given honor.

虽然美国直到 1907 年才庆祝母亲节,但是尊敬母亲的节日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尽管那时人们是庆祝上帝的母亲罗伊的。

History of Mother′s Day

In the U.S. Mothers' Day is a holiday celebrated on second Sunday in May. It is a day when children honor their mothers with cards, gifts, and flowers. First observance in Philadelphia, Pa. in 1907, it is based on suggestions by Julia Ward Howe in 1872 and by Anna Jarvis in 1907.

Although it wasn't celebrated in the U.S. until 1907, there were days honoring mothers even in the days of ancient Greece. In those days, however, it was Rhea, the Mother of the gods that was given honor.

Later, in the 1600's, in England there was an annual observance called "Mothering Sunday." It was celebrated during June, on the fourth Sunday. On Mothering Sunday, the servants, who generally lived with their employers, were encouraged to return home and honor their mothers. It was traditional for them to bring a special cake along to celebrate the occasion.

In the U.S., in 1907 Ana Jarvis, from Philadelphia, began a campaign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Mother's Day. Jarvis persuaded her mother's church in Grafton, West Virginia to celebrate Mother's Day on the second anniversary of her mother's death, the 2nd Sunday of May. The next year Mother's Day was also celebrated in Philadelphia.

Jarvis and others began a letter-writing campaign to ministers, businessmen, and politicians in their quest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Mother's Day. They were successful. President Woodrow Wilson, in 1914, made the official announcement proclaiming Mother's Day a national observance that was to be held each year on the 2nd Sunday of May.

Many oth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celebrate their own Mother's Day at different times throughout the year. Denmark, Finland, Italy, Turkey, Australia, and Belgium celebrate Mother's Day on the second Sunday in May, as in the U.S.

母亲节的由来

在美国,人们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在这一天,孩子们把卡片,礼物和鲜花献给他们的母亲。第一次庆祝母亲节是发生在1907年的费城,是由朱莉娅瓦德豪和安妮塔贾威斯分别在1872年和1907年提议设立的。

虽然美国直到1907年才庆祝母亲节,但是尊敬母亲的节日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尽管那时人们是庆祝上帝的母亲罗伊的。

后来,在17世纪初的英格兰,人们有一个惯例,就是在每年六月的第四个星期天庆祝“省亲节”。在省亲节那一天,通常与雇主住在一起的仆人了,被劝说回家和他们的母亲团聚。按照惯例,他们要带一块特殊的蛋糕回家庆祝。

在美国,1907年有一个来自费城的叫阿纳贾维斯的人,发起了一场建立全国的母亲节的运动。在西弗吉尼亚的格拉夫顿,贾维斯说服了她母亲的教堂,在她母亲去世2周年的纪念日那一天庆祝母亲节,即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下一年费城也庆祝了母亲节。

贾维斯和其它人开始给部长,商人,以及政治家们写信,要求建立全国性的母亲节。他们取得了成功。1914年在任的伍德罗威尔森总统,向全国发布官方通告,宣布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并使之成为一种传统。

世界上许多其它国家在全年的不同时间庆祝他们自己的母亲节。丹麦,芬兰,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以及比利时同美国一样,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庆祝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