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是几月份到几月份结束
4月开始到9月结束,一般南方雨季为4至9月,北方为7至8月。在此季节常常出现大雨和暴雨,其降水量约占年总量的70% 左右,易造成洪涝灾害,所以又称为汛期。每年7月下旬,副热带季风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北方地区的雨季。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雨落区主要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
雨季安全用电注意事顶
1、接头点必须接触牢靠,做好绝缘处理,要避开自来水管或容易发生渗水的地方,尽可能在干燥处。
2、在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时,一定要同自家的线路容量相匹配,超负荷使用容易导致故障。
3、家用电器设备应保持绝缘良好,灯头、插座、开关等不要沾水。
4、湿手、湿毛巾不得接触或搭在电线上。
5、教育儿童不得玩弄电器,以防发生触电危险。
6、严禁私拉乱接,导线拖地特别容易发生事故。
7、出现紧急情况,要及时切断电源。
8、线路绝缘老化,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引发漏电,因此要把好装修关,线路隐蔽敷设一定要套绝缘管,管内不能做接头,装修要采用合格的线材。
9、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比如要装设漏电开关,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如洗衣机、电冰箱)应保持良好接地,家庭内线敷设中应该设置良好的接地点。这样就能在发生漏电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发生漏电保护作用后,应该请专业电工及时查清问题。
雨是怎么形成的
在天空的巨大舞台上,几乎每天都有变幻多姿的云彩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有的像山峰一样挺拔壮美,有的像游丝一样纤巧多姿,有的像薄暮遮蔽全天,有的像棉絮撒满太空,有的像暴怒的野兽来势凶猛,也有的像水波柔弱无骨。而最常见的,还是那天边悬浮的洁白圆滑的馒头云和天顶飘游的丝绸般的卷层云。有了它们,天空舞台上才显得生动活泼,蔚蓝的天幕下才不那么单调乏味。但是,这些云却大部分都不会下雨,因为,由云变雨,还需要一个蛮复杂的物理过程呢!
下面来看看云的构成。
云是由大量飘浮在空中的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或者由小水滴和小冰晶混合组成。它们的个头很小,大多数直径还不到1毫米的百分之一,在1立方米的空间中,可以密集地存在几千万甚至几亿个。他们高悬在空中不往下掉,是由于空气中有上升气流在下面顶托,云中水滴或冰晶个头很小,重量很轻,下降的速度非常缓慢。一个直径20微米的云滴若从1000米的高空掉下来,需要整整6个小时。何况云滴在下降过程中还要连闯两个大关:一是冲过上升气流的顶托,另一个是经受住被再一次蒸发掉的危险。只有水汽在云滴上继续进行凝结或凝华,以及云滴间相互碰并,大水滴不断“吃掉”小水滴,使得体积越来越大,以至大到本身的重量足以克服上升气流的阻力时,才能以雨、雪或其他形态降落到地面上。
从云到雨,实际上就是一个水滴或冰晶成长壮大的过程。
云滴变大后从云中降下来,究竟是雨、是雪还是其他形态,这主要决定于云内和云下温度的高低。当云内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时,云完全由水滴组成,云滴增大后掉下来便是雨。云内温度虽然低于摄氏零度,但云下气层的温度如果仍然高于摄氏零度时,云滴增大后掉下来的虽然可能是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但在通过云下较暖的气层后也会融化为雨滴。来不及完全融化的,就会雨、雪同下,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雨夹雪。只有当云内和云下的气层温度都低于摄氏零度时,掉下来的才是雪花。
炎热的夏季,有时乌云滚滚,狂风大作,可就是不见雨滴降落。而在冬季,有时空中只有几片薄薄的浮云,却能飘下大片大片的雪花来。这是因为,夏季温度高,虽有较强的对流运动,但由于蒸发太厉害,水滴在下降过程中,来不及碰撞和合并就被蒸发掉了。冬天就不一样了,由于冰晶在降落过程中不但蒸发少,而且还会继续凝华增大,以至于达到超过气流升力的程度。
近几年,气象科学迅速发展。人们根据云雨的形成原理,在干旱季节进行飞机或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碘化银、液氮或别的化学药剂播撒到云中,促使云内温度下降,导致冰晶增多、增大而致雨,连连取得成功。受老天爷摆布的时代就要过去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前景一片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