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发射

2021/9/26 13:13:47
万年历日历:发射知识
发射知识
实践十号成功发射

导语:讯 今天2016年4月6日于1时38分,我国实践十号成功发射。因为这是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引起广泛的关注。同时有19名小伙伴荣幸前往太空,搭载“19名乘客”将进行28项科学实验,令人无限期待。这是科学家对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孜孜探索,“实践十号”是太空中临时搭建的一个实验室,未来15天内它们彼此互不干扰。


实践十号成功发射 6日1时搭载“19名乘客”飞往太空

实践十号成功发射:搭载19名“乘客”的太空“流动实验室”

北京时间4月6日1时3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未来15天,在距离地球几百千米的高空将有一个“流动实验室”边飞行、边实验。“实践十号”卫星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介绍,卫星搭载了19个科学实验载荷,涉及28项科学实验。“乘客”分别装在密闭箱子里,确保独立控温、互不干扰。19名“乘客”分为微重力科学实验任务10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任务9项。

各国在开发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方面亦已进行不懈的探索。有资料称,前苏联/俄罗斯从1980年至1990年进行了500项太空材料加工实验,涉及光学材料、超导体、电子晶体、陶瓷和蛋白质晶体等。美国也在微重力环境中发明了新药。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航空航天局在微重力科学实验研究投资上,平均以年50%的速度递增。

实践十号成功发射:研究在微重力环境的生命活动

“实践十号”首席科学家胡文瑞介绍,最初他们收到了200多个项目,通过筛选,按照“创新性”、“可行性”、“必要性”筛选出了这19名幸运儿,包括有果蝇、家蚕、水稻、小鼠辐射敏感型细胞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将用于研究在微重力环境及空间辐射环境中的运动及生命活动规律。它们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的帮助科学们了解建成载人空间站的要求,因为如果要建立载人空间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理想的微重力环境。

实践十号成功发射: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

“实践十号”卫星分为回收舱和留轨舱,回收舱在轨运行12天后返回地球,留轨舱继续在轨工作3天,即卫星总计设计寿命为15天。8项流体物理试验放在留轨舱内进行,其余11项科学试验将在回收舱进行。实践十号于2012年12月31日正式立项,是我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也是单次开展科学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其科学目标是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的规律,并取得创新科技成果。

这颗卫星的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实践十号上开展的科学实验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国外没有开展过的,每个都具有创新性和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将孕育学术上重大问题的突破。”

猜你喜欢

我国第22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今凌晨4时升天

中国发射白俄卫星 首次打入欧洲市场

中国高分四号成功发射 全球视力最佳高轨卫星

我国首颗暗物质卫星“悟空”17日成功发射


我国成功发射探空火箭

导语:今天4月27日凌晨2时,我国成功发射探空火箭,全名为“鲲鹏—1B”垂直探测试验探空火箭,任务在于研究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中高层大气。发射地点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本次发射飞行顶点高度316公,从火箭起飞到溅落花费了10分钟最终圆满升空。对于提高探空火箭发射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4月27日,“鲲鹏-1B”863计划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探空火箭发射升空。

垂直探测试验探空火箭27日2时发射成功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于27日2时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发射了“鲲鹏—1B”863计划空间环境垂直探测试验探空火箭,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是中国在子午工程支持下恢复火箭探空活动后,再次开展空间环境垂直探测。任务精确获得空间磁场、电场矢量数据,对于深入研究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空间环境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鲲鹏—1B”箭头配置的姿态控制系统、柔性碳纤维伸杆均为中国在探空火箭上首次使用,对提高未来火箭探空的技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试验在海南探空部火箭发射场沿正西方向、87度仰角发射。火箭飞行顶点高度达到320公里,从起飞到溅落共飞行约10分钟。承担此次实验任务的运载器——天鹰3F型两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研制。


我国成功发射探空火箭 :主要任务是探测研究低纬度地区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空间环境

探空火箭成本低、研制周期短

据试验总指挥、空间中心主任吴季介绍,探空火箭是进行空间探测和科学试验的有效探测工具,相对其他空间探测手段,探空火箭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发射时间受限小。“利用探空火箭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垂直探测大气各层结构成分和参数,研究电离层、地磁场、宇宙线、太阳紫外线和X射线、陨尘等多种日—地物理现象。”吴季说。

