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泼水

2021/6/7 10:36:36
万年历日历:泼水知识
泼水知识
4月西双版纳狂欢泼水节活动列表

四月中旬,热辣东方狂欢节——泼水节席卷而来,西双版纳即将全面开启欢乐的群嗨模式,张开炙热的怀抱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伙伴们。在此,告庄西双景同样准备了一大波盛大精彩的活动,狂欢升级,一起嗨爆1378傣历新年节,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西双版纳狂欢泼水节活动

4月12日【乐堡绿放音乐节】

当音乐节遇上了泼水节会怎样?在贯穿六国的澜沧江边,告庄西双景大金塔前,4月12日“乐堡绿放音乐节”,异域风情×民族韵味×摇滚乐,一同见证“民族风情与摩登摇滚”的完美融合!这一种绝妙体验,等你来噪!

4月13日【湄公河流域民俗体验】

活动期间将向游客展示湄公河区域六国民族风情和手工技艺文化,如泰式穿花环、画伞、水果雕刻、芭蕉叶水灯制作等手工艺展示。以及西双版纳非遗文化长廊,傣族章哈、哈尼弹唱、傣陶制作、贝叶经文抄写展示等等,游客将能在此亲身体验西双版纳灿烂丰富的民俗文化。

【湄公河流域六国歌舞晚会】汇聚湄公河流域六国文化精髓的歌舞晚会,泰国舞的神秘优雅、老挝舞的一颦一笑等等极致展现,东南亚盛装浓情的椰风浪影,精彩即将席卷西双版纳!

【万灯齐放】大规模的万灯齐放场面,壮阔澜沧江畔,数万只孔明灯从人们的手中冉冉升空,苍穹一片璀璨耀眼,与星海交相辉映!水灯随江水而去,节日的人潮欢声雷动,万千美好祝愿永存你我心间!

4月14日【赶摆】

大型官方赶摆地点,望不到尽头的赶摆长龙,傣家仆少、仆冒,挑着担子,支起摊子,从未见过这样熙攘的傣族美味街市,香茅草烤鱼、烤肉、柠檬凉拌、包烧等传统美食应有尽有,清新的大自然美味满足你平日被惯坏的味蕾。

【湄公河流域民族歌舞晚会】西双版纳孕育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同胞们也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准备了精彩的歌舞表演,一幕幕耀眼的民族歌舞秀,尽情感受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与绚烂民族文化!

4月15日【大型泼水狂欢嘉年华】

4月15日,这一天,不仅温婉美丽的傣家姑娘和六国美女将穿上节日的盛装,就连超人和蝙蝠侠都放弃决战,全情加入我们的狂欢队伍!众多搞怪人物形象与数万名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一起引爆泼水狂潮,体验古朴村落寨群里的“湿身”狂欢,想嗨?你还得来告庄西双景!

【烟花盛宴】你一定见过佛塔,也一定看过焰火。可是,佛塔上空盛放的璀璨烟花盛景,狂欢的人群,一幕幕耀眼的民族歌舞秀,注定会触动你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感动,只为眼前这一幕催人落泪的美丽。


2020云南泼水节是哪一天

导语:云南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吸引人的就是泼水节了,每年云南泼水节都会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泼水节的文化。那么2020云南泼水节是哪一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云南泼水节的时间和云南泼水节在哪个地方举行的。

2020云南泼水节是哪一天 云南泼水节在哪个地方

2020云南泼水节是4月3日到15日这三天,但是泼水节的相关活动从4月11日就已经开始,最晚到4月19日结束。云南泼水节主要是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德宏州(芒市、瑞丽市、盈江县)举行,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在公历的4月13日—4月15日,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源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zd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泼水节历时三日

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知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道”,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2020云南泼水节取消

26日,西双版纳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发布通知,疫情解除前,停止举办傣族泼水节、布朗族桑康节等节庆活动。

通知指出,根据相关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西双版纳州实际,经州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研究同意,在宣布疫情解除前,停止举办聚集性活动;民族节庆民间民俗活动应强化防控措施,减少人群聚集。

此外,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延期举办,时间另行公告。清明节有关祭祀活动提倡从简,避免聚集性活动。


傣族的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泼水节是傣族历法的新年,在西南地区使用傣族历法的民族都有庆祝泼水节的传统,在众多的少数民族泼水节中,还是以傣族泼水节最为热闹,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傣族的泼水节的传说故事,关于傣族的泼水节的由来传说你也过来看看吧!

