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历 - 老黄历 - 历史上的今天 - 3月25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10月20日在历史上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10月20日)
历史上的今天官网
历史上的日子(阳历)
历史上的今天是什么日子,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10月20日是什么节日,历史上10月20日有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路易斯安纳购地(英文:LouisianaPurchase)是美国于1803年以大约每英亩三美分向法国购买超过529,911,680英亩(2,144,476平方公里)土地的交易案,该交易的总价为1500万美元或相当于8000万法郎(如以国内生产总值相对比例计算,此数在2004年相当4178亿美元)。购地所涉土地面积是今日美国国土的22.3% ,与当时美国原有国土面积大致相当。 当时密西西比河已成为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农产品重要运输渠道,而新奥尔良则为该河之纾纽。在1795年10月27日与西班牙签署《平克尼条约》(Pinckney\sTreaty)之后,美商便取得在新奥尔良的“存货权”(rightofdeposit)后,即可使用港口运货。透过在1800年签署的《圣伊尔德丰索密约》(TreatyofSanIldefonso),法国由西班牙取得了路易斯西安纳的主权(路易斯安纳由1762年起即成为西班牙殖民地);在主权交移完成之前,路易斯西安纳仍旧受西班牙统治。美国方面在得知密约内容后,相当担心会失去使用新奥尔良的权力。托马斯杰斐逊政府决定长久之计就是购买新奥尔良及其周遭路易斯安纳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以维持密西西比河使用畅通。杰斐逊于是在1801年派遣罗伯特李维顿前往巴黎商讨购地事宜。 1803年4月30日,李维顿、门罗和巴贝马霸在巴黎签署《路易斯安纳购地条约》。同年7月4日,杰斐逊向美国人民宣布条约内容。美国参议院于10月20日批准购地条约案,并于10月30日授权总统占领路易斯安纳及成立一个临时军政府。美国政府并筹备勘察与测量新领土,后即为刘易斯和克拉克远征。美国国会于10月31日通过临时办法允许原属法国及西班牙各地方政府继续治理辖区,并授权总统使用军队维持治安。法国于1803年12月20日将新奥尔良移交给美国。1804年3月10日,法国在圣路易仪式上正式将路易斯安纳主权移交给美国。由1804年10月1日起,美国将路易斯安纳购地分组为奥尔良属地(OrleansTerritory;其后大多成为路易斯安那州)和临时隶属于印地安那属地(IndianaTerritory)的路易斯安纳区(DistrictofLouisiana)。 《路易斯安纳购地条约》要求美国分两次付款:首笔六千万法郎(1125万美元)于1803年4月30日付款;第二笔为两千万法郎(375万美元),并顺便解决美国公民先前对法国索赔之争纷。(法国已于《1800年公约》(Conventionof1800)承诺赔偿美方在1798-1800年美法准战争中的损失。)这笔钱使得拿破仑庞大的军费更加充裕,并加大强他征服欧洲的企图。于1805-1807年之间,拿破仑击败了奥地利和普鲁士而成为欧洲的霸主。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4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法国、英国,后来萨丁尼亚王国也加入了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争取获得对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萨丁尼亚不断增强。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现代化战争。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年10月20日-1952年6月1日),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与皮尔士、詹姆士一起被认为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普通家庭里。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84-1888,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还担任过美国心理学联合会、美国哲学协会、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主席。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杜威曾经到世界许多地方演讲,宣扬他的想法,他曾经到过中国、印度访问,因此他的思想也影响着美国以外的地区。 杜威在著名的教育著作《民主与教育》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个人能够继续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历程以外,去寻觅别的目的,把教育做这个别的目的的附属物。”这种“无目的论”的确使人不敢轻易接受。必须记紧的是他在这儿说的教育是跟他心目中追求的民主社会不能分割的,对他而言,特别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他反映的可说是一种美国精神个体的发展本身已是最终的目的。他说:“教育的自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有人,父母,教师才有目的。”