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自转

2021/9/26 13:13:47
万年历日历:自转知识
自转知识
月球自转周期是多少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或“潮汐锁定”,几乎是太阳系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卫星对行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这样的结果称为天平动,天平动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

月球以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月球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从地球上看月亮,看到的月球表面并不是正好它的一半,这是因为月球像天平那样摆动。地球上的观测者会觉得:在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的时间里,月球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即在维度的方向像天平般的摆动,这被称为“纬天平动”,摆动的角度范围约6°57′;月球在东西方向上,即经度方向上来回摆动的现象,被称为“经天平动”。


地球自转一周是多少天

地球的自转会导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地球是时刻不停地自转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地球自转一周是多少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几天?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地球自转一周是多少天

地球自转一周是1天,也就是一个白天黑夜,地球周转一圈为一年。实际上地球自转一圈用时为23小时56分,比每日的24小时要少数分钟,类似每4年恰好空出一天,因此才拥有每四年的闰年。地球自转一圈用时23小时56分。

一般来说地球自转一周用时23小时56分,换句话说每日一个白天黑夜并不是24小时,只是23小时56分。一年365天事实上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每四年大约会空出一天。

一般来说空出的一天是闰年,而闰年多出去的一天要多算0.0078天,每400年要多计算3天,因此一般来说整百的年代并不是4的倍率得话,并不是是闰年。实际上地球的自转速率也不是一直不会改变的,大概每过十年的时间,其自转周期会提升或降低少千分之三或千分之一四秒。

匀速转动是地球的一种关键健身运动方式,大伙儿应当都了解地球不是发亮都不全透明的,地球自转可以让地球有昼夜更替。一直以来很多人有关地球自转的科学研究就没有终止过,有关地球自转的速率也是有转变 的。可是为了更好地便捷记数,一般来说都将地球的自转作为24小时。

地球自转一圈便是一个白天黑夜,自转一圈便是一个四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自转才拥有四季和白天黑夜的更替。一些科学研究地球自转的人,才会尤其去留意地球的运行速率。可是对平常人而言,地球自转速率如何,运行一周便是24个小时,一年则是有365天。

自转的影响

1、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理论上只有一半面对太阳为昼半球,另一半背对太阳为夜半球,两者之间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其中随地球运动即将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随地球运动即将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昼夜交替成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主要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2、时差

(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

(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

(3)确定某一地点的地方时,该点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图中或题目条件中隐含的。

(4)明确地方时的换算关系1小时/15°;4分种/1°;4秒/1′,“东加西减”。

(5)计算过程注意相加大于24小时要加一天,相反,相减,不够减时,借24小时,日期相应退一天。

自转周期介绍

自转周期,天文学名词,在天文学上是指一个天体沿自转轴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自转周期等于该天体恒星日的长度。

例如,昼夜平分、昼夜更替、昼夜长短三者都是地球上所固有的自然现象,虽然都涉及到昼夜状况,但成因却各不相同。昼夜平分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这一地球特性所决定的。昼夜更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因光源来自太阳,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就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但是,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又被称为一个恒星日,而不是24小时,因为地球自转同时也在公转,而这会导致太阳对于地面的相对位置有变化。因此自转周期应是相对于星空背景测定的。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久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有一直在变化的,因为据天文学的发现,地球自转速度是不均匀的。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自转的周期,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久?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时间?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好好看看。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久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花费时间是23时56分04秒。地球的转速被人们分为角速度和线速度,其中角速度单位是“转/小时”,而地球的角速度是1转/24小时。而线速度和地球的纬度有一定的关系,地球的两级点线速度为0,赤道的线速度达到了顶峰,地面任意一处的线速度可以用专业的计算公式465cosy(米/秒)来计算,其中的y指的是任意一处的地理维度。

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自转介绍

通常认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可是,确定地球已经转了一圈并不是那么容易。这里引入恒星日、真太阳日的概念。连接一个地方正南正北两点所得的直线为子午线,子午线和铅垂线所决定的平面是正南正北方向的子午面。某地天文子午面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恒星日是以恒星为参考的地球自转周期。

如果把时间单位,定义为某地天文子午面两次对向太阳圆面中心(即太阳圆面中心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则这个时间单位就称作真太阳日,简称真时,也叫视时。它是以太阳为参考的地球自转周期。

一昼夜的时长并不总是等于自转周期。以太阳系天体为例,一昼夜的长度指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一昼夜的长度一般大致以自转周期为基础,但是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一昼夜的时间。公转是最主要的因素,如地球公转使一昼夜的时间增加了3分56秒。通常的大天体公转速度数值上比自转速度小很多,因此对一昼夜时间的影响会小一个到几个数量级。

