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雷暴

2021/9/26 13:13:15
万年历日历:雷暴知识
雷暴知识
雷暴的形成原因

大家都知道,雷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天气现象,它更多发生在热带地区与温带地区。有些朋友想学习雷暴的相关知识,那么,大家清楚雷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雷暴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雷暴的形成原因

雷暴的形成原因是开始于强对流天气,而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则是因为高温所导致的强烈大气环流,在水汽充足的热带地区,这种天气简直是家常便饭。

原理上,雷暴的诞生和云里面的电荷有很大的关联,这些电荷的产生原因也很简单,不断对流的大气会频繁摩擦,从而生成正负电荷,分别分布在云朵的上下两边。

当正负电荷的数量差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放电就开始了,这时候地面上的我们就会看到一道一道的闪电出现在天空。

那我们说雷电雷电,雷又是这么产生的呢?雷本质上就是闪电的产物,因为正负电荷交锋之后,会在空气中释放大量的热量,这些被加热的空气就会受热膨胀起来,对周围的其它空气形成冲击,如果这种冲击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雷声。

所以我们经常问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虽然标准答案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更快,但是即便二者速度一样,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闪电总是先产生的。

我们经常在气象报道里面看到树木被雷电击中的画面,这种情况出现一般是因为产生电荷的云层离地面太近,这也跟当地的地形有关,比如在山地和盆地当中,云层的高度确实会比其它地区要低,这也是为什么跟北方比,南方的雷暴天气要更多的原因。

总而言之,雷暴天气就是这一系列现象的集合体。

比起寻常的降雨天气,它的危险性要更高,因为从形成到演变再到最后的释放都保持着很大的强度,常常会给地面带来显著影响。

比如直接危及我们的电力系统,引发火灾甚至伤人等等,所以遇到这样的天气,我们最好不要外出,如果正好在外面,也要提高警惕,远离电力设施和高大的树木,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雷暴天气特征

雷暴天气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由于积雨云的强烈发展,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

通常,在天气预报和对外服务工作中,人们习惯把只伴有雷声、闪电或(和)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或“弱雷暴”,而把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性天气现象的雷暴叫做“强雷暴”。

一般雷暴强度低,维持时间较短,多为几分钟到一小时,但出现次数较多;强雷暴强度高,维持时间长,一般为几十分钟到几小时,个别可间歇维持数小时到几天(如冷涡雷暴)。一般雷暴和强雷暴都是对流旺盛的天气系统,它们所产生的天气现象统称为对流性天气。

强烈发展的雷暴可能带来龙卷风,并造成破坏。

雷暴要如何应对

不管你是不是位于上述城市,大家对于雷暴都要有足够的重视,毕竟雷暴可不会因为我们不知道就不会遇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1、在建筑物内怎么做?

一般来说,安装了雷电保护装置的建筑物理论上没有雷击的危险,但没有绝对的保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关闭门窗以阻止气流的流通。

不要看电视,切断家用电器电源,拔下插头。

不要打有线电话或手机。

不要洗澡或淋浴。

不要进入建筑物的顶部。

2、在户外时怎么做?

如果在户外,则危险度陡增,需要及时脱离危险地带,寻找躲避场所:

不在水陆交界处停留,如河边、水塘边,更不要游泳。

如果开车在外,最重要的是赶紧找地方停车。

不要停留在城市街道上,及时躲进商场或公共建筑。

远离突出物体,如路灯、铁塔、孤棚以及大树。


强雷暴云团的云型特征是什么

强雷暴云团是常常发生于台风登陆前、龙卷风形成时,形成区域是在短波槽前、温暖的大洋洋面。有些朋友没见过强雷暴云团,所以想来了解一下,强雷暴云团的云型特征是什么?强雷暴云团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强雷暴云团的云型特征是什么

特征是尺度大、云层厚、运行速度快。一朵朵膨胀变大的突起云团,就是对流发展最旺盛的强雷暴云团。这种云团具有强烈的上升动力,所以云具有向上增长突起的特征,对流旺盛的云顶高度甚至可以超过10000米。

当上升到一定高度,空气变稀薄,云顶就会不再上升,转而向四周扩散延伸,延伸出去的这部分云就是我们在地面看到的云砧,在卫星视角下看强雷雨云的云顶,则像被“拍扁”了一样。

