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夏天才有台风
因为只有到夏天,温度才能达到26摄氏度以上,才能产生台风。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并且要温度达到26摄氏度以上,是产生在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太阳直射的持续高温的太平洋的夏日,大面积的洋面上的水分大量蒸发。不断蒸发的水分将逐渐排斥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使空气的湿度急剧增加。这种高湿度的空气,正是台风的形成的先决条件!
当有外部条件(如降温或水蒸气自动凝结)促使高湿度的空气的水分凝聚时,空气的压强会急剧下降,造成了相对于周围空间的大气负压,而这种负压就是形成台风的中心负压。
这种负压一旦形成,周围的空气就会立刻进行补充。由于负压往往是从低温度的高空开始形成的,因而也就形成了自下而上且周围向中心旋转的空气大旋涡——这就是台风眼!
因而,台风的成因来自于空气的负压,负压来自于水蒸气的凝结,水蒸气来自于太阳的夏日的连续直射所产生的高温!最终,太阳是导致台风产生的根本动因!
台风来临前农民需疏通沟渠 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
农民朋友在台风消息发布后,对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早作准备,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对大田作物来说需疏通沟渠,开好田间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备足救灾农用物资;对稻、玉米、大豆、瓜菜等大田作物已成熟的,及时组织抢收;对大棚等生产设施进行检修加固,同时及时组织田间作业人员撤离。
台风过后,灾后处置也非常关键。针对不同的农作物,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如水稻,切记疏通沟渠,确保排灌畅通,冲洗叶片泥浆,及时施肥,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对于倒伏旱粮作物,在植株尚未形成新根前扶起,并边培土边施肥,促使新根迅速下扎。
在我国登陆的台风表现的主要特征:
(一)登陆台风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1949-2006年期间,共有522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年均9个,登陆频次略有减少趋势:但达到台风级别的并没有明显的增多或者减少变化趋势/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和台风数量仅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可分成3个偏少阶段和2个偏多阶段。偏少阶段分别是1949-1955年,1968-1983年和1995-2006年;偏多阶段为1958-1967年和1984-1995年。
(二)台风登陆地点趋于集中
1949年-1981年,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地区;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及台湾岛地区,在北纬37度以北和20度疑以南均有减少趋势。总体来看,近五十多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的最北登陆位置呈现为较明显的逐年南落,并向北纬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陆位置则与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纬25度靠近的趋势。台风登陆区域更为集中,北纬25度福附近的东南沿海成为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因此,这一区域遭受登陆台风袭击的危险明显增大。
(三)台风登陆时段趋于集中
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时间平均约4个月,最短不到一个月,最长可达半年。统计表明,近五十多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时间缩短了近一个月,台风的登陆时段趋于集中。
(四)登陆台风强度逐年增强
根据1949年以来的台风资料分析,以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表示其强度,结果显示我国的热带气旋在登陆时的强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在登陆台风中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所占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