不过,被潮汐锁定之后的天体自转将与公转周期相同,此时一昼夜的时间将取决于天体的地位:中心天体为太阳(尚未发现这样的天体),则该星球一半永为白昼,另一半永为黑夜,太阳相对位置永不变化;中心天体为行星或其他中心天体为太阳的天体,一昼夜的长度为该天体自转周期与中心天体公转周期的叠加。水星距离太阳较近,受太阳引潮力影响自转较慢,在近日点的公转速度比自转速度还快,因此还会出现太阳向东运动一段时间又向西逆行一段时间的奇景。除了公转,同一系统中的其他天体导致的运动波动、在同一天体的位置也会影响一昼夜的长度。

地球自转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

(2)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早。时区:国际上划分时区的方法。

规律:

A、全球共有24个时区,东西各12时区,东西十二时区合为一个时区。

B、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

C、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度。

D、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时间早。


太阳自转一圈大概是多长时间

在太阳系中,有些行星是会自转的,如地球、太阳、木星、土星等。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天,那么,今天就来好好讲讲,太阳自转一圈大概是多长时间?太阳自转一圈大约是多久?下面小编决定为大家总结一下,马上来看看吧。

太阳自转一圈大概是多长时间

太阳自转一圈25.05天。太阳自转轴与黄道面的法线间夹角为7°15′,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同。太阳自转周期随日面纬度增加而增长,赤道处为25.2天,纬度80°处长达34天。这种较差自转方式和太阳的高温表明太阳是一个气体球。

虽然每天升起的太阳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但太阳其实也有自转。只是由于太阳表面看似均匀,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而且自转速度也很慢,所以我们很难直接看出来太阳在自转。

但如果通过某些示踪物,比如太阳黑子,我们就能对太阳的自转周期进行测量。太阳黑子是太阳上磁场活动极强的区域,那里的对流活动被极大抑制,导致那里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平均温度低了一两千度,所以看起来显得较黑。有些太阳黑子很小,需要通过天文望远镜才能观测到,而有些太阳黑子大到肉眼可见。

太阳的自转很特殊

通过观测太阳黑子在太阳表面的运动,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存在自转。不仅如此,太阳的自转现象与其他天体显得不同。对于地球或者月球那样的天体,整个表面的自转角速度都是一致的,相同经度不同纬度上的点都会同时完成自转一周。而太阳的自转速度会随着纬度而变化,这就是较差自转现象。

观测表明,太阳自转速度最快的区域在赤道,那里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47天,自转线速度为2公里/秒。随着纬度的升高,自转速度逐渐减慢,自转周期逐渐增加。在太阳两极附近,自转周期达到了38天。

太阳的较差自转如何产生?

之所以太阳的各部分没有同步自转,是因为太阳不是像地球这样表面是固态的。太阳上的温度非常高,表面温度就有5500摄氏度,人类在自然界以及实验室中所能用到的材料在这个温度下都会熔化掉。

不过,太阳上的物质状态既不是液态,也不是气态,而是等离子态。太阳上的主要物质是氢和氦,它们在高温下无法保持常规的状态,而是会电离成自由电子和阳离子,从而形成等离子体。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从整体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但是从局部看,太阳大气经常发生着变化,而且会以每11年左右为周期释放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太阳活动。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

(1)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在光球上经常出没,而且通常成群出现暗黑色斑点。实际上黑子并不黑,只是这些斑点凹进太阳表面,有的可达100千米,其温度比光球表面温度大约低了1500度左右,由于明亮光球的衬托,就显得暗淡些,故名“黑子”。

黑子是太阳表面最活跃的地方,它是沿着太阳的自转方向而运动着的旋涡。至于黑子里面的物质,其运动速度极快,每秒可达1000米~2000米,远比地球上12级台风快得多。所以又可以说黑子就是太阳表面的“风暴”,这“风暴”的范围有大有小,大的可装下10多个地球,小的直径只有2000千米~3000千米。“风暴”的寿命有长有短,长者寿命可达数月,极个别的可超过1年,而短的仅有几天或几个小时。

(2)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在太阳色球层上局部地区突然出现、并迅速增大的亮斑,也叫“色球爆发”。耀斑是太阳上最强烈、最复杂、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活动现象。

耀斑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多样的辐射。通常耀斑持续时间只有几分钟至1小时。据观察,一个耀斑爆发时,温度可达几百万摄氏度,其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达1022 J~1023 J,相当于100亿个百万吨级氢弹爆炸时产生的威力,几乎与地球上全部矿物燃料所能产生的能量相当。其能量释放主要以辐射方式进行,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到达地球。

