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9月14日在历史上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9月14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9月14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786年 阿巴斯王朝哈里发哈迪
891年 教皇史蒂芬五世
1321年 欧洲中世纪文学家但丁逝世
1368年 明朝军队开至元大都齐仕门外,明军攻城而入,元朝灭亡
1404年 奥地利公爵阿尔伯特四世
1523年 教皇埃德里安六世
1712年 意大利天文学家乔凡尼.多美尼科.卡西尼
1769年 德国学者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
1774年 俄国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在遭到决定性的失败,被一批哥萨克领导人出卖后,被俘入狱 次年1月被沙皇政府处死
1783年 乾隆皇帝在热河接见英商使者马甘尼
1812年 俄国军队火烧莫斯科以阻挡拿破仑的入侵
1814年 美国青年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为搭救朋友被扣留在英军船上 这日黎明,斯科特遥望美军要塞星条旗,一口气写成了《星条旗之歌》,迅即流传开来 1931年3月,国会决议星条旗为正式的美国国旗
1823年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
1836年 美国副总统阿隆.布尔
1849年 “生理学之父”巴甫洛夫诞生
1851年 美国小说家库珀
1852年 英国军事家、政治家阿瑟.韦尔斯利
1861年 清廷御史董元醇上疏提出“暂请皇太后垂帘听决”,那拉氏要辅政大臣照办,肃顺“令军机处拟旨驳还”
1867年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4年 清政府抗议日本出兵台湾,日本派全权大臣大久保利通在北京与奕沂商议台湾事件
1901年 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利遇刺身亡
1906年 我国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耕作学创始人之一沈学年出生
1910年 中国武术家霍元甲
1911年 沙俄总理斯托雷平遇刺身亡
1914年 德军参谋总长赫尔姆斯.约翰内斯.毛奇将军,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指挥马恩河战役失败而被解职
1922年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始
1926年 新小说派的重要作家和理论家米歇尔.布托尔出生
1927年 现代舞蹈先驱邓肯逝世
1930年 德国举行国会选举,希特勒的国社党从过去的十二席增加到一百零七席,一跃成为大党,仅次于143席的社会党
1937年 保护地中海贸易安全的尼翁协定签字
1938年 王稼祥传达共产国际的决定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
1945年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
1946年 法越临时协定签订
1950年 我国与瑞士建交
1950年 我国与列支敦士登建交
1957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
1959年 北京火车站建成
1960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成立
1966年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县以下农村文化大革命的规定》
1979年 计划生育提倡者马寅初彻底平反
1980年 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5年 国家科委拟订了“星火计划”
1988年 我国再度恢复军衔制
1989年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领导人努乔马重返故土
1990年 张晓楼教授成为我国第一位角膜捐献者
1991年 我国与立陶宛建交
1991年 停止黑人间暴力冲突的南非和平协议签署
1993年 江泽民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撰写序言
1996年 波黑举行战后首次选举
1997年 世界杯跳水赛闭幕,中国队获六枚金牌
1998年 国家主席杨尚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2000年 亚欧海底光缆全线开通
2002年 南京汤山发生严重中毒事件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9月14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9月14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1321年9月14日,是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向近代资本主义转变的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但丁逝世的日子。他的史诗《神曲》是举世闻名的鸿篇巨制。

    1265年6月,但丁诞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没落小贵族家庭。当时,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最繁荣的手工业中心和文化中心。但丁在少年时代就勤奋好学,他对拉丁文、诗学、修辞学、古典文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无不研究,使他在青年时就成为一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人。

    13世纪的意大利,在政治上处于分裂状态。北部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天高皇帝远,神圣罗马皇帝统治不到这个地方,仍然是域邦林立,真正拥有实权的是意大利的教皇。当时在佛罗伦萨有两个党,一个叫威尔弗党,代表市民阶级和城市小贵族的利益,主张依靠教皇统一意大利。另一个叫吉伯林党,代表封建贵族,又称皇帝党。两党斗争很激烈。但丁青年时代就参加威尔弗党,24岁时,他参加了对吉伯林党的作战,这是他参加政治斗争的开始。