如果我们把他的话理解为教育是漫无目的的,显然是一种误解,他“只是要人不因养成社会效率而抹杀儿童青年的天性和当前生活”他不甘心教育沦为“别的目的的附属物”,所以他把教育中的目的这样诠释:“一个人放枪,他的目的就是他的枪对着放的鹄的。但这个对象不过是一个记号,(使我们对)所欲进行的活动有所专注。”放枪的最终目的并非鹄的本身,而是这记号使瞄准这动作变得具体和有意义,同样,教育历程本身已具发展个体禀赋的圆满的意义,教育的目标只是作为导向和指引。 基于对受教育者本身的重视,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他指出“有人把感官视为一种神秘的筒子,以为我们能使知识经过这筒子,由外界把知识输入心里去……以为只要使眼睛常常望着书本,使儿童常常听着教师的话,就是求得完善知识的秘诀。”他认为灌输式教育方法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教育即成长”:“成长的第一条件,是未成长的状态……‘未’字却有一种积极的意思,并不是仅仅虚无或缺乏的意思。”他肯定这种未长成的状态是充满能动性和潜能的,不是一味灌输能使之充分发展的。对杜威来说,创造充分的条件让学习者去“经验”是教育的关键:“所谓经验,本来是一件‘主动而又被动的’(active-passive)事情,本来不是‘认识的’(cognitive)事情”,杜威“把经验当作主体和对象、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主张以这种进步的(progressive)教育方法使学习者从活动中学习,经验本身就是指学习主体与被认识的客体间互动的过程。但他又说:“经验的价值怎样,全视我们能否知觉经验所引出的关系,或前因后果的关联。”并不是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教育的价值的,对经验过程逐渐形成的主体的诠释是关键所在。正因如此,杜威亦指出培养出学习者自习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说:“教育功用的经验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的培养称为“改造”,所以他说“教育即改造”。 从以上可知,杜威主张教学方法的实施应紧扣学习者为中心的前提,特别是在儿童的早期阶段的教育“更多地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工作”,后期再慢慢再转向“系统的、技术的知识”。正如伯内特(JoeR.Burnett)在1979年论及美国教育实践时说:“杜威的教育学在当时或现在,不可能在学校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因为从来就没有培训过进行这种教育的教师,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人力物力,家长和政客们也不支持杜威的教育学。”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曾是杜威的学生。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强调从实践中学习的教育主张,对蔡元培、晏阳初以至毛泽东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1917年10月20日,国内第一家自建百货大楼先施公司在上海正式开张。开张之日,门口早已拥挤不堪,南京路为之堵塞,商场里人山人海,购物者、参观者群趋之。当日,附设之东亚旅馆复开张营业,其设备为上海第一流。同时又设酒楼名东亚,包括中西大餐、满汉全席与经济小酌、咖啡菜点等。另设一豪华舞厅,聘上海女歌手表演。买、吃、玩、住,都在大楼之内。常有一住数日而不归者,使上海先施公司生意极为兴盛。
1914年,曾旅居澳大利亚的侨商黄焕南曾两次到上海实地调查和具体筹备,向业主雷士德洋行租赁地皮10亩,于此建成一座新式座北朝南的五层大楼。经童事会决定,沪行独立招股集资60万元,其中港行先拨款占股1/10,并在沪、港、粤三地公开招股,不久股齐。由于工程巨大,需不断追加投资。董事会决定再行增股60万元。有人认为不应再认,黄焕南却认为“拒之则负认股者之热心,受之又苦无股以应,再三审度,佥以资本愈厚信用愈足,生意愈大发展愈易,与其失负股东之热心,无宁扩充股额”,遂决议加足200万元。股满后,成立沪行董事会,马应彪为董事长兼监督,黄焕南为董事兼首任正司理。此时永安公司在马路南面亦在筹建沪行大厦,先施公司加紧施工,终于在永安公司建成前落成。 1944年,在苏军配合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贝尔格莱德。
1941年4月6日,德国入侵南斯拉夫。17日,南最高统帅部向德军投降,国王彼得及其政府流亡国外。德国对南实施军事占领。与此同时,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也占据了南斯拉夫大片国土。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坚决主张抗击外国侵略者。4月15日,南共中央散发《告南斯拉夫各族人民书》,号召为祖国的独立而战。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的爆发推动了南斯拉夫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斗争。7日,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波斯尼亚、斯洛文尼亚、黑塞哥维纳等地相继爆发武装起义。在南共领导下,南斯拉夫成立了人民解放统一战线,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抵抗运动。南共把游击战作为主要作战形式,以共产党员组成突击队,从城市深入农村,把各地自发的起义转变为反对占领者的有组织的武装斗争。
