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源头在哪
灞河源头在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西安市未央、灞桥区之间汇入渭河,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后来在“霸”字旁加上三点水,称为灞水。主要支流有辋峪河、浐河等。灞河上游河床比降大,洪水期水流湍急,河床左右摆动,河道弯曲甚多,建国后建有较完善的堤防系统。灞河流域内农业发达,灌溉历史悠久,流域内建有辋灞渠、跃进渠、蓝桥渠、普惠渠、灞惠渠、团结渠、立新渠等诸多引水工程。
灞河,无疑是发源于秦岭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河流之一。它是一条自然之河,人文之河,更是一条历史之河。
长安八水中的灞河从秦岭山中流出,横陈西安东部,最终汇入渭河。但是你知道灞河的正源在哪里?为何取名灞河?从何处开始真正叫灞河?
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成斌说,探源虽然艰难,但灞河源头一步一景,壮美的景色让人陶醉,“我们正本溯源,是为了唤起更多人关注浐灞河,关注长安八水,关注环境保护。”
“灞河古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改名为霸水,以显霸功,后演变为今之灞河。其源头,是蓝田县灞源镇箭峪岭南麓九道沟。”随行水利专家介绍。
如何判断一条河流的源头?
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标准。但不论哪一套标准,首先考虑的是长度“河源唯长”和水量“水量唯大”这两项标准。此外还有一些因素被经常考虑在内,如:流向,指水源与主河流向的关系,看是否顺直;历史上的传统认识;河流发育史和河谷形态;河源类型特征等等。上述成套标准主次关系也不一致。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考察者那里,长度和流量是确定正源的重要标准,但不一定是首要标准。在确定正源的标准上,国际上也没能“整齐划一”。
全长109公里的灞河,有四大源流,即清峪、流峪、峒峪和倒沟峪,它们在玉山镇汇流后始称灞河。值得一提的是,灞河河谷较宽阔,河床表现为一束一放又一束如串珠状形态。前程附近谷宽4至5公里,蓝田县城处达10公里,新街处又收缩至仅1.5公里。
灞河的水文特征
蓝田县境内,河谷较宽阔,河床表现为一束一放又一束之串珠状形态。前程附近谷宽4至5公里,县城处达10公里,新街又收缩至仅1.5公里。汛期一般在夏季3个月,枯水期在冬季3个月。中上游在暴雨来之时,洪水猛涨猛落,形成凶猛洪水过程。1935年马渡王曾有高达29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1953年8月2日最大洪峰流量达1600立方米/秒。马渡王水文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54万吨,年内分配与径流量的年内变化一致。汛期输沙量最大,马渡王站年平均含沙量为6.32公斤/立方米,汛期8月份达18.5公斤/立方米。
灞桥区境内,河床比降,浐、灞河交汇处以上为2.35% ,以下为1.58% 。年平均径流量6.07亿立方米,其中:7至9月份最多,占33.8% ;1至3月份偏少,占12.1% 。据马渡王水文站资料,年平均输沙量为293.69万吨,最大为935万吨(1962年),最少为58.6万吨(1972年)。汛期河水最大含沙量达950公斤/立方米(1973年7月23日)。最大洪峰流量2160立方米/秒(1957年),最小洪峰流量229立方米/秒(1966年)。最枯年份中下游常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