当你离雷暴云团很近时,视觉上你看不到风暴的云顶,因为在云下,你只能看到漫天低垂的黑云,这会让你产生明显的压抑感,前方云团深处是更黑的视野以及模糊的雨幡,同时你还能听见阵阵雷轰鸣。

强雷暴云团向上海靠近 预计上海将遭遇强对流天气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2年04月25日16时、16时15分先后发布:受强雷暴云团的影响,预计未来3小时内,上海市大部地区将出现最大阵风9-11级的偏北大风,大风蓝色预警信号更新为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局部地区可能伴有龙卷灾害性天气;金山、闵行、松江、奉贤、浦东将出现冰雹天气。

目前,上海雷电、大风、冰雹三“黄”预警高挂,请加强防范。

早些时候,上海中心气象台于当日13时3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受雷暴云团东移影响,预计24小时内,上海大部地区将发生雷电活动,并伴有1小时20-4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及7-9级的雷雨大风。

据报道,受江淮气旋影响,上海有一次大到暴雨过程,并伴有7-9级雷雨大风,强降水时段出现在4月25日傍晚到4月26日早晨。

在此提醒,防疫人员、外卖等人员在室外要及时躲避,加固临时搭建物,居家人员关好门窗,收拾好阳台,防止高空坠物。

雷暴的形成条件

雷暴是由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产生的,形成强烈的积雨云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1、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

2、充沛的水汽;

3、足够的冲击力。

雷暴是一种强烈的对流性天气,深厚而明显的不稳定气层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强烈对流提供充足的能源。充沛的水汽,一方面是形成积雨云体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水汽在相变过程中释放的潜热也是能量的重要来源。足够冲击力。则其是启动对流的作用。

在夏季,发生雷暴之前常常感到十分闷热,就表示大气底层气温高,层结不稳定,水汽含量多,空气湿度大。这时,如果有冲击力的作用,就可以产生雷暴。

产生雷暴的三个条件,在不同的情况下又不同的侧重。在暖湿的不稳定气团中,能否形成雷暴主要决定于冲击力;在山区,提升作用经常存在,是否有雷暴产生便往往决定于暖是不稳定气层。

雷暴的形成分类

根据形成雷暴的冲击力的种类,可将雷暴分为热雷暴、地形雷暴和天气系统雷暴。

1、热雷暴:由热力对流产生的雷暴称热雷暴。

由于热力对流范围小,一般也不强,热雷暴也表现出范围小、孤立分散和明显的日变化等特点。这种日变化表现在大陆上,就是热雷暴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随着温度降低便很快消散。

海洋上则多产生在傍晚上。有事这种雷暴也可以发展得比较强烈,但这时往往不单是热力冲击力的作用,而是由天气系统的抬升作用存在。

2、地形雷暴:地形雷暴是暖湿不稳定空气在山脉被迫抬升而形成的雷暴。

我国山地多,地形雷暴是夏季山区飞行常遇到的一种雷暴。因为夏季暖湿空气经常存在,气层不稳定,如果这时垂直于山脉走向的风速分量较大,山坡也比较陡峭,地形抬升作用明显,就有可能形成雷暴。

地形雷暴的特点是:雷暴一般沿山脉走向成行出现,云中气流剧烈,降水强度大,有时还会降冰雹;云底高度较低,常能遮住整个山头,所以,飞行中切忌从云下通过雷暴区。

3、天气系统雷暴:在天气图上能见到大尺度天气系统背景条件下产生的雷暴既是天气系统雷暴。

由于天气系统能够产生系统性上升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启动对流产生雷暴。而且,范围和强度都比较大的雷暴,往往都和一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


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众所周知,雷暴天气对飞机的飞行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威胁。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好好说说,雷暴对飞行的影响是什么?雷暴天气对飞机飞行的影响有哪些?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1、飞机颠簸

雷暴云中的上升、下降气流对飞行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成熟阶段的雷暴云,最强的上升气流可达到50-60米/秒,同台风不相上下,航空器在雷雨区内飞行,飞机会遇到严重颠簸,使飞行高度在几秒内升降几十米到几百米。严重时,飞行仪表失真,飞机操纵困难甚至失控,是导致飞行事故最危险的天气现象之一。

2、雹击

通常,在成熟阶段的雷暴云中,其高度多为3000米到9000米,这时遭遇冰雹的可能性最大。飞行中遇到冰雹,由于相对速度很大,所以飞机的雷达罩、机翼、水平安定等部位易遭雹击,从而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差,加大了失速速度,容易造成飞行事故。

