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云层高度一般是多少
冰雹云层高度一般是8000--15000米,多出现在对流云系中,由空气对流运动猛烈而产生的。冰雹云的云体一般高耸庞大,云底低而云顶高,左右上下前后翻腾厉害,比发展旺盛的雷雨云移动的速度还快,有的像倒立的笤帚,有的像连绵的山峰,有的像高大的云山,云底的滚轴状和乳房状特别明显,所以农谚说:“云顶长头发,定有雹子下”“天有骆驼云,雹子要临门”。
冰雹云是发展旺盛的对流云,其厚度可以达到17千米以上,可以携带3万吨的冰雹在空中飘浮,多在春夏之交和夏季出现,云底阴暗,混乱,翻腾厉害,多伴有横闪电。
冰雹云是一种类似于雷雨云的对流云,它比打雷下雨的雷雨云的发展还要猛烈2倍左右,冰雹云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非常强烈的空气对流运动,云内有充沛的水分,所以,冰雹云是世界上已知发展最最最猛烈的对流云。
冰雹形成条件
冰雹诞生在一个特殊的“加工厂”——强盛的积雨云中。一般的积雨云可能产生雷阵雨,只有发展特别强盛,云体十分高大,云中有强烈的上升气体,云内有充沛水分的积雨云才会产生冰雹,这种云通常也被称为冰雹云。
冰雹云是由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的。一般有三层:最下面一层温度在0℃以上,由水滴组成;中间温度为0℃至-20℃,由过冷却水滴、冰晶和雪花组成;最上面一层温度在-20℃以下,基本上由冰晶和雪花组成。
冰雹的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大气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二是积雨云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大水滴冻结的高度;三是要有强的风切变;四是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千米~8千米;五是积雨云内含水量丰富;六是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上升气流。
雹块越大,破坏力就越大。特别是大冰雹,多是在一支很强的斜升气流、液态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云中产生。每次降雹的范围都很小,一般宽度为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为20千米~30千米,所以民间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
云分几种?
对于地球而言,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是它们混合组成并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人们通常以云在天上的不同高度对其归类,并因其观测到的不同形状进行具体划分。
从大气科学的角度,通过“云高”和“云状”对云进行分类,有利于对云进行观测、记录。云高、云状与云的成因关系紧密,因而能够反映当时、当地的天气状况,对天气预报来说有一定参考价值。
人们通常按照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低、中、高3族;进一步的,按云的外形特征将云分为10属;再按云的结构特征和成因,将云分为29类云状。
低云多是由微小水滴组成,云底距地面较低,一般低于2500米,并随季节、天气条件以及地理位置而变化。低云包括积云(淡积云、碎积云、浓积云)、积雨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层积云(透光层积云、蔽光层积云、积云性层积云、堡状层积云、荚状层积云)、层云(层云、碎层云)、雨层云(雨层云、碎雨云)5属(14类)。多数低云都有可能产生降水。
中云多由微小水滴、过冷水滴或冰晶、雪晶混合组成,云底一般为2500至3000米之间。中云分高层云(透光高层云、蔽光高层云)、高积云(透光高积云、蔽光高积云、荚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堡状高积云)两属(8类)。高层云在夏季多出现降雨,冬季则多有降雪发生。高积云较薄时,则不会出现降水。
高云则由微小冰晶组成,云底高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但在高原地区时较低。其分为卷云(毛卷云、密卷云、伪卷云、钩卷云)、卷层云(毛卷层云、薄幕卷层云)、卷积云3属(7类)。高云出现降水较少,但会产生“雪幡”,即冰晶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升华,最终在云底形成白色的丝缕状悬垂物。