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7月28日在历史上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7月28日)


历史上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的今天 7月28日是什么日子、发生了什么
450年 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创始人聂斯脱利被拜占庭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二世流放到埃及
1101年 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逝世
1741年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逝世(1678年出生)
1750年 德国作曲家巴赫逝世
1794年 罗伯斯庇尔被处死
1804年 费尔巴哈诞生
1817年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去世
1821年 秘鲁国庆日
1841年 道光皇帝谕令沿海各省撤兵
1878年 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
1904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切连科夫(Pavel A.Cherenkov)出生
1908年 我国最早设立的国家储蓄银行
1937年 抗日英雄赵登禹殉国
1938年 秘鲁前总统藤森出生
1949年 英舰“紫石英”号逃出长江口
1960年 英国女作家伏尼契逝世
1961年 台湾男艺人庾澄庆(哈林)出生
1964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斯(Charles Hard Townes)出生
1965年 香港女歌手陈慧娴出生
1973年 台湾摇滚乐团五月天的鼓手冠佑出生
1976年 唐山大地震
1980年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经济搞活的问题
1981年 韩国影星赵寅成出生
1984年 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
198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
1990年 王震副主席再访北大荒
1994年 我国与拉脱维亚关系正常化
1998年 艾滋病蔓延中国大陆所有省区
2008年 原国家测绘总局局长李廷赞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7月28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7月28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重大历史事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SebastianBach,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尽管他的音乐并没有开创新风格,但他的创作使用了丰富的德国的音乐风格和娴熟的复调技巧。他的音乐集成了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精华。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度过了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同作曲家韩德尔和泰勒曼齐名。但由于音乐的风尚迅速转向为洛可可和古典主义风格,巴赫的复调音乐音乐被视为陈腐之物,其成就长时间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仅仅作为管风琴演奏家而闻名。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舒曼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受难曲,并且由作曲家门德尔颂在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颂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获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在西方音乐史上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布拉姆斯Brahms被尊称为德国“3B”。

    罗伯斯庇尔

    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革命家。

    1789年第三等级选举他为代表出席三级会议。他在国民议会中发言500余次,提出不少民主措施而深孚众望。他参与领导对路易十六的审判。

    1793年5月31日领导法国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建立雅各宾派专政。执政期间,力图实现卢梭的人民主权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曾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宗教措施,粉碎了国内外敌人颠覆共和国的阴谋,捍卫了革命成果,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但反对无偿平分土地,先后镇压疯人派、埃贝尔派和丹敦派,破坏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盟。

    1794年7月27日在热月政变中被捕,次日晚,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

    罗伯斯庇尔尔是法国大革命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由于他的手稿和笔记未能全部保存下来,为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而对他的评估也往往反映出评论者本人的意识形态。

    有些人认为他过于理想主义或思想僵硬,缺乏实际行动能力,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善于审时度势,能够抓住适当时机采取行动。批评者称他自我中心、疑心过重、不通人情;支持者则称赞他廉洁正直、目光敏锐,以国家和革命为重。一些人批评他见风使舵,不断改变立场,但也有人认为他坚持的原则和目标始终未变,只根据形势选择达到目标的不同手段。一般认为他在热月期间表现失常,引起国民公会恐慌,造成自己的失败。一些人猜测他当时对革命丧失信心,因此采取自毁行为,也有人批评他愚蠢无能,自作自受。

    罗伯斯庇尔在恐怖统治时期扮演的角色是争议最大的问题。批评者认为他是恐怖统治的理论家,极端残忍,双手沾满鲜血,应为恐怖时期大量无辜者遇害负责。部分支持者则指出富歇和俾约-瓦伦等人杀人如麻,远远超过罗伯斯庇尔,认为他在公安委员会实际起到了节制激进派的作用。包括拿破仑在内的一些同时代人认为他在热月期间本打算节制恐怖,惩罚滥杀无辜的富歇等人,才导致后者与右派联合,但一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一些支持者认为法国当时内忧外患,实施恐怖专政不可避免,但批评者则认为恐怖开创了危险的先例,得不偿失。