3、积冰

雷暴云中含有大量的过冷水滴,容易造成飞机积冰,特别是在飞机起飞着陆阶段,往往速度较低,不易操纵,如果飞机在起飞着陆时遇到积冰往往会引发飞行事故。结冰往往对飞机的失速特性,起飞性能,爬升性能,续航性能,着陆性能,发动机性能,稳定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4、雷击

当飞机在雷区内飞行时,由于机翼、机身等凸出部位,电场很强,导致飞机遭受雷击。根据统计分析,各部位雷击的概率为:雷达天线为>机翼为>机身。外部设备(如:翼尖,航行灯,风挡加热器等)的防护罩或整形罩被击穿后,闪电电流进入机舱内部造成设备和电源的损坏,甚至危及机组和乘客的安全;闪电和闪电引起的瞬间点磁场对仪表,通讯,导航及着陆系统造成干扰或者中断,另外,由于喷气发动机的燃料蒸汽是易燃的,如果邮箱被击中的话有可能发生燃烧或是爆炸。

5、下洗气流

下洗气流又被称为下击暴流。下击暴流是雷暴强烈发展的产物,其水平尺度通常为4-40千米,产生的雷暴大风可达18米/秒以上,但其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10-16分钟(微下击暴流只有几分钟)。由于下击暴流(包括微下击暴流)中伴有强烈的下降气流和雷暴大风,对飞机的起降有极大的危害,如果航空器在起飞阶段遇到下击暴流,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

6、龙卷风

龙卷风是在积雨云中出现,但绝大多数不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只有那些发展的特别强烈的雷暴云才会出现。而龙卷风造成的破环力不难想象,本文就不做阐述。

雷暴天气的特征

雷暴天气是夏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它是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所产生,由于积雨云的强烈发展,常伴有闪电、雷鸣、暴雨、大风,有时还会出现冰雹、龙卷风和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

通常,在天气预报和对外服务工作中,人们习惯把只伴有雷声、闪电或(和)阵雨的雷暴称为“一般雷暴”或“弱雷暴”,而把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性天气现象的雷暴叫做“强雷暴”。

一般雷暴强度低,维持时间较短,多为几分钟到一小时,但出现次数较多;强雷暴强度高,维持时间长,一般为几十分钟到几小时,个别可间歇维持数小时到几天(如冷涡雷暴)。一般雷暴和强雷暴都是对流旺盛的天气系统,它们所产生的天气现象统称为对流性天气。

强烈发展的雷暴可能带来龙卷风,并造成破坏。


雷暴会产生什么现象

虽然雷暴看上去是挺激烈的现象,但是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所谓来得快去得也快。雷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视。那么,大家知道雷暴会产生什么现象?雷暴会发生哪些现象?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以下是重点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雷暴会产生什么现象

会产生雷声隆隆,耀眼的闪电划破天空,并且常常伴有大风、阵性降雨或冰雹等现象。雷暴还能产生各式各样的危及飞行安全的天气现象,如强烈的湍流、颠簸、积冰、闪电击(雷击)、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龙卷风、下击暴流和低空风切变。

空中滚滚而来的乌云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当飞机误入雷暴活动区内,轻者造成人机损伤,重者机毁人亡。因此,雷暴是如今被世界航空界和气象部门公认的严重威胁航空飞行安全的天敌。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引起雷击火险,期间大风会刮倒房屋,拔起大树,农作物也会遭遇冰雹袭击而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每年各地百姓遭受雷暴袭击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见雷暴这种灾害性天气不能不引起大家重视。

一些可能伴随雷暴发生的,对飞行安全造成威胁的天气现象:

雹击:在成熟阶段的雷暴云中,其高度多为3000米到9000米,这时遭遇冰雹的可能性最大。飞行中遇到冰雹,由于相对速度很大,所以飞机的雷达罩、机翼、水平安定等部位易遭雹击,从而使飞机的空气动力性能变差,加大了失速速度,容易造成飞行事故。

积冰:雷暴云中含有大量的过冷水滴,容易造成飞机积冰,特别是在飞机起飞着陆阶段,往往速度较低,不易操纵,如果飞机在起飞着陆时遇到积冰往往会引发飞行事故。结冰往往对飞机的失速特性,起飞性能,爬升性能,续航性能,着陆性能,发动机性能,稳定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雷击:飞机在雷雨区域飞行时,由于机翼、机身等凸出部位,电场很强,导致飞机遭受雷击。雷击多发生上升和下降阶段,在零度等温线附近。

下击暴流:下击暴流是雷暴强烈发展的产物,其水平尺度通常为4-40千米,产生的雷暴大风可达18米/秒以上,但其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10-16分钟(微下击暴流只有几分钟)。由于下击暴流(包括微下击暴流)中伴有强烈的下降气流和雷暴大风,对飞机的起降有极大的危害,如果航空器在起飞阶段遇到下击暴流,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导致飞行事故的发生。

遇到雷暴天气,该注意哪些事情?

