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狗
万年历

也叫

2021/6/7 10:36:32
万年历日历:也叫知识
也叫知识
端午节为何又称天中节

端午节有很多的别称,这个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都是少有的,其中端午节有一个别称叫做天中天。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又称天中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端午节也叫天中节的由来。其实端午节到来的时候,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这时候太阳在正中间。

端午节为什么又称天中节 端午节也叫天中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天中节,这是因为端午节恰在夏至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是一年里最当中的时候,因此端午节又叫天中节。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

古人非常重视五月五日的洗浴,据梁宗镶《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兰是一种香草,生山野间,其叶煮汤可以治风,故古人夏初采兰成风。《诗经镶清》就是一首采兰诗。青年们在采兰时,相会于水边,谈情说爱。诗句中“士与女,方秉兰兮”中的“兰”便是“兰”。人们将兰采来,回家煮汤,用以洗身。梁武帝《忏悔诗》说:“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

但兰不易采,人们便以艾、蒲一类的野草代替煮汤。(五杂俎》云:“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所谓五色草,便是五种植物的叶茎,并非特指五种颜色。如有的地方将曹蒲、艾、桃、柳等叶捣汁或直接入水煎汤。但也有用别的花草的,丘桓兴回忆说:

“端午节,用艾泡水给孩子沐浴,也是民间一俗。记得儿时在广东家乡,每当端午,母亲便在庭院摆上木盆,里面浸着艾、茜蒲、风仙花、白玉兰。近午,看看水硒温了,便叫我跳进盆去。母亲用花苹蔽水,洒在我头上身 上,边洒边念叨:‘艾蒲洗身,百病消除!’”

端午节也叫龙舟节

龙舟竞渡也就是赛龙舟,这是端午节最有代表性的一项全民游乐活动。这一项体育竞技活动盛行于整个江南的几个省份。

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民间通常的说法就是为了拯救投江自尽的屈原。龙舟沿江撒粽子,为的是让水中鱼鳌不食屈原的尸体;同时人们敲打锣鼓,喊着号子,为屈原招魂。江浙一带的说法是:“《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宋潘自牧《记纂渊海”也就是说,越王勾践为了报灭国之仇,领导人民借竞舟之名,操演水师,暗练水战。但这都是民间传说,不足为据。

其实,赛龙舟的风俗远早于战国时期。据文字记载,西周穆王时就有龙船。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龙舟竞渡应该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端午考》)。他进而推侧:“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端节的历史教育》)。

端午节的禁忌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五月正是炎热酷暑将临之时,也是流行病、瘟瘴疫病将发之际,用现代医学观念来看,乙型脑炎与脑脊髓炎此时发病率也最高,古人认为这是一个恶月。《礼记月令》云:“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眷(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五月是阴气与阳气、死气与生气激烈争斗的时节,人们在这一时段,要保持身心的安定,要禁绝各种情欲,尤其是色欲;行政事务亦应采取“无为”的治理方式。

既是恶月,自然会有诸多禁忌,不宜盖屋,“五月盖屋,令人头秃”。(《风俗通》佚文)不宜赴官,“五月到官,至免不迁”。(同前)不宜套被子,俗信“五月套被无人睡”,“添个里儿,死个女儿;添个面儿,死个汉儿;添一床,必死娘”。忌给小儿剃头,否则,主小儿生癫、多病。忌多雨,否则,主歉收。俗语云:“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五月连阴下大雨,玉皇大帝卖儿女。”

五月禁忌的盛行始于汉代,表达了汉代人对五月人生的关注。我们在注意到五月自然气候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时,更应该看到汉代人对五月的认识是基于一种文化观念。在《夏小正》时代,五月并没有被视作恶月,那时只有蓄蔺、蓄药保健身体的习俗。汉代是神秘思想流行的时代,人们以阴阳五行的观念看待自然时空的变化。就阴阳五行的观念看,五月是阳气最盛的时刻,也是阳气开始衰微的时刻,在这样的时间关节点上,人们自然心存恐惧,五月也就被赋予恶的伦理意义。


变温动物就是冷血动物吗

动物是分为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其中变温动物有爬行类、鱼类、两栖类、多足动物、软体动物、昆虫等。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了,变温动物就是冷血动物吗?变温动物又叫冷血动物吗?接下去小编带大家见识下吧,欢迎大家阅读。

变温动物就是冷血动物吗

变温动物就是冷血动物,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是除了哺乳类和鸟类的动物,地球上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变温动物。变温动物因为动物的体内没有自身调节体温的机制,仅能靠自身行为来调节体热的散发或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来提高自身的体温。

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升高时,动物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温也逐渐上升,它们便被动地离开不利的环境;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时,动物的代谢率也随之降低,体温也逐渐下降。所以它们或是移向日光下取暖来提高体温,或是钻进地下、洞穴中进行冬眠,或是游向温暖水域,或是进行夏眠。

动物学家表示,变温动物不能通过自身来调节自己的体温变化,比方说当它们的体温太高了,它们只能通过寻找一个凉爽的地方,来通过外界的气温变化,来降低自己的体温,这也是它们的缺点之一,所以,很多变温动物在太热或者太冷的情况下,都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进入休眠状态,这个时候它们体内的能量,只够维持它们自己的基本生命特征。

不过,变温动物却要比恒温动物更加的“节能环保”,这也是因为它们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维持生命,动物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同样体重的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它们所需要的维持生命的能量,竟然最多可以相差10倍。由此看来,是不是变温动物比恒温动物的优势更大呢?其实,答案并没有这么简单。

多年来,动物学家一直都在研究,为何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要比变温动物的能源需求量更大,而且为何人类为首的哺乳动物,进化成为了恒温动物,而不是变温动物?前段时间,动物学家们终于找到了答案,之所以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是因为这样可以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束缚,更好地活动,同时也能保证每日的营养摄入都是均衡的,发育得更好。

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各有各的优点

变温动物的优点就是他们不需要消耗体内的能量物质来维持体温,所以他们的能量消耗速度比恒温动物慢很多,简单说就是吃得少。

但是他们因为维持不了体温,所以一旦温度下降,他们的身体代谢速度就会慢下来,而温度升高的时候他们的身体也会受不了,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很有限(比如夜间无法活动、必须要冬眠等等),另外就是因为他们对能量利用很差,所以他们不能长时间运动。

恒温动物需要每天摄入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体温,或者要生长出来羽毛、脂肪来维持身体温度,而且过快的能量消耗速度带来的问题就是恒温动物的寿命普遍低于冷血动物(乌龟就是一种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在构造上对低温的适应,如动物体内脂肪的增多,兽皮及羽毛的发生。一般而言,同一类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哺乳类,其身之末端如尾、耳、嘴及喙部,较生活在温带地区者要短得多,这种现象称为阿伦规则。另外在寒冷地区之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型,亦较生活在温带地区的相关种类为大。如地球上最大的熊-北极熊和阿拉斯加的柯迪克熊,均在极地发现,而小黑熊则在温带地区发现。

但是稳定的身体温度、高效的能量利用效率,让恒温动物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更广,也更容易有强大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