傣族的泼水节的传说故事 傣族的泼水节的由来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都恨透了他,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把他杀死。后来,魔王抢来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口里打听到他的致命弱点,即用魔王的头发勒魔王的脖子,才能将他置于死地。

七姑娘趁魔王熟睡时,拔下他的头发一勒脖子,魔王的头就滚了下来。可是头一掉在地上,地上就燃起大火,姑娘一抱起头,大火也就熄灭。为了避免大火燃烧,她和六个姐姐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一换。

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冲去她身上的血污,洗去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能消灾除难而祈祷。从此形成了送旧迎新的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是什么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复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制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傣族的泼水节的传统习俗

1、歌舞活动

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的盛装,共聚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和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

2、浴佛

在“麦日”(第一天),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3、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由来

一直以来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就就备受瞩目,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也是全国最大的泼水节场地,每年都吸引了无数人前来体验泼水节的狂欢。那么西双版纳泼水节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由来传说吧!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由来 西双版纳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西双版纳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以前泼水节的习俗是为了趋凶避邪,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近代的泼水节起源于中国云南,在泰国尚未成立之前,他们的祖先都聚居在中国云南一带,后来逃避蒙古人入侵,一部份人向南逃走;没有逃走的,就是中国境内的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重要节日。中国境内的泼水节称为“桑干比迈”,“桑干”发音与“宋干”(Songkran)相同,而“比迈”则与泰国的“新年”(Bee Mai)同音同义。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 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

泼水节的由来传说

传说一

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大地由一 个火魔统治着,他是一切生命的敌人。火魔有七个美丽善良的姑 娘,她们决心杀死这个万恶的父亲,为民除害,可是苦于找不出 办法。后来得到释迦牟尼的帮助,知道只有用火魔头上的一根头 发,才能杀死火魔本人。七姑娘最聪明勇敢,她趁着火魔熟睡的 时候,拔下这根头发,勒住火魔的脖子,火魔的头滚下来了。可 是脑袋落地,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祸害仍旧不能消灭。七 姐妹只好轮流把火魔的脑袋抱在怀里,一刻不敢放松。七个姑娘 被弄得形容憔悴,满身脏污。她们只能利用紧张的空隙用水冲洗 身体。就这样,一直到火魔的脑袋变成尘土为止。从此,泼水就 成了傣家人纪念七个大义灭魔的姑娘和互相净身洗尘的祝福仪

泼水是傣族年节的主要喜庆活动。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 身上一年的污尘,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泼水时用瓢、用盆、 用桶都可以,互相追逐,劈头盖脸地泼。但对一些年长者,则舀 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 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在泼水节上,被人泼 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也越高兴。

传说二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每次轮换的时候,人都要为这个人泼水,冲掉血水污渍,寓意吉祥,后来就有了泼水节。


2020中国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节日中泼水节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一个节日,在西南有多个少数民族都有庆祝泼水节的传统,虽然总体来说都将泼水节视为新年,但是不同民族对泼水节也有不同的庆祝活动。那么泼水节是哪一天?下面就来看看,2020中国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2020中国泼水节是几月几日 泼水节是哪一天

2020中国泼水节是4月13日到15日。

德昂族泼水节

浇花节,德昂族语称“撒恩片”,时间在清明节后七日,此节日是把佛祖诞生、成道、涅?三个日期合并在一起举行纪念活动。同时又是佛祖腊历的元旦,因此也当作新年来庆贺,因要进行浴佛活动,把寺院的浴佛活动扩大到群众互相泼水、祝福吉祥,故又称泼水节。

