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逝世
朱德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已故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誉为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在抗日战争期间,被以中国国民党为主的中华民国授予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上将衔。
1886年12月1日,朱德生于四川省北部山区仪陇县乡间一户客家人贫苦农家。少年就读于私塾,1905年(19岁)用“朱建德”的名字考中秀才。
1927年8月1日以国民革命军第9军副军长、南昌市公安局长身份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南下,朱德奉命率第25师留守广东大埔县三河坝,辗转投奔驻守韶关的滇军故旧范石生。1928年1月朱德与陈毅在湘粤赣边境发动湘南起义。1928年4月湘南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秋收起义的农民军队会师于宁冈砻市,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朱德是游击战十六字诀的主要提出者。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2年朱德、周恩来等指挥红一方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红军从游击战向大规模山地运动战转变,技战术水平有质的提高。1934年1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33年至1934年,朱德、周恩来、博古、李德等指挥五次反围剿战争。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开始长征。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8月,朱德离开中央红军,随张国焘左路军行动。张国焘另立中央,因朱德的反对没有奏效。1936年10月朱德、贺龙、任弼时、张国焘率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朱毛会面后,毛泽东称赞他对张“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1946年至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0年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位于十大元帅之首。1956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59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直至1976年逝世。
与朱德交情最深的外国人是史沫特莱。1937年1月,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在丁玲的陪伴下来到延安,当天晚上,便前往朱德的司令部。第一次会面给史沫特莱极大的触动。抗战初期,朱德和史沫特莱在山西相处了9个月之久。就在与朱德谈话的时候,史沫特莱已经打定了要写一本朱德传记的主意。但直到她去世后,1956年这本传记《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才得以出版。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这本著作和斯诺的《西行漫记》并列,被称为外国人描述红军和中共抗战的经典著作。1950年10月,史沫特莱的骨灰及衣箱离开英国通过货船运抵中国。她逝世前要求德国德底兹出版社将其版权版费交给朱德。1951年5月6日,在她逝世一周年之际,她的骨灰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总司令在墓碑上亲笔书写了金色题字: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建国后,朱德的业余爱好是种植、欣赏兰花。薄一波曾说:“朱老总经常讲兰花。他说,自古以来,政治上不得意的人都要种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