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唐山大地震震级是多少
震级是7.8级强地震。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来强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源地震持续约23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 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唐山大地震余震情况
1976年7月28日以后,唐山大地震余震不断,当天18:45又在滦县发生了7. 1级地震。2012年5月28日10:22分,唐山市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专家称为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正常余震活动。
在1811-1812年间,位于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的新马德里地震带曾经发生“新马德里大地震”。至今,这一地震带的活动仍然活跃,而且地震的活动规律符合余震的一条重要定律——“大森定律”,所以这一地区发生的地震仍是“新马德里大地震”的余震。
余震是在地震主震之后发生的震级弱于主震的地震。特大地震发生后,余震时刻都可能发生,其中多数是人类不能感觉到的微震,但也有极具破坏力的大地震。由于余震难以预测且容易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也常被称为“地震后的幽灵”。
科学家发现,余震的震级和发生频率一般遵循三条定律:
首先是“大森定律”1894年,日本科学家大森房吉在论文中提出:主震发生后,时间越久,余震发生频率越低。1961年,宇津德治对大森定律的数学公式进行了修正,提高了这一定律的准确性。
其次是“贝特定律”。它指出,主震震级与最大的余震震级之差是一个几乎不变的数值,在1.1-1.2级之间。
第三是“古滕贝格-里希特定律”。它指出,在一个给定的时间段内,主震震级和余震发生次数存在关联性。
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河北唐山古冶区(北纬39.78度,东经118.44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京津冀多地区震感明显。同日,唐山市应急管理局回应称,此次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行唐山古冶5.1级地震情况通报会确认,本次地震为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序列的一次5级余震起伏活动。唐山大地震发生40多年后为何还会出现5级余震?根据初步研究结果,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实际上和地震构造加载速率相关,构造加载速率越快,余震衰减越快,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比起来,唐山地区地质构造加载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也非常长,会持续上百年。
地震级数
零级:无感地震,地震仪的仪表上有记录,而人尚无感觉。
一级为「微震」:人体静止时或对地震有特殊敏感者,有感应。
二级属於「轻震」:门窗摇动,一般人均有感觉。
三级为「弱震」:房屋动摇,门窗格格有响,悬物摇摆,盛水动荡。
四级为「中震」:房屋摇动甚烈,不稳定物体易倾倒或落下,盛水容器达八分满都会溅出。
五级为「强震」:墙壁裂开,烟囱或牌坊都会倾倒。
六级为「裂震」:房屋倾倒,山崩地裂,表层断陷。
七级时人会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
八级则砖石墙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
九级是很严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等等。
十级时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十一级则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
十二级则是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