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9月17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约翰古德利克(JohnGoodricke,1764年9月17日-1786年4月20日),英籍荷兰裔天文学家,在变星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古德利克1764年出生于荷兰,幼年时因发烧导致聋哑。他在少年时就对星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1782年冬季,不满20岁的古德利克持续观测了位于英仙座的变星大陵五(英仙座β星),测算出它的光变周期为2天20小时49分8秒,并且提出了大陵五的光变机理,认为大陵五是由一亮一暗两颗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两颗星相互环绕运转,当两颗星相互遮掩时,总体亮度就变暗。1888年德国天文学家沃格耳使用分光法证实了古德利克这个设想。这种双星现在叫做食双星,或食双星。古德利克1783年5月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他的理论,并因此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的科普利奖章。 接下来的两年里,古德利克又先后发现两颗变星:天琴座β(中文名渐台二)和仙王座δ(中文名造父一)。古德利克正确地指出仙王座δ星是一颗本身光度就在变化的真正意义上的变星。以仙王座δ星为代表的一大类恒星称为造父变星。 1786年,古德利克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两个星期后,未满22岁古德利克因过度劳累去世。为纪念这位聋哑天文学家,古德利克去世后约克大学的古德利克学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黄海海战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具规模现代钢铁军舰(当时称呼“铁甲舰”)海战,至今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售出军舰给日清双方的英国及当时各军事大国极为关注此场海战。
1894年,清廷的洋务运动进行了三十馀年后,清朝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四支舰队。其中北洋水师实力最为强大,其他各支水师除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型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了海战以外,因实力贫弱,在战争期间无所作为。日本海军各支舰队于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东亨海军中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小队:本队第一小队、第二小队、第一游击队和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艘巡洋舰在丰岛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的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即丰岛海战,甲午战争爆发。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北洋舰队和联合舰队面临着相同的任务:护送援军、争夺朝鲜半岛附近海域的制海权。北洋水师主要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线巡弋。8月10日,日本联合舰队迫近威海,光绪皇帝责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畏葸”,北洋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命丁汝昌赴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愤怒和缓解舆论的压力。9月12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艘由威海出发,赴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陆军登陆。与北洋水师在战略上“保船制敌为要”不同,日本海军在战争之前就制定了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明确计划。当日本联合舰队护送援军登陆仁川的行动完成后,9月13日,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游击队开赴鸭绿江口,搜寻向北洋水师主力决战。虽然两军指挥为丁汝昌与伊东亨,但实际上海军作战不单设备现代,就连指挥方式亦为“技术语言”,非受过正规训练无法指挥。因此双方实际指挥官皆为副帅,中方为刘步蟾、日方为东乡平八郎。两人皆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为同班同学。这场海战可说是两位“同学”间的对决。
