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腊八粥的由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粥里放什么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关键在于品种要多、要丰富。一碗粥里汇集了至少七八种原料,讲究些的甚至有二三十种,各种粗粮、豆类、坚果、种籽、水果干,都可入粥。在上海,有“细腊八”“粗腊八”之分,将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谓“细腊八”;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叫“粗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