从1942年1月至1944年1日,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及其仆从国的6次猛攻,并于1942年底先后建立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议会。
1943年11月29日,建立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委员会,执行临时政府的职能。南人民解放军于1944年夏季战役中粉碎了德军的第7次进攻,不久,解放了全国大部分领土。9月28日,苏联军队发动进攻,与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相配合,开始了解放南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战役。10月初,苏军和南人民解放军在摩拉瓦河河谷会师,20日,解放了贝尔格莱德,打死德军15000人,俘虏9000人。德国被迫从巴尔干半岛南部撤军。1945年3月7日,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联邦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在贝尔格莱德成立。5月15日,南斯拉夫全国获得解放。 1924年5月13日签订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中规定,苏俄政府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一部分。1945年2月苏、美、英3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同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附件规定:苏联将尊重外蒙古之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中国国民党政府则声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独立。 1945年10月20日,二战结束之后中东把注意力转向内部冲突,阿拉伯国家在为圣地而进行的斗争中寻求统一。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结成了阿拉伯联盟,战时的泛阿拉伯主义就此不复存在。
创始成员国为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外约旦(今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其他成员国为利比亚(1953),苏丹(1956),突尼斯和摩洛哥(1958),科威特(1961),阿尔及利亚(1962),巴林、阿曼、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毛里塔尼亚(1973),索马里(1974),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76)和吉布提(1977)。(当也门于1967-1990年分为两国时,两个政府各有其代表。)每个成员国在阿盟理事会都拥有一票,而所作出的决定只对投赞成票的国家具有约束力。联盟于1945年成立时,目的是为了加强与协调成员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规划及调解成员国之间或成员国与第3方之间的纠纷。
1950年4月13日联合防御与经济合作协定的签订,又使各签约国承担了协调军事防御措施的义务,联盟初期,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各项经济、文化与社会规划。1959年联盟召开了第一届阿拉伯石油会议,1964年成立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教育、文化与科学组织,同年,尽管约旦反对,还是接纳了巴解组织,作为全体巴勒斯坦人的代表。在第3任秘书长(1972-1979)里亚德的领导下,阿盟加强了政治活动。然而联盟却因内部政治问题,尤其是有关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问题上的意见分歧而遭到削弱。在埃及于1979年3月26日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之后,阿盟的其他成员国决定中止埃及的成员国资格,并将联盟总部由开罗迁至突尼斯。埃及于1989年重新成为阿盟成员,联盟总部又于1990年迁回开罗。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以及随后应沙特阿拉伯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的要求,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卷入,造成了阿盟中的深刻裂痕。沙特阿拉伯、埃及、叙利亚、摩洛哥、卡塔尔、巴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黎巴嫩、吉布提和索马里赞同外国军队入驻沙特阿拉伯。除最后的3国外,这些国家都或多或少地在军事上卷入了这场战争。 1948年10月20日,辽沈战役第二阶段辽西会战开始。东北解放军攻克锦州后,决定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集中主力在沈阳至锦州间歼灭“西进兵团”。