    位于纽伦堡的费尔巴哈纪念碑

    费尔巴哈(1804—1872)德国古典哲学中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基督教的本质》、《未来哲学原理》。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资产阶级民主制,代表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激进集团的利益。在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他抛弃了极有影响的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恢复了唯物主义应有的权威,这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对宗教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反映。他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主张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批判黑格尔把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加以颠倒,主张物质先于精神。他把自然界与人提到了首要的地位,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规律性与必然性。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上的自然人,而不是社会的人,因此他的唯物主义是“人本学唯物主义”。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时,丢掉了其中的辩证法,看不到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不了解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还鼓吹普遍的爱的宗教、爱的道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时,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内核”。
    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
    生于英国汉普郡,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奥斯汀兄弟中詹姆斯和亨利后来也从事神职,弗朗西斯和查尔斯则成供职英国海军。简与她的姐姐卡桑德拉关系密切,她们之间的信件为后世奥斯汀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卡桑德拉为简所作的画像目前保存在伦敦的国家肖像馆内。
    奥斯汀一生未嫁。1796年,她与后来成为爱尔兰最高法官的汤姆勒佛伊(TomLefroy)有过短暂的罗曼史,据传他就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的原型。1802年,一名比奥斯汀小六岁的富有男子哈里斯彼格威瑟(HarrisBigg-Wither)向她求婚。奥斯汀最初接受了,次日又改变主意拒绝了他。
    1816年,奥斯汀的健康状况恶化,她于1817年搬到温彻斯特疗养,并于同年7月病逝。葬在温彻斯特大教堂。
    1811年,在兄长亨利的资助下,奥斯汀的出版了第一本小说《理智与情感》。而她最著名的作品则是《傲慢与偏见》。奥斯汀所处的年代正是浪漫主义方兴未艾之际,但是奥斯汀的作品不属于浪漫主义,而更接近新古典主义的风格。比起同时代的华兹华斯和拜伦,奥斯汀的精神也许接近休谟和洛克。
    刚获出版时,奥斯汀的作品并未获得很高声誉,然而司各特爵士对她评价很高:“这位年轻的女士很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和人物,是我所见之中最高妙的。”奥斯汀对司各脱也很欣赏。在奥斯汀的最后一部小说《劝导》中,小说人物对司各脱的作品赞赏有加。而早在《理智与情感》中,女主人公玛丽安已经将司各脱司各脱视为最爱的作家之一了。
    另一方面,也有人对奥斯汀持批评意见。比奥斯汀稍晚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批评她的视角过于狭隘。马克吐温则更为尖刻地说“一个图书馆只要没有奥斯汀的书就是好图书馆”。
    1878年7月28日,美国卸任驻华公使蒲安臣在华盛顿代表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续增条约》即《蒲安臣条约》。

    1878年2月25日,清政府派遣的中国出使团由蒲安臣率领从上海乘轮船出发,经日本横滨赴美,于4月1日抵旧金山,5月1日赴巴拿马,5月23日抵纽约,6月6日,蒲安臣及使团成员会见美总统。7月28日蒲安臣擅自越权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务卿西华德签订该约,条约在表面上互相平等,实际上在“平等”、“自主”的言词下,使美国掠夺华工及在中国设立学堂合法化,这是国际外交史上的奇闻。

    伏尼契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是世界名著《牛虻》的作者,她于1864年出生在爱尔兰科克市,原名丽莲.蒲尔。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数学家,在她还不满周岁时去世。丽莲早年丧父,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她在18岁时得到亲友的一笔遗赠,只身前往德国求学,于1885年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

    1887年,丽莲学成归国,在伦敦结识了一些流亡的各国革命者,其中俄国民粹派作家克拉甫钦斯基(笔名斯吉普涅雅克)对她在政治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有很深的影响。丽莲通过他在俄国旅游了两年,和当时彼得堡的革命团体有过很多接触。丽莲曾在一个俄国将军家里担任家庭教师,她利用自己的职务和外侨身份作掩护,替关押在沙皇牢狱里的爱国志士传递衣服和信件。后来有个受她帮助的波兰革命者米哈依.伏尼契从西伯利亚流放地逃到伦敦,他与丽莲.蒲尔一见钟情,并于1892年结为夫妇。婚后,这对夫妇积极参加俄国流亡者的活动,丽莲.伏尼契担任流亡者的杂志《自由俄罗斯》的编辑,还出版了一部《俄罗斯幽默》文集,翻译介绍了果戈里和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丽莲.伏尼契还结识了普列汉诺夫,并曾在恩格斯的家里作过客。在丽莲.伏尼契结识的革命者中,有一些进行过意大利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流亡爱国者,她从他们那里汲取了文学创作的素材。

    1889年,丽莲.伏尼契开始创作一部反映意大利人民革命的小说,为此她曾前往意大利,到档案馆和图书馆搜集历史材料。8年以后她的小说在伦敦出版,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牛虻》。《牛虻》是一部艺术上非常感人、思想上又比较进步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资产阶级出身的青年牛虻的高大形象,曾经使很多青年受到巨大的鼓舞,走上革命的道路。尼.阿.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就曾对牛虻的勇敢和非凡的毅力作出高度的评价。

    此后,伏尼契又陆续写过一些其他的小说。1904年,她创作了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奥丽维亚.拉塔姆》。1910年,又写了以牛虻出走后的经历为题材的《中断了的友谊》,1945年,她写了以牛虻的曾祖母和祖母的生活经历为题材的《脱下你的靴子》。伏尼契虽然写出了像《牛虻》这样的在世界许多国度都拥有广泛读者的著名小说,但是她本人却受到本国资产阶级文学界的冷落,她在晚年移居到美国,于1960年7月28日在美国逝世,终年96岁。