    1266年,威尔弗党战胜吉伯林党,掌握了佛罗伦萨的政权。但丁以医生和药剂师行会的代表资格参加了佛罗伦萨的最高级会议,被任命为六名行政官之一。从事共和政权的建设。后来威尔弗党又分裂为代表贵族利益的黑党和代表银行家商人利益的白党,但丁站在白党一边。

    1302年,黑党在教皇支持下掌了权,对白党大肆迫害,但丁因拒不认罪,被判处终身流放。但丁在流亡过程中,周游了许多城市,广泛接触到意大利动乱的现实和平民阶层的困苦生活,加深了对意大利的认识,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向反动势力屈服。反动势力答应他,只要宣誓忏悔,缴纳税款,就可以赦免。但他拒绝,最后在流放中死去。

    他的作品有:《飨宴》(1304~1307)是注释自己的诗作,介绍古今文化知识,提供精神食粮。《论俗语》(1304~1305)论述意大利语言的历史演变和特点,批判中古文人推崇拉丁文的偏见,为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帝制论》(1310~1313)阐述了政教分离,相互平等的观点。伟大史诗《神曲》的写作,始于放逐初年(约1307),完成于逝世以前不久,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每部33歌,加上序曲,共100首,计14233行。作品以诗人自己为主人公,描述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贝娅特丽齐分别引导下游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情形。《神曲》深刻地反映出从封建的中世纪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的时代的历史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同时又广泛地描绘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状况,故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但丁谴责教会干涉世俗政治、破坏意大利统一的罪恶,批判僧侣阶级的贪婪、骄横和腐败。他摒弃中世纪一切归于神的观念,强调人赋有理性和自由意志,应该奋发向上,去创造自己的命运。《神曲》批判中世纪蒙昧主义,提倡学习文化,追求美德和知识,赞美人的才能和智慧。诗人对鱼肉人民的封建领主、横行不法的贪官污吏、重利盘剥的高利贷者、追逐金钱的市民阶级,也提出了严峻的批判。诗中也反映出但丁没有彻底摆脱中世纪思想和神学观念的羁绊。《神曲》结构宏伟缜密,刻划物态生动有力,韵律严谨优美。它原名《喜剧》,表示作品以光明和欢乐结局。后人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称作品为“神圣的”《喜剧》,中译本通称《神曲》。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Pavlov,IvanPetrovich1849~1936)

    俄国生理学家。1849年9月26日生于梁赞镇,1936年2月27日卒于列宁格勒。1875年从圣彼得堡大学数理系生物科学部毕业后,进入军事医学院深造,1879年在该院获学士学位,1883年获博士学位,任生理学讲师。1884~1886年在德国路德维希和海登海因实验室进行心血管和胃肠生理学的研究。1888年在彼得堡包特金实验室进行循环和消化生理学的研究。1890年任军事医学院药理学教授,1891年起兼任实验医学研究所生理研究室主任。晚年他又领导了苏联科学院生理研究所的工作。十月革命后,在列宁格勒建立了专门研究条件反射的实验站。

    巴甫洛夫从小就继承了父亲勤劳好学的美德。当时的俄国,科学还比较落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极少。19世纪60年代,俄国一些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如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与社会生活和科学上的反动思想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革命先驱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甫洛夫,而真正引导他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是谢切诺夫的名著《大脑反射》。俄国生理学派的创始人谢切诺夫在书中抨击了神学思想,在哲学上证明了物质、存在为第一性,意识、思维为第二性的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我要知道人是怎样构造的,帮助人们成为健康、聪明、幸福的人。”怀着这一理想,巴甫洛夫踏上了揭示生命奥秘的人生旅途。他从事生理学研究60余年,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从事心血管神经调节的研究,提出了心脏营养神经的概念。1878年至1890年,巴甫洛夫重点研究血液循环中神经作用的问题。当时,神经系统对于许多器官的支配作用和调节作用还没有被人们清楚地认识。在极为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巴甫洛夫坚持研究。他发现了胰腺的分泌神经。不久,他又发现了温血动物的心脏有一种特殊的营养性神经,这种神经只能控制心跳的强弱,而不影响心跳的快慢。科学界人士把这种神经就称为“巴甫洛夫神经”。巴甫洛夫自此开辟了生理学的一个新分支——神经营养学。