1、雷暴天气时避免出门

雷暴天气除了产生巨大的闪电以外,常常来附带着强降雨,随时可能导致户外场地出现积水的情况,出门在外随时可能产生危险,因此应当尽量避免出门。

2、关闭室内电源

当雷暴天气来临时,周围的电源需要关闭,因为此时的电源十分危险,随时可能与闪电产生感应电流,一旦感应电流袭击人体,可能引发致命危险。

打雷时一定不要靠着柱子和一些电线杆等物品,这些物品都有可能会引导电流,曾经就发生过人站在柱子下然后被劈的事件。

3、居家时需要紧闭门窗

根据有关研究显示,雷暴天气产生的强大雷球可能会沿着烟囱、天窗等入口进入人们居住的房子。

如果门窗没有紧闭,这些进入的雷球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爆发,并且导致爆炸现象的出现,因此建议大家为了安全紧闭门窗。

4、在户外听见雷声时,立即停止行走

当在户外听见了几声雷声,说明此时闪电已经非常近,这时应当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应当立即停止行动,及时的下蹲,有条件的可以拿一层塑料薄膜盖在身上,并且切记不要多个人围在一起。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雷暴的形成原因

雷暴天气的出现有时会带来灾害,如电器遭到雷击、雷击危及人身安全引起火灾等等。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雷暴的内容,那么,下面来看看,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雷暴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今日小编就来帮助大家了解一下想知道的内容。

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灾害性天气:雷暴的形成原因

形成雷暴的两个最基本要素为水分和迅速爬升的暖空气,因为水分和温度是背包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当湿度和温度较高,就会使大量的暖湿空气上升进入大气层,从而形成雷暴。

它必定产生在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场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形成雷暴的积雨云发展旺盛,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当云的上、下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且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产生放电,即“闪电”。放电过程中,闪道中的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当云层很低时,有时可形成云地间放电,这就是雷击。因此,雷暴是大气不稳定状况的产物,是积雨云及其伴生的各种强烈天气的总称。

强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雷电会引起雷击火险,大风刮倒房屋,拔起大树,果木蔬菜等农作物遭冰雹袭击后损失严重,甚至颗粒无收,有时局地暴雨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我国雷暴活动有什么特征呢?

我国雷暴活动的总体气候概率分布特征有,南方地区雷暴活动明显强于北方地区,其中西南南部和华南南部地区存在两处概率大值区域。另外,华北北部地区也存在一个雷暴概率相对大值区。雷暴概率活动的大值时段主要集中于14-20时,其次为20-02时。其他两时段(02-08时、08-14时)雷暴气候概率较弱。

雷暴气候概率的季节特征是我国夏季雷暴活动最为活跃(6-8月),冬季(12月-2月)相对最弱,气候概率值低于5% 。雷暴月气候概率的变化特征是除高原地区,我国雷暴气候概率的月变化特征与季节变化特征相似,夏季雷暴活动最为活跃(6-8月),冬季(12月-2月)相对最弱。

我国大部分地区雷暴概率的日变化大值区集中在下午14-21时段,但其中西南地区日变化曲线存在较明显的双峰结构,即在夜间也存在一个雷暴概率波峰区域。另外,华南地区的雷暴概率在凌晨3-7时之间也存在较弱的次峰结构。

雷暴的分类

雷暴共分为三种,分别为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及超级单体雷暴三种。

而分辨它们的方法是根据大气的不稳定性及不同层次里的相对风速而定(参看风切变)。

单体雷暴

又名单细胞雷暴(Single cell storms),是在大气不稳定,但只有少量甚至没有风切变时发生。这些雷暴通常较为短暂,不会持续超过1小时。在平日亦有很多机会看到这种雷暴,因此亦被称为阵雷。

