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三要素及震级划分方法
地震三要素是指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地震三要素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预测就没有意义。
震级划分方法是指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单位是“里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地震震级分为九级,一般小于2.5级的地震人无感觉,2.5级以上人有感觉,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简称震级。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如97彝良地震)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发生地震的原因
1、人工地震
人类行为也会造成地震的出现,尤其是人类在地底下制作爆破行动时会产生地震,爆破会导致地壳的压力变大。然后地壳会出现剧烈的运动,这会导致地球表面的岩石被破坏,然后形成地震。
2、火山地震
火山爆发也有可能导致地震的出现,因为出现火山爆发时会造成大量的岩石喷出火山口,火山爆发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会导致岩石出现破裂,然后也有可能引起地震的出现,但是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3、陷落地震
大家可能对这个词语并不熟悉,其实这是因为岩石层的陷落所导致的地震。这种地震出现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地壳的岩石城是非常的坚固的,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陷落的情况。
4、诱发地震
地震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外部原因所引起的,尤其是一些巨大的工程被破坏时就会造成地震的产生。例如水库崩塌、陨石坠落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地壳剧烈运动,然后引起地震产生。
5、构造地震
构造地震是常见的一种地震类型,这是由于岩石的结构发生剧烈的改变所引起的一种地震。这种地震是最为常见的,并且出现的次数也是最多的,全球每年出现的地震中,大多数都是构造地震。
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
如果地震发生时,你碰巧在室内,此时要继续待在室内。
不要试图跑到其它房间甚至冲到室外去,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应立即按照「趴下」「掩护」「稳住」的安全原则保护自己,防止「震下来」的东西甚至倒塌的房屋等伤到自己。
1、趴下
立刻采取双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的姿势,这种姿势重心低、不容易在地震中跌倒,也能在必要时快速移动。
与此同时,用双臂或者手边适合的物件保护头颈部,以防有东西掉下来砸到自己。
2、掩护
最好能找到一个坚实的桌子作掩护,尽量把身体(至少头颈部)都躲到桌子下面去。但一定要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否则,在地震的强烈晃动下,你头上的桌子、以及你自己,都可能在这种晃动下四处滚动而无法遮蔽住你的头部。
如果房间没有桌子,就设法挪到坚固的大柱子旁边、没有大型家具的墙角、低矮的家具旁,一定要紧贴着墙角或家具作掩护,同时用手和胳膊保护好头颈。
3、稳住
摇晃期间一定要始终躲在相对安全的遮掩处,不要乱跑,直到摇晃停止。
如果你正在厨房里,迅速关闭电磁炉、天然气等,然后找地方躲起来。
如果你正在床上,别慌,第一时间用枕头保护头部。如果在慌乱中滚下床或冲到门外,地面上已经震下来的玻璃渣子等可能会直接扎到你。
当第一波强烈的晃动过去之后,一般会有一个相对平静的时间,此时再迅速转移到室外去避险。在转移过程中,如果是公共场所,比如商场、电影院、学校等,一定要遵循「不跑、不推、不语、不回」的四不原则,以防发生踩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