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开设《四库全书》编纂馆
为了宣扬清代文治盛世和封建礼教,1773年5月1日(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初十日)下谕,开设《四库全书》修书馆,以纪昀为总编纂官。当时大批名流学者如:戴震、邵晋涵、于敏中、陆锡熊、任大椿、程晋芳、周永年、朱筠、姚鼐、翁方纲、王念孙等4000余人,应征人馆编校。
尽10年之力,到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第一部书告成,以后又陆续分抄几部,并检查全书,销毁和补充一些书籍,到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才全部完成。
《四库全书》共收十3503种,有79337卷、36304册,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纂,全书共抄录七部,是中国历史上卷帙最大的一部丛书。丰富浩瀚,包罗宏大,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之总汇。
另有《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是为《四库全书》的辅助丛书。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其次是明朝的《永乐大典》)。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大部的重要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整套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44类,其中也包括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尔雅注疏》、《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等其他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来华欧洲传教士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