黄海海战从9月17日12时50分,北洋水师旗舰定远首先开炮开始进入战斗。至17时30分,北洋水师经远沉没,联合舰队发出“停止战斗”的信号终止。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以及触礁后被毁的广甲5艘军舰,来远受重伤,死伤官兵六百余人;日本舰队松岛、比睿、赤城、西京丸4舰受重伤,死伤官兵300余人。黄海海战以后,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退回退回旅顺、威海,“避战保船”也即采取了存在舰队策略,不再出战,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关于黄海海战的胜负,由于北洋海军损失较重且于海战中盘后呈瓦解之势,因此常久以来的主流见解为此役为北洋海军大败;然而近年亦有军事学者纽先钟等主张:北洋海军此次出航的原始目的(为兵轮护航)获得了成功,而日本联合舰队原本寄望以一役消灭北洋海军主力的企图却并未达成,再加上日军在旗舰松岛中弹受创后主动退出战场(北洋海军甚至进行了短暂的追击),因此视此役的结果为两军打平甚至是中方获得战略层次上的胜利亦不为过。但由于北洋海军缺乏修复船舰的后勤能力,北洋海军总督丁汝昌也在斯役后令舰队以存在舰队形式停泊威海卫不出,终使中方丧失甲午战争之制海权,最终导致北洋海军之覆灭。
黄海海战结束以后,8月24日,济远舰管带方伯谦被清政府以“临阵退缩”罪名判处斩首。
17世纪上半叶,欧洲航海家发现了澳大利亚大陆。这时的澳大利亚大陆上生活着30万人的土著民族。1770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率领船队驶抵澳大利亚东海岸,把它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宣布英国占领这块地方。1788年2月26日,英国航海家菲利普带领首批移民(其中大部分是流放犯)抵达悉尼附近定居。到19世纪末,英国先后在澳大利亚建立了各自为政的6个殖民地,新南威尔士、维多利来、昆士兰、南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
19世纪初,殖民当局在英国招慕大量雇佣工人到澳大利亚发展牧羊业。1851年在维多利亚地区发现金矿后,移民急剧增长起来。
英国政府为了加强对澳大利亚的统治,英国议会在1900年9月17日通过了《澳大利亚联邦法》。根据联邦法于次年1月1日,把6个各自为政的殖民地改为州,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给予自治领内政、外事独立自主权,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澳大利亚联邦面积76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400多万人,白种人约占99% ,其中英国殖民后裔占95% 。首都堪培拉,人口20多万人。澳大利亚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业用地占国土地面积的66% 。小麦输出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养羊业占世界总数的1/6。据统计数,澳大利亚平均每人拥有2.1头牛。澳大利亚有丰富的煤、铁、铝土、镍、铅、银、锡、铜、锌、金、天然气、石油和有约占世界储藏量1/4的铀。 1908年9月17日,美国陆军通讯兵中尉托马斯E.塞尔夫里奇在由奥维尔.莱特驾驶的飞机失事中身亡。塞尔夫里奇,时年26岁,他是莱特兄弟开辟了航空新纪元以来在飞机失事中死亡的第一人。奥维尔.莱特身受重伤,但可望恢复健康。
飞机失事发生于弗吉尼亚的梅尔堡。奥维尔.莱特一直在那里进行一系列的飞行以证明这架飞机符合美国国防部所定的各项要求。他与塞尔夫里奇在2000观众的面前于当天下午5时14分起飞,这是观看飞行的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架双引擎飞机绕起飞的检阅场飞了3圈。这时左螺旋桨的一个叶片断了。飞机向下俯冲75英尺撞到地面。
塞尔夫里奇,头骨骨折,没有醒过来。他在下午8时10分死去。国防部长鲁克赖特说这一事故不会使陆军的飞行试验中止。 郁达夫,1896年生于浙江富阳。
郁达夫的故居坐落在浙江富阳镇鹳山西端不远处一条普普通通的满舟弄(今称达夫弄)里。一道低矮的围墙内,有个小庭院和一幢坐北朝南的三开间楼房。
1945年8月29日晚,他在南洋的一个小市镇失踪,9月17日遭日本宪兵杀害。他的海外蒙难成了震动中国文坛的要闻。与他同垒战斗过的郭沫若说:“郁达夫是完成了一个有光辉的特异的人格的。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郁达夫作为一个作家,他不失为觉醒的民族革故鼎新的英雄。1921年6月,在他的东京寓所宣告成立的创造社,给略显岑寂的“五四”新文坛带来了强大的活力。同年秋,他返沪接替郭沫若主编《创造季刊》创刊号,并梓行了他的第一部、也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个小说集《沉沦》。这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作品,它无情地轰击了封建礼教这座禁锢人性的巴士底监狱。它把一个弱国子民的七情六欲受压抑的情形公之于世,使小说以矫枉过正的方式突破了世代沿袭的儒教伦理禁区。它以一个无家可归的漂泊灵魂,呼出了渴慕祖国富强的声音,凄楚动人。以后郁达夫又写了《茫茫夜》、《茑萝行》等50余篇小说,多带自叙传性质,对于我国封建史家多撰帝王将相家谱,鲜见作家真诚的自传这种偏枯情形而言,也是几无前人的壮举。他的小说不愧是“五四”时期最强烈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巨匠。可是说实在的,他那支自由脱俗且富有情韵的笔更适于写散文和诗。他的小说也是“散文的”、“诗的”,宛一首首抑扬顿挫的独奏曲或回肠荡气的咏叹调。“五四”时代是短篇小说的界,郁达夫以其真率和才情,足以风靡一时,成为受众多文学青年师法的名家,鲁迅之外无出于郁达夫之右者。他推进小说散文化和诗化,对于革新以故事情节作为主干的古典小说而言,是功垂竹帛的。
