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前有小地震吗
大震前没有小地震,因为小震会逐步释放地下能量,反而不会有大地震的产生。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世界地震分布
据统计,全球有85% 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仅有15% 的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不那么明显。而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
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真的发生了地震,该如何自救呢?
由于人类目前还无法准确预测出地震发生的时间,无法做出提前数日就发出预警,因此,地震的到来总是很突然的,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些遇到地震后,自救的小办法。
首先,在地震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立刻撤离到安全的地方,那么,立刻撤离是最好的,如果无法跑出屋内,抵达室外空旷安全的地方,那么,就需要在室内寻找空间小、支撑力大的地方,然后尽量让自己的重心降低,比方说蜷曲住身体,固定好自己。
同时,可以用枕头等一些比较柔软,可以起到缓冲作用的物品,放到自己的头部等要害部位,这样一旦遇到坍塌等情况,也会避免自己受伤不会过于严重。
此外,如果大家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是处于人比较多的地方,这个时候,也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拥挤,以免发生踩踏等事件,从而导致因为场面混乱,大家都无法有序撤离。
地震成因: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称作地壳。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就叫地震。
2、由于地质构造活动引发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3、由于火山活动造成的地震叫火山地震;
4、固岩层(特别是石灰岩)塌陷引起的地震叫塌陷地震。
地震是一种及其普通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但由于地壳构造的复杂性和震源区的不可直观性,关于地震特别构造地震,它是怎样孕育和发生的,其成因和机制是什么的问题,至今尚无完满的解答,但目前科学家比较公认的解释是构造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造成的。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又称新全球构造学说,则是形成较晚(上世纪60年代),已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所接受的一个关于地壳构造运动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