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雾和平流雾的区别
区别是概念和出现地点不同。
辐射雾是由于夜间地表辐射冷却作用使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而形成的。主要出现在秋冬季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的夜间或早晨。
平流雾是暖湿空气移到较冷的陆地或水面时,因下部冷却而形成的雾。一般出现在靠近海边的区域。
平流雾气象特征
1、日变化不显,一天之中任何时候都可出现,条件具备可终日不消。年变化较明显(春夏多、秋冬少)海陆温差与冷暖洋流的季节性变化;
2、海上平流雾持续时间长,有时可持续几天。陆上往往是平流辐射雾,即先暖湿平流后辐射冷却;
3、平流雾的垂直厚度可从几十米至两千米,水平范围可达数百千米以上,平流雾的强度也比辐射雾大;
4、出现平流雾时常伴有层云、碎雨云和毛毛雨等天气现象,一般天气较稳定。
5、平流雾多发生在海上和海岸边;大陆上出现的平流雾很少是单纯的平流雾,而是平流与辐射两种作用共同造成的,所以一般也称为平流辐射雾。
辐射雾介绍
辐射雾又可分为低雾和高雾。
低雾的高度在0-100米之间,低雾的形成常与近地面逆温有关。低辐射雾常在秋冬晴朗少云的黄昏、夜晚或早晨出现,日出前后浓度最大,上午8-10点,由于逆温层被破坏,低雾随之消失。
高雾的高度可达几百米,它是因为空气冷却作用强,冷却凝结的高度大而形成的。其特点是范围广,能持续多日不散,仅在白天稍有减弱。
辐射雾有明显的地方性。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辐射雾区,其中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雾日几乎占80% ,有时还可终日不散,甚至连续几天。
辐射雾的特征
季节性和日变化:秋冬季居多;多在下半夜到清晨,日出前后最浓,白天辐射升温逐渐消散;
与地理环境有关:潮湿的山谷、洼地、盆地;
尺度:厚度几十米到几百米,平均150米左右,水平范围不大,分布不均,常零星分布,在平原上也可连成一片。
辐射雾的形成条件
冷却条件:辐射雾晴朗少云的夜间或清晨,地面散热迅速,使近地面气层降温多,有利于水汽凝结。当低空有辐射逆温形成时,有利于近地面层大量雾滴聚积于逆温层下而形成辐射雾。
水汽条件:近地面层水汽充沛时,气温稍有下降就会使水汽凝结。湿度越大、湿层越厚,就越有利于形成雾。当空气被雨和潮湿的地面增湿以后,对形成此类雾特别有利。
层结条件:近地面气层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时,就有利于水汽和尘埃杂质的聚集,如又有辐射冷却作用便易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当气层不稳定时,就有利于上下层热量的交换和水汽扩散,而不利于雾的形成。
风力条件:静风有利于形成露、霜或浅雾,但不利于形成雾;微风(1-3米/秒)对雾的形成最有利。要形成一定强度及一定厚度的辐射雾,仅有辐射冷却还不够,还必须有适度的垂直混合作用相配合,以便形成较厚的冷却层。空气静稳时,垂直混合太弱,不利于形成辐射雾,而风速过大(>3米/秒)及温度层结不很稳定时,垂直混合又太强,也不利于形成辐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