    从1891年开始,巴甫洛夫进入他研究工作的第二个时期——消化系统的研究。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如唾液瘘、食道瘘、胃瘘、胰腺瘘等),不用被麻醉的动物做急性实验(每次实验完了,动物也就死掉了)而是用健康的动物做慢性实验,从而能够长期观察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他还创造了多种外科手术,把外科手术引向整个消化系统,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彻底搞清了神经系统在调节整个消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把总结发表在《主要消化腺讲义》一书中。巴甫洛夫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

    从1903年起,巴甫洛夫连续30多年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发现了大脑皮层机能的活动规律。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其代表作是《大脑两半球活动讲义》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性研究实验20年》。巴甫洛夫创立的动物和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给唯心主义心理学以致命的打击,为创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晚年的巴甫洛夫转向精神病学的研究,认为人除了第一信号系统(即对外部世界直接影响的反应)外,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引起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重大变化的语言。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学说揭示了人类所特有的思维生理基础。

    1907年他当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后又被英、美、法、德等22个国家的科学院选为院士。他是28个国家(包括中国)生理学会的名誉会员和11个国家的名誉教授。

    1936年2月27日,86岁高龄的巴甫洛夫因病逝世。他在给青年科学工作者留下的遗嘱中说,他希望献身于科学的青年们“首先是循序渐进。……第二是虚心。……第三是热情。……”这正是巴甫洛夫一生科学研究精神的写照。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株萍铁路是专为运输萍乡煤矿的煤炭而建的。路矿两局共有工人1.3万余人。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厂矿之一。汉冶萍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安源路矿工人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

    由于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传统,安源路矿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1921年秋,毛泽东同志亲自到安源路矿工人中开展工作。随后,党又派李立三同志去安源常驻,先后在工人中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和共产党支部,成立了工人俱乐部。

    1922年,资本家请萍乡县署正式布告查封俱乐部。路矿当局一连三月拖欠工人工资,使工人生活陷入绝境。工人俱乐部提出的保护俱乐部和改善工人待遇等要求没有得到答复。9月14日凌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工人们挫败路矿当局收买工贼复工、企图暗杀李立三等阴谋。我党又派出刘少奇为代表与路矿当局进行谈判,迫使他们答应了工人提出的13项条件。18日早晨,双方在罢工条件上签字,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罢工斗争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养成无产阶级支配社会的潜伏势力”,最终将社会改造成没有阶级压迫、产业公有的社会。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主要口号“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安源工人过去20多年间的屡次反抗均遭失败,而这次罢工取得了胜利,使工人深切认识到团结奋斗的重要,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阶级觉悟和组织性。罢工胜利后不久,工人俱乐部的成员就由罢工前的700多人猛增到1.2万多人。路矿全体工人团结起来,形成了以中共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工人俱乐部为公开组织形式的阶级队伍。在此基础上,安源工人俱乐部同粤汉铁路工人联合成立了粤汉铁路总工会,并发起成立了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和汉冶萍总工会,又与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建立了联系。最后,铁路工会联合起来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从而大大推动了工人阶级的全国大联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影响深远,成为中国工运史上一次著名的罢工事件。

    艾莎道拉邓肯

    艾莎道拉邓肯,现代舞蹈创始人,1878年5月27日生于美国旧金山。父亲是诗人,母亲是家庭音乐教师。邓肯5岁上学,因家住海边,她常独自一个人去海滩玩。后来她回忆道,“我最初跳舞的观念就起源于大海的波浪。”

    艺术对她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母亲弹琴时,她总是静静地坐在旁边听着。她喜欢这种自然的状态。因此,她对古典舞蹈的刻板产生反感,她主张把舞蹈建立在自然的节奏与动作上。

    从1899年起,她开始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1921年11月7日,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之际,她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的庆祝会上表演了舞蹈《国际歌》。列宁不仅为她的精彩舞蹈鼓掌叫好,还同观众一起为她的舞蹈伴唱。但她回到美国后遭到报纸的攻击,还被剥夺了美国公民的资格。

    她在一次小型晚会上与俄罗斯著名诗人叶塞宁一见钟情,并成为伴侣。由于叶塞宁的神经质使他不能忍受邓肯被众人的追捧的情景,后来叶塞宁自杀。

    1924年,邓肯漂流至法国,靠微薄的收入糊口。1926年叶塞宁诗集出版并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稿费很多。莫斯科法院将30万法郎的遗产交给邓肯。这时的邓肯确实需要钱,可她却将这笔钱全部赠给了叶塞宁的父母和妹妹。她说,“她们比我更需要。”