“与其称他作小说家,还不如称他作诗人的好”,郁达夫如此谈论《茵梦湖》的作者施托姆。其实,郁达夫本人的小说有诗,散文是诗,他自称旧诗于他“性情最适宜”。“九岁题诗四座惊,阿连少小便聪明。”这是作家的自述。“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好。”这是一代诗豪郭沫若对他的论定。郁达夫的文学生涯,以旧体诗起步,又以旧体诗绝笔。他对旧体诗造诣很深,平生所好是李白的飘逸,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的“晚唐风度”,吴梅村的沉著深婉,龚自珍的清奇通脱,尤其是黄仲则的沉痛辛酸。但他的作品依然令人感到愈来愈浓的民族气质。中外文学的双重深厚的修养,玉成了郁达夫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不朽业绩。
郁达夫不折不扣地属于“五四”时代。当30年代社会思潮进一步发展和深入之时,他有所徘徊。他曾经列名为“左联”的发起人,加入宋庆龄、蔡元培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又举家移居杭州,象中古名士一般寄情山水。这种思想情调在抗日战争中获得血与火的淬砺,大为改变了。他于1938年底携眷赴南洋,从事海外抗日文化工作。他写了大量战斗性的政论、文评和杂感,严正开朗,正义之气和爱国之情萦绕笔端,早期文学中的感伤情调和中年行事中的名士作派已经荡然如洗了。新加坡沦陷后,他曾在苏门答腊与日本宪兵部苦心周旋,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印尼群众和华侨。不幸因民族败类告密,在人民欢庆抗战胜利之秋,在离祖国千里之遥的岛国荒野上祭了法西斯分子最后一挥的屠刀。他以血铸成了慷慨苍凉的绝唱:“天意似将颁大任,微躯何厌忍饥寒”;他以血凝成了一个维系着民族命运的希望:“和平是总有一天会在东半球出现的”。
1985年8月30日,胡愈之在纪念郁达夫烈士遇难4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中国现代第一流的诗人和作家郁达夫‘失踪’已经整整40年了。‘失踪’两个字是我加上去的。1942年新加坡沦陷以后,他和我们一道,隐姓埋名,流亡在苏门答腊。他本可以回国,但不愿意回国。不幸他被当地日本宪兵发现懂得日本话,就强迫他当了七八个月的日语翻译。他在暗中帮助了印尼人民,帮助了华侨。更加不幸的是在日本投降之前不久,他被宪兵发现是从新加坡来的抗日的知识分子,知道日本的残酷暴行很多。虽然日本已经投降了,日本宪兵一定要消灭抗日的知识分子。这种非法暗杀行为是‘战犯’干的。战犯这个名称,是从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郁达夫是日本宪兵为了掩饰他们的战犯行为而加以秘密暗杀的。”“我在1946年写给全国文艺界协会的一份报告书中说过:‘从达夫一生在文艺上的造诣以及他在沦陷时期的言论行动来看,我不能不承认他有他的伟大。他的伟大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几十年过去了,今天我还是坚持以上这个基本看法。我觉得,现在我们纪念郁达夫,对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艺术倾向和政治态度作出评价,首先不应忽视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他所坚持的‘五四’精神。”
1985年9月27日,新华社报道: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之事已从日本学者铃木正夫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得到证实。日本横滨市立大学副教授铃木正夫早在1966年,他就开始了对郁达夫南洋流亡生活的研究。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又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作调查,先后寻访了上百名了解情况的日本人士。前不久,铃木正夫经过种种努力,终于找到了当年下令杀害郁达夫的日本宪兵班长。这名宪兵班长承认,是他下达了杀害郁达夫的命令,从而证实了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杀害的推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郁达夫被追认为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1957年6月颁发了烈士证。 