(3)太阳风

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其温度可高达100万摄氏度。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其中的质子和电子会由于日冕膨胀而向外运动,从而产生高能带电粒子流,运动速度每秒可高达900千米以上。这样高速的带电粒子流,会有一部分冲脱太阳的引力,像阵阵狂风不断“吹”向行星际空间,而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通过这一形式,平均每小时要把3000吨左右的物质抛向宇宙中。太阳风“吹”到地球一般要五六天时间。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非常神奇的存在,它在自转的时候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有些对地球自转感兴趣的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哪些?下面小编决定为大家总结一下,马上来看看吧。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什么

(1)昼夜更替:地球自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2)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4)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为什么会自转

地球自转的原因要追溯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久到地球都没有诞生的时候。

我们的太阳系一开始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太阳,没有行星,没有小行星,只有一大片的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星际云。

太阳星际云在某种干扰下发生了引力坍缩,大量的气体和尘埃落入中心。太阳星际云在引力坍缩的作用下自转速度越来越快,中心的速度和温度也越越来越,直到,轰的一下,氢原子核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了核聚变,太阳诞生了。

太阳诞生后,便迫不及待地展示他的威严,强烈的太阳风席卷整个太阳系,将靠近太阳的残余星云推开,而这些星云最后在引力的作用下成为了各大行星。较轻的气体会被往外吹,较重的尘埃则吹得比较近,这也是为什么靠近太阳的四颗行星是岩质行星,远离太阳的四个巨行星是气体行星。

行星在诞生之初是没有现在这么大的,他们质量都比较小,地球也是。

在太阳刚形成的时候,我们的地球轨道上还没有地球,只有许许多多的星际物质和小行星,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是以后形成地球的原材料。

有一颗在地球轨道上的小行星,它和其他的同类都有一个不同点,它比这个轨道上的所有小行星都要大,大到甚至有一定圆形了,这点很牛逼,也很重要。因为这个原因,它成为了地球轨道上的霸主,我们可以称他为早期地球胚胎。

这个小地球用自身的引力肆无忌惮地吸引那些小行星,用来壮大自己。而太阳系诞生初期,我们的太阳那时还很年轻,恒星活动极为频繁,天体活动也很剧烈,这些小行星别看个子小,但形成太阳的时候赋予了它们极快的速度,它们被地球引力俘获后,猛烈的撞进地球内部,在成为地球身体的一部分时,也赋予了地球角动量,使地球的转速越来越快,直到旋转起来。

并且因为太空中是真空状态,没有力量让旋转停下,于是行星就依靠惯性不停地在转动。

地球的运动状态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我们的地球遇到了一个改变了地球命运的天体--忒伊亚。

本来地球一如既往地接受着小行星撞击的洗礼,但这一天,一个巨大的阴影遮盖了地球,忒伊亚来了。

忒伊亚是一颗质量为地球0.14倍的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忒伊亚以每秒五千米的速度撞上了地球,引发了一场震撼天地的大碰撞!!!

剧烈的撞击永远地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且导致地球磁场发生周期性极性倒转。

它从侧面撞击了地球,巨大的能量使它们相互融合,硅酸盐壳和地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的物质最后组成了--月球!

因为这次撞击,地球质量迅速增加,变成了如今这样的质量与体积。同时也因为这次撞击,地球的自转速度达到了一个极值,一天大概只有五六个小时,但因为月球的缘故,地月间的潮汐力会不断损耗地球的自转角动量,导致地球的自转速度逐渐下降,变成了现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而且月球的引力对地球的自转轴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不然的话,地球会一直摇摆不定,甚至颠倒。

其实,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会自转,自转这个问题其实背后还有很深的奥秘没有被解开。


地球自转原理

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都还是假说。考虑地球自转的成因应该和地球公转结合起来,在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地球为了保持自身运动的平衡性需要依靠自转来维系平衡性。地球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重力测量的结果,证实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从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在不断地变化,这说明有一处原动力在为地球的自转加速和减速。有科学家计算过,每年由季风从大陆转移到海洋,又从海洋转移到大陆的空气,重量达300万亿吨。这么大重量的物质从地球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足可以影响地球的重心,改变地球的角动量分布,使地球自转发生加速或减速变化。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的自转并非一成不变的。地球自转有明显的波动:一年中,8月间地球自转最快,3到4月间自转最慢。

在各个世纪和不同的年份自转也不是均匀的,如17世纪地球自转比较快,20世纪30到40年代自转加快,60到70年代自转减慢,到了80到90年代自转又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