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天文望远镜

2021/9/26 13:13:04
万年历日历:天文望远镜知识
天文望远镜知识
天文望远镜原理

天文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是物镜聚光成像,经过目镜放大。由物镜聚光,然后经过目镜放大,物镜目镜都是都是双分离结构,以便使成像质量有所提高。从1609年伽利略制作第一台望远镜开始,望远镜就开始不断发展,从光学波段到全波段,从地面到空间,望远镜观测能力越来越强,可捕捉的天体信息也越来越多。

望远镜的种类:

1、折射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

2、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等几种类型。

3、折反射望远镜,是在球面反射镜的基础上,再加入用于校正像差的折射元件,可以避免困难的大型非球面加工,又能获得良好的像质量。


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伽利略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人们称之为“伽利略望远镜”,它的特点是物镜是凸透镜(汇聚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发散透镜)。

天文望远镜谁发明出来的

望远镜起源于眼镜。人类在约700年前开始使用眼镜。公元1300年前后,意大利人开始用凸透镜制作老花镜。公元1450年左右,近视眼镜也出现了。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里帕希的一个学徒偶然发现,将两块透镜叠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远处的东西。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听说这个发明以后,立刻制作了他自己的望远镜,并且用来观测星空。自此,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诞生了。伽利略凭借望远镜观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环形山、木星的卫星(伽利略卫星)、金星的盈亏等现象,这些现象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望远镜怎么保养

保证望远镜存放在通风、干燥、洁净的地方,以防生霉,有条件的话可在望远镜周边放入干燥剂,并经常更换。镜片上残留的脏点或污迹,要用专业擦镜布轻轻擦拭,以免刮花镜面,如需清洗镜面,应当用脱脂棉占上少许酒精,从镜面的中心顺着一个方向向镜面的边缘擦试,并不断更换脱脂棉球直到擦试干净为止。望远镜属于精密仪器,切勿对望远镜重摔、重压或做其他剧烈动作。


天文望远镜能看到空间站吗

喜欢观察天体的朋友想必都有一个天文望远镜,因为其是捕捉天体信息的主要工具。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天文望远镜能看到空间站吗?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空间站吗?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天文望远镜能看到空间站吗

能看到空间站。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则能清楚地看见空间站。而且天文望远镜的可视范围与镜头口径有关,口径越大聚光能力越强,望远镜的极限倍率也会越高,视野面积也会越大。

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国际空间站吗?答案是可以看到,甚至肉眼就可以看见。通常在地球上观测空间站的最佳时间是天黑不久之后以及黎明前。因为国际空间站本身并不反射光线,所以它必须通过反射太阳光才能被我们看见,正因为此,想要看到国际空间站,是需要在白天的,而且是光线相对不那么强烈的黎明和傍晚,至于晚上的话,那就不用想了。

人造天体为了满足自给自足,都会配备一块很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地面进入黑夜的时候,太空可能还是白天,这个时候如果太阳电池板的位置足够好的话,那么就会反射强烈的光线,即使在地球上用肉眼就可以看见。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设计之初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表面全部覆盖上了太阳能电池板,而且还特意设计成多面体结构。国际空间站大概90分钟的时间就会围绕地球运转一周,如果运气和视力都足够好的话,在其经过你所在的地区的上空的时候,你是有可能看见的。

很多人可能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等航天器发射上天之后是看不到的,因为它们的个头实在是太小了,但是它们却可以反射太阳光从而被我们看见,实话说,夜空中的星星,有不少就是人造地球卫星。在人类所发射的所有航天器中,国际空间站可谓是个头最大的一个了,这么一个大体积的东西如果反射太阳光的话,还是很容易被我们看见的。实际上,如果时机足够好的话,它的亮度甚至超过了木星和火星,逼近于金星的亮度。

地球上用普通望远镜怎么看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长51米、宽为109米,两侧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它巨大的散热器,都是可以利用普通天文望远镜去拍摄到的,只不过由于它的速度较快,拍摄时,天文望远镜的视野比较小,所以在了解国际空间站何时出现后,在夜空准确提前预判位置以及把它放入望远镜的视野中是一个麻烦的过程。

国际空间站长51米、宽为109米,两侧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它巨大的散热器,都是可以利用普通天文望远镜去拍摄到的,只不过由于它的速度较快,拍摄时,天文望远镜的视野比较小,所以在了解国际空间站何时出现后,在夜空准确提前预判位置以及把它放入望远镜的视野中是一个麻烦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门拍摄这类人造天体的爱好者来说,这个难度还是有的,一方面是跟踪问题,另一方面是拍摄参数的设置问题。

对焦也需要技巧,我们可以在拍摄前利用月亮或者夜空的亮星来把焦点调整好;具体的拍摄参数、控制曝光则要预测。首先在网站查询好国际空间站出现的时间,同时就可以看到预报的亮度星等,根据这个星等我们可以找一颗和它亮度接近的恒星或者行星进行参数预判。因为当天拍摄点有建筑物遮挡,拍摄窗口时间很短,拍摄的国际空间站的预设的拍摄参数,还是有一点失误。照片中,国际空间站主体有些过曝,但是太阳能帆板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