在美国总统卡特参与下,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于1978年9月6~17日在华盛顿附近的美国总统休养地戴维营就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后埃以双方签署了《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两份文件,即戴维营协议。《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纲要》主要内容有:在五年过渡期内,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居民实行自治和成立自治政府,以色列负责安全,约旦参加警察部队;允许以色列在规定的地方保留军队;五年内由埃、以、约同当地巴勒斯坦人民代表讨论决定这两个地方的归属问题;邀请约旦参加中东和平问题的谈判。《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规定:西奈主权归埃及,埃、以在3个月内签署和约;在和约签署后的3~9个月内,以色列从西奈的部分地区撤出,埃及同以色列即建立外交关系;和约签署2~3年内,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以色列在西奈的军用机场归还埃及,作为民用;允许以色列船只通过苏伊士运河、蒂朗海峡和亚喀巴湾;定居点问题由以色列议会在两周内讨论决定。戴维营协议签署后,以色列除拒绝交出位于亚喀巴湾附近的塔巴地区外,按“埃以和平条约纲要”规定分期撤出了西奈,埃以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因以色列顽固坚持霸占巴勒斯坦的立场,《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未能实施。戴维营协议曾遭到包括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内的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反对。 生物圈二号 1994年9月17日,一度曾引起轰动的美国“生物圈2号”内的第二批总共7名试验人员,提前离开了在其中生活了6个多月的人造小地球。
“生物圈2号”位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东北方向55公里的沙漠地带。17日,当第二批人员离开这一人造小地球时,都显示出了营养良好、身体健康的状态,与每人平均体重在两年时间内下降超过11公斤的首批人员当初露面时呈现的瘦削、憔悴面容形成了鲜明对照。
生物圈二号(Biosphere2)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南部的Oracle地区,是爱德华P巴斯及其他人员主持建造的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占地1.3万平方米,大约有8层楼高,为圆顶形密封钢架结构玻璃建筑物。“生物圈二号”建造于1987年到1989年之间,它被用于测试人类是否能在以及如何在一个封闭的生物圈中生活和工作,也探索了在未来的太空殖民中封闭生态系统可能的用途。“生物圈二号”使得人们能在不伤害地球的前提下,对生物圈进行研究与控制。“生物圈二号”的名字来源于它的原始模型“生物圈一号”,即地球。
如今,“生物圈2号”的总体目标也已经转化为研究地球上的人类生活环境,其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不利条件恰好转变成了帮助确定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趋势对人类潜在影响的最有利因素。
1997年9月17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出席国际全面禁止杀伤性地震大会的89个国家的代表经过紧张谈判后,于17日通过一项关于全面禁止杀伤性地雷的国际协议草案。
全面禁止杀伤性地雷协议草案规定,禁止生产、出口和使用杀伤性地雷,现储存的所有杀伤性地雷在4年内予以销毁,现有的所有布雷区在10年内予以清理。所有这方面的工作都将在联合国代表监督下进行。
与会的美国代表对这一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美国建议在禁止杀伤性地雷方面允许一些例外。如允许一些易遭受进攻的国家布雷,并主张朝鲜半岛的地雷至少再使用九年。但这些建议未得到其他国家代表的支持,美国代表因而收回建议并退出了会常美国总统克林顿17日在白宫宣布,由于奥斯陆国际会议提出的禁止杀伤性地雷条约“不符合美国利益”,他将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历史上9月17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9月17日提供历史上9月17日是什么日子,9月17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9月17日星座
2024年9月17日是什么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