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晷叫什么
北京故宫博物院日晷叫赤道日晷,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赤道式日晷的制作三大条件:
1、日晷面与地球的赤道平行。
2、日晷针与地球自转轴平行。
3、日晷有正反两面,都有十二等分的刻度。
古人可能并不知道地球有赤道,日晷的晷面是指向天球的赤道,也就是和地球的赤道平行。古人应该也不知道地球有自转轴,日晷的晷针是指向北极星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北天极,所以也和地球的自转轴平行。刻度是十二等分的。赤道式日晷的三大制作条件,我们还是能在网络上找到的。
赤道式日晷的三大自然现象:
1、日晷有正反两面,但是太阳只能照射一面。
2、日晷有正反两面,每一面太阳照射半年。
3、日晷有晷针,但是太长了。(这也是自然现象?)
赤道式日晷有正反两面,但是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太阳只能照射日晷的一面,要么正面,要么反面。半年的时间里太阳只照射日晷的正面,是从三月份的春分开始到九月份的秋分结束;还有半年的时间太阳只照射日晷的背面,从九月份的秋分开始到三月份的春分结束。
赤道式日晷有晷针,但是太长了。这也是自然现象?你会发现,一年之中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中午、早晨、晚上,晷针的影子不会小于日晷面的半径。日晷的三大自然现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全都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介绍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18世纪,英国制造,地平盘边长25厘米。清宫旧藏。
铜镀金赤道式日晷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方形地平盘,盘四隅施螺拄,以调节水平。两直边设二水准管,以定水平面。紧邻螺拄的四抱角镌刻花纹。盘中心设带玻璃罩的罗盘仪,沿罗盘外缘刻周天360度,镌英文“JAN、FEB、MAR”等1至12月名称。玻璃罩内沿周圈刻360o。地平盘中心(也即罗盘中心的上面)设纬度弧,以承接时刻盘,纬度弧刻90o。上层为圆环式时刻盘,盘面镌时刻线与计时的罗马数字。时刻盘直径处设有大指时针,一端镌刻英文“Hour”(小时)。指时针上半部出一直表,直表竖向刻中线。时刻盘顶端附有小圆分时盘,盘边缘刻分时线及计时的阿拉伯数字,盘中心有分时针。分时盘直径处设一半圆形立环,环中心有透光孔。
利用此日晷求测时刻时,先用指南针、水平管及螺拄定南北方向和水平,依测时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将大圆时刻盘固定在纬度弧相应的度数上,再旋转大指时针,此时大指时针带动直表、分时盘的指针旋转,当分时盘上半圆立环中透光孔内的日影与直表中线重合时,视大指时针所指即知时刻;视分时针所指即知分时。此外还可以利用地平盘内的罗盘仪求测方位角。
这件日晷的特点是:在设计上采用了齿轮转动的原理,在时刻盘与分时盘之间用齿轮衔接,在操作中大指时针可带动直表、分时针协调有序地转动,有效地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同时,日晷特设分时盘,测得时刻的同时还兼得分时,测时者能得到更精确的时间。 日晷不仅可测时间,还可以测方位角,这表明西方18世纪制作的金属日晷进入了由单一计时功能向多功能--测时与测地融合为一体--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