蒋介石第二次飞到沈阳,确定“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继续向锦州夹击,企图重夺锦州,并令第五十二军主力夺取营口,以便把东北的部队经内陆或海上撤至关内。23日,“西进兵团”到达黑山、大虎山附近地区时,遇到阻击。坚守黑山的第十纵队抗击了“西进兵团”3昼夜的连续猛攻,为解放军主力从锦州东进争取了时间。廖耀湘兵团被包围于黑山地区。廖兵团为突破包围,向阻击的解放军发起猛攻,10月24日,蒋军相继攻占解放军3个高地。当两军坚守在石头山白刃肉搏时,蒋军突然用炮火轰击,双方全被炸死。石头山被蒋军占领。接着,蒋军先后发起多次九十二高地争夺战,但伤亡惨重,解放军某连也全部牺牲。解放军坚守的一○一高地终因弹尽人寡被蒋军攻占了。下午6时,解放军又在炮火掩护下,分四路反攻,收复全部阵地,廖耀湘见从黑山、大虎山逃跑已不可能,停止对黑山的进攻。25日,“西进兵团”于当晚向营口撤退,其前卫部队在台安以北遭解放军独立第二师的拦击,又改向沈阳撤退,26日,解放军6个纵队20万人完成了对“西进兵团”的合围,当晚发起攻击,进行分割围歼,激战至28日晨,全歼国民党军第九兵团及5个军部、12个师共10万余人,俘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等多名高级将领。 我国民族保险业历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1885年,轮船招商局为了摆脱外国保险业对我国的控制,在上海创立了“仁和”、“济和”保险公司。从此,开始了我国民族保险业的新纪元。
但由于当时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况,保险事业的发展步履维艰。辛亥革命以后,我国经济特别是新兴工业有所发展,保险事业在一些大城市也发展起来,民族保险公司逐步增加,办理一些保险业务。
1949年10月20日,新中国的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了,从此我国开始独立自主地经营保险业务,这是我国保险史上重大的转折。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种保险业务逐步开展起来,全国先后建立起2000多个分支机构,保险业队伍拥有近五万名成员,保险事业的发展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起了积极的经济补偿作用。但在1958年,由于错误地认为我国经济已“一大二公”,用保险手段解决灾害经济补偿已无必要了,保险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而决定从1959年起停办国内保险业务。1959年到1978年的20年,在中国人民保险史上留下了一片空白。此间,我国先后发生了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和四川、陕西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给国家财政的稳定带来极大冲击,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根据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从此,中国保险事业获得了新生。在短短十多年里,我国保险业务量每年以50% 的速度递增,保险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已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千个分支机构,1万多个专职代理机构。同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还与世界上各个地区的保险界建立起广泛的联系,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建立了分保关系,并参加了亚非保险和再保险联合会及所属的再保险集团。现在,中国的保险业正在奋力跨越自己的幼年期,迎接即将到来的“成年加冕”礼。 1952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朝鲜战场英勇牺牲,年22岁(1930年生)。黄继光,四川中江人。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次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上甘岭战役中,于10月20日,他所在营奉命夺取某高地,当连续攻下敌人数处阵地后,被敌一个集团火力点所阻,他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勇敢地冲向地堡。当他掷完手雷,打垮几个火力点后,发现还有一个火力点在顽抗,他毅然直扑上去,以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保证部队完成了攻克高地的任务,全歼敌人两个营,自己壮烈牺牲。根据他生前申请,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在他的家乡四川中江县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 阿格农原名希莫尔.优素福.恰奇克斯,1888年7月16日出生在巴哈奇小镇上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中,巴哈奇镇原来位于奥匈帝国加利西亚地区的东部,现属奥地利。
阿格农15岁时即开始创作,自1903年到1906年,他先后用犹太德语、意的绪语和希伯来文写了大量诗歌、传说和民间故事,发表在当地的犹太杂志上。1906年他18岁时,便到一家希伯来文报馆工作。
