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近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周边的海域上惊现直径长达30公里的巨大流冰漩涡,该画面全景需要通过飞机或是卫星航拍才能够看清全貌。场景画面相当惊人。经过专家观察研究,这个现象称为“流冰大漩涡”,是由于万千小碎冰的随着海流漩涡漂移所形成的。画面上白色的圆圈重叠散布在深蓝海面上相当壮观。
“流冰大回旋”直径长达30公里,观测地点位于知床半岛以北约30公里的鄂霍次克海。
日本专家表示,“流冰大漩涡”的形成需要具备多种自然条件,不仅需要有圆形海流来推动,还不能有大型冰块扰动水流。还说明,往往这样的壮观景象1年也看不到几次,是相当罕见的一个场景。
★鄂霍次克海
鄂霍次克海,东为堪察加半岛,东南为千岛群岛,南为北海道岛,西、北为西伯利亚,西南为库页岛。在鞑靼海峡与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海相连。当地最著名的景观为冬季在海面出现的浮冰。海水由大陆排放的水、雨水、从太平洋穿过千岛群岛的无数海峡西流之水,以及从日本海经过拉佩鲁兹海峡北流之水组成。温带季风气候。
你可能想知道:日本游客全裸下海 “中国游客”莫名躺枪遭批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14日)下午13时04分斐济群岛以南海域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610千米。那么,此次地震级别是比较高的,又是海域地震,那么会引发海啸吗?根据海啸发生条件,此次地震引发海啸概率不高。
斐济群岛以南海域发生6.0级地震
斐济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14日13时04分在斐济群岛以南海域(南纬26.10度,东经178.50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610千米。
会引发海啸吗?
概率不大。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斐济地理位置:
斐济
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个岛屿组成,其中106个岛屿有人居住。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主要有维提岛和瓦努阿岛等。陆地面积18333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受飓风袭击。年平均气温为22~30℃。地理位置重要,是南太平洋地区的交通枢纽。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
该地震带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 ,集中了全世界80% 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 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地震带
包含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沟:阿留申海沟、布干维尔海沟、克马迪克海沟、日本海沟、千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中美海沟、秘鲁-智利海沟、菲律宾海沟、琉球海沟、汤加海沟、雅浦海沟。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加勒比板块、可可斯板块、欧亚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纳斯卡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南美洲板块。
赤潮的颜色是以红色为主,但有时海水也是会有黄色、绿色、褐色等不同颜色。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哪里?赤潮多出现的海域是在哪?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哪里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中、低纬近海。这是因为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水温较高,风力较小的海区,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聚集在一起形成赤潮。赤潮又称红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赤潮是海区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因而引起水体变色的现象。
在很多沿海的国家和地区,赤潮的发生都很频繁,其中自然也包括我国。
诱发赤潮的浮游生物很多,主要有原甲藻、夜光藻等等。
赤潮分有毒和无毒赤潮,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够生泌麻性贝毒、下痢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毒素。
赤潮不一定就是红色的,还可能把海水“变”成红色、褐色、粉红色、绿色等等。
赤潮产生的地理因素是什么
赤潮的防范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海边的群众在发现海水颜色异常变色、养殖生物大量异常死亡时,应及时向海洋与渔业部门反映。海洋与渔业部门将立即派出监测人员赴现场取样监测,判定是否发生赤潮。如发生赤潮,将发布赤潮信息,并采取措施应对。赤潮产生的地理因素是什么?请看以下详细介绍。
沿海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文、气象、海流、海况等,是形成赤潮的自然因子。在海水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内湾,较封闭海湾的交汇面,峰面及排污口附近沿岸,海水出现上层温跃层,中间有逆温层或有上升流的海域,或因季风影响,出现无氧缺氧水团,强台风、大暴雨后盐度下降,气温、水温、气压升高,均可成为赤潮形成的条件。这就是赤潮产生的地理因素。
赤潮的判断依据暂时可分为两类:
1、表观判据。最明显的是水体变色,此外还有随之而来的鱼、虾、贝类的死亡水体发臭并带有粘性等。
2、生物学判据。受研究水平所限,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统一标准,一般采用日本学者安达六朗根据日本各地发生的140余起赤潮调查结果统计而于1973年提出的“不同生物体长的赤潮生物密度”法作为赤潮的生物学判据。
赤潮发生的主要危害:
1、赤潮生物释放毒素赤潮生物释放的毒素可引起海洋鱼、虾、贝等生物死亡,或使毒素富集在海产品中最终对摄食它们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产生毒害作用。如果消费者误食一只鲜干贝就可能马上中毒,轻者四肢麻木、呕吐和昏迷,重者会休克死亡。现在知道,可分泌大量毒素造成赤潮的浮游生物在我国沿海有63种,最多的有甲藻类32种、硅藻类24种、蓝藻3种及原生动物1种,统称为赤潮生物。
2、有些赤潮生物能分泌粘物赤潮生物分泌的粘物妨碍海洋生物的进食和呼吸,重者会窒息死亡。
3、赤潮生物大量消耗氧气赤潮生物暴发时,造成水体溶解氧减少,使海洋生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
4、大面积的赤潮挡住阳光赤潮生物暴发时,影响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海洋中的植物生存、鱼类及其他动物的食物,使它们缺食而死。
赤潮发生的治理措施 :
1、喷洒化学药品直接杀死赤潮生物,或者喷洒絮凝剂,使赤潮生物粘在一起,沉降到海底。
2、机械方法通过机械设备把含赤潮的海水吸到船上进行过滤,把赤潮生物分离并集中杀死。
3、建隔离带用围栏把赤潮发生区域隔起来,避免扩散后污染其他海域。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11月4日地震最新消息,今中午12时26分萨尔瓦多附近海域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那么,此次海域地震会引发海啸吗?根据海啸的形成条件,此次地震引发海啸的概率不大。萨尔瓦多之所以会发生地震是因为其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1月4日地震最新消息:萨尔瓦多附近海域发生5.6级地震