多单体雷暴

又名多细胞雷暴(Multi cell storms),由多个单体雷暴所组成,是单体雷暴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这时会因为气流的流动而形成阵风带,这个阵风带可以延绵数里,如果风速加快、大气压力加大及温度下降,这个阵风带会越来越大,并且吹袭更大的区域。

超级单体雷暴

又名超级细胞雷暴(Super cell storms),是在风切变极大时发生的,并由各种不同程度的雷暴组成。这种雷暴的破坏力最大,并且有30% 可能性会产生龙卷风。

根据雷暴形成时不同的大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一般将雷暴分为热雷暴、锋雷暴和地形雷暴三大类。此外,也有人把冬季发生的雷暴划为一类,称为冬季雷暴。在我国南部还常出现所谓旱天雷,也叫干雷暴。


雷暴大风的定义

一听到雷暴大风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它的威力是非常大的,会导致人伤亡、民房倒塌等危害。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雷暴大风的定义是什么?雷暴大风的意思是什么?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雷暴大风的定义

雷暴大风是一种很窄,有强风并伴随着雷暴大雨的对流性天气带,具有巨大破坏力,常出现在强冷锋前,过境风速20m/s以上,生命史6~9h,移速比冷锋快2~3倍。雷暴大风也叫飑线,飑线主要发生在炎热的季节里,发生之前多属晴热天气,气温较高,风力微弱,风向杂乱,空气温度大,天气闷热,具备雷雨条件,且多发生在下午至晚上。综合说来,飑线是位能量大、破坏力强的强对流家族(雷电、冰雹、龙卷风)成员,不能对它掉以轻心。

它主要发生在春夏交替等炎热的季节里,发生之前多属晴热天气,气温较高,风力微弱,风向杂乱,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具备雷雨条件,且多发生在下午至晚上。时间短、范围小、突发性、风力强、能见度差,都是雷暴大风的显著特点,因此必须对其保持高度警惕。

雷暴大风除了给陆地带来严重影响外,也会对水上船舶安全同样会带来严重影响。由于水面空旷开阔、少遮挡,水面风力往往比陆地更大,且会产生大浪。风、浪叠加往往会对船舶航行、停泊、作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雷暴大风对船舶安全有哪些影响?

一、风力增强导致船舶所受的风动压力、风力转船力矩、风力倾覆力矩均增大。由风动压力引起的阻力增加,使船舶自然失速增加;由风动压力引起的船舶漂移速度和风压差增加;由风力转船力矩引起的船舶转首力矩增加,使船舶保向操纵困难;由风力倾覆力矩引起的船舶横摇增大,可能导致倾覆。

二、在波浪的作用下,舵叶和桨叶部分露出水面,致使舵力减少,推进效率下降;若纵摇剧烈,严重时发生螺旋桨空转现象,导致船体震动和船速下降。

三、顶浪航行,船舶的纵摇和垂荡剧烈,船舶发生拍底现象,船体震动强烈,严重时桨叶脱落、尾轴断裂,甚至尾壳板破裂进水;若船长与涌浪波长相近,船舶同时受到一个或两个波峰的作用,容易发生中横或中垂,加剧船体结构变形,甚至船体断裂。横浪时,船舶的横摇周期和波浪周期相近,容易产生较大的横摇摆幅,降低横稳性,致使船舶的安全性变差。此外,锚(停)泊船舶受垂荡影响,系缆极易因受力反复导致绷断,入水锚爪因受力增大导致离开河床、致使船舶走锚。

四、在大风浪中航行,船舶为了保向所需的压舵量势必增大,从而减少了舵力保向范围,致使船舶操纵性变差。同时,为了改变波浪遭遇周期,使遭遇周期数值保持在谐摇区之外、避免产生谐摇,需要通过采用更多的改变航向和船速的操作来达到,使主机和相关设备的负荷大大增加,容易发生主机和设备故障。

五、雷暴大风造成能见度急剧变差,在航船舶如与他船避让意图不统一,极易发生碰撞事故。正在进行货物装卸作业的船舶受雷暴大风天气影响,极易出现货物垮塌、坠江等险情,给船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六、雷暴大风还将带来短时强降水,船舶如为开敞式货舱、缺少风雨密,极易出现船舶进水量快速增加。如排水不及时,船舶自沉风险将显著升高。同时,部分船舶所载货物(如细砂、精矿粉等)突然大量遇水,极易出现流态化特性,在船舶发生横摇的过程中显著降低船舶稳性,增大船舶翻覆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