泼水节是德昂族人民的新年,并作为一种很隆重的典礼而沿袭至今。每年的四、五月举行。泼水节前,要搭一间小草房,作为临时佛堂,为全寨人供佛用。佛堂里除了安放佛像外,还存有泼水节时用的水桶等用具。

德昂族的泼水节,不仅是新年伊始的典礼活动,而且是青年男女寻找情侣的好时机。他们常乘节期暗示爱慕,水在这个时候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表达男女之间的感情。

德昂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因长期受傣族文化的影响,其节日与傣族的节日大致相同。每年德昂族的泼水节从准备到举行结束一般要花5-7天。

4月12日:准备临时类房的布置,采花。

4月13日:迎佛像,第一天泼水活动。

4月14日:第二天泼水活动,四社来访。

4月15日:第三天泼水活动,四、五社来访

4月16日:第四天泼水活动,下午送佛回奘房,清洗奘房,帮老人洗脚。

4月17日:早上老人上类念经,泼水节结束。

佤族泼水节

提起泼水节,许多人只会想到傣族的泼水节,而对佤族的泼水节感到很陌生。实际上,佤族的泼水节有着自己独特的异彩。

每年四月中旬,各地的佤族在欢度泼水节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传颂着这祥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阿佤群山连续三年大旱,整个阿佤山的常青树叶子都脱光了,庄稼枯黄而死。为此,鹿埃松寨的七个佤族姐妹去深山密林寻找水源。她们翻过好多座高山,越过好多道深鲁,尖石扎破了姐妹们的双脚,刺藤划破衣裙,七个姐妹始终不灰心。一天,她们终于在一个岩洞里找到了一股凉丝丝的清泉。为了把泉水引出山洞,她们搬来石头堵漏水口,但石头却被激流冲走了,想了许多办法都不行。于是,七个姐妹便一个抱着一个,纵身跳进落水口,用身驱堵住,使泉水流出洞外。最后,可敬的七个姐妹化成了七块坚硬、晶莹的巨石,解救了阿佤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七个坚强、勇敢的佤族姑娘,每逢低历六月二十一日(阳历四月中旬),人们都要敲响铭锣,打起象脚鼓,兴高彩烈,欢歌漫舞,互相泼水,庆贺新生。佤族的泼水节每年一度,通常都要欢渡七天七夜。

节日里除泼水外,还要举行打秋千、丢包、耍长刀、射弩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当夜幕降临到阿佤山寨时,寨外大榕树下的草坪上,点燃起一堆堆篝火,青年男女在竹笛、芦笙、三弦的伴奏下,围成一个圆圈翩翩起舞。他们一边跳一边唱,歌词一般都是即兴编的,内容多数歌唱生产生活的变化、爱情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布朗族泼水节

布朗族泼水节又叫“堆沙节”或“插花节”,是布朗族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清明节后第七天举行,共3天。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布朗族在泼水节期间,全村青年男女拿着竹盒、小竹篮到河中捞沙背回缅寺,在缅寺广场前堆沙祭佛。次日中午,全村老幼穿着新装,手持株栗花、椿木树枝齐集村头,青年列队击鼓前往缅寺,并把花朵、树枝插于沙堆上,每天插花3~5次,夜间,青年男女尽情狂欢,热闹非凡。

布朗族的一个传统仪式是迎接太阳的习俗。每年的阳历4月20日是太阳进入黄道第二宫的日子。这一天正好是夏历的谷雨节气,也是傣历新年—泼水节。与傣族为邻的布朗族以另一种古朴的方式度过这个节日。布朗族人把这个节日叫作“宋坎”,把它作为迎接太阳的日子。

在布朗族人看来,太阳是给大地带来光和热的,是布朗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物。温暖的太阳是美的象征,它给大地万物带来生机,给布朗族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有了太阳,百兽出来奔跑,百鸟出来唱歌,男人出来犁地,女人出来纺线……因此,这个节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迎接太阳。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是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泼水节就是新年,是傣族历法中新年的开始。傣族人民为了庆祝泼水节会举行很多的活动,那么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德昂族的泼水节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