    1927年9月14日,邓肯在法国出席一个音乐会时,她的红色披肩被车轮卡住,邓肯就这样被活活勒死,年仅49岁。一位才华横溢的现代舞蹈大师就这样孤寂地死去。
    1946年9月14日,法国皮杜尔政府同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理范文同在法国枫丹白露签订《法越临时协定》,亦称《九.一四协定》。

    《九.一四协定》主要内容有:肯定1946年3月6日签订的《法越初步协定》;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和暴力行动,不得逮捕任何忠于本国的法、越人民;越南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经济、文化利益,法国尊重越南南部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但关于越南南部主权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自主问题仍未解决,规定在1947年1月前继续谈判。1946年12月,法国撕毁《法越临时协定》。
    瑞士(全称瑞士联邦。位于中欧的内陆国。意为“焚烧”,来源于州名——施维茨。面积41284平方公里。人口706.2万人(1995),瑞士人占83.1% ,余为外籍人。德、法、意语均为官方语言。居民的44% 信奉基督教新教,48% 信奉天主教。首都伯尔尼。矿藏仅有少量的煤、铁、石油和铀。水力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27% 。属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1275瑞士法郎。农产品有小麦、燕麦、马铃薯、甜菜;粮食不能自给。畜牧业发达。工业部门有机械、化工、纺织、钟表、食品加工。主要出口机械、冶金、化工医药、钟表、纺织品、服装、食品;进口原料、燃料半成品和耐用消费品。11世纪起处于罗马神圣帝国统治之下。1291年8月1日(后被定为国庆日),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三个州在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斗争中秘密结盟,此为瑞士立国之初。1499年摆脱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而获事实上的独立。1798年被拿破仑吞并。1803年恢复联邦。1815年被维也纳会议确认为永久中立国。1848年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政局稳定。自1959年起一直由激进民主党、社会党、基民党和中间民主联盟联合执政。1950年9月14日同中国建交。
    列支敦士登,全称列支敦士登公国。意为“发亮的石头”。位于中欧莱茵河上游东岸的内陆国,西邻瑞土,东接奥地利。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29386人(1991年底),多为列支敦士登人;外国人占37.5% ,主要有瑞士人、奥地利人等。官方语言为德语。87% 的居民信奉天主教,8.5% 信奉基督教。首都瓦杜兹。资源有大理石,森林覆盖率34.8% 。属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工业主要有冶金、仪表、陶瓷、化工、医药、电子、纺织和食品加工等。真空镀膜产品和假牙生产享有国际声誉。农业以种植饲料和畜牧为主。旅游业发达。邮票业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人均收入40345瑞士法郎(1991年,约合28100美元)。原系神圣罗马帝国王侯的采邑,1719年6月查理六世封瓦杜兹和施伦堡两地为公国,以当时公爵的姓氏命名。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列加入拿破仑控制下的“莱茵联盟”。1815年加入“德意志联盟”。1866年宣告独立。在两次大战中均保持中立。国庆节为8月15日,即天主教的圣母升天节。1988年9月,中列驻瑞士使馆通过换文确认两国建立直接关系并同时确认:根据列瑞1919年达成的协议和1951年瑞驻华公使馆同中国外交部的换文,瑞代表列在华利益,这即表明中瑞1950年9月14日建交时中列同时亦建立了外交关系。

    石油输出国组织标志

    石油输出国组织(英语:Organizationofthe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油盟或欧佩克)是一个国际组织。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为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维护石油收入,1960年9月10日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代表在巴格达开会商议成立一个协调机构,9月14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成员国由最初5个增加到现时12个,即卡塔尔(1961年加入)、利比亚(1962年加入)、阿尔及利亚(1969年加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年加入)、尼日利亚(1971年加入)、厄瓜多尔(1973年加入,1992年退出,2007年再加入)和安哥拉(2007年加入),而印度尼西亚(1962年加入)和加蓬(1975年加入)则分别于2008年和1995年退出该组织。该组织总部于1965年起设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现任秘书长为尼日利亚前石油部长里尔瓦努卢克曼(RilwanuLukman)1995年1月1日任职。