十九世纪末,欧洲各国的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运动”,号召“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国家”。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了首次“复国运动”大会,并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组织”。年轻的阿格农积极参加了犹太复国运动,于1908年经维也纳到达巴勒斯坦,住在雅法城(现为以色列城市),任犹太法院第一书记,并担任犹太村社公会的秘书。1910年搬到圣城耶路撒冷,专门从事写作和文学研究。在此期间,他于1909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被遗弃的妻子们》(Agunot),一举成名,他用这个篇名《Agunot》的谐音“Agnon”作为笔名,意为漂泊孤单的人。此后这个笔名成了他的正式名字。
1919年5月6日,阿格农同埃丝特.马克斯结婚,婚后住在柏林。1924年全家返回耶路撒冷,直到他1970年2月17日与世长辞。
阿格农温文尔雅,待人彬彬有礼,性格十分活泼,他会说流利的希伯来、日耳曼和意的绪语,语言丰富,措词巧妙,常常引用犹太教法典上的典故和传说。他生活简朴,家中图书馆很大,藏书很多,有上千册历史书籍和有关耶路撒冷风俗习惯的书籍,其中有一些是不可多得的珍本。阿格农晚年患有心脏病,视力也不佳,但他几乎每天都坚持写作,还不断修改和校订他的早期作品。他至死都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教徒,一丝不苟地遵守着祖先遗留下来的宗教习惯。
阿格农是位多产作家。一生著有六十余篇作品,短篇、中篇、长篇小说都有,以短篇小说为主。作品的内容主要取材于十九世纪以来犹太人的生活。代表作有《新婚的华盖》、《夜间来客》、《就在昨天》等。
阿格农被西方文学界誉为现代希伯来文学巨匠。确实,他对希伯来文作过深入的研究,除了早期有少数作品是用犹太德语和意的绪语写的以外,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用希伯来文创作的。这同他的“复国”思想密切相关。十九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者为了使犹太人具备民族意识,决定复兴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学界普遍认为希伯来文的复兴标志着犹太复国主义文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此外,他在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多出自犹太教法典和俄国、波兰的哈西德派著作,他认为神的语言和世俗语言一脉相通,不可割裂。
阿格农的作品版本繁多,其中有两种大不相同的文集流行于世。一种是十一卷本;一种是八卷本。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十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近年来,我国也己开始翻译出版他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逾越节的求爱》。
阿格农除了文学上的成就之外,还是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因此格外受到了以色列政府的重视。以色列政府多次给他戴上桂冠,授予奖励,甚至在他居住的塔勒皮约特区小街入口处,竖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醒目大字:“请安静!阿格农在工作1
1966年10月2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授予阿格农诺贝尔文学奖。授奖的理由是“因为他的深刻而具有特色的叙事艺术,能从犹太人民的生活中汲取主题。”并认为其作品的影响超越了希伯来文的范围。此外,瑞典文学院还认为阿格农是个现实主义作家,但在颁给他的证书上指出他的作品“始终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甚至描写灰色的残酷景象时,也加上不可思议的、诗一般的、神话似的金色光环。”对阿格农的授奖,阿拉伯国家表示了不同意见。在斯德哥尔摩授奖仪式上,阿拉伯国家的大使们说,这次授奖表明了“政治倾向性”。对瑞典文学院关于阿格农作品的影响超越了希伯来文的范围一说,巴勒斯坦著名作家格桑.卡纳法尼表示,这是“文学上的‘贝尔福宣言’”。阿拉伯文学界还认为,阿格农的一些作品公然为以色列侵略扩张政策辩解。如短篇小说《塔布拉》中,女主人公竟宣称:“我祈求上帝把耶路撤冷的疆界扩大到大马士革。”在他的长篇小说《海洋之心》中,把黎巴嫩的两个大城市苏尔和赛达均划为以色列的领土。其中还有描写以色列人逼近土耳其首都的场面。 1966年10月20日上午9时30分,英国默瑟蒂德菲尔附近的威尔士采煤小村庄阿伯方发生了一场悲剧,一座被遗弃的矿渣山倒塌,把乡村小学掩埋了。这场灾难使147人丧生,实际上该村整整一代的小学生都不存在了。
坍塌事件发生时,孩子们正在集合,准备参加早会。几秒钟内,潘特格拉斯幼儿园暨小学连同周围的楼房就被掩埋在200万吨矿渣、石头和煤泥底下。这所学校本来从中午起就将期中放假。
抢救工作整天都在进行,并持续了一夜。2000名以上的警察、消防队员、民防工作者以及志愿人员在矿渣中挖了一条45英尺长的通道,找出尸体并搜寻幸存者。当第一批尸体被陆续抬出来,整个悲剧的真相开始变得明朗时,那些麻木得心肠变硬的记者和警察也情不自禁地痛哭流泪了。母亲和祖母们空着双手用指尖抓扒矿渣堆,附近矿井里的矿工们抛下活前来支援抢救工作。首相和爱丁堡公爵飞到出事现场,向死难孩子的家属表示慰问。
10月27日,10万人参加了为死难孩子举行的第一次葬礼。81具小棺材被埋入了山坡公墓的两排长长的泥坑里。这些坟墓上矗立着一个高100英尺、由花圈组成的十字架。当葬礼上诵读祷文时,英国全国降半旗志哀。 悉尼歌剧院 在澳大利亚港湾,有一座构思独特,设计超群的建筑物,从远处望去,它宛如从蔚蓝海面上缓缓飘来的一簇白帆;而在近处看,它又像被海浪涌上岸的一只只贝壳,斜竖在海边,白色的帆状屋顶由10块大“海贝”组成,最高的那一块高达67米。它就是世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世界公认的本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是当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稀世之作”。它每年都吸引着200万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游览。凡是到澳大利亚旅游观光的人很少有不去悉尼的,而到了悉尼的游客没有不去悉尼歌剧院的,悉尼因此而成为旅游业十分兴旺发达的城市。
