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红色预警会不会停工
会停工,具体请以用人单位发出的信息为准。由于各地降水和地形特点不同,所以各地暴雨洪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业务实践中,又可按照发生和影响范围的大小将暴雨划分为:局地暴雨、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特大范围暴雨。局地暴雨历时仅几个小时或几十个小时左右,一般会影响几十至几千平方千米,造成的危害较轻。但当降雨强度极大时,也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区域性暴雨一般可持续3~7天,影响范围可达10~20万平方千米或更大,灾情为一般,但有时因降雨强度极强,可能造成区域性的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特大范围暴雨历时最长,一般都是多个地区内连续多次暴雨组合,降雨可断断续续地持续1~3个月左右,雨带长时期维持。 特大暴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我国暴雨预报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暴雨天气形成机理复杂,地域特征明显,预报难度大,近20年来虽然取得了诸多进步,但距离防灾减灾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我国暴雨发生发展的机理认识仍要深入。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暴雨影响因子多样,各地各季暴雨都有不同的特点,大范围极端性暴雨和中尺度突发性强对流暴雨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预报难点,其机理研究和认识有待加强。
预报技术手段基础仍薄弱。数值预报模式在强降水的预报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基本不会漏报,但具体的雨带位置和降雨强度仍有较大偏差,特别是对极端性暴雨和中尺度突发性暴雨预报能力仍有限。各种模式产品释用和客观统计方法也是在数值预报基础上的再加工,预报准确率提高很受影响。
新型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使用能力不强。各种新型观测资料的快速业务化为预报员提供了分析暴雨天气的良好条件,但同样这些非常规资料在使用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同时,因业务流程和系统平台的局限,预报员分析新型资料的时间不够,分析不够细致全面。另外,预报员对数值模式的物理过程及其对不同类型暴雨的预报性能了解还不深入,缺乏对中尺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技术,集合预报系统应用也处于探索、积累经验和应用发展阶段。
业务平台对海量资料调阅和分析的支撑能力有待继续提高。目前我国主要预报业务平台为MICAPS3 (现代化人机交互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第3版本) ,尚存在资料尤其是高分辨资料调阅显示速度慢、数据加工处理功能单一等缺点,制约了暴雨预报的精细化分析和准确率的提高。
梯队式预报员队伍建设仍需加强。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向客观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但预报员仍是满足国家防灾减灾和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预报服务业务主体。目前,各级气象台站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骨干预报员缺乏的现象,尤其缺少在暴雨预报业务和研究方面的学科带头人,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