    根据该组织的法令,其成立的目的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和价格,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并藉撇除有害和不必要的波动,策划出不同的方法来确保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稳定;给予产油国适度的尊重和必不可少而稳定的收入;给予石油消费国有效、经济而稳定的供应;并给予石油工业投资者公平的回报。
    1988年9月14日,为利于军队的管理和指挥,解放军再次恢复军衔制,并在北京举行解放军上将军官授衔仪式。

    军衔制是在1965年三届人大九次会议上取消的。

    1987年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恢复军衔制,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新的军衔等级为: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9月14日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徐信、郭林祥、王诚汉、赵南起、李德生、张震、尤太忠、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
    立陶宛,全称立陶宛共和国。意为“多雨水的国家”或“(河水)流动”。位于波罗的海东部,面积65200平方公里。人口371.3万(1996),81.6% 为立陶宛族,8.4% 为俄罗斯族,7% 为波兰族,余为白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等。官方语言是立陶宛语。主要信奉天主教(立陶宛人和波兰人),其次是东正教(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等)。首都维尔纽斯。资源贫乏,主要有煤炭、矿物、建筑材料等。森林覆盖率为26.4% 。工农业较发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00美元(1995)。货币名称立特。工业以发展消耗金属少的工业部门著称,如电子、电机和无线电器材、计算机设备、仪表和机床制造。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主要出口产品为食品、饮料、烟、纺织品、机床、电子设备、畜牧产品;进口黑色金属、化工制品。公元1240年建立立陶宛大公国。1569年与波兰合并为波兰立陶宛王国。1795年和1814年曾大部或全部并入俄罗斯。立人民参加了1905~1907年的革命、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8年2月16日,立宣布独立(国庆日),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40年6月,苏军进入立陶宛。1940年7月21日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3日加入苏联。1989年12月立陶宛共产党宣布脱离苏共。1990年3月11日正式宣布独立,改国名为现名,恢复1940年前的国旗、国徽。1991年9月6日获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91年9月14日同中国建交。
    1984年9月,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和因卡培自由党两派黑人首次发生暴力冲突。此后,暴力冲突日趋扩大,愈演愈烈。1990年8月起,非国大和因卡塔的支持者之间的冲突达到白热化程度,两派黑人手持长茅、斧头等武器在黑人区街道上械斗、厮杀。

    7年间,已有1.1万名黑人死于非命。暴力冲突危及南非和平进程和反种族隔离的斗争,非国大和因卡塔领导人曾就冲突问题举行几次会晤,但未能达成谅解。1991年5月,一批南非宗教界和工商界人士出面向有关方面斡旋,终于在8月中旬达成原则协议。

    23个政党、团体和群众组织的300余名代表在约翰内斯堡的卡尔顿旅馆召开全国和平会议。南非总统德克勒克、非国大主席曼德拉、因卡塔自由党主席布特莱齐等各党派、组织的领导人签署了《卡尔顿和平协议》。

    协议旨在停止黑人间的暴力冲突,规定各政治党派的行动规则;建立调查警察失当行为和政治暴力行动的委员会;要求各党派不煽动或诉诸暴力;成立一个由多党参加的全国和平委员会监督和平协议的实施。白人右翼政治组织和立场强硬的黑人组织阿扎尼亚泛非主义者大会和阿扎尼亚人民组织未在协议上签字。该协议是南非各党派为结束历时7年的黑人暴力冲突而迈出的第一步。
    2000年9月14日,随着亚欧海底光缆上海登陆站的开通,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参与建设、连接亚欧海底33个国家和地区的亚欧海底光缆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建设正式开通。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国际通信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亚欧海底光缆系统西起英国,经地中海连接法国、意大利等国,通过红海进入印度洋到新加坡,然后再向东,经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到达中国,最后通达日本、韩国。它全长约3.8万公里,连接33个国家和地区,共计39个登陆站。亚欧海底光缆系统在我国上海、汕头各设1个登陆站。


历史上9月14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9月14日提供历史上9月14日是什么日子,9月14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9月14日星座

2024年9月14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日历2024年日历表,请记住本站网址:

日历狗: http://rrrg.com.cn

欢迎搜索"日历狗"进入本站

黄道吉日吉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