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云层高度一般是多少
雷雨云层高度一般是300米到5000米之间。因为300米以下,雷电容易被地面的介质产生入地,比如将大树劈开、烧焦,或遇避雷针入地等。而超过5000米的云彩,因气温降至零下,水蒸气的颗粒由液体变成固体,固体颗粒形成的白云,无法产生正负离子,即无法产生所谓的正负电荷,所以白云不会产生雷电。
雷雨云由一大团翻腾、波动的水、冰晶和空气组成。当云团里的冰晶在强烈气流中上下翻滚时,水分会在冰晶的表面凝结成一层层冰,形成冰雹。这些被强烈气流反复撕扯、撞击的冰晶和水滴充满了静电。其中重量较轻、带正电的堆积在云层上方;较重、带负电的聚集在云层底部。至于地面则受云层底部大量负电的感应带正电。当正负两种电荷的差异极大时,就会以闪电的形式把能量释放出来。
大多数研究资料表明,雷雨云上部带正电荷,下部带负电荷,云中基本为正负双极性分布。有时还观测到雷雨云下底部有一个或几个局部弱正电荷区,它往往与太阳雨过程相关联。当雷雨云在空中漂移运动时,雷雨云对大地感应出的是异种电荷,也随着雷雨云在雷雨云下方跟着雷雨云移动,它们之间的电场强度,也在不断变化。
雷雨云起电的机理主要有四种理论:
水滴破裂效应:云中水滴在高速气流中作激烈运动,分裂成一些带负电的较大颗粒和带正电的较小颗粒,后者同时被上升气流携带到高空,前者落在低空,这样正负两种电荷便在云层中被分离,这也就是造成90% 的云层下部带负电的原因。
吸电荷效应:由于宇宙射线或其它电离作用,大气中存在正负离子,又因为空间存在电场,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正负离子在云的上下层分别积累,从而使雷雨云带电,又称感应起电。
水滴冻冰效应:水滴在结冰过程中会产生电荷,冰晶带正电荷,水带负电荷,当上升气流把冰晶上的水分带走时,就会导致电荷的分离,而使雷雨云带电。
温差起电效应:实验证明在冰块中存在着正离子(H+)和负离子(OH-),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离子发生扩散运动并相互分离。积雨云中的冰晶和雹粒在对流的碰撞和摩擦运动中会造成温度差异,并因温差起电,带电的离子又因重力和气候作用而分离扩散,最后达到一定的动态平衡。
综上所述,雷雨云起电可能是某一机理也可能是多种机理的效应而产生的。
云为什么是白色的
天空中的云是小水滴和空气中的粉尘组成的,它们的直径要比太阳光的任何一种颜色的光的波长都要长得多,所以发生瑞利散射的情况很少。一部分阳光被反射到空中;一部分发生迈以散射,然后散射的光射到地球,但迈以散射不改变太阳光中任何颜色的光;还有一部分直接穿透水滴之间的缝隙。上述3种情况都对阳光的成分没有影响,所以看上去天空中的云是白色的。但是当云层越来越厚时,小水滴越来越多,几乎连成一片,太阳光和迈以射散的光不能或者很少能穿透云层,这时白云就变成乌云了。
正是在太阳光通过大气层入射到地球表面的过程中,大气层中的空气分子或其他微粒会对阳光有吸收,反射、透射等作用,从而形成了蓝天、白云和绚丽的落日余辉和晨时朝霞。如果没有大气层和其他微粒,即使是白天,太阳看上去也只是一个孤零零的明亮的球,天空也将是漆黑一片,所以空气不但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也使我们的天空变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