悉尼歌剧院于1973年10月20日建成,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揭幕剪彩。它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知名度却远在许多著名的欧洲歌剧院之上,它与港湾大桥一起成为澳大利亚最早和最大城市的象征。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悉尼歌剧院的建造过程充满了曲折坎坷,这个梦幻般的建筑物的设计蓝图当初差一点被埋没在废纸篓里。1957年,由4人组成的评委会讨论审议歌剧院的各种设计方案。其中一位名叫伊尔罗.萨里南的评委注意到了已经被扔进废纸篓里的设计图。这位老资格的芬兰裔美国建筑师独具慧眼,发现丹麦设计师耶尔恩.乌特松的构思别具一格,富有诗意,颇具吸引力。萨里南据理力争,终于说服了另外3个评委,使他们改变了主意,最后乌特松设计的图案击败了其他231个竞争对手而被选中,并赢得了5000英镑奖金。
歌剧院的独特设计,表现了巨大的反传统的勇气,自然也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提出了挑战。工程的预算十分惊人,当建筑费用不断追加时,悉尼市民们怀疑这座用于艺术表演的宫殿是否能够最后完工。歌剧院落成时共投资1.02亿美元。工程技术人员光计算怎样建造10个大“海贝”,以确保其不会崩塌就用了整整5年时间。工期的耽误和成本的昂贵,导致了新南威尔士洲一届政府的下台。在野的自由党攻击执政的工党把相当一部分财力用于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而忽略了在医院和其它福利事业方面的投资,置人们的生死于不顾。新一届政府继任后,对修建歌剧院的态度没有前任坚决。于是建设者和政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迫使乌特松与悉尼挥泪告别。当时,歌剧院工程连1/4都没有完成。从那时起,约恩乌松,这个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再也没有回来过,即使在他设计的“杰作”从蓝图变成实物,乃至后来5周年、10周年、20周年隆重庆典时,他也不曾回来看上一眼。2007年6月28日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爱知博览会展出的JR磁浮MLX01-1实验车 1989年10月20日,日本宣称已制成时速高达517公里的“世界最快列车”。这种超高速磁性悬浮列车改进了去年设计的旧型悬浮列车,把时速又提高了80公里左右。这种列车的车头能挂3—5节车厢,把东京至大阪原先所需3小时减少至1小时左右。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空中,行走时不需接触地面,因此其阻力只有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以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比轮轨高速列车的300多公里还要快,因此可成为航空的竞争对手。
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源于德国,早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9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始筹划进行磁悬浮运输系统的开发。而美国和前苏联则分别在1970年代、1980年代放弃了这项研究计划。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磁悬浮: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磁悬浮,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磁悬浮,以上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中国的永磁悬浮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撑。磁浮技术分为轨道、车辆、牵引、运行控制四大系统,有16项核心技术。德国、日本与中国为世界上能研制和开发磁浮列车的三个国家。
1992年10月,世界上最长的引水隧道——甘肃盘道岭隧道,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验收。甘肃引大(通河)入秦(王川)工程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自流灌溉水利工程。盘道岭隧道全长15.72公里,是这个工程中最长的隧洞,也是世界上包括铁路、公路及其它隧洞在内的10条大隧洞之一。
历史上10月20日是什么日子
历史上的今天10月20日提供历史上10月20日是什么日子,10月20日在历史节日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10月20日星座
2024年10月20日是什么日子
|
喜欢日历2024年日历表,请记住本站网址:
日历狗: http://rrrg.com.cn
日历 rrrg.com.cn 2024全年日历表及日历打印版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