“鲲鹏—1B”的探空仪包括朗缪尔探针、双臂探针式电场仪和探测落球三种科学探测有效载荷。其中,朗缪尔探针和双臂探针式电场仪对空间等离层 70—300km高度范围内的部分电子密度、离子密度、空间电场和磁场进行原位探测,获得数据。试验同时利用中科院海南探空部的地基遥感观测设备,进行标定和联合观测,研究电离层垂直高度的精细结构。

实现30公里高度以上大气探测

此外,火箭飞至100公里高度时释放了一个球形探空仪,通过下落过程中落球在不同高度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反演获得对应高度区域大气的密度、温度、风场,实现30公里高度以上临近空间大气气象要素的原位探测,对低纬度临近空间环境垂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中科院海南探空部于1986年建立,除具备探空火箭发射能力外,还拥有近十种空间环境地基综合观测设备,其近赤道的地理位置在国际上具有突出的观测优势。

猜你感兴趣

SpaceX是什么 人类史上首次将spacex火箭成功回收

美国超级火箭计划2018年发射升空

我国火箭动力进入绿色无毒时代


世界最大飞机今年建造完毕

导语:6月21日消息,美国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投资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大飞机预计今年年内完工,其将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大飞行器、乌克兰安东诺夫公司制造的安-225型运输机成为世界最大。有史以来最大的飞机的建造进度已经逐渐接近尾声,这架飞机的翼展达117米,内置6台引擎,能从高空发射卫星及探测器进入轨道。


这架运输机升空的好处在于能够确定飞机的位置,使卫星能够迅速精准的进入轨道,而不受发射排期和天气延误的影响。

据悉,这一项目由艾伦的武尔坎航天公司旗下空间发射系统公司实施,飞机有两个机身、六部引擎,长约73米,翼展达117米,它沿用了两架波音747飞机的引擎、起落架、航空电子设备和其他部件;机身、机翼则用轻型復合材料手工打造,将是最大的复合材料飞机。目前该飞机的组装已经完成76%,引擎、起落架和一段尾部尚未安装,预计在2020年前开始商业服务。

制造这么大的飞机用途是什么呢?并不是用来运载乘客,而是为卫星、特别是近地轨道卫星提供发射服务。按照设计,它可外挂火箭或太空飞行器至高空,然后火箭或太空飞行器点火飞向轨道,其最大载重可达250吨。

该飞机由军工巨头Northrop Grumman Corp旗下的Scaled Composites公司设计制造,飞机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早前Scaled公司设计用来运送火箭并在大气层外释放的飞行器类似,这恰好也是Branson的维珍银河公司打算为希望进行太空旅行的人们所提供的服务。

资讯推荐

中国太空180试验 4人待在370㎡密闭舱体验半年

迄今最大环双日行星被发现 可以看见两个太阳奇观

美科学家又探测到了引力波信号 人类探索未知宇宙更进一步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哪个型号的火箭发射的

很多人都知道,嫦娥四号探测器是于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是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也是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哪个型号的火箭发射的你知道吗?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哪个型号的火箭发射的

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5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2018年12月8日凌晨02: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用于商业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该火箭不仅有效提高了长征三号系列火箭高轨道的运载能力,形成了完整系列,而且由于其模块化、组合化设计思路,也为“三化”设计思想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5.5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长三乙火箭还可执行其它轨道要求的任务,并且还可满足有效载荷调姿、再定向和起旋要求,以及双星和多星发射的要求等。长三乙火箭可提供多种整流罩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


我国实践十六号02星于6月29日成功发射

导语:6月29日11时2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六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实践十六号02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及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1次飞行。


我国实践十六号02星于6月29日成功发射

延伸阅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CZ-4B)

我国在长征四号甲基础上研制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火箭全长45.576米,芯级最大直径3.35米,运载能力在太阳同步轨道为2200千克。长征四号乙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

大半个世纪前,人类就开始了航天新纪元。大约半个世纪过去了,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壮举早已垂青于史册。那么你是否还记得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国家是哪个吗?一起来看看吧!

发射第一科人造卫星的国家是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多级火箭先到达900多公里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约28800公里的速度与地球平行飞行,最后卫星脱离停止燃烧的最后-级火箭,在距地球约880公里的上空建立自己的运行轨道。人造卫星每96.2分钟绕地球一圈。由于地球的自转,人造卫星能飞越各大洲以及所有有人居住区。

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紧接着,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英国于1971年10月28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普罗斯帕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