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的真正意义
万圣节的真正意义是塞尔特族人的年度丰收祭典,象征着一年的结束,以及新一年的开始。
万圣节的服装起源于恶作剧,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说:“不给糖就捣蛋。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许打扰。
另外讨糖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给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万圣节的服装,万人万相,不只是单调的大鬼小鬼。制作最简单的鬼服就用一张白床单顶在头上,抠两个洞留出眼睛;若要扮演魔术师,就穿上黑衣黑裤,再戴上黑礼帽,并在礼帽与头顶之间藏一只绒毛小兔备用;小孩穿上白衣白裤,再在背后绑一个手电筒在头上就打扮成了小天使;也有家长把孩子打扮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的。
万圣节要糖果的意义
11月2日,被称为“万灵之日”。这天,信徒们会挨村挨户乞讨用面粉和葡萄干制成的“灵魂之饼”。据说捐饼的人家都相信教会僧人的祈祷,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护,让死去的亲人早日进入天堂。
这种挨家乞讨的传统,延续至今演变成了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挨家讨糖吃的游戏。见面时,打扮成鬼精灵模样的孩子们,千篇一律地都要发出“不请吃就捣乱”的威胁。
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将糖果放进孩子们随身携带的大口袋里。这时商店里卖的糖果都是万圣夜常见的橘色、棕色和黑色的糖果,包装成各种鬼怪的造型。
万圣节挂南瓜灯的意义
南瓜灯源于古代爱尔兰,南瓜灯又叫“杰克灯”,是庆祝万圣节的标志物。传说一位名叫杰克的醉汉,在万圣节当日,他设圈套将魔鬼困在一棵树上。不许魔鬼下来,直至恶魔答应永远不让他住在地狱。
杰克死后,因他不相信神,所以不能进天堂。而魔鬼也不让他入地狱,为了协助杰克找到回人间的路径,魔鬼给了他一块燃烧的炭。杰克将这燃烧的炭放在他用大萝卜雕刻成的一个灯笼内,这就是第一个“杰克灯”。
杰克提着灯笼寻找回家的路,但他一直没有找到,于是他只能提着灯笼在人间游荡,直到审判日那天。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便用白萝卜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后来1840年新移民来到美洲大陆,他们发现比白萝卜更好的材料--南瓜。
万圣节历史渊源
现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在万圣节前夜也就是10月31号这一天晚上,举行庆典或者和朋友聚会。
这个节日称为“All Hallow E'en”,“The Eve of All Hallows”、“Hallow e'en”,后来变成英语词汇“The eve of All Saints'Day”,最终约定俗成演变成了“Halloween”,也就是我们今天口口相传的万圣节。
在欧洲历史上,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
万圣节虽然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但是某些基督教国家却并不庆祝,原因是这是一年中最“见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中华文化地区包括台湾常将万圣夜误称为万圣节。“Hallow”来源于中古英语halwen,与holy(神圣)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爱尔兰,万圣节仍然被称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的圣人(Hallow)那一天,要举行盛大的弥撒仪式Mass。
古代不列颠群岛和西欧的土著祭司有一个赞美秋天结束的盛大节日,从万圣夜后午夜开始,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
近代的考古发现古代的日耳曼人也有这一相同的习俗。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samen)会把以前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有点像东亚佛教的六道轮回。
这些神神鬼鬼、凄惨可怕和夜晚联系起来的传说使得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没有开化披着兽皮的欧洲老百姓胆战心惊,这个节日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纱。
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万圣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
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比如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摩尔多瓦,还有爱尔兰西南部农村地区。
爱尔兰在历史上非常独特,他的基督教融合了诸多本土的教徒和多神教的色彩。在欧洲本土万圣节是不受重视的,它之所以兴旺发达全赖于美国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万圣节派对,万圣节游行,电视新闻媒体也极力宣扬万圣节。
这全赖于上百万爱尔兰移民在美国发挥的巨大作用,正是它们把在欧洲处于边缘化的万圣节带到了美国,进而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