    唐山大地震记念建筑(天津市抗震纪念碑)

    唐山大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发生在距离北京只有150千米的河北省唐山市的特大地震,震源距地面6千米,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造成24.2万人死亡,重伤16.4万人。

    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03时42分53.8秒(协调世界时19时42分53.8秒),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是里氏7.8级,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地震持续约10秒。有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当日07时17分20秒和当日18时45分34.3秒,分别于河北省滦县和天津汉沽发生两次较强烈余震,余震的震级分别为里氏6.2级和里氏7.1级。两次余震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使得很多掩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被继续倒塌的建筑物夺去生命。

    地震造成的大规模伤亡和损失主要归结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和突然性。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

    唐山被认为地处地震灾害发生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很少建筑拥有较高抗震级别,而且整个城市位于相对不稳定的冲积土之上。地震摧毁了方圆6至8千米的地区。许多第一次地震的幸存者由于深陷废墟之中丧生于15小时后的7.1余震。之后还有数次里氏5.0至5.5余震。在地震中,唐山78% 的工业建筑、93% 的居民建筑、80% 的水泵站以及14% 的下水管道遭到毁坏或严重损坏。

    唐山大地震事隔三年之后的1979年11月17日至22日召开的地震学会成立大会,才首次披露唐山大地震的具体死亡人数。官方提供的死亡数字为242,769,其它数据或数倍于此。以官方人数计,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因为唐山大地震而成为孤儿的人数有4204人,庞大的人数令灾后重建更困难。另有16.4万人重伤,7200个家庭全家在地震中死亡。

    虽然救灾工作在震后立即进行,但由于受到过于偏激的“自力更生”思想的影响,震后中国政府拒绝国际援助。有很多人认为若中国政府愿意接受外国援助,可以大大减低死亡人数。
    第23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有140个国家和地区的7800多名运动员参加,共设21个比赛项目(221个单项)和2个表演项目,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体育代表团353人赴会,其中运动员225人,另有参观团31人,记者团67人,国际裁判13人,应邀作为贵宾和客人的还有体育领导人。中国派这样大型的代表团全面参加奥运会,以前还未有过,因而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

    中国参加奥运会已有52年的历史。首次参加是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地点也在洛杉矶。1936年和1948年参加了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参加了第15届奥运会。以后我国台湾运动员多次参加奥运会,优秀选手杨传广和纪政都获得名次,但从未得过金牌。

    这届奥运会是1979年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后首次参加。中国台北奥委会也派出67人的代表团参加这次盛会。海峡两岸的体育健儿在奥运会相逢,还是第一次。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21个项目中的16项比赛,健儿们不畏强手,勇于拚搏,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荣获15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还获得14个第4名,9个第5名,7个第6名,8个第7名,8个第8名,打破了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没有拿过一块金牌的历史。所获金牌数占第4位,仅次于美国、罗马尼亚和联邦德国,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突破。中国台北运动员获得举重比赛和棒球表演赛铜牌各一枚。
    拉脱维亚,全称拉脱维亚共和国。以民族名命名,意为“铠甲”、“金属制的服装”。位于波罗的海东岸,面积64600平方公里。人口248.5万(1996),拉脱维亚族占52%,俄罗斯族占34%,白俄罗斯族绝大多数拉脱维亚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少数人信罗马天主教。首都里加。工农业较发达,工业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居首位。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27.16亿拉特。资源有泥炭、白云石、石英砂等。森林覆盖率为38%。工业主要生产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和医疗器械,此外还有金属加工、化工、木材、轻工和食品工业。种植业以生产谷物、亚麻、甜菜、饲料和马铃薯为主。有奶、肉两用的养畜业。主要出口化纤布和线、玻璃制品、漆料、火车客车厢、大轿车、木材、收音机、电话机、牛奶制品;进口电、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气、煤。10—13世纪建立了几个早期的封建公国。13—16世纪由日耳曼十字军统治。1562年部分领土被波兰和瑞典瓜分。18世纪被俄罗斯帝国吞并。1917年11月18日人民议会宣布拉独立(拉脱离苏联后以此日为独立和国庆日)。1917年1月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0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940年6月苏军进驻,恢复苏维埃政权,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加入苏联。1988年10月开始了民族独立运动。1990年5月4日,拉最高苏维埃通过关于恢复拉独立的宣言并改国名为现名。1991年8月22日宣布正式独立,9月6日获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91年9月12日同中国建交,1992年2月24日中国大使馆暂时撤出,1994年7月28日两国关系正常化。


历史上7月28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7月28日提供历史上7月28日是什么日子,7月28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7月28日星座

2024年7月28日是什么日子


喜欢日历2024年日历表,请记住本站网址:

日历狗: http://rrrg.com.cn

欢迎搜索"日历狗"进入本站

黄道吉日吉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