萨尔瓦多附近海域发生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04日12时26分在萨尔瓦多附近海域(北纬13.15度,西经89.45度)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
萨尔瓦多位于中美洲北部,北邻洪都拉斯,南濒太平洋,西部、西北部同危地马拉接壤,东临太平洋丰塞卡湾,国土面积21040平方公里,中心位于北纬13.5°,西经88.55°。
萨尔瓦多国内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多火山,被称为“火山之国”,境内圣安娜活火山海拔2385米,为全国最高峰;该国北部为伦帕河谷地,南部为狭长的沿海平原。
萨尔瓦多全境属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8℃;11月-4月为旱季,5月-10月为雨季;沿海和低地气候湿热,山地气候凉爽;山区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以上,沿海地带约为1000毫米。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
该地震带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 ,集中了全世界80% 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 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包含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国家: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文莱、加拿大、哥伦比亚、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东帝汶、萨尔瓦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斐济、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国、基里巴斯、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尼加拉瓜、帕劳、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拿马、秘鲁、菲律宾、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汤加、图瓦鲁、美国。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海沟:阿留申海沟、布干维尔海沟、克马迪克海沟、日本海沟、千岛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中美海沟、秘鲁-智利海沟、菲律宾海沟、琉球海沟、汤加海沟、雅浦海沟。
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的板块:南极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加勒比板块、可可斯板块、欧亚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纳斯卡板块、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南美洲板块。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地震最新消息,今天(9日)下午15时42分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会引发海啸吗?此次地震级别并没有达到海啸的条件,所以不会引发海啸。台湾省之所以地震频繁是因为其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地震最新消息今天:台湾省台东县海域发生4.6级地震
台湾省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09日15时42分在台湾台东县海域(北纬22.80度,东经121.33度)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
该地震带发生的地震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80% ,集中了全世界80% 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90% 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发生地震怎么办?
地震
1、保持镇静,就地避震。如果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一定不能跳楼,不能夺窗而逃。因为如果楼房如果很高,跳楼可能会摔死或摔伤,即使安全着地,也有可能被楼顶倒塌下来的东西砸死或砸伤。
2、地震时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为安全的。另外也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处暂时躲避。因为这些地方房体跨度小而刚度大,加之有管道支撑,抗震性能较好。
3、地震时在一把椅子或排椅之间蹲下也是安全的姿势。在学校中某些书桌实际上是扶手上带有一块写字板的椅子,高中生或大学生实际上是躲不到书桌下面的,但他们却可利用排椅。在大型教室里,排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藏身之地,学生们可以躲到座位下,也可蹲在排椅之间。
地震
4、如果在办公楼里,就赶紧藏到办公桌下,不可站立和蹦跳,要尽量降低重心。地震过后要迅速撤离办公室,撤离时要走楼梯。
5、如果楼层较低,抓紧时间离开房间。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子下、床下及紧挨墙根的坚固家具旁。趴在地上,闭口,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门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讯,据中国地震台网发布今日(1日)地震最新消息,北京时间今早5时42分意大利南部海域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80千米。那么,既然是海域地震,会引发海啸吗?从引发海啸的地震条件来看,此次地震还不构成引发海啸条件,所以导致海啸的概率不大。
意大利南部海域发生5.4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月01日05时42分在意大利南部海域(北纬39.95度,东经15.60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280千米。
会引发海啸吗?
概率不大。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意大利位于什么地震带?
地震
意大利位于欧亚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公里,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欧亚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地震
欧洲很少发生地震,但意大利则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它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非洲板块每年都在以2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释放能量,这使得意大利随时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山脉绵延的中部地区。因此意大利每隔5到10年就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从地质学角度分析,意大利所属的亚平宁半岛本就属于地震多发地,地质断层几乎贯穿整个国家。亚平宁半岛以西属于欧亚大陆板块,以南为非洲板块,后者以缓慢速度向北移动。此外,半岛以东还存在一个朝东北方向移动的阿德里亚小板块,几大板块间的挤压或者拉伸可能引发地质活动,待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