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寒食节是几月几号
寒食节是2022年4月4日(清明节前一天)星期一,农历日期为壬寅年三月初四。寒食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在寒食节的时候,因为禁烟火的原因,所以只能够吃冷食,常见的饮食有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
寒食节的艺术与文化
历史上,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子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子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寒食节插柳,意为追求政治清明。
在元杂剧及近代京剧、晋剧、现代晋剧、明代小说都有许多介子推暨寒食节的专门曲目和章回。从东汉以来,关于介子推的传说、故事及碑刻也成为研究三晋民间文学和金石艺术的重要史料。
寒食节,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文学作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子推不言禄”,被《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名著反复引用,清代被收入古文启蒙读本《古文观止》,《中国散文鉴赏》第一篇就是“介子推不言禄”,成为中国古文的经典作品之一。在历代诗词作品中,题咏寒食节的诗词从战国屈原、西晋孙楚到现代从未间断,仅全唐诗就有近三百首,宋代诗词及元曲也有一百余首,涉及唐玄宗、张说等历史名人,杜甫、白居易及唐宋八大家等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成为研究中国诗词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清明节前还有一个与清明相连的重要节日——寒食节。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过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节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在以前他们是相连的关系。现代寒食节基本已经并入清明节,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阶段,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寒食节和清明节不是一个节日,它们因为时间接近也被混为一谈。寒食节最初确定在隆冬季节,后来又演变为清明节令期间。由于寒食节的许多活动内容要在清明节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逐渐被清明节替代。
早期寒食节和清明节之间的特殊联系对于清明节有着极大的影响。到唐代时,寒食节与清明节还都是相连的,两者共同构成当时全国性的大节日。到了宋代,节俗重心开始发生倾斜,原本属于寒食节俗的扫墓之俗转移到了清明节的身上,这时清明节的地位就得到了质的提升,一跃成为中国传统的大节日之一,寒食节的节俗也渐渐融入到了清明节之中。但我们也应当看到,正是因为有了寒食节为清明节提供的诸